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郵寄送達規定

法院郵寄送達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1-17 20:49:37

法院送達民事判決書有什麼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章

1、第八十四條規定:

送達訴訟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2、第八十五條規定:

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

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3、第八十六條規定:

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

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1)法院郵寄送達規定擴展閱讀:

民事判決書送達的方式:

1、直接送達,

直接送達又稱交付送達,是指人民法院派專人將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簽收的送達方式。直接送達是送達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

2、留置送達,

留置送達,是指受送達人無理拒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依法將訴訟文書放置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產生送達的法律效力的送達方式。

3、委託送達,

委託送達,是指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依法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委託送達與直接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郵寄送達,

郵寄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所送達的文書通過郵局並用掛號信寄給受送達人的方式。實踐表明,法院採用郵寄送達通常是受送達人住地離法院路途較遠,直接送達有困難時所採用的一種送達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是否有效

屬抄於具有效力的法規司法解釋襲類),但其內容上有與後頒布的法規(司法解釋)有抵觸的地方以後法為准;同時關於民事訴訟的最有效的法規當屬最近最高院頒布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5〕5號)。

㈢ 法院給被告郵寄送達傳票被告不簽收怎麼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節


第七十七條
送達訴訟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
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七十八條
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七十九條
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
第八十條
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一條
受送達人是軍人的,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
第八十二條
受送達人是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或者勞動改造單位轉交。
受送達人是被勞動教養的,通過其所在勞動教養單位轉交。
第八十三條
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以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四條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㈣ 法院傳票郵遞送達,本人不在本地,寫了個拒收,那樣有法律效應嗎

法律規定,法院可以通過郵寄等方式送達傳票,但必須以能夠送達為前提。你不在本地,寫了拒收,說明未有效送達,當然是有效的。但從維護你的合法利益角度看,你應當主動與法院聯系,否則不利於維護你的合法權益。

㈤ 法院傳票是否會用郵寄的方式送達

會。分析如下:

1、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2、根據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法院傳票必須送達當事人手中,如果找不到當事人本人,可以交個與其同住的親屬如配偶、父母、子女。所以,法院不會用電話通知、郵寄、快遞等方式送達傳票。

3、通常情況下,法庭傳票要求答辯人在指定期限內向法庭提交文件作出回應,或在部分民事案件中,該答辯人可以僅在法庭傳票中指定的特定日期到庭參加法庭聽證審理,同時答辯人也可選擇對法庭傳票不作任何回應,即任由法庭下達缺席判決,但其需要承擔輸掉該訴訟的風險。

(5)法院郵寄送達規定擴展閱讀:

1、法院傳票應載明受傳喚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地址,傳喚的事由,到案的時間、地點及其他有關事項。

2、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精神,傳票由人民法院簽發,通常適用於傳喚當事人,並應當依法先期直接送達受傳喚人。

3、受傳喚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傳喚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傳喚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傳喚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入的,送交代收入簽收。

4、受傳喚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的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傳票留在受傳喚人的住處,即視為送達。

㈥ 法院為什麼採取郵寄傳票的方式

郵寄只能郵寄到當事人本人住處,如果他仍與其父母共同 生活,當然可以郵寄其父母家中;如果與其父母分居或者長期離家外出滿一年未歸,不能郵寄送達給其父母家中,應當郵寄到其本人居住滿一年以上的住所;無法找到其住所的,就不能用郵寄送達方式送傳票了;應當改以公告的形式送達。

(6)法院郵寄送達規定擴展閱讀

傳票的送達方式

1、直接送達,又稱交付送達,是指人民法院派專人將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簽收的送達方式。直接送達是送達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即是說凡是能夠直接送達的,就應當直接送達,以防止拖延訴訟,保證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

2、留置送達,是指受送達人無理拒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依法將訴訟文書放置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產生送達的法律效力的送達方式。

3、委託送達,是指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依法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委託送達與直接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郵寄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所送達的文書通過郵局並用掛號信寄給受送達人的方式。實踐表明,法院採用郵寄送達通常是受送達人住地離法院路途較遠,直接送達有困難時所採用的一種送達方式。

5、轉交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訴訟文書送交受送達人所在單位代收,然後轉交給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轉交送達有三種情況:

(1)受送人是軍人,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

(2)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和勞動改造單位轉交;

(3)受送達人正在被勞動教養的,通過其勞動教養單位轉交。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並以其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時間為送達日期。

㈦ 法律文書的送達方式怎樣才是有效合法的

法律文書有效合法的送達方式有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委託送達、郵寄送達、轉交送達、公告送達。

(一)直接送達

直接送達,是執行送達任務的司法警察或者書記員將應當送達的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簽收的送達方式。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日期即送達日期。訴訟文書以直接送達為原則,直接送達是最基本的送達方式。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以下情況都屬於直接送達:

1、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應當由本人簽收;本人不在的,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

2、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

3、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

4、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必須注意,離婚訴訟的訴訟文書的送達有特殊性,如果受送達的一方當事人不在時,不宜交由對方當事人簽收。

(二) 留置送達

留置送達,是指受送達人拒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住處的送達方式。留置送達 與直接送達具有同等的效力。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受訴訟文書時,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其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將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

適用留置送達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辦公室、收發室、值班室等負責收件的人簽收或者蓋章,拒絕簽收或者蓋章的,適用留置送達。

2、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既可以向受送達人送達,也可以向其訴訟代理人送達。受送達人指定的訴訟代理人為代收人,法院向訴訟代理人送達時,適用留置送達。

3、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當事人本人因故不能簽收的,可以由其指定的代收人簽收。受送達人拒絕簽收的,不適用留置送達。當事人拒絕簽收調解書,說明調解書送達前當事人反悔,調解書不發生法律效力。

(三)委託送達

委託送達,是指受訴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委託受送達人所在地人民法院代為送達的方式。委託送達一般是在受送達人不在受訴法院的轄區內,直接送達有困難時適用。接受委託的只能是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需要委託送達時,應當出具委託函,將委託的事項和要求明確地告知受託的人民法院,並附送達回證。

(四)郵寄送達

郵寄送達,是指人民法院直接送達有困難時,將訴訟文書附送達回證交郵局用掛號信寄給受送達人的送達方法。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與送達回證上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達回證沒有寄回的,以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郵寄送達方式簡便易行,但是,這種送達方式應當是在上述幾種送達方式不能實施的情況下,才能採用的。目前有些地方的法院比較普遍採用這一送達方式,在其採取郵寄送達不成時才改為直接送達。這種做法,是違背民事訴訟法的基本精神的。

(五)轉交送達

轉交送達,是指在特定情況下,不宜或者不便直接送達時,法院將訴訟文書通過受送達人所在單位轉交的送達方式。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轉交送達是在受送達人身份特殊的情況下適用的,具體包括:

1、受送達人是軍人的,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

2、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或者勞動改造單位轉交;

3、受送達人被勞動教養的,通過其所在勞動教養單位轉交。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在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以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六)公告送達

公告送達,是指人民法院以公告的方式,將需要送達的訴訟文書的有關內容告知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無論受送達人是否知悉公告內容,經過法定的公告期限,即視為已經送達。公告送達有如下要求:

1、公告送達是在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所適用的一種送達方式。

2、公告的法定期限是60日。自公告之日起,經過60日,即視為送達。

3、公告的方式。可以是在法院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上刊登公告。

4、公告的內容。公告送達起訴狀或者上訴狀副本的,應當說明起訴或者上訴要點、受送達人答辯期限以及逾期不答辯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傳票,應當說明出庭地點、時間以及逾期不出庭的後果。

公告送達判決書、裁定書的,應當說明裁判的主要內容,屬於一審判決的,還應當說明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人民法院。採用公告送達的,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公告送達的原因和經過,並將情況附卷備查。

以上就是所有的法律文書送達方式,除此之外的任何方式送達都是無效的,不合法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七條

送達傳票、通知書和其他訴訟文件應當交給收件人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給他的成年家屬或者所在單位的負責人員代收。

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絕接收或者拒絕簽名、蓋章的時候,送達人可以邀請他的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到場,說明情況,把文件留在他的住處,在送達證上記明拒絕的事由、送達的日期,由送達人簽名,即認為已經送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五、期間和送達

第138條規定:「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信息網路等媒體上刊登公告。發出公告日期以最後張貼或者刊登的日期為准。」

第一百三十條

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辦公室、收發室、值班室等負責收件的人簽收或者蓋章,拒絕簽收或者蓋章的,適用留置送達。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規定的有關基層組織和所在單位的代表,可以是受送達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以及受送達人所在單位的工作人員。

第一百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的,可以通知當事人到人民法院領取。當事人到達人民法院,拒絕簽署送達回證的,視為送達。審判人員、書記員應當在送達回證上註明送達情況並簽名。 人民法院可以在當事人住所地以外向當事人直接送達訴訟文書。

當事人拒絕簽署送達回證的,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審判人員、書記員應當在送達回證上註明送達情況並簽名。

第一百三十二條

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既可以向受送達人送達,也可以向其訴訟代理人送達。受送達人指定訴訟代理人為代收人的,向訴訟代理人送達時,適用留置送達。

第一百三十三條

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當事人本人因故不能簽收的,可由其指定的代收人簽收。

第一百三十四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規定,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的,委託法院應當出具委託函,並附需要送達的訴訟文書和送達回證,以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委託送達的,受委託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委託函及相關訴訟文書之日起十日內代為送達。

第一百三十五條

電子送達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移動通信等即時收悉的特定系統作為送達媒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人民法院對應系統顯示發送成功的日期。

但受送達人證明到達其特定系統的日期與人民法院對應系統顯示發送成功的日期不一致的,以受送達人證明到達其特定系統的日期為准。

第一百三十六條

受送達人同意採用電子方式送達的,應當在送達地址確認書中予以確認。

第一百三十八條

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信息網路等媒體上刊登公告,發出公告日期以最後張貼或者刊登的日期為准。

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當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 人民法院在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的,應當採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張貼過程。

(7)法院郵寄送達規定擴展閱讀:

案例:

為解決送達難問題,成都錦江法院大力推進司法事務網格化管理,實現法律文書網格化送達,降低了群眾訴訟成本。

司法事務網格化管理,是指網格管理員接受基層自治組織指派,為人民法院送達訴訟文書,接受人民法院委託調解網格內民事糾紛、及時為人民法院提供被執行人動態及財產信息等網格內司法事務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

作為司法事務網格化管理的前期重點工作,2017年錦江法院借力「區-街道辦-社區-網格」的四級網格管理體系,採取多項措施在錦江區開展法律文書網格化派送。

㈧ 法院郵寄送達開庭傳票,被告拒收,郵件被退回,是否視為送達

很多當事人在得知自己的案件已經立案後會非常著急想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開庭審理,法院在排期確定了開庭日期後會按照法律程序進行通知和送達。
一旦確定了離婚案件的開庭日期,一般會盡快通知當事人,雖然法律規定是在開庭3日前以傳票的方式通知當事人,但是很多時候,法官往往是定下開庭日期就會通過電話的方式,通知當事人到法院來拿傳票,當然,也有法官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通過郵寄送達傳票的方式向當事人進行送達的,並應當確保當事人在開庭3日前收到法院的開庭傳票。
如果是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法官是可以通過電話、捎口信、傳真、電子郵件等簡便方式隨時傳喚當事人來開庭或調解。當然,如果法院是以上述非傳票的形式發送的開庭通知,未經當事人確認或者沒有其他證據足以證明當事人已經收到的,人民法院不得將其作為按撤訴處理和缺席判決的根據。
當事人收到法院的開庭通知後,不論是電話形式還是傳票的形式,都應當按照法院通知的日期准時參加訴訟,作為原告,如果沒有按時出庭,法院會按自動撤訴來處理;如果被告接到開庭通知後沒有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法院可以缺席審理。

㈨ 法院郵寄送達的文件 對方拒收怎麼辦

既然已將材料郵寄至受送達人處,受送達人本人拒收的,是對其本身權利的放棄,應視為送達真實完成。

熱點內容
二胎超生法律咨詢 發布:2025-08-27 00:42:44 瀏覽:387
社會與法普法一線 發布:2025-08-27 00:37:57 瀏覽:764
規章制度管理員 發布:2025-08-27 00:12:27 瀏覽:576
法律知識我知道黑板報 發布:2025-08-27 00:09:05 瀏覽:889
法院案卷整理 發布:2025-08-27 00:07:50 瀏覽:984
霞山法院執 發布:2025-08-27 00:06:33 瀏覽:108
法官下判決不同意 發布:2025-08-27 00:06:27 瀏覽:620
民法之治 發布:2025-08-26 23:58:55 瀏覽:525
道教與道德經 發布:2025-08-26 23:57:20 瀏覽:637
我國公司法奉行的設立原則是 發布:2025-08-26 23:55:44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