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口供
1. 法院口供和證據那個有用
證據。法院哪有什麼口供?
2. 法院起訴,原告和被告的派出所口供都要調取嗎
立案時原告要提交被告身份信息的
被告若是個人,可以到法院立案庭申請開具協助調查函、之後到派出所去調取戶籍信息即可。
被告若是單位,也可以請律師去調取工商信息
3. 在法庭上做假口供的後果是什麼
1、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
所以在刑事訴訟中,如果做假口供意圖陷害他人的,可涉嫌誣告陷害刑事犯罪,依照法律規定可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民事訴訟中,在法庭上做假口供妨礙訴訟的,可對其處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犯誣告陷害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 法院會以公安局還是檢查院錄的口供看案子
主要是出示公安機關卷宗材料里的證據。口供也是一個方面,如果需要,公訴人可以宣讀自行收集的被告人口供。
5. 上法院開庭需要公安局的口供嗎
需要當事人在公安局的口供的。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辯解(即口供)為刑事訴版訟法權所規定的一種證據,在檢察院向法院起訴時,檢察院會將當事人在華安2所作的口供作為證據向法院提交,在法院開庭時,檢察院的公訴人也會將口供及其他證據材料在法庭上出示,由被告人及其辯護律師進行質證,並最後由法院根據質證情況在判決中進行認定,並據此對被告作出相應的判決。
《刑事訴訟法》
第四十八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6. 法院筆錄和口供不一樣
筆錄是法院在審理案件時的記錄,口供是指公安局審訊時的交待材料
7. 第一次開庭的口供和第二次不一樣法院會認可嗎
對於被告人的口供,法庭是否會予以認可,還應由法院根據具體的證據來進行認專定。
重證據不輕信口供是刑屬事訴訟的基本原則之一,在刑事訴訟中,對於被告人的口供,不管多次開庭時的口供是否一致,法庭都應該結合案件的其他證據進行分析,以判斷被告人的口供是否真實,是否可以作為定案證據,而不能簡單地以第一次口供或以第二次口供為准。
《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三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8. 在公安局錄的口供和法院上說的不一樣會怎麼辦
以下回答由「濟南商律師」提供,如需轉述請註明出處:
如果在公安局和在檢察院的口版供不一樣,一般來權說檢察院會根據自己錄的口供來進行起訴,公安機關的口供就不再作為證據提交。如果檢察院把兩份口供都提交的話,就會造成「翻供」,而使兩份證據都沒有效力了。
如果庭審的時候,當事人的口述由與檢察院的口供不同的,構成「翻供」,則前一個口供的效力就會打折扣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9. 派出所的口供在法院上重要嗎
派出所抄的口供在法院上重要,真實的口供,無論是有罪還是無罪的辯解,都可能成為證明力很強的證據。犯罪嫌疑人是否實施了犯罪,其本人最清楚。事實證明,經過調查核實符合案件客觀情況的口供能使在偵察案件迅速突出。從這一角度看,口供所具有的作用的確獨特,不可替代。這也是口供在偵查階段一向被重視的原因。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37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第61條也有類似規定。
作證是每個中國公民應盡的光榮義務,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作證,任何人都沒有拒絕作證的特權。
證人在訴訟中依法負擔的義務主要有:
( 1)接到司法機關的通知後,應按時到場作證。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2)據實陳述和正確回答詢問,如有作偽證或隱匿證據,要負法律責任。
(3)對司法機關詢問的情況和本人陳述的內容保守秘密。
(4)遵守法庭紀律。
10. 法院是椐口供還是證據判
一、來口供,即被告源人的供述,與書證、物證、電子證據等一樣,都是證據形式之一;
二、關於口供,《刑法訴訟法》第五十三條有明確的規定: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