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移送函
A. 案件移送有哪些規定
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專,應當移送屬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 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六條 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B. 公安拒收法院移送函哪方有責任
公安拒收法院移送函的話,必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否則公安機關負主要責任
C. 關於法院移送公安的偵查函當事人可否拿到
偵查函是單位之間的文書,不會給當事人看的。
D. 刑事案件移交函格式
案件移交函格式一般如下(下面涉及的司法機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變更):
一、首部版
1.標題權,分上下兩行寫明製作文書的機關名稱「_____人民法院」和文書名稱「案件移送函」。
2.文書編號,即「()字第號」,按順序填寫年度、製作文書人民法院的簡稱、案件性質的簡稱、審判程序的簡稱、本文書的序號。
二、正文
1.抬頭寫受移送機關名稱。
2.「關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案」中的空白處寫明當事人姓名或名稱和案由。
3.「因「之後的空白處寫明移送的原因和理由,如「本案屬公訴案件」等。
4.「根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將該案送你處,請查收」。中的空白處應當寫明依據的有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的規定。
三、尾部
1.註明製作日期,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2.附件,寫明附送的文書名稱和份數。
附例(如下圖):
E.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移送案件所作的裁定是向誰作出的問題的復函
【法規標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移送案件所作的裁定是向誰作出的問題的復函
【發內布部門容】 最高人民法院
【發文字型大小】【批准部門】
【批准日期】【發布日期】1957.08.27
【實施日期】1957.08.27【時效性】現行有效
【效力級別】司法解釋【類別】 民事判決裁定與法律文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移送案件所作的裁定是向誰作出的問題的復函
(1957年8月27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今年5月15日〔57〕法辦秘字第91號「關於撫養糾紛和案件管轄的一些問題的批復」收悉。批復內提到人民法院相互間依照管轄移送案件所作的裁定是向誰作出的問題,我們的意見:這種移送案件的裁定,除送達當事人對當事人有拘束力外,對收到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也有拘束力。本院「各級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審判程序總結」所提「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以及同級人民法院相互間移送案件,可以用裁定直接移送,收到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一律應當接受,如有意見,可以在接受後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可供參考。
F. 最高院案件移送材料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已於2015年4月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47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5年4月15日
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行使訴權,實現人民法院依法、及時受理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依法應該受理的一審民事起訴、行政起訴和刑事自訴,實行立案登記制。
第二條 對起訴、自訴,人民法院應當一律接收訴狀,出具書面憑證並註明收到日期。
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自訴,人民法院應當當場予以登記立案。
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自訴,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提供訴狀樣本,為當事人書寫訴狀提供示範和指引。
當事人書寫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提出,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符合法律規定的,予以登記立案。
第四條 民事起訴狀應當記明以下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
(五)有證人的,載明證人姓名和住所。
行政起訴狀參照民事起訴狀書寫。
第五條 刑事自訴狀應當記明以下事項:
(一)自訴人或者代為告訴人、被告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職業、工作單位、住址、聯系方式;
(二)被告人實施犯罪的時間、地點、手段、情節和危害後果等;
(三)具體的訴訟請求;
(四)致送的人民法院和具狀時間;
(五)證據的名稱、來源等;
(六)有證人的,載明證人的姓名、住所、聯系方式等。
第六條 當事人提出起訴、自訴的,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起訴人、自訴人是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證明復印件;起訴人、自訴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提交營業執照或者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書;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能提供組織機構代碼的,應當提供組織機構被注銷的情況說明;
(二)委託起訴或者代為告訴的,應當提交授權委託書、代理人身份證明、代為告訴人身份證明等相關材料;
(三)具體明確的足以使被告或者被告人與他人相區別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等信息;
(四)起訴狀原本和與被告或者被告人及其他當事人人數相符的副本;
(五)與訴請相關的證據或者證明材料。
第七條 當事人提交的訴狀和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在指定期限內補正。
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內補正的,人民法院決定是否立案的期間,自收到補正材料之日起計算。
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內沒有補正的,退回訴狀並記錄在冊;堅持起訴、自訴的,裁定或者決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
經補正仍不符合要求的,裁定或者決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
第八條 對當事人提出的起訴、自訴,人民法院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作出以下處理:
(一)對民事、行政起訴,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二)對刑事自訴,應當在收到自訴狀次日起十五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三)對第三人撤銷之訴,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三十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四)對執行異議之訴,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十五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間內不能判定起訴、自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先行立案。
第九條 人民法院對起訴、自訴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的,應當出具書面裁定或者決定,並載明理由。
第十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自訴不予登記立案:
(一)違法起訴或者不符合法律規定的;
(二)涉及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三)危害國家安全的;
(四)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的;
(六)所訴事項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的。
第十一條 登記立案後,當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內交納訴訟費的,按撤訴處理,但符合法律規定的緩、減、免交訴訟費條件的除外。
第十二條 登記立案後,人民法院立案庭應當及時將案件移送審判庭審理。
第十三條 對立案工作中存在的不接收訴狀、接收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補正訴狀內容,以及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干擾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決定等違法違紀情形,當事人可以向受訴人民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投訴。
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投訴之日起十五日內,查明事實,並將情況反饋當事人。發現違法違紀行為的,依法依紀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四條 為方便當事人行使訴權,人民法院提供網上立案、預約立案、巡迴立案等訴訟服務。
第十五條 人民法院推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尊重當事人選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仲裁等多種方式維護權益,化解糾紛。
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依法維護登記立案秩序,推進訴訟誠信建設。對干擾立案秩序、虛假訴訟的,根據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七條 本規定的「起訴」,是指當事人提起民事、行政訴訟;「自訴」,是指當事人提起刑事自訴。
第十八條 強制執行和國家賠償申請登記立案工作,按照本規定執行。
上訴、申請再審、刑事申訴、執行復議和國家賠償申訴案件立案工作,不適用本規定。
第十九條 人民法庭登記立案工作,按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 本規定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以前有關立案的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規定執行。
G. 法院向公安移送拒執罪的情況報告範本
《最高人民復法院關制於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 人民法院在執行判決、裁定過程中u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的人,可以先行司法拘留ae認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人的行為已構成犯罪的應當將案件依法移送行為發生地的公安機關立案查處cgk 根據法律規定,拒不執行判決、裁定人的行為已構成犯罪的,應當將案件依法移送行為發生地的公安機關立案查處
H. 被執行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法院移送函怎麼寫
那是法院執行庭的事不是你的事
I. 法院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需要辦哪些手續 民事訴訟執行
法院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應該具有如下的手續:
(1)公安機關移送的案件應具備行政處罰決定或行政強制措施決定,摘抄或復制的主要證據和本人檢查交待等材料;
(2)人民檢察院移送的案件應具備起訴或不起訴決定書的副本,偵察終結報告,摘抄或復制的主要證據和本人交待等材料;
(3)人民法院移送的案件應具備起訴書、判決書或裁定書,摘抄或復制的主要證據和本人交待等材料。材料不齊全的,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手續不齊全,因而沒有材料或雖有材料但不符合要求,如處分決定上沒有本人簽字等;另一種情況是有材料,但未按規定上報或移送。
(9)法院移送函擴展閱讀:
公安機關移交案件流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二百八十四條偵查終結,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人民檢察院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的,公安機關接到人民檢察院退回補充偵查的法律文書後,應當按照補充偵查提綱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
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
第二百八十五條對人民檢察院退回補充偵查的案件,根據不同情況,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分別作如下處理:
(一)原認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不夠充分的,應當在補充證據後,製作補充偵查報告書,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對無法補充的證據,應當作出說明;
(二)在補充偵查過程中,發現新的同案犯或者新的罪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重新製作起訴意見書,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
(三)發現原認定的犯罪事實有重大變化,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重新提出處理意見,並將處理結果通知退查的人民檢察院;
(四)原認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人民檢察院退回補充偵查不當的,應當說明理由,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