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特別法院法國

特別法院法國

發布時間: 2021-01-16 16:25:55

Ⅰ 法國的司法制度是怎樣的

簡介:法國是大陸法系的發源地,其現行司法制度是在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後逐步建立起來的,是維護資產階級專政和資本主義所有制的重要制度。 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封建國王集行政、立法和司法於一身,「朕的意志即法律」。法院和司法人員依附於國王,無獨立審判活動,封建主在其領地內各行其是。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以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為原則,逐漸建立起資產階級的司法體系。19世紀初,拿破崙一世主持制定了民法刑法商法、民事訴訟、刑事訴訟等一系列重要法典,設置了普通法院系統和行政法院系統,確立了司法人員的獨立地位,使法國司法制度自成體系和完備起來,形成全國統一的司法體系。
法院系統:法國的兩大法院組織系統互不隸屬。①普通法院系統。由初審法院、大審法院、違警法院、輕罪法院等基層法院和重罪法院(又稱巡迴法院)、上訴法院、國家安全法院等中級法院以及最高法院組成,負責審理民事和刑事案件。其中,初審法院和大審法院屬於民事法院,違警法院、輕罪法院和重罪法院屬於刑事法院。法官的產生,除民事法院中的商事法庭、鄉鎮對等法庭、勞資調解委員會、社會保險訴訟委員會的法官由選舉產生外,刑事法院和其他民事法院法官則由最高司法委員會或司法部長推薦或任命。法官實行終身制,非經彈劾不得免職。②行政法院系統。由最高行政法院和各省所設的27個行政法庭組成,主要任務是解釋現行法律和行政法令,並提供建議和擬訂草案;審理行政機關之間的糾紛和公民對行政機關的控告。行政法院的成員不是職業法官,而是行政官員,任命和調動按公務員制度規定辦理。③在兩大法院組織系統之外,還設有爭議法庭和特別高等法院。爭議法庭由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選出的法官以及司法部長等組成,負責處理普通法院與行政法院兩系統間關於管轄權的爭議。特別高等法院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選出的議員組成,專門審理總統所犯的叛國罪和政府部長在執行職務期間所犯的刑事罪和危害國家安全罪。
檢察機關:法國不獨立設置檢察機關,檢察官配屬一定的法院,由司法部管轄。法國訴訟程序比較健全,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3種不同程序。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主要依據成文法典審判,判例只供參考。行政訴訟則按判例和行政法規判決。陪審官的作用有限,除重罪法院外,其他法院和法庭不設陪審官。
法國最高司法委員會:法國最高司法委員會是協助總統實行司法監督的機構,由總統任主席,司法部長任副主席。職責是:就最高法院法官和上訴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向總統提出建議,對司法部長有關任命其他法官的建議提出意見,就赦免問題接受咨詢。最高司法委員會同時又是法官紀律委員會,具有對法官的懲戒權。司法部則從事司法行政管理,掌管法院系統的行政組織、人事調動和活動經費等。
司法審查制度:法國的司法審查制度是通過憲法委員會執行的。由總統任命主席的憲法委員會在保證公民選舉總統、議員和公民投票程序合法性的同時,還對法律、組織法、法令和條約是否違憲進行預防性審查,並受理政府、議員關於法律、法令違憲的控告案件。自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司法審查制度在法國政治生活中日益起著重大的作用。

Ⅱ 法國的普通法院能看見什麼

法國的普通法院能看見什麼,我也不知道你上法上那網路看去

Ⅲ 法國什麼制度

半總統共和制,國是一個單一制的資本主義半總統半議會制共和國,實行多黨制,法國自大革命以來,嘗試過很多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共和制、君主制,委員會制、國王制、督政府制、內閣制、總統制。

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

(3)特別法院法國擴展閱讀:

還有法律制度,法國法律制度屬於歐陸法系,是成文法律,不容許法官制定法律。法官只能夠根據以往的判例來詮釋法律,法國法律的基本精神仍然跟從《法國民法典》,根據《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只有危害社會的行為才會被禁止。

法國司法制度擁有兩套相互獨立的法院系統,即行政法院系統和普通法院系統,兩者並行運轉。兩個法院系統有各自管轄的訴訟案件並能夠作出最終的判決。

行政法院系統,由行政法院、上訴行政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所組成,而普通法院系統則由基層法院(初審法庭、大審法庭、輕罪法院、重罪法院、商事法院、勞資調解委員會等)、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組成。為了解決兩個法院系統在管轄范圍上的爭議,法國還設立了許可權爭議法庭。

Ⅳ 法國法院制度

分為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兩大系統。法院包括民事法院和刑事法院。其中專屬於民事法屬院的有初審法院和大審法院,屬於刑事法院的有違警法院,輕罪法院和重罪法院。此外,還有上訴法院(民事,刑事案件的上訴審法院,重罪案件除外),國家安全法院(負責審理和平時期顛覆活動案件以及司法部長以政治罪為由指定其審理的案件),以及最高法院(普通法院的最高審級,但只復議法律問題,不審理事實,不製作新判決)。行政法院擔負兩項任務:(1)就現行法律和行政法令向行政部門作出解釋,提供建議和擬定草案,屬行政職能;(2)審理行政機關之間的糾紛和公民對行政機關的控告,屬司法職能。行政法院分為兩級,即最高行政法院和各省所設的行政法庭。爭議法院是處理普通法院與行政法院兩系統間關於管轄權的爭議。根據法國憲法規定,還設有獨立於上述兩系統之外的特別高等法院,專門審理總統所犯叛國罪和政府部長在任職期間所犯的刑事罪和危害國家安全罪。

Ⅳ 法國司法制度的法院系統

法國的兩大法院組織系統互不隸屬。①普通法院系統。由初審法院、大審法院、違警法院、輕罪法院等基層法院和重罪法院(又稱巡迴法院)、上訴法院、國家安全法院等中級法院以及最高法院組成,負責審理民事和刑事案件。其中,初審法院和大審法院屬於民事法院,違警法院、輕罪法院和重罪法院屬於刑事法院。法官的產生,除民事法院中的商事法庭、鄉鎮對等法庭、勞資調解委員會、社會保險訴訟委員會的法官由選舉產生外,刑事法院和其他民事法院法官則由最高司法委員會或司法部長推薦或任命。法官實行終身制,非經彈劾不得免職。②行政法院系統。由最高行政法院和各省所設的27個行政法庭組成,主要任務是解釋現行法律和行政法令,並提供建議和擬訂草案;審理行政機關之間的糾紛和公民對行政機關的控告。行政法院的成員不是職業法官,而是行政官員,任命和調動按公務員制度規定辦理。③在兩大法院組織系統之外,還設有爭議法庭和特別高等法院。爭議法庭由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選出的法官以及司法部長等組成,負責處理普通法院與行政法院兩系統間關於管轄權的爭議。特別高等法院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選出的議員組成,專門審理總統所犯的叛國罪和政府部長在執行職務期間所犯的刑事罪和危害國家安全罪。

Ⅵ 法國的檢察制度是怎樣的

從菲利普四世起,法蘭西王國王室權威日益加強,中央集權開始形成。與此相適應,在司法體制中設立了檢察機構。檢察官一方面代表國王對地方當局實行監督,另一方面,以國家公訴人的身份進行調查,參加法院審訊。當時規定了「王室法院專屬管轄案件制度」、「特權案件管轄制度」、「轄區管轄制度」等許多專門制度,使得當事人能夠對領主法庭所作的裁判向王室法院提出上訴。設立檢察官的措施,對國王司法管轄權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進一步削弱了封建領主的司法權力。菲利普四世建立的檢察官制度,被認為是現代意義上的檢察制度的開端。
法國最高檢察院設在最高法院,因此也可稱做最高法院檢察院或駐最高法院檢察院,是最高法院的組成部分。最高法院檢察院設總檢察長1人,首席總檢察官1人,總檢察官22人。另有2名總檢察官在巴黎上訴法院工作,但隸屬於最高法院檢察院。其中6名總檢察官屬於最高法院刑事庭。最高法院檢察院與上訴法院及其他基層檢察院有所不同,它不進行本意上的公訴。通常情況下,最高法院檢察院是在下級檢察機關或當事人向最高法院提出的上訴中作為從當事人。但駐最高法院檢察院為法律的利益直接向最高法院提出抗訴的情形,不在此限。最高法院的檢察長對上訴法院的檢察長不行使任何領導權,後者直屬司法部長領導。上訴法院檢察院是上訴法院的組成部分。上訴法院檢察院由檢察長1人,檢察官和助理檢察官若幹人組成。《司法組織法典》詳細規定了檢察院不同成員的職權。在司法實踐中,檢察官和助理檢察官可以代表檢察長在上訴法院出庭提起訴訟,並且這一任務基本屬於檢察官和助理檢察官,檢察長主要負責檢察院的行政事務。在上訴法院,檢察長不僅掌握著監督的權力,還是檢察院的領導。他不僅領導著檢察院的行政部門,同時還領導上訴法院負責上訴案件的所有檢察人員。但是,從上訴法院的身份花名冊來看,檢察長和檢察官在這兩類司法官之間,事實上並不存在等級差別。檢察長在同一上訴法院任職不得超過7年。在刑事訴訟中,上訴法院檢察院代表檢察機關在上訴法院預審庭和輕罪上訴庭出庭。

大審法院檢察院是大審法院的組成部分。大審法院檢察院由檢察長1名,協助其工作的副檢察長1名或多名,檢察官1名或多名組成。大審法院檢察長也稱做共和國檢察官。在巴黎、馬賽、里昂和凡爾賽的輕罪法院還設有首席檢察官。大審法院檢察長領導檢察院,但他隸屬於上訴法院檢察長。檢察院保證代表檢察機關在預審法官、輕罪法庭開庭時出庭,必要時在法院民事庭開庭時出庭。它同時可以委託其代表人在一些特別法庭出庭。大審法院檢察長在同一大審法院任職不得超過7年。如果其供職的大審法院職位屬於第一等級司法官,該檢察長級別相當於上訴法院的檢察官。如果其供職的大審法院職位是特級,該檢察長應與上訴法院檢察長同級。在輕罪法院,檢察機關的職能由駐大審法院檢察院行使。

在違警罪法院,由於對第5級違警罪必須由檢察機關行使檢察權,檢察機關的職能由大審法院的檢察官行使。對其他違警罪,檢察職權屬於任意性質,違警罪法院檢察機關的職權由法院所在地的警察局長行使。在警察局長因故不能履行該職責時,由大審法院檢察長指定的一名國家警察分局局長或一名正、副督察行使。作為特別情形以及因法庭開庭的絕對必要,初審法院的法官可以提請違警罪法院所在地的市長、鎮長或他們的助理行使檢察官的職權。如果在法院所在地無警察局長,由大審法院檢察長指定在法院管轄區內的一名國家警察分局局長或一名正、副督察行使檢察院的職權。檢察機關相對於法院和法庭具有獨立性,這是追訴、預審和審判權力機關分立原則對檢察機關產生的結果。所謂獨立是在某一領域,比如例行公務活動中,自由採取行動的可能性。在刑事訴訟中,刑事法官不能自行採取訴訟行動對犯罪進行追訴,而應當等待檢察機關的決定。法官不能對檢察機關實施懲戒或發布指令。

其次,檢察機關相對於受法院裁判的人同樣表現出獨立性。在受害人可以啟動訴訟行為時,他不得要求檢察機關出庭支持公訴。相反,民事當事人的撤訴不能妨礙檢察院要求作出判決以及在可能的情況下啟動上訴程序。不迴避是檢察機關獨立性的另一個表現。法官在刑事及民事領域均可被申請迴避,而檢察機關作為主當事人時,則不適用這一措施。因為,在控辯式訴訟中,檢察院的代表是訴訟的一方,法律不能允許讓訴訟對手迴避。但如果它只是輔助的一方,當事人可以請求它迴避。

檢察機關的所有人員均隸屬於政府,更確切地說是司法部。司法部行使對最高法院總檢察長和上訴法院檢察長的領導權。兩檢察長定期向司法部長匯報所有重要的案件,還可以要求司法部長作指示。司法部長的指令是書面的,並歸入訴訟案卷。上訴法院檢察長不僅行使對上訴法院檢察院人員的領導權,而且領導大審法院檢察長。大審法院的檢察長每月向上訴法院檢察長匯報工作,大審法院的檢察長不僅領導本檢察院的人員,而且領導違警罪法院檢察機關的官員。檢察院的所有人員都可以看作是根據檢察長的委託履行職務,均應當向他們的上級匯報情況。檢察員不得違抗檢察長的指示。

但是,傳統上對檢察機關的等級隸屬性有兩種限制:第一種限制關乎檢察院領導特有的權力。在刑事領域,檢察院的領導可以進行公訴活動而不需要什麼指示,即便與其上級的指示有悖,這一活動總是保持有效性,法院應當認可。當檢察院的檢察長不服從接到的指示時,上級不能取而代之,也不得停止下級檢察院已經啟動的公訴。但是,司法部長可以將獲悉的違反刑事法律的犯罪行為告知檢察長,命令檢察長進行或指派下級檢察官進行追訴,也可以命令檢察長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由司法部長確認的適當的起訴意見書。第二種限制是由一句諺語明示的原則,「書面有限制,言論任自由」。檢察機關的司法官僅在他們的書面結論中遵循服從的規則。相反,他們可以在庭審中口頭展開他們的論據,甚至可以支持與其書面結論相悖的意見。

每個檢察官在訴訟過程中完成的行為都是以檢察院整體名義完成的行為,因此,檢察人員在同一案件相繼的庭審中可以有效地互相替代,訴訟的不同行為也可以由不同的檢察官實施。這與法官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在整個訴訟延續過程中,法庭應當自始至終由相同的法官組成。法國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民事訴訟中發揮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在訴訟之外的角色也是相當重要的。它還需要執行司法部下達的具有普遍意義的任務,從相當寬泛的角度監督法律和法令的遵守情況。檢察機關某種程度上已經成了司法部的地方代表。

刑法上規定的犯罪導致產生了以維護國家利益為目的的懲罰權,這一懲罰權又促使產生了由檢察機關實施的公訴。因此,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角色是作為主當事人,以原告身份要求適用法律,懲罰犯罪。刑事訴訟只有通過追訴行為才能真正啟動,即由有資格的權力機關將案件提交刑事法院。在法國,追訴權由檢察機關與受害方分享。一般情況下是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但受害方也可以通過在刑事法院提起損害賠償的行為啟動公訴。此外,某些行政部門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對一些犯罪行使檢察院享有的特權。

對於發生的犯罪案件,檢察機關首先應當核實其地域管轄權和案件管轄權。如果其認為對該案件有管轄權,則應該確定提起公訴的理由。但是,對受理的刑事案件,檢察機關可以在啟動公訴活動和不起訴之間作出選擇,即所謂時機追訴原則。如果不起訴,案件在檢察院終結,但這不意味著最後結案。這一案件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提起。據調查,法國不起訴刑事案件的數量是相當可觀的,占案件總數的30%至70%。

根據法律規定,如果大審法院檢察長認為採取的措施可以保證受害人得到補償,結束犯罪行為引起的混亂,有益於行為人重新工作,在作出公訴決定之前,可作出附條件的不起訴決定,即向行為人簡單重申法律規定的義務,敦促行為人使自己的行為符合法律或法規的規定,引導行為人接受社會的或職業的懲罰,要求行為人賠償其行為帶來的損失。當然,如有必要,檢察機關任何時候都可以決定追訴。

Ⅶ 法國法院組織的上訴系統

上訴法院 COUR D'APPEL
如果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滿意,就可以上訴,上訴法院將對案件重新回審理;
自2001年2月1日以來,重罪答法院的裁決可以在另一新的重罪法院上訴,新的重罪法院由3名專業法官和12名陪審員組成。
監督(申訴)Contrôle (Pourvoi)
最高法院 COUR DE CASSATION
此法院不審理案件,但它確證法律得到初審法院及上訴法院的正確實施。最高法院坐落於巴黎。
另外,法國的行政法院(tribunal administratif)、行政上訴法院(Cour administrative d'appel)以及最高行政法院(Conseil d』etat國務院)屬於行政機構,而不是司法機構,不屬於司法部管轄。

Ⅷ 法國憲法委員會為什麼在巴黎皇家宮殿

法國的憲法委員會(Conseilconstitutionnel,又稱法國憲法法院)是依據1958年10月4日法國第五共和憲法成立的最高憲政機構。它的職責是確保憲法的原則和規則得到遵守;從1971年起,憲法委員會的職權擴大到對憲法序言中涉及的兩個文件的符合性進行審查: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以及第四共和憲法序言,因為這兩個文件也被視為法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憲法委員會的另外一項職責是,在特定情況下,參與議會活動和公民活動。

憲法委員會僅可被動地當一項待生效法律的合憲性被訴諸到己時進行審查,而不可主動啟動程序。另外,對法律的合憲性審查僅可在其被議會通過後、在總統簽署前進行,而無權對議會討論中的法律草案和已經簽署生效的法律進行審查。法國憲法委員會既不是法國法院系統也不是行政法院系統的終端司法機構,法院系統的最高權力終端是法國最高法院(LaCourdeCassation),行政法院系統的最高權力終端是法國最高行政法院(Conseild'État)。但是,法國憲法委員會的決定對法國所有民選機構、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有約束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國憲法委員會是事實上的法國所有公權力的最高機構。

巴黎皇家宮殿的三角楣,憲法委員會所在地.隨著時間發展,憲法委員會通過判例發展延伸了自己的法理。法國憲法委員會根據政治發展比如歐盟的因素而進行了適應和調整,同時特別是在行政法的影響下,也積極要求取得名符其實的裁判權地位。

法國憲法委員會坐落於盧浮宮北側的巴黎皇家宮殿(PalaisRoyal),和法國最高行政法院以及法國文化部同址辦公。

法定憲法委員會設在皇宮,說明這個機構的重視.

Ⅸ 在法國進行民事訴訟有什麼優缺點

你好
可以參考一下
1、法國法院制度的最大特色是採用司法法院與行政法院分立的雙軌法院體制。司法法院的種類很多,例如有大審法院、小審法院、商事法院、勞動法院、社會保障法院等等。不同法院所管轄案件的范圍不同。
2、法國的民事訴訟的基本模式是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只是與英美國家不同,在訴訟中法官不是完全消極的,而是賦予其一些職權,不是由當事人自己推動著訴訟進程,法官在這方面也起了積極作用。
3、法國在證據方面採用的是書證優先主義。只有當通過書證不能查清案情時,才可以對其他證據進行調查。所以法國的鑒定製度很發達。這一制度,對他們的辯論程序也有很大影響。辯論中律師和法官都傾向於書面辯論而不是注重口頭辯論,這與許多國家有很大差別。
4、大審法院採用律師強制代理制度。在上訴法院還採用律師二元代理制度。既在事前程序中與辯論程序中的律師不一樣。
5、審前程序與辯論程序分立.審前程序要達到適合判決的程度,這樣可以節省訴訟費用!
6、有特殊的緊急程序。相當於我國的先於執行。但不同之處在於,強調在此程序中,貫徹對審原則,要求雙方當事人的共同參與。
7、執行中有執行法官制度和收集債務人相關情報的制度。執行法官負責解決執行中的糾紛而具體的執行行為由執行官執行;對於債務人的情報,當執行官無法收集時,可以請求檢察官收集。
8、法國起訴費用是免除的,有國庫支付。勝訴者對於自己支付的律師費,可以通過訴訟要求敗訴方承擔
祝生活愉快

熱點內容
中國刑法第72 發布:2025-08-27 12:20:57 瀏覽:825
民法總則最新修改 發布:2025-08-27 12:05:00 瀏覽:279
素描法官 發布:2025-08-27 11:53:41 瀏覽:224
法院代轉 發布:2025-08-27 11:53:32 瀏覽:757
刑事訴訟法時效期限總結 發布:2025-08-27 11:42:01 瀏覽:913
厚大民法真題 發布:2025-08-27 11:41:58 瀏覽:757
非法持有毒品司法解釋 發布:2025-08-27 11:22:56 瀏覽:932
會寧縣律師 發布:2025-08-27 11:21:27 瀏覽:389
行政法題目及解析 發布:2025-08-27 11:20:03 瀏覽:927
沒道德禮貌 發布:2025-08-27 11:19:18 瀏覽: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