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存在的不足
1. 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如果認定證據不足是補充偵查還是疑罪從無
證據不足的案子的,疑罪從無。如果刑事案件,法院會認定證據不足,無罪釋放;如果是民事案件,法院會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法院在審理案件的時候,證據是直接影響到案情的發展,法官會根據證據來進行判刑。法院證據不足人民檢察院應當撤訴,人民檢察院不撤訴的,人民法院會疑罪從無。
在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證據的,依職權調查收集後證據充分的,應當開庭審理,仍然缺乏證據的,說服自訴人撤訴或者裁定駁回。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依法證實有罪之前,應有權被視為無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規定:法定不起訴的條件,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1)法院存在的不足擴展閱讀:
2016年9月12日,我國國務院新聞發表《中國司法領域人權保障的新進展》白皮書。指出,中國貫徹疑罪從無原則,積極防範和糾正冤假錯案。「在法官判決之前,一個人是不能被稱為罪犯的。只要還不能斷定他已經侵犯了給予他公共保護的契約,社會就不能取消對他的公共保護。」
法院在審理案件時,證據不足疑罪從無的相關案例:2003年鄧某的丈夫曾某死在魚塘,胃裡含有安眠葯「三唑侖」的成分。警方發現105萬元的人身保險,投保人是鄧某,被保險人是曾某,受益人是夫妻兩人。審問後鄧某供出夥同其妹夫殺死丈夫。
2003年11月26日,鄧某被廣州市中級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和保險詐騙罪兩罪並罰判處死刑,其妹夫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兩人不服,均向廣東省高級法院提出上訴,2004年9月9日,省高院以該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發回廣州市中院重新審理。
2004年12月16日,廣州市中級法院對該案再次進行開庭審理。庭審中,被告人翻供,只承認自己全程目擊了鄧某殺人的過程。法院認為:檢察機關指控鄧某犯故意殺人罪、保險詐騙罪,其妹夫犯故意殺人罪的證據不足,指控的罪名不成立,分別宣告兩人無罪。
2. 我國刑事訴訟中人民陪審員制度的適用范圍上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有哪些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
為了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保障公民依法參加審判活動,促進司法公正,特作如下決定:
第一條 人民陪審員依照本決定產生,依法參加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除不得擔任審判長外,同法官有同等權利。
第二條 人民法院審判下列第一審案件,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除外:
(一)社會影響較大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
(二)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案件。
第三條 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審判案件時,合議庭中人民陪審員所佔人數比例應當不少於三分之一。
第四條 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年滿二十三周歲;
(三)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身體健康。
擔任人民陪審員,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
第五條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和執業律師等人員,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第六條 下列人員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一)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被開除公職的。
第七條 人民陪審員的名額,由基層人民法院根據審判案件的需要,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
第八條 符合擔任人民陪審員條件的公民,可以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戶籍所在地的基層組織向基層人民法院推薦,或者本人提出申請,由基層人民法院會同同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機關進行審查,並由基層人民法院院長提出人民陪審員人選,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
第九條 人民陪審員的任期為五年。
第十條 依法參加審判活動是人民陪審員的權利和義務。人民陪審員依法參加審判活動,受法律保護。
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保障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
人民陪審員所在單位或者戶籍所在地的基層組織應當保障人民陪審員依法參加審判活動。
第十一條 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對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獨立行使表決權。
合議庭評議案件時,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人民陪審員同合議庭其他組成人員意見分歧的,應當將其意見寫入筆錄,必要時,人民陪審員可以要求合議庭將案件提請院長決定是否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第十二條 人民陪審員的迴避,參照有關法官迴避的法律規定執行。
第十三條 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應當遵守法官履行職責的規定,保守審判秘密、注重司法禮儀、維護司法形象。
第十四條 基層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法應當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應當在人民陪審員名單中隨機抽取確定。
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法應當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在其所在城市的基層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審員名單中隨機抽取確定。
第十五條 基層人民法院會同同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機關對人民陪審員進行培訓,提高人民陪審員的素質。
第十六條 對於在審判工作中有顯著成績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跡的人民陪審員,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十七條 人民陪審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所在基層人民法院會同同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機關查證屬實的,應當由基層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免除其人民陪審員職務:
(一)本人申請辭去人民陪審員職務的;
(二)無正當理由,拒絕參加審判活動,影響審判工作正常進行的;
(三)具有本決定第五條、第六條所列情形之一的;
(四)違反與審判工作有關的法律及相關規定,徇私舞弊,造成錯誤裁判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人民陪審員有前款第四項所列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八條 人民陪審員因參加審判活動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費用,由人民法院給予補助。
有工作單位的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期間,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無固定收入的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期間,由人民法院參照當地職工上年度平均貨幣工資水平,按實際工作日給予補助。
第十九條 人民陪審員因參加審判活動應當享受的補助,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為實施陪審制度所必需的開支,列入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第二十條 本決定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3. 法院審判階段證據不足,法院怎麼辦
民事案件:證據不足,由不能提供證據充足方承擔不利後果。
刑事案件: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4. 民事訴訟中的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是什麼意思,應該怎樣處理啊
法院可以以證據不足為由,裁定駁回起訴,並且證據不足所帶來的不利後果是由負責舉證的人來承擔的。
在民事訴訟中,證據是非常關鍵的。在起訴前,起訴人應當掌握充足的可以支持自己訴訟請求的證據。因為如果證據不足敗訴的幾率會很大,甚至可能起訴直接被駁回。
根據《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不足的規定,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4)法院存在的不足擴展閱讀
證據不足的認定方法可概括為三點,
1、個別判斷,逐個審查。即要對案件的每一個證據的證據力和證明力加以確定,緊緊抓住判斷每一個證據的標准,也就是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這項標准,加以權衡,不符合標準的應視為證據不足;
2、運用比較、鑒別、分析的方法,進行綜合判斷,排除矛盾,凡是矛盾沒有得到排除,即可視為證據不足;
3、實物檢驗的方法,又稱實物驗證法則。按照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和觀點,案件中所有的言詞證據,都要有實物證據驗證。
5. 雙方證據效力都有不足,法院一般會怎麼判
您應以訴訟時效說啊,超二年的事不用舉證
6. 法院以證據不足為由不立案怎麼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起訴必須回符合下列條件:(一)原答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只要達到了該條規定的條件,人民法院就應當立案,從該條規定可以看出,人民法院不能以證據不足為由不立案。當事人的證據是否充分,訴訟是否有可能獲得支持,應當在審判中解決,而不應當在立案中解決,否則,「立審分離」有何意義?如果法院拒絕立案,你可以要求法院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你若對裁定不服,可以上訴。
7. 法院面試題:在工作中,領導同事指出我的不足應該怎麼辦
首先感謝領導同事指出自己的不足,虛心接受領導同事的建議,說明領導同事專在工作中屬很關心我。
其次,針對領導同事對自己提出的不足進行自我剖析,並且下決心一一改正,和領導同事多交流溝通,多向領導同事請教學習。
最後,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與同事團結互助,按質按量的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克服自身缺點,加強政治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爭取做到讓同事滿意,讓領導放心的幹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