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一審法院的上級法院是

一審法院的上級法院是

發布時間: 2021-01-18 02:40:28

❶ 上訴狀已經提交了一審法院什麼時候向上級法院轉

1、大概會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30日左右,一審法院就會將一審卷宗移送二審法院。請仔細看一下民事訴訟法167條的規定,就明白了。
2、卷宗移送,涉及當事人的切身利益,涉及上下級法院之間的工作銜接。卷宗移送時間的長短,反映一審法院的工作效率。
3、為了規范上訴案件卷宗的移送秩序,理順上下級法院移送案件卷宗過程中的關系,減少當事人訟累,使上訴案件的審理更方便、更快捷,杜絕上訴案件移送過程中的超期現象,全國絕大多數的法院,尤其是中級法院,都對卷宗移送工作進行了具體的規定。還有不少法院將卷宗移送工作納入考核范圍,督促盡快移送卷宗。
4、卷宗移送容易出現延遲,有法院的原因,但主要是當事人的原因,尤其是上訴狀送達難。如因為案件上訴,被上訴一方有情緒拒簽送達回證;被上訴人是外地人,需郵寄送達;被上訴人拒絕簽收法院郵寄送達的上訴狀,導致郵件被退回,最終通過公告方式送達;從公告寄出到公告刊登,有時周期較長。
5、《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七條規定: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副本送達上訴人。對方當事人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第六條第二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第一審人民法院移送的上(抗)訴材料及案卷材料後的五日內立案。
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三條規定:審判人員故意拖延辦案,或者因過失延誤辦案,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第五十九條的規定予以處分。

❷ 一審結束要去上級法院申請二審還是最高院

當然是到一審法院的上一級法院提起二審,
但是如果是最高院審理的一審案件,
就只能在最高院申請二審。

❸ 一審法院不將上訴狀提交給上級法院怎麼辦

1:只要你提交了上訴狀,一般來說或許只是遲延轉交卷宗。
2:如果的確沒有提交給二審院,可以向一審法院領導反映此情況。
3:如果還不行,依舊未提交,你可以直接向二審院提交上訴狀,直接向二審院上訴。

❹ 重審那原審法院是一審法院還是二審法院

一個案子經過抄了一審和二審又再襲審,再審裁定發回原審法院重審,則原審法院是一審法院,對案件重新按照一審程序進行審理。
重審是一審法院對經上級法院二審或再審後認為一審法院或一、二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裁定發回重審而對案件進行的重新審理。
發回一審法院重審,案件恢復到原告起訴時的初始狀態,重審一般由一審法院另組合議庭進行審理,可追加當事人;一審法院應按照一審普通程序對案件進行重新審理,按舉證、質證、辯論、調解、判決等程序依次進行。當事人(包括新增加的當事人)對判決不服可以上訴。

❺ 二審法院和一審法院的區別

  1. 級別不同,二審法院為一審法院上一級法院;

  2. 程序不同,分為一審程序,二審程序;

  3. 法律後果不同,一審結束,當事人有上訴權,二審為終審。

❻ 不服一審判決,15日內向上一級法院提出上訴,上訴狀交一審法院還是上一級法院

你好

民事訴訟中,對一審判決有服,當事人可以提出上訴,上訴狀的提交可以是原審法院,內還可以直接向容上一級法院提交(但其會將上訴狀移交原審法院,再由原審法院把案件的相關資料提交給上一級法院)
上訴日期從判決書送達之日起次日計算!最後一日為節假日的,順延到節假日後的下一日,也就是十六日!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五條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第一百四十九條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並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

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

❼ 法院一審和二審的區別是什麼

一審與二審同屬於訴訟程序中審判程序,兩者的不同在於以下六點:

一是適用的法院與審級不同。
第二審程序是中級以上人民法院在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時所適用的程序,是終審程序;第一審程序則是各級人民法院在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時適用的程序,是初審程序。

二是程序發生的原因與啟動程序的主體不同。
第二審程序是因當事人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已經作出但尚未發生效力的裁判而發生的,其啟動與審理的原因是當事人行使上訴權、第二審人民法院行使審判監督權;第一審程序是當事人因民事權利受到侵害或者因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發生的,其啟動與審理的原因是當事人行使訴權、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
同時,請求啟動第二審程序的主體,既可能是第一審程序中的原告,也可能是第一審程序中的被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判決承擔實體義務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請求啟動第一審程序的主體只可能是糾紛當事人中的一方。

三是程序的目的與任務不同。
第二審程序的目的與任務,是檢查、監督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是糾正第一審裁判的錯誤,確保法律的統一實施,最終解決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糾紛;第一審程序的目的與任務,是查明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解決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糾紛。

四是審理的對象與內部結構不同。
第二審程序的審理對象原則上限定在當事人上訴請求的范圍之內,即原則上只審理與當事人上訴請求有關的事實與適用法律。第一審程序的審理對象為當事人之間發生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及其所依據的事實和所適用的法律。同時,第二審程序不存在種類上的區分,第一審程序有普通程序與簡易程序之分。

五是審理的方式與審結期限不同。
適用第二審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以開庭審理為原則,以逕行裁判為例外;適用第一審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一律必須開庭審理,不能書面審理或者逕行裁判。在審限方面,人民法院依第二審程序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0日內作出終審裁定,不得延長。人民法院依普通程序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依簡易程序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應當在3個月內審結,不得延長。

六是裁判生效的時間與條件不同。
人民法院適用第二審程序作出的裁判,是終審的裁判,一經宣告和送達,立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得再通過上訴的方式聲明不服。人民法院適用第一審程序作出的裁判,除依法不得上訴的以外,在法定的上訴期間內暫不生效,上訴期間屆滿各方當事人都未上訴的,裁判才開始生效;在上訴期間內只要有當事人上訴的,第一審裁判就不發生法律效力。

❽ 申請再審的案件是向一審法院提出,還是向二審法院提出

申請再審的案件,可以向一審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二審法院提出,具體應當根據案情來確定。
如果當事人不確定向哪一級法院提出,可以先向一審法院提出。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❾ 一審法院不將上訴狀提交給上級法院怎麼辦

一般不會的。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七條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內,應當在容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副本送達上訴人。對方當事人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

❿ 上訴是指要到一審的上級法院上訴還是在

向一審的上一級法院上訴。但是,必須通過一審法院遞交上訴材回料,也就是說,答上訴材料要交給一審法院,由一審法院向上一級法院呈報。
《民訴法》規定:
第一百六十六條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並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

熱點內容
道德與法治心得 發布:2025-08-26 21:23:42 瀏覽:549
郵寄勞動法 發布:2025-08-26 21:23:32 瀏覽:188
遼寧省司法鑒定機構名冊 發布:2025-08-26 21:14:08 瀏覽:330
法官具體整改措施 發布:2025-08-26 21:13:09 瀏覽:831
司法部6號 發布:2025-08-26 20:37:02 瀏覽:141
年閩清法院 發布:2025-08-26 20:36:08 瀏覽:97
2017年經濟法題 發布:2025-08-26 20:27:56 瀏覽:845
勞動法對企業內部退職待遇 發布:2025-08-26 20:26:57 瀏覽:552
廣東省動物防疫條例 發布:2025-08-26 19:58:21 瀏覽:773
司法部任永安 發布:2025-08-26 19:50:31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