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
1. 《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多少天內作出第一審判決
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判決並審結。
《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權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1)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擴展閱讀
簡易程序審理可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三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第八十四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第八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 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多少日內提起
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相對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 90日)內提起,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政訴訟特徵:
(1)行政訴訟所要審理的是行政案件。
這是行政訴訟在受理、裁判的案件上與其他訴訟的區別。刑事訴訟解決的是被追訴者刑事責任的問題;民事訴訟解決的是民商事權益糾紛的問題,而行政訴訟解決是行政爭議,即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爭議。
(2)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通過審判方式進行的一種司法活動。
這是行政訴訟與其他解決行政爭議的方式和途徑的區別。在中國,行政爭議的解決途徑不止行政訴訟一種,還有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等等。而行政訴訟是由人民法院運用訴訟程序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
(3)行政訴訟是通過對被訴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以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
其中進行審查的行政行為為具體行政行為,審查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違法行政行為的侵害。這就決定了行政訴訟與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在審理形式和裁判形式上有所不同。
(4)行政訴訟是解決特定范圍內行政爭議的活動。
行政訴訟並不解決所有類型的行政爭議,有的行政爭議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而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均無類似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的限制。至於,不屬於行政訴訟解決的行政爭議只能通過其他的救濟途徑解決。
(5)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具有恆定性。
行政訴訟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相對方,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訴訟的被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方,即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訴訟的當事人雙方的訴訟地位是恆定的,不允許行政主體作為原告起訴行政管理相對方。
(2)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法》其他情況的訴訟日期:
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第四十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四十九條 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五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出具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3. 人民法院應當自行政機關申請之日起多少日內作出是否執行的裁定
人民法院應當自行政機關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是否執行的裁定。
4. 刑訴中: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 這句話中的受理是指接到案件後三日還是決定受理案件後三日
是決定受理之後,謝謝採納
5.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20日以內審結」受理後從什麼時候開始算起
刑事訴訟簡易程序,首先要明白適用范圍:1.對依法可能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專管制、單處屬罰金的公訴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人民檢察院建議或者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2.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是指刑法中規定的由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控告被告人的案件,包括侮辱、誹謗罪、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和虐待罪等。3.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第一種情況拘留之次日算起;第二種情況向人民法院控告之次日算起;第三種被害人起訴之次日算起。不知說明白沒有。
6. 我想問一下從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之日起多少日法院開始受理謝謝!
法院從立案之日起就受理了。
也就是說你交納了執行費,法院給你一個立案通知書版,那權里就是受理了。
執行案件,法律規定,一般應在6個月之內執行完畢,超過6個月仍不能執行完畢的,申請人可以申請上一級法院提級執行。
7.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幾日內,將起訴副本發送被告
五日內必須送達。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回之日起五日內答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8. 法院受理案件後,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該七日是否包含受理案件當日
根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
(2015年4月13日最高人回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答1647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5〕8號
第八條 對當事人提出的起訴、自訴,人民法院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作出以下處理:
(一)對民事、行政起訴,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二)對刑事自訴,應當在收到自訴狀次日起十五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三)對第三人撤銷之訴,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三十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四)對執行異議之訴,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十五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間內不能判定起訴、自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先行立案。
既然你問的是「七日」,應該是民事或行政案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七日內」而不是「次日起」,提交起訴狀當日是計在七日內的。
刑事自訴案件寫明是「收到自訴狀次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