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沖裁
㈠ 仲裁委員會和法院的區別
仲裁委來員會和法院的區源別:
1.部門性質不同: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司法審判機關,仲裁委員會是民間的裁決機構,仲裁委的監督機構是中國仲裁協會,其仲裁員大多是律師和政府機構人員兼職從事。
2.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終局的,當事人不存在上訴的問題,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錯誤,又規定了一些補救措施。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申請人民法院撤銷該仲裁裁決。法院訴訟是兩審終審,二審判決是生效的判決,當事人應自覺履行。
3.收費不同,仲裁費用高,而且不能緩交、免交、減交。法院的受理費相比仲裁費用要低,一些情況可以緩交、免交、減交。
4.權力不同:仲裁排除法院管轄,即如果選擇了仲裁,就不能到法院訴訟了。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案件,無權採取保全措施和執行措施,這兩項措施仍由法院辦理。
㈡ 法院和仲裁,誰的權利大
法院,和仲裁,有各自的權力和利益,雙方不會起沖突,對於已經仲裁專生效的案子,法院屬不會接收原告材料,更不會給原告立案,法院的案子非常多,忙不過來,不會增加工作量,同時,法院也不會去干涉仲裁的案件,不然就變成搶奪仲裁的利益,老軍醫電線桿貼廣告,也是劃分地盤的,遇到必須仲裁的案件,比如勞動仲裁,就看誰給錢多,勞動仲裁就維護誰的利益
㈢ 人民法院與仲裁委員會有什麼區別
區別:
1、仲裁排除法院管轄:即如果選擇了仲裁,就不能到法院訴訟了。
2、受案范圍不同: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在我國是不能申請仲裁的,而法院卻可以受理上述案件。
3、管理機構不同:仲裁委的監督機構是中國仲裁協會,其仲裁員大多是律師和政府機構人員兼職從事。而法院是國家的司法審判機關。
4、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終局的,法院訴訟是兩審終審。
5、收費不同:仲裁費高,而且不能緩交、免交、減交。
(3)法院沖裁擴展閱讀:
1、仲裁機關
通過仲裁方式,解決雙方民事爭議,作出仲裁裁決的機構。分為國內仲裁機構和國際仲裁機構,後者又分為全國性的仲裁機構和國際性或地域性的仲裁機構。此外,按仲裁機構的設置情況,國際上進行仲裁的機構有三種:一種是常設仲裁機構,一種是臨時仲裁機構,還有一種是專業性仲裁機構。
2、法院
法院是世界各國普遍設立的國家機關。主要通過審判活動懲治犯罪分子,解決社會矛盾和糾紛,維護公平正義。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審判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其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代表國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㈣ 仲裁和法院的區別
一、意義不同
1、仲裁:指由雙方當事人協議將爭議提交(具有公認地位的)第三者,由該第三者對爭議的是非曲直進行評判並作出裁決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仲裁異於訴訟和審判,仲裁需要雙方自願,也異於強制調解,是一種特殊調解,是自願型公斷,區別於訴訟等強制型公斷。
2、法院:世界各國普遍設立的國家機關。主要通過審判活動懲治犯罪分子,解決社會矛盾和糾紛,維護公平正義。
二、處理方式不同
1、仲裁:傾力調解,盡量協商一致。
2、法院:盡管原則上也期望調解成功,但法官案件甚多,不會有太多時間拘泥於調解,出判決必須及時。
三、審案水平不同
1、仲裁:雖經過專門訓練和考核,但法律水準上一般略遜於法官,其審案有時過於關注細枝末節,未必是案情的真正焦點。
2、法院:經過嚴格考試、訓練,深諳法律,審案時直接針對焦點問題,斷案麻利。當然,不同人的差別是巨大的,不能一概而論。
四、舉證的嚴格程度,要求不同
1、仲裁:一般接受當庭舉證、甚至庭後補交證據。
2、法院:必須在舉證期限屆滿前進行,否則,除非是新證據(符合法律上「新證據」的要求),不作為確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五、事實認定上,側重點不同
1、仲裁:以盡量調查真相,貼近客觀事實為基礎(所以舉證即使過期,只要是事實,均會接受)。
2、法院:效率與公正的結合,注重證據,以證據反映的「法律事實」為基礎。
六、受理不同
1、仲裁:必須要經過的程序,勞動糾紛還是先申請勞動仲裁比較好,應為仲裁的。
2、法院:不受理你的勞動糾紛的官司的。只有仲裁不受理或者不服仲裁決定才可以向法院起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