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譚彥電視劇
『壹』 譚彥的相關介紹
在賈麗娜的書櫃里,《中國共產黨章程》是她特別珍視的,打開這本章程,在扉頁上是譚彥寫給妻子的贈言:「熱愛黨,忠於黨,與麗娜共勉。」
1996年6月7日,新華社記者的報道《法官譚彥身患絕症七年堅持秉公執法為民辦案》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上發表。次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就作了重要批示,建議認真總結宣傳譚彥同志的先進事跡,樹立人民法官的高大形象,倡導秉公執法、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對黨的忠實信仰和感恩情懷,成為譚彥與病魔抗爭的精神支柱。還在崗位上時,他就多次表示:「我的生命是黨給的,活著就要為黨工作。」離開崗位後,他更有一種強烈的心願:一定要努力康復,回到崗位上,報答黨的恩情。
2004年11月21日,譚彥燃燒的生命隨時都有可能熄滅,由於氣管被切開幾個月來都發不出聲音。他讓守候身旁的賈麗娜拿來寫字板,乾瘦無力的手顫抖著,豆大的汗珠刷刷地滾落,每一個字都拼盡心力:「感謝黨和人民的培養和關懷,下輩子我也要跟黨走……」幾個小時後,他醒來寫道:「作為法官,清廉如水是立身之本,秉公執法是生命之魂,枉法裁判是天大的恥辱!」經過又一次昏迷後,譚彥再次提起筆來: 「我此生有三大遺憾:一是為黨作的貢獻太少;二是給親人的關心太少;三是沒有讀完研究生。」11月25日,去世前三天,眼望妻兒,譚彥滿含深情地寫道:「感謝中央首長和各級黨政領導,是黨和組織給了我多次生命。」
「我是一名普通法官,只是做了一點應該做的工作,黨和人民卻給了我很多榮譽,心中時常不安。我的生命是有限的,矢志將青春年華獻給黨的事業,只嘆身患重病,壯志難酬……」這就是譚彥的遺言,這就是「鐵法官」的心聲。44年的人生固然短暫,但譚彥卻用自己的高風亮節譜寫了一曲不朽的生命贊歌,它是如此的絢爛,如此的靜美,給人以溫暖,給人以力量! 雖身患重病,卻仍然以自己鋼鐵般的意志與疾病作斗爭,頑強地工作著……譚彥生前系大連開發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是中共十五大代表,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法院模範、十大中國傑出青年衛士等榮譽稱號。
譚彥的妻子賈麗娜日前回憶說,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譚彥依然忘不了他所熱愛的法官事業。在病重期間,他用顫抖的手寫道:「作為法官,清廉如水是立身之本,秉公執法是生命之魂,枉法裁判是天大的恥辱……我是一名普通黨員、普通法官,只是做了一點應該做的工作,黨和人民卻給了我很多榮譽,心中時常不安。我的生命是有限的,矢志將青春年華獻給黨的偉大事業,只嘆身患重病,壯志難酬……」
譚彥1960年出生在吉林省集安縣(現集安市)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從小學到中學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學生幹部和學雷鋒先進分子,1981年譚彥考入吉林大學法律系。從那時起,當一名人民的好法官成了他最大的理想。
1985年7月大學畢業後,譚彥主動放棄市區優裕的生活環境,志願到剛剛起步、條件比較艱苦的大連開發區工作。1989年,因工作過度勞累而身患重病,面對醫生「必須長期全休治療,否則最多能活5年」的忠告,他義無反顧,以驚人的毅力與生命爭奪時間,用更加忘我的工作來實踐自己「活著就要工作,死也要死在工作崗位上」的誓言。
1990年3月16日,譚彥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志願中鄭重地寫道:「我是一名司法工作者,要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依法辦事,剛直不阿,做一名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的司法戰士!」
1993年和1994年,他的病情再度加重,但是在這兩年間他克服常人難以忍受的疾病折磨,審結案件105件,高出全院法官平均結案數的49%,而且無一發回改判。
譚彥具有堅強的黨性,無論是面對創業時的艱辛,還是身處繁華環境,都能經受住考驗,做到遵紀守法、清正廉潔、秉公執法,被譽為「鐵」法官。1996年7月,新華社播發長篇通訊《鋼鐵之軀托起神聖的天平——記秉公執法、無私奉獻的「鐵」法官譚彥》,全面介紹了譚彥的先進事跡,譚彥成為全國政法戰線學習的楷模。
2004年11月28日10時45分,在與病魔頑強地抗爭了十幾年後,年僅44歲的譚彥帶著對親人的無限眷戀,對審判事業的無限熱愛,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盡管譚彥去世已經7年,但黨和人民沒有忘記他,同事們沒有忘記他,在大連開發區人民法院榮譽室的醒目位置,鑲嵌著有關譚彥的多幅照片,譚彥成為法官們學習的楷模。
『貳』 用華美的語言及修辭描寫一位文藝家,現在就要,在線等,400字
高滿堂
遼寧省德藝雙馨文藝家、大連電視台劇作家高滿堂。提起高滿堂,圈外的人也許印象不深。但要提起他的作品,也許許多人會有深刻的印象,如電視劇《家有九鳳》、《籬笆·女人·狗》、《抉擇》、《突圍》、《法官譚彥》等等,他現在可以說是影視圈的一個熱點人物。
1983年,高滿堂從大連市51中學調入大連電視台電視劇部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單位。20多年來,他與大連電視台一起同舟共濟、成長壯大。他說,他很幸運,趕上了好時候,由於電視台致力於發展和繁榮電視劇藝術事業,他的能力和藝術天賦才有機會得以挖掘,並在這樣一個具有良好文化環境的工作條件下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表現。貫穿在這20多年的藝術實踐中的,是他對電視劇藝術特質和生產規律的不斷深化的認識和自覺的把握,是生機勃勃而又艱難曲折的藝術探索和成敗兩方面藝術經驗的積累。在高滿堂看來,這是別人所不具備的。因此,他只有全身心地投入電視劇創作工作,拿出更多更精的作品來回報觀眾、回報電視台的培養、回報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才能問心無愧。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到目前,他已經創作出了電視劇200多部(集),好幾部電影。許多作品在觀眾中產生了較好的反響。如很早以前就推出的電影《大海風》及近年來推出的電視劇《家有九鳳》、《小樓風景》、《午夜有軌電車》、《咱那些日子》等。他說,他這一輩子恐怕是與電視劇創作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現在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其中了,想拔出來是不可能的了,電視藝術已經成了他的第二生命。
一個藝術家最可貴的是要有藝術良知和責任感,翻開高滿堂的電視劇本,我們不難發現,從生活素材的選擇和提煉,到戲劇結構和人物性格的刻畫;從語言風格到情節安排,作者思維和創作的全過程,不但具備電視劇的藝術特性和美學要求,而且特別富有生活化色彩。他所創作的絕大多數電視劇都是現實題材,它們貼近時代,貼近老百姓生活,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流淌者親切質朴的情感。因此,也可以這樣說,高滿堂劇作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現實生活的熱情關注和對普通人命運的深切關懷。他說,真誠的創作需要我們藝術工作者具有藝術良知,具有嚴肅的歷史感和鮮明的責任感。這個責任感不是別的,就是關注老百姓所關注現實,關注老百姓的喜怒哀樂。創作上的真誠,簡單地說,就是對現實的尊重、對情感的尊重、對生活和社會的尊重,或許可以說是上對父母、平對妻子、下對兒女的尊重。這種尊重的程度決定了作品的社會意義、人生態度、情感純度等定位。我們只有在創作上保持這顆真誠的心,才能打動觀眾,才能做到藝術作品和觀眾以心換心的交流。
高滿堂認為創作就是拼生活,看對生活的態度,看對生活的感受能力。他說他創作之所以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就是"偷"了深入生活的巧。他的劇作一般不直接表現意義重大的社會問題和直接揭示尖銳的現實矛盾,而是通過普通人的人生命運的描寫來折射社會生活的變革和時代前進的印跡。他懷著對生活的一顆無限依戀的赤誠之心,不斷彈奏出一曲麴生活的戀歌,有的高亢激越,有的柔和深沉。《家有九鳳》描寫了一個有九個女兒家庭的故事,對於家有九女這樣的主人公選擇是不是真實的問題,高滿堂介紹,這恰恰是自己妻子家庭的真實寫照,"我的岳母就有九個女兒,最大的和最小的相差29歲,我的妻子是最小的小九。三個女人都一台戲,這九個女人在幾十年間發生的悲喜劇,讓我認識到好感情、好親情很多時候是打出來的、磨礪出來的,所以我寫《家有九鳳》的時候感到前所未有的順暢,當然,劇本內容還是與我妻子的那個大家庭有很大區別的,電視劇總是有藝術創造的。"為寫《法官譚彥》,他九下開發區;為寫《午夜有軌電車》,他坐了半個月的有軌電車;為寫《遠島》,他在遠島上呆了8天,險些喪命,下島回家,黑得連妻子都不敢相認;為寫《突圍》,他隻身一個人跑到嫩江3個月,在盲流村,他一住就是半個月,那是他一生都難以忘懷的日子。回來時,半路路過沈陽下車,遼寧電視台的同志來接他,寒暄了幾句,他就直奔商場,因為他全身已經招滿了虱子。在九井,他犯了胃潰瘍,吐血便血,回到家一頭拱到床上,病了半個月……。正因為他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的鮮活的生活素材,所以,他必然會關注千千萬萬個普通人的生活命運,對比那種迎合高消費顯闊氣的時髦,對比那種總樂於把鏡頭和筆鋒對准少數大款大腕、大家族的身上,表現他們在商場、情場、官場的勾心鬥角與榮辱興衰,場景多集中在高檔飯店,高牆大院和豪華別墅之中的媚俗的文化潮流,他的劇作中洋溢著現實主義精神和平民化的創作傾向,他所堅持的藝術道路,也就更加顯得難能可貴,並且具有進步意義。
『叄』 金州新區廣播電視台的大連開發區電視台
大連開發區電視台籌建於一九九四年四月,一九九四年十月試播。一九九八年二月獲國家廣電總局批准設立,頒發許可證。成為正式電視台。二00一年起被遼寧省廣電局納入地市級台管理,是全國開發區中唯一由國家批准設立的地方電視台。二00四年網站開通。大連開發區電視台現有新聞綜合和經濟信息二個頻道,全天播出節目二十小時。
大連開發區電視台成立以來,十分重視欄目設置和節目創優工作,開辦了《開發區新聞》、《新聞看點》、《民聲直播》、《改變》、《中韓之橋》、《第二故鄉》、《生活我樂意》、《財富報道》等欄目。《民聲直播》架起政府與群眾聯系的橋梁,受到社會各屆高度關注,被評為全省電視新聞10佳欄目;《改變》欄目,講述了近百個普通市民的創業故事,他們的奮斗歷程、酸甜苦辣和感人瞬間,成為全區多彩人生的一個萬花筒,被評為全省十佳社教類欄目;我台在全國率先開辦了日語節目《第二故鄉》、韓語節目《中韓之橋》和英語節目《英語時間》。其中,《中韓之橋》在大連台同步播出,這是大連台歷史上第一次常態化播出由地方台獨立承辦的欄目,並做為大連台的獨立欄目,該欄目獲遼寧省外宣節目「彩虹獎」和全省最佳外宣欄目;經濟類欄目《生活我樂意》獲全省最佳欄目;充分利用和整合台內外所有可利用資源,舉辦大型文藝、專題、影視劇等節目。「沸騰的海岸」、「全國開發區迎春聯歡晚會」等都在中央和省台播出;文藝類節目《城市大舞台》、《競技大擂台》、《火爆大周末》等已實現常態化播出;聯合拍攝的電視劇《法官譚彥》、《遠山遠水》、《錯愛》、《咱那些日子》等在全國播出。其中《法官譚彥》和《遠山遠水》都榮獲全國電視劇飛天獎、金鷹獎金獎和亞廣聯影視節目金獎;大型系列專題片《輝煌創業二十年》和《前沿黨旗分外紅》廣受好評;直播節目《突發事故應急處理大演習》、《大連開發區迎新年鳴鍾儀式》、《冬天到海里去游泳》代表遼寧省參加全國年度廣播電視新聞獎評比,獲二個二等獎、一個提名獎;從二00一年起參加全省地市電視台優秀節目評比,所獲獎項名列前茅。6年來,我台共獲國家級獎6項,省特等獎2項、一等獎31項、二等獎33項、市一等獎40項。
十多年來,大連開發區電視台開拓進取,追求奉獻,穩健發展,多次被授予大連市「文明單位」、全區「先進黨總支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為全區三個文明建設做出應有貢獻,受到廣泛好評。
『肆』 王昌娥的演藝經歷
1991年出演《朦朧中的罪惡》飾蘇燁,這是進軍影視界的重要一環,她逐漸讓觀眾所熟知 。
1992年出演電影《丑漢俊媳婦》,同年出演電影《繼母》。 電影大獲成功,取得不錯的票房。
1996年出演電影《法官譚彥》,獲得觀眾的好評。
1998年出演電視劇《老村》《孫武》,收視率一度達到不錯的成績。同年出演電影《無言的界碑》,取得不錯的成績 。
2001年出演軍事題材電視劇《鐵甲英豪》和家庭題材電視劇《愛是陽光》走紅。兩個不同角色的詮釋奠定了她的表演功底,這是她人生重要的一環 。
2002年出演《大地有江河》飾演江河的女兒笑梅,王昌娥演技實力的增長,讓她和石維堅對戲,更讓熒屏競彩,劇中涌動的親情和鐵一樣的原則,都讓觀眾感到震撼。由於劇中的矛盾產生和化解都來自於生活中的實事,所以又格外地真實感人。讓王昌娥在觀眾面記憶猶新 。
2003年出演《天高雲淡》飾郭冬,王昌娥精湛的演技詮釋了她將會是熒屏上的新寵 。同年王昌娥受到導演謝平安的賞識出演了《大染坊》飾演翡翠。王昌娥成為熒屏上的寵兒已成為事實 。
2006年參加電視劇《鴛鴦錯》飾玉茹,王昌娥成功地演繹了玉茹這一角色 。
2008年出演的《一年到頭》王昌娥扮演的是內科主任李加良的妻子「王瑩」,是一名護士,一個愛家庭愛丈夫更愛孩子的家庭主婦。但兩張過年回家的火車票卻讓她和丈夫間燃起了一場戰火……
2011年出演《地下地上》王昌娥扮演的方心如溫文爾雅、自強不息,完美詮釋了在有形或無形的戰場上歷經磨練的女性形象,在她們心裡親情勝過一切,博愛的胸懷令人欽佩 。
2013年在《歲月如金》中飾錢海虹,王昌娥出色的演出,折射一個北京好人在時代變幻中對人生信仰和傳統美德矢志不渝的堅守。這是有最正面、樸素、普通的家庭的生活,有歷史和時間的變遷,讓人感覺到人跟人的美好和信仰,包容和厚德,也有年輕人的創新和活力,從而讓現我們更感恩當下的生活、時代。特別是對於知青這段特殊歲月的展現,再次引發了人們的懷舊情緒 。
2014年出演《婆婆媽媽》,完美的演技表現了一個尊老、愛老、敬老、孝老的社會,讓王昌娥的演技更上一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