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主動審查合同效力

法院主動審查合同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1-20 05:07:02

法院可以依職權審查合同的效力嗎

當然可以了,否則,法院也太胡扯了

⑵ 人民法院審理合同糾紛案件,無論當事人是否對合同效力有異議

對合同效力,法院應主動審查的。

⑶ 無效合同效力的認定方式,需要去法院申請確認嗎

馬穎秋律師解答: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無效合同效力的認定方式,需要去法院申版請確認嗎」這個問題。權一般都是當事人去申請確認,法官不輕易去申請認定。要求他人作為或不作為的權利,該請求權為實體法上的請求權,根據合同法理論及《合同法》中對合同效力的相關規定來看,在法院作出合同無效的認定之前,該合同應該是有效的。除非合同必然無效,法官一般推定有效。只有當當事人一方向法院提出認定合同無效的請求或主張時,法院才能確認合同無效。但如果合同損害了國家、集體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由於缺乏合同無效的請求權主體,所以允許法院主動認定其無效。筆者認為,這並不是說法院對任何合同都可以主動干預其效力,而是由於請求權主體缺位而造成的。除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外,法院不要主動地去認定和宣告合同無效,這樣既尊重了當事人的意願,也達到了穩定交易關系和鼓勵交易的目的。你如果想要主張自己的相關利益的話,建議直接去法院申請認定合同無效。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直接問我。

⑷ 當事人未主張合同無效,法院能否主動審查合同無效

當事人主張復合同無制效是有提出主張的當事人負舉證責任,但是如果確有必要,法院也可以依職權主動調查取證,確認合同效力。

《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⑸ 法院可以依職權審查合同的效力嗎

不能
其實問題真正在於法院是否應該行使釋明權

⑹ 雙方合同簽訂後 能讓法院出點東西證明其法律效力

法院不管
除非合同有糾紛去法院起訴,法院會判決
合同雙方自願簽訂就有回效。雙方簽字蓋章生答效。也可以去公證處辦理公證,公證處會對你申請事項出公證書

《合同法》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第四十四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⑺ 法院依職權主動確認合同無效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無效合同違法了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由此決定了國家要對無效合同予以主動干預。這種干預主要表現在:合同糾紛訴至法院後,法院不待當事人請求確認合同無效,便可以主動審查合同是否具有無效的因素,如果發現合同屬於無效范疇,便應主動地確認合同無效。

就是說,確認合同無效是法院的職權。即法院直接依據法律的規定,行使該項職權。

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4條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已地方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7)法院主動審查合同效力擴展閱讀: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認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條款無效:

(1)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

注意: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屬於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一般屬於可變更或撤銷的合同,只有在損害了國家利益時,才屬於無效合同。

(2)惡意串通,並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

(5)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

(6)對於造成對方人身傷害或者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免責的合同條款。

(7)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無效。

另外,根據《民法通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為無效民事行為。因此,主體不合格也可能導致合同無效,例如:

(a)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認的,該合同無效。其例外情況是:純獲利益的合同和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需追認,合同當然有效。

(b)法定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對人有過失而成立的合同,該合同無效;

(c) 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且相對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該合同無效。

⑻ 認定勞動合同無效,是必須單獨向仲裁庭或法院提出確認合同效力申請,還是也可以在庭審過程中提出抗辯

一、這個就看你方的主張了,你方是要認定合同無效呢,還是要認定合版同內容的部權分內容無效。

二、勞動合同法是保護勞動者的,在沒有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勞動者都可以根據法律的其他條款規定來實現自己的權益的。

下面相關法律規定供參考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六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條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熱點內容
威脅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26 06:48:46 瀏覽:144
經濟法勞動合同中的醫療期 發布:2025-08-26 06:47:38 瀏覽:917
老丈人說支持他女兒做傳銷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6 06:43:54 瀏覽:397
社區法律知識講座信息 發布:2025-08-26 06:43:20 瀏覽:427
實級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5-08-26 06:34:04 瀏覽:341
法檢法律知識基礎真題 發布:2025-08-26 06:33:21 瀏覽:233
外包適用於勞動法嗎 發布:2025-08-26 06:33:14 瀏覽:432
中國新刑法224條69800 發布:2025-08-26 06:24:38 瀏覽:768
法律碩士聯考考試分析text 發布:2025-08-26 06:12:01 瀏覽:382
司法微信公眾號 發布:2025-08-26 06:11:22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