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漁業

法院漁業

發布時間: 2021-01-20 19:12:24

⑴ 非法捕撈水產品法院結案後漁政還有權利罰款沒有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林、方法捕撈水產品的行為。為了保護水產資源,1979年2月10日國務院公布了《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明確規定了保護的對象,對捕撈的時間、水域、工具、方法等提出了具體要求,並作了一系列禁止性規定。1979年9月13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第11條第2款規定:「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禁止滅絕性的捕撈和破壞。」1986年1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對漁業生產的領導、管理、監督、養殖業和捕撈業的管理,漁業資源的增殖和保護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都作了明確的規定。1987年10月14日國務院批准發布的《漁業法實施細則》進一步具體劃分了近海漁場與外海漁場,強調了國家對捕撈業實行捕撈許可證制度,規定了對非法捕撈水產品的具體處罰方法。
所謂禁漁區,是指由國家法令或者地方政府規定,對某些重要魚、蝦、蟹、貝、藻等,以及其他重要水生生物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遊通道,劃定一定的范圍,禁止所有漁業生產作業的區域,或者禁止某種漁業生產作業的區域。
所謂禁漁期,是指對某些重要水生生物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遊通道,規定禁止漁業生產作業或者限製作業的一定期限。
所謂禁用的工具,是指禁止使用的超過國家對不同捕撈對象所分別規定的最小網目尺寸的漁具。所謂禁用的方法,是指禁止採用的損害水產資源正常繁殖、生長的方法,如炸魚、毒魚、電魚等。在實踐中,犯罪分子往往使用禁用的工具和方法,在禁漁區、禁漁期非法捕撈水產品,嚴重地破壞我國的水產資源。
故意非法捕撈水產品的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構成犯罪。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非法捕撈水產品數量較大的,一貫或多次非法捕撈水產品的,為首組織或聚眾非法捕撈水產品的,採用炸魚、毒魚、濫用電力等方法濫捕水產品,嚴重破壞水產資源的,非法捕撈、抗拒漁政管理的,等等。

⑵ 交通事故賠償中,是如何認定農林牧漁業標準的,依據的條款有哪些

這個問題還是參見《zuigao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內解釋》第二十條:「容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農林牧漁業的平均工資,每年統計或人社部門會有統計數據。

⑶ 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法院會怎麼判

我國《刑法》第三百四十條規定:「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具體可以資訊下相關律師,推薦太琨律。

⑷ 在河裡電魚大概有一斤,魚政交到檢察院了,法院會咋判

電魚是違法的。是不分品種和大小的滅絕性的撲殺行為,會對漁業造成毀滅性傷害而且也會誤傷下到水中的人、家畜、家禽,危害公共安全。這是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行為。電魚會造成許多珍貴魚種的數量減少,電魚器釋放的瞬間電量可以電倒一頭牛,小魚一般當時就被電死,被電暈後的大魚如果僥幸能活下來,也大多喪失了繁殖能力。並且魚的味道會發生變化,可能會對人產生影響,因此電魚作業被業內稱為「絕戶」捕撈。將會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還間接對水體質量產生不良的影響。被電過的水體沒有任何生機,漏網逃脫的魚類也難逃一死。被電捕器電擊過的魚類,性腺發育會受到損害,基本喪失繁殖能力,可謂「斷子絕孫」。也會對生長在水裡的、螺螄、貝類小蝌蚪等造成毀滅性破壞。尤其是在魚類繁殖的季節,電魚將使得魚類的繁殖生長受到很大影響。電魚設備在升級,其輸出電壓甚至可達上千伏,而在電流通入水體後,會造成一定水域面積內氧氣耗盡,造成水體真空,導致魚蝦、藻類、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窒息死亡。實驗表明,220V電壓會導致半徑20米內的水體真空,因電擊或窒息而死亡的水生生物大部分會沉積水底,腐爛變質。嚴重的會造成某一水域食物鏈斷裂,嚴重破壞生態循環,造成「死水」現象。
古代帝王圍獵時也懂得將四面的圍獵網去掉一面,「網開一面」,為的就是動物的可持續發展和好生之德;漁民使用大網孔的漁網捕魚也就是可以讓小魚可以通過網孔逃走而繼續繁衍生息;廣大釣魚愛好者也明白抓大放小的道理,為的也是可以年年有魚。
而且國家有很多法律法規都明令禁止這種行為:
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以下簡稱《漁業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方法進行捕撈的、違反關於禁漁區、禁漁期的規定進行捕撈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漁具、捕撈方法和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或者漁獲物中幼魚超過規定比例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電力法》規定,向水中施放電電魚的行為本身就是違法用電行為,如果造成了他人的人身或財產損害的,是要依《刑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3)這種「電魚」行為,還危害公共安全。沒有造成後果的由公安機關按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拘留或罰款的行政處罰,造成後果的,則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刑。
4)現在很多執法部門加強了處罰力度,只要攜帶電魚器,不管是否電魚都直接沒收;有些地區會直接拘留;當然了,如果造成了嚴重後果的,追究刑事責任,直至死刑!
建議為了可持續發展、為了後代有魚吃、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為了家庭幸福,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不要進行電魚行為。
任何公民都有權直接制止這種違法行為,且有責任和義務向漁業部門、電力部門、公安部門舉報該違法行為,這些部門都有權利和義務處理這種危害社會安全的行為,報警電話110。

⑸ 去長江電魚上了法庭會坐牢嗎

只要構成非法捕撈的犯罪罪名,就會被判處刑罰,罪名為 「非法捕撈水產品內罪」。是否構成容犯罪,具體情節的認定由法院確定。


一《漁業法》對非法捕撈行為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第一款: 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方法進行捕撈的,違反關於禁漁區、禁漁期的規定進行捕撈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漁具、捕撈方法和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或者漁獲物中幼魚超過規定比例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刑法》對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的規定:

第三百四十條【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⑹ 姑蘇區人民法院對太湖水域非法電捕魚怎麼判

根據《漁業法》、《刑法》規定,電捕魚不僅最高可以罰款5萬元,而且還可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量罪入刑,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是指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刑法規定,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條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第三百四十六條單位犯本節第三百三十八條至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2008年6月25日 公通字(2008) 36號)(節錄)
第六十三條 [非法捕撈水產品案(刑法第三百四十條)]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在內陸水域非法捕撈水產品五百公斤以上或者價值五千元以上,或者在海洋水戰非法捕撈水產品二千公斤以上或者價值二萬元以上的;
(二)非法捕撈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物苗種、懷卵親體或者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捕撈水產品,在內陸水域五十公斤以上或者價值五百元以上,或者在海洋水域二百公斤以上或者價值二千元以上的;
(三)在禁漁區內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禁用的方法捕撈的;
(四)在禁漁期內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禁用的方法捕撈的;
(五)在公海使用禁用漁具從事捕撈作業,造成嚴重影響的;
(六)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一百條 本規定中的立案追訴標准,除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以外,適用於相關的單位犯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2004年修正)》(1986年7月1日)(節錄)
第三十條 禁止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的方法進行捕撈。禁止製造、銷售、使用禁用的漁具。禁止在禁漁區、禁漁期進行捕撈。禁止使用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捕撈的漁獲物中幼魚不得超過規定的比例。在禁漁區或者禁漁期內禁止銷售非法捕撈的漁獲物。
重點保護的漁業資源品種及其可捕撈標准,禁漁區和禁漁期,禁止使用或者限制使用的漁具和捕撈方法,最小網目尺寸以及其他保護漁業資源的措施,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三十一條 禁止捕撈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物苗種。因養殖或者其他特殊需要,捕撈有重要經濟價值的苗種或者禁捕的懷卵親體的,必須經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在指定的區域和時間內,按照限額捕撈。在水生動物苗種重點產區引水用水時,應當採取措施,保護苗種。
第三十八條 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方法進行捕撈的,違反關於禁漁區、禁漁期的規定進行捕撈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漁具、捕撈方法和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或者漁獲物中幼魚超過規定比例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禁漁區或者禁漁期內銷售非法捕撈的漁獲物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進行調查處理。
製造、銷售禁用的漁具的,沒收非法製造、銷售的漁具和違法所得,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九條 偷捕、搶奪他人養殖的水產品的,或者破壞他人養殖水體、養殖設施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⑺ 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取保候審後要哪些法律程序。

取保候審期間不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所以一般檢察院都會提起版公訴,法院權作出判決,如果判了實刑就要入獄服刑。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⑻ 寧波海事法院象山天合遠洋漁業有限公司民間借貸糾紛

協議不成,只有向 法院訴訟。

⑼ 北大西洋海岸漁業仲裁案的詳細分析,很急用。

美國-英國
[案情]
美國獨立後,根據英美1783年的《凡爾賽條約》,美國國民有權在案北大西洋海岸的紐芬蘭、拉不拉多極其其他地方捕魚。後來英國人為此條約已為本1812年的戰爭所廢除了。兩國經談判後,於1818年簽訂新約,新約第1條規定美國國民有權在北大西洋海岸捕魚和在港灣維修漁具。兩國後來對該條規定的范圍和含義以及美國國民根據該條所享有的權利和自由發生爭議。在1821-1907年間,拿捕魚船的事件經常發生。1909年1月27日。兩國簽訂特別協定,把爭端提交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解決。雙方從仲裁法院的仲裁名單中選派拉馬式(奧匈帝國法學家)、洛赫曼(荷蘭法學家)、格雷(美國法學家)、德拉果(阿根廷法學家)、費茲帕特里克(英國法學家)等5名仲裁員組成仲裁法庭。仲裁法庭在1910年7月1日開始審理,1910年8月12日結束,1910年9月7日作出裁決。
[仲裁與裁決]
仲裁法庭的任務是審理仲裁協定提出的七個問題:
(1)英國是否可以不用取得美國同意而制定規章,對美英兩國國民的捕魚權利加以某些規定。
(2)美國國民在行使條約規定的自由權利時,可否僱傭非美國國民擔任船員。
(3)美國國民在行使上述自由時可否可以不受英國關於入港、報關、支付港務費、報關及其他要求和條件的約束。
(4)美國漁民在利用港灣進行避風、取柴、取水等活動時是否要支付港務費、報關及其他要求。
(5)1818年條約規定:美國國民有權在英國美洲殖民地的任何海岸、海灣、河口、港口三海里內捕魚、曬魚等活動,美國認為此權利不包括在條約所指定的范圍之內。問題是條約所指的三海里范圍應從什麼地方算起?
(6)美國認為條約規定美國國民有權在海灣、港口、河口捕魚,條約所指的海岸在哪裡?是否在紐芬蘭從開普雷到拉莫島之間的海岸,紐芬蘭從開普雷到奎盤島之間的北岸和在梅達蘭島海岸?
(7)美國國民擁有的船舶在利用條約所指的海岸行使上述自由權利時是否享有商業上的優惠?
上述問題中,第2、3、4、7等題是否關於美國國民行使捕魚權的細節問題;第1題是關於英國的管轄權力范圍問題;第5題是請求法庭對海灣下定義;第6題是請求法庭對北美洲海岸下定義。
在仲裁過程中,雙方對上述問題進行辯論。
關於第一個問題。英國認為它有權通過加拿大或紐芬蘭直接或間接就(1)捕魚的時間、日期和季節、(2)捕魚的方法和工具、(3)類似的其他問題作出規定,那是不用取得美國同意的。美國則認為英國無此權力,除非此措施的適當性、必要性、合理性和公平性由英美兩國共同協商確定。
關於第二個問題。英國認為條約給予美國國民的權力是專屬性的,不能適 用於非美國國民。美國認為條約並沒有授予美國規定美國漁船船員國籍的權力。 關於第三個問題。美國認為它的國民未經美國同意,不受英國關於入港、 報關和支付港務費用等要求的規章的約束。美國聲稱:其漁船入港時應作出通知和出示證件,但不應報關和承擔本地漁船所沒有的義務。
關於第四個問題。英國認為美國船舶利用非條約置頂的港口時應視同一般 情況,受英國有關規章制約。美國認為為了避風,船舶在任何港口都可以享受 優惠待遇。
關於第五個問題。英國認為美國既然宣稱有權在所有海灣的三海里之內捕 魚,條約「海灣」一詞包含地理和領土兩重意義。因此美國的權力就被排除在 不是條約稱為灣的水域之外了。但美國則堅持說:「海灣」一詞是用在領土意 義上的。因此只限於小灣,而且是構成英國自治領土部分的領灣。那隻是碗口 入口處不超過領海寬度兩倍的海灣,在以三海里計算的情況下,就是封口線在 六海里以下的海灣。
關於第六個問題。美國認為,根據條約第一條,美國國民有權在條約指定 的海岸上的海灣、港口、河口捕魚,就是說可以在紐芬蘭南岸從開普雷島,拉 莫島和紐芬蘭北岸從開普雷島、奎盤島和在梅達蘭島的海岸。英國則認為美國 沒有這個權力,並認為有足夠證據證明條約所指的海岸包括紐芬蘭灣。
關於第七個問題。美國認為英國國國民的船舶在利用條約所指的海岸行使 1818年條約第一條所規定的權力時應該享受商業上的優惠。
仲裁法庭就上述七個問題作出裁決:
1、1818年的條約並沒有影響英國的主權。英國對紐芬蘭海岸的水域和領 土的主權在簽訂條約後和簽訂條約前是完全一樣的。因此,英國有權指定規章 ,單方面控制共同漁區的使用,不用取得美國的同意。不過,這些規章的指定 應出於善意(bona fide)並且不應違背條約義務。
2、美國國民在行使條約第一條的權力時有權僱傭非美國國籍的船員,但 非美國國籍的船員不能享受條約授予的權力和優惠,他們只能享受僱主給予的
權利。
3、要求辦理報關手續並非不合理,不過手續應簡便,並認為美國漁民在 行使捕魚權利時不用百里純屬商業性的報關手續和繳納當地漁民不用繳納的費 用。
4、所有文明國家都有義務對在其水域避難的外國船舶給以人道主義待遇 ,不應要求支付費用。條約允許美國漁民進入非條約指定的海域避風和維修, 純屬出於好意及人道主義的考慮,不附以別的要求,但這種權利不宜被濫用。
5、鑒於條約對「海灣」一詞沒有加以定義,法庭只能從一般的意義來揭 示。法庭認為「海灣」應解釋為地理上的海灣,法庭說:「對海灣來說,三海 里應從橫越不再具有海灣外形和特點的水面的直線量起」,鑒於測算上的實際 困難,法庭建議一種測算海灣范圍的方法,即「在最靠近海灣入口處寬度不逾 十海里的第一個點劃出橫越灣口的直線,在直線向海一面的三海里的地方為排 他線。」
6、法庭同意美國的主張,認為美國國民有權在紐芬蘭和梅達蘭島的海岸 捕魚。
7、法庭認為美國國民有權享受條約給予的捕魚權利和商業上的優惠權利。

熱點內容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 發布:2025-08-25 21:06:58 瀏覽:54
銀川市司法局局長 發布:2025-08-25 21:06:20 瀏覽:153
工傷法律咨詢品牌 發布:2025-08-25 21:02:37 瀏覽:989
初中數學法律知識滲透教案 發布:2025-08-25 20:52:38 瀏覽:127
法院傳條 發布:2025-08-25 20:41:21 瀏覽:173
刑法首犯 發布:2025-08-25 20:36:17 瀏覽:100
36條法規 發布:2025-08-25 20:28:44 瀏覽:1
黨章准則條例內容 發布:2025-08-25 20:25:54 瀏覽:650
萊州法院網 發布:2025-08-25 20:19:53 瀏覽:180
經濟法公積金分為 發布:2025-08-25 20:19:41 瀏覽: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