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遲遲不下判決
A. 法院遲遲不下判決書 該怎麼辦
如果起訴之後,法院遲遲未作出判決的,可以向法院審判委員會投訴的,要求法院按法律規定,及時作出判決。
B. 打官司三個月了法院遲遲不下判決書怎麼辦
你的心情可以來理解。但源是,法院辦寄也有程序,這急不得,還是耐心等待,順乎自然吧。網友建議,僅供參考。祝你好運!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C. 民事訴訟中,被告缺席開庭,但法院遲遲不下判決,該如何辦
法院開庭來,被告一直缺席,有以下自處理方法:
1、兩次無故不到庭法院可以拘傳,但民事案件一般不會用這種手段;
_2、《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被告不到庭,法院可以缺席判決。但通常不會支持賠償雙倍房錢的要求,因為該數額過高,法院可能適當判決你支付一部分違約金的。
第二,被告不到庭,對於維護被告的權益是不利的,如果被告不能到庭,也可以委託代理人出庭。
被告不去法院會依法宣判,公告送達,並可以強制執行。但由於柏高在外地,被告可以向法院申請延期審理。
D. 民事訴訟中,被告缺席開庭,但法院遲遲不下判決,該如何辦
民事訴訟被告缺復席,法制院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依法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三條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四條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五條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E. 如果在民事判決中法院遲遲判不下來怎麼辦謝謝
中華人來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自規定:
第一百三十五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四十六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第一百五十九條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第一百六十三條人民法院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或者公告期滿後三十日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但審理選民資格的案件除外。
自己參照看看,如果法院違反的話,可以向審判法院或上一級法院申訴。
F. 二審法院遲遲不下判決書,怎樣投訴
如果是
民事案件
上訴,那麼二審的審理期限應該是3個月,如果要延長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審限,如果是在審理期限內投訴也沒用,你可以和二審的承辦法官進行溝通的。
G. 法院遲遲不下判決,怎麼辦
如果是來刑事案件,根據自刑事訴訟法的規定,1,一審公訴的,1個月,最遲1個半月,案情復雜的,可再延長一個月。2,一審時如果犯罪嫌疑人沒被羈押,6個月審結,特殊情況再延長3個月。3,簡易程序審理的,20天。4,二審期限同一審,但如果有有發回重審時間就會變得很長,如果加上延長期限,重審後又上訴,最長時限可以達到10個月。這10個月是理論上的10個月,只指法院受理起訴後開始的期限。另外,根據高法解釋,定期宣告判決的,會先期公告宣判的時間和地點,傳喚當事人並通知公訴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所以,什麼時候接到這通知了,就表示要宣判了。
H. 法院遲遲不下判決書怎麼辦
1、你說的是一審還是二審啊?
2、一審如果用的是什麼程序?
這些你都應該要知道才能曉得內8各月是否合法。
一審容:簡易程序,最長是3個月
普通程序,6個月,院長批准可以再延長6個月,也就是說12個月那是正常。如果再經上一級法院批准,可以無限延長。
二審:3個月,延長無期限(法律沒說明究竟延長多久,但可以延長,院長批准即可)
再審:那就看再審用的是什麼程序,什麼程序跟什麼程序的期限。
解決方案:1、多於本案書記員聯系,了解情況,不了解情況,解決起來很被動。
2、如果法院依法延長的,你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3、但是可以向上一級法院反映,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有指導職能,或者向檢察院反映,檢察院有監督職能。地方人大對法院有監督職能,甚至能責令他們重新審。
I. 法院遲遲不下判決書咋辦
如法院無故拖延審理,當事人可以向受訴人民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投訴。
《法官法》第三十二條法官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
(二)貪污受賄;
(三)徇私枉法;
(四)刑訊逼供;
(五)隱瞞證據或者偽造證據;
(六)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審判工作秘密;
(七)濫用職權,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八)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
(九)拖延辦案,貽誤工作;
(十)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
(十一)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
(十二)私自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
(十三)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第三十三條法官有本法第三十二條所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規范民商事案件延長審限和延期開庭問題的規定》第一條人民法院審理民商事案件時,應當嚴格遵守法律及司法解釋有關審限的規定。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案件,審限為六個月;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案件,審限為三個月。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審限為三個月;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審限為三十日。
法律規定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限的,獨任審判員或合議庭應當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向本院院長提出申請,並說明詳細情況和理由。院長應當在期限屆滿五日前作出決定。
經本院院長批准延長審限後尚不能結案,需要再次延長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上級人民法院應當在審限屆滿五日前作出決定。
(9)法院遲遲不下判決擴展閱讀:
《關於嚴格規范民商事案件延長審限和延期開庭問題的規定》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民商事案件延長審理期限問題作了規范:
其一,重申人民法院應當嚴格遵守審理期限規定。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對案件審理期限作了明確規定。雖然規定審限的合理性無論在理論界還是實務界都有不同看法,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案多人少」矛盾的凸顯,不時有建議廢除審限規定的聲音。
但是,考慮到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多發期,案件上升勢頭持續不減,如果不規定審理期限或不執行審理期限規定,任由案件積壓,勢必會影響矛盾的及時解決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其二,更加嚴格規定延長審理期限的申請。《規定》要求依照法律規定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理期限的「應當在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提出」,為院長判斷並決定是否延期留下充足時間。同時,《規定》要求申請延長審理期限應當「說明詳細情況和理由」,這樣規定能起到兩種效果:
一是要求審判人員必須對未能在規定審限內結案做出解釋說明,督促法官在審理期限內結案,不能簡單以「案情復雜」為由申請延長;
二是有利於院長對案件情況進行整體把握,准確判斷是否應予准許延期及延長期限。
其三,更加嚴格規定延長審理期限的批准。以往實踐中對申請延長審理期限審批相對寬松,按照《規定》的要求,院長應當根據申請者提出的具體理由和案件情況,決定延長期限的長短,不能再搞「一刀切」,頂格批准最長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