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法西斯
A. 羅斯福執政時期對民眾實行的保障措施與之前有何不同
羅斯福新政指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小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後所實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其核心是三個R: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時亦稱三R新政。救濟主要針對窮人與失業者,復興則是將經濟恢復到正常水準,針對金融系統的改革則試圖預防再次發生大蕭條。
新政以增加政府對經濟直接或間接干預的方式大大緩解了大蕭條所帶來的經濟危機與社會矛盾。通過國會制定了《緊急銀行法》、《農業調節法》、《國家產業復興法》、《社會安全法》等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新政基本結束,但羅斯福新政時期產生的一些制度或機構如社會安全保障基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美國住宅局 、田納西河谷管理局等至今仍產生著影響。
(1)法院法西斯擴展閱讀:
到1939年,羅斯福總統實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幾乎涉及美國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多數措施是針對美國擺脫危機,最大限度減輕危機後果的具體考慮,還有一些則是從資本主義長遠發展目標出發的遠景規劃。它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國避免了經濟大崩潰,有助於美國走出危機。
從1935年開始,美國幾乎所有的經濟指標都穩步回升,國民生產總值從1933年的742億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億美元,失業人數從1700萬下降至800萬,恢復了國民對國家制度的信心,擺脫了法西斯主義對民主制度的威脅,使危機中的美國避免出現激烈的社會動盪。
為後來美國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二戰以後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
誠然,羅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終目的是為了加強國家干預經濟,以克服經濟危機。「新政」是他醫治經濟社會的疾病在常規療法不能奏效的情況下,試用的一種試驗性的療法。
事實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處,這也每每成為他的政敵發難的理由。「新政」實施過程中利益受損的階層也曾予以抵制和誹謗,甚至作為新政初期重要內容的《工業復興法》及另外兩項法案,也在時隔兩年後被最高法院裁定為違憲。
但是,只要我們真正以歷史的態度審視「新政」,就不難看出,「新政」號准了美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脈搏,「使人們能夠重返工作,使我們的企業重新活躍起來」的口號,符合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充分喚起了他們的積極性。
羅斯福把保持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和保證公民就業作為政府的責任,尤其是以工代賑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項目,如田納西河流域工程,不僅大大緩解了失業困難,刺激了經濟的早日復甦,而且許多基礎設施建設使美國經濟受益無窮。
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發生大蕭條的措施和政策,為美國投入二戰及戰後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羅斯福也因此成為自亞伯拉罕·林肯以來最受美國和世界公眾歡迎的總統而永載史冊。
B. 二戰時,蘇軍西方面軍司令員巴甫洛夫為何慘遭槍決
這是因為其未經上級允許擅離戰略崗位、導致部隊指揮瓦解、指揮不力。
1941年7月專28日,命令第0250號根據國防委員屬會的決定,鑒於原西方面軍司令員巴甫洛夫、原西方面軍參謀長克里莫夫斯基赫、方面軍通信主任格里高里耶夫和原西方面軍第四集團軍司令員科羅布科夫的驚慌失措行為、未經上級允許擅離戰略崗位、導致部隊指揮瓦解、指揮不力。
根據國防委員會的決定,將以上四人逮捕,並交軍事法庭審判。根據蘇聯最高法院判決,巴甫洛夫、克里莫夫斯基赫、格里高里耶夫和科羅布科夫被剝奪軍銜,判處槍決。判決已執行。
(2)法院法西斯擴展閱讀:
巴甫洛夫的相關內容:
1、巴甫洛夫和原西方面軍參謀長克里莫夫斯基赫,自法西斯德軍對蘇聯開始突然進攻後,表現得驚慌失措、指揮無方、坐視部隊指揮的瓦解,導致大量武器和倉庫落入敵手,擅離西方面軍戰斗崗位,致使敵人有機可乘,突破方面軍防線。
2、巴甫洛夫沒有採取任何有效的改進措施。戰爭開始後,巴甫洛夫完全慌了神。竟跑到一個集團軍里去,等於放棄了對方面軍整體的指揮。加劇了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