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院和律政司
1. 香港律政司是不是和內地檢察院性質一樣
可以說是一樣。但多了製法一項。
2. 香港律政司長等於內地政府什麼職位
內地政府沒有對應香港律政司的職位,如果一定要對應的話,大概是司法部長加上檢察長的角色。
一般英美政府都沒有檢察院這個部門,三權分立只是政府、議會、法院,檢察院的角色實際上是政府的司法部門承擔,司法部在法庭上代表政府,而不是獨立的檢察院,所以美國的司法部長就相當於中國的司法部長加上檢察長。
而香港的律政司就相當於美國的司法部長。
(2)香港法院和律政司擴展閱讀:
香港律政司 Department of Justice(Hong Kong)是一個負責香港法律的政府機構,它由律政司司長領導。1997年以前,它名稱是香港法律部(律政署)及總檢察長(律政司)。
香港在許多法律制度方面是非常重要,其中之一是,香港律政向其他部門提供法律意見。香港政府起草法案,之後讓檢察機關決定,並推動香港法治。
香港律政司組織機構包括:
刑事檢控科(香港) - 由刑事檢控專員執掌,負責處理一審和區法院法庭的大多數上訴和審判。
民事法律科 - 由法律官(民法)領導,提供所有政府決策局和部門有關民事法律的法律咨詢,代表政府律師負責所有民事訴訟,包括仲裁。
法律政策科 - 服務於檢察長要求,並提供法律政策咨詢。
法律草擬科 - 負責起草法律,所有政府的附屬法例。
國際法律科 - 由律政專員(國際法)領導,並向香港政府提供國際公法咨詢,或作為有關雙邊協定的談判法律顧問。
政務及發展科 - 由行政和發展主任領導。
3. 香港法庭和大陸法庭成員有什麼不同
香港的法庭是跟英式的. 主要有分刑事和民事法庭.
刑事是指由律政司代表政府控告違法行為版, 一般判刑較為重權, 所以證據和程序要求較高. 普通小案一般不設陪審團. 只有檢控官, 法官/裁判官, 法庭書記等和公眾席. 在一此大案或較高級的法庭/上誨座才會設有陪審團. 陪審團由18歲以上的香港市民擔任. 一搬而言雙方律師有權反對某人擔任陪審員. 陪審團由法官指引作出裁決, 但只限於裁定被告的罪名是否成立.
民事案件是指由市民控告(一搬為陪償)指控. 民事亦包括由市民控告政府的案子.
值得一提的是, 在香港的法庭是由控方證明被告有罪, 一天被告未被定罪, 法律上一天他都是清白無辜的. 所以理論上被告是什麼都不用做的. 由得控方找證據去吧
4. 香港律政司 有哪些部門
律政司(英語:Department of Justice,DOJ)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轄下的部門,由律政司司長主管,專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法律事務,包括提出刑事檢控,草擬政府提出的所有法律草案,以及為香港政府提供法律意見;是香港政府中唯一稱為「司」的部門。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予中國前稱為律政署(Legal Department) 或律政司署 (Attorney General's Chambers),主權移交後改稱為律政司。
律政司由五個專責法律工作的科別組成:
法律政策科及律政司司長辦公室
提供各項專業服務,以支援律政司司長執行職責,並就政府正在考慮的所有法律政策事宜提供資料。該科亦就司法、法律制度、法律專業、人權、《香港基本法》及中國大陸法律等問題,提供意見。負責為法律改革委員會進行各項研究並擔任秘書工作的法律改革委員會秘書處,亦隸屬法律政策科。
民事法律科
負責向政府提供民事法律意見、草擬商業合約及專營權文件,並代政府進行民事訴訟、仲裁及調停事宜。
法律草擬科
負責以中英文草擬一切法例(其中包括附屬法例),並協助將法案提交行政會議和立法會通過。該科亦負責香港法例的編輯工作,以及更新雙語法例資料系統內的香港法例版本。公眾可在互聯網免費查閱該電腦系統備存的資料。
刑事檢控科
刑事檢控科的律師負責大部分的刑事上訴案件,包括在終審法院提出的上訴。原訟法庭和區域法院審理的案件,大都由他們進行檢控工作(重大商業犯罪案件會外判予坊間的大律師)。有需要時,他們會到裁判法院出庭檢控。該科亦負責向執法機關和其他政府部門提供法律指引。
國際法律科
負責向政府提供有關國際公法的法律意見。科內律師也參與與其他司法管轄區洽談協議的工作,並處理外地或香港特區提出的國際司法合作請求。
5. 香港律政司與香港高等法院
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主管刑事檢察工作,與高等法院沒有隸屬關系。
6. 香港律政司 和中國什麼法律機構相同
沒有任何接近或相同的機構。
香港律政司是港府下一個政府機構,專為港府提供不偏不倚的法律意見;這點從我看來沒有與大陸什麼機構有相同之處。
就等於香港有醫管局(醫院管理局),大陸是沒有。
7. 香港法律與大陸法律區別
香港法律為英美法系,內地法律為大陸法系。區別:
1、首先,法律淵源不同。 大陸法系表現為成文法;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包括制定法和判例法,並且判例法的地位比制定法更重要。
2、次,法官許可權不同。 大陸法系強調法官只能援引法律,不能創造法律;英美法系的法官可援引成文法、法律或判例,在一定范圍內創造法律。
3、第三,訴訟程序不同。 大陸法系以法官為中心的糾問程序;英美法系以訴訟參加人為中心的對抗式(或訴辯式)程序。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中國政府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和憲法的規定,設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
簡介: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各項制度的設立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為法律依據,其司法制度也不例外。根據基本法和香港有關法律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司法機關主要由行使審判職能的各級法院和行使檢控職能的以律政司為代表的其他機關構成。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院組織體系:
(1) 基層法院組織,由區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專門法庭組成。
(2) 高等法院。高等法院設上訴法庭和原訴法庭。
(3) 終審法院。
區域法院原稱地方法院,全港按地區設4所,管轄一定范圍的民、刑案件。
裁判署法庭原稱裁判司署,全港設9所,是初級刑事法院,一切刑事案件都必須先經此法庭受理,作初級審訊。
高級法院原稱"最高法院",設上訴法庭和原訴法庭,對民事、刑事案件行使審判權。
終審法院行使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終審權,是特別行政區最高審級,即香港的訴訟案件以終審法院的判決和裁定為最終的判決和裁定。
8. 香港法官是怎樣產生的
根據香港特區《基本法》第九十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和高等法內院的首席法容官,應由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的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或免職,還須由行政長官徵得立法會同意,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香港終審法院條例規定,首席法官須由行政長官根據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的推薦委任。
9. 香港到底有沒有檢察官
香港有檢察官,也有檢察機關--律政司,只是與內地在性質上,職能上區別較大。
1、律政司,代表香港特區政府承擔對刑事犯罪的追訴職能,隸屬於政府序列,完全獨立於司法審判組織體系之外。
律政司是一個職能復雜多樣的特殊機構,涉及到刑事檢控、司法行政、立法、民事代理以及法律咨詢服務的多項職能,其中,前兩項職能是其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職能。律政司下設五個科和一個專責事務小組,這五個科分別是:法律草擬科、刑事檢控科、民事檢控科、政策及行政科、國際法律科。刑事檢控科是最大的業務科,承擔著香港大多數刑事案件的起訴工作,也是香港最主要的公訴部門。
關於香港律政司的特定性質,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63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主管刑事檢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 從基本法對香港律政司的性質定位可以看出,香港律政司歸類於行政機關序列,是香港行政權的組成部分。這一點在《基本法》第60條第2款中作了明確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設政務司、財政司、律政司和各局、處、署」。
2、香港特區檢察機關所行使的權力與內地檢察機關相比較要小得多。
首先,香港檢察機關———律政司,不具有對職務犯罪偵查的實質性權力。在香港,職務犯罪類案件統一由香港廉政公署受理管轄。香港廉政公署對貪污賄賂等腐敗行為,無論是違法還是犯罪均有權查處;對涉嫌犯罪的可以偵查終結後直接交律政司起訴。
其次,香港特區檢察機關不像內地檢察機關那樣具有對刑事公訴的壟斷權。香港檢察制度受英國檢察制度的影響,檢察機關———律政司是一個典型的行政機關,行使的職能主要是提起公訴和政府的司法行政工作,也可以看作是政府的法律咨詢服務機構。香港對刑事犯罪提起公訴的權力分別由檢察官和警察行使。但受英國刑事起訴權分散模式的影響,警察至今實際上仍然握有對部分輕微刑事案件的起訴權。香港警察在將案件偵查終結後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但名義上還是以律政司提起訴訟。由警察直接起訴的案件主要是一些簡單的、罪行較輕的刑事犯罪案件,重要的、復雜的案件應當移交律政司審查後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