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情法官
⑴ 法官手中的木頭是什麼
法槌!
一、《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規定》規定了法槌使用程序:
使用法槌的不同階段及程序:審判長在宣布開庭、繼續開庭時,先敲擊法槌,後宣布開庭、繼續開庭;宣布休庭、閉庭、以及判決、裁定時,先宣布休庭、閉庭以及判決、裁定,後再敲擊法槌。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時,應當先敲擊法槌,後對庭審進程作出指令。使用法槌時一般敲擊一次,法槌敲響後,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應立即停止發言、喧嘩或其他有礙庭審進程的行為,否則將按照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二、中國古代的驚堂木,就是法槌的雛形。
法槌在中國並非舶來品,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開始使用驚堂木,這可以被視為法槌的雛形。我國法官採用法槌主持庭審活動,主要目的在於顯示庭審活動的權威性、程序性和裁判性,強化庭審的現場效果。
三、法槌及其底座均選用優質的實木製作。
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底座,一部分是法槌,分別重1500和500克。底座是18厘米的正方形,高度為3厘米,底座的四角鑲嵌著蝙蝠形的白色銅花,十分精美。一個用銅絲圍成的8厘米見方的正方形鑲嵌在底座的中間,它的總長度是26厘米,槌部高3厘米,直徑4.5厘米,槌部兩端呈對稱的半圓形,中間的圓柱形上用黃色的銅片包著,銅片上面刻著法槌所屬的法院名稱。
⑵ 什麼情況下,香港法官和律師上庭不用戴假發
事實上是在97年以前香港 曾經被英國租借
官和律師在法庭上戴假發是英國法庭最有特色的傳統之一,在一些受英國司法制度影響深遠的前英國殖民地地區,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具有不列顛特色的文化烙印,比如中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
英國的法官和律師為什麼要戴假發呢,許多研究歷史的人提出了種種不同的解釋,但都很難說服所有的人。
有人說,在中世紀時,過度的勞累和疾病使得司法人員們過早地掉光了頭發,為了在公眾面前掩飾自己的「聰明絕頂」,假發遂流行,約定俗成成為英國法庭的一景。
有人說,法官戴假發是表示自己的德高望重,而律師戴假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掩飾和保護作用,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辯護結果不能得到被告人及其家人的認可。但這與其說是合理的解釋,不如說是與律師有過節的人編出來詆毀他們的笑話。因為根據最近的一份調查表明:有57%的律師對戴假發表示不滿,恨不得把它摘掉,原因是這些由馬鬃編成的假發套造價非常昂貴卻很不衛生,一般一頂假發就要用一輩子,有一個律師世家有一頂發齡達94年的老古董,傳了四代人,堪稱傳家之寶。
根據歷史學家和民俗學家的研究,英國人戴假發的流行時尚傳統大約始於十二世紀,當時並不只是法官和律師的專利,上層社會的人都將戴假發視為一種時尚,是出席正式場合或沙龍聚會時的正規打扮。
行家指出,司法界所用的假發與普通假發是有區別的。在英格蘭,司法假發的每一邊有三個捲曲而王室人員卻只有兩個,這是否代表著一種很微妙的隱喻意義不得而知。但蘇格蘭人卻老愛和英格蘭人鬧別扭,因為在蘇格蘭,情況剛好顛倒過來,王室人員用三個捲曲的假發而司法人員只有兩個捲曲。
假發的製作成本昂貴在於人工而不是材料,因為馬鬃的取得並不難,而假發的製作可是個精細活,而且沒辦法通過機器或生產流水線進行批量生產。
生產一個假發需要一位熟練的工匠花大約44個工時的勞動,包括編織和打卷。成品一般有四個顏色:白色、金黃色、淺灰色和灰色,在一些英國的老殖民地,如西非和加勒比海地區,白色非常流行,而在英國本土,金黃色和灰色最為流行。
一般一個法官的假發要超過1500英磅(摺合人民幣約18,000元,哇噻,不便宜哦),而最普通的假發,也不低於300英磅。
一般人寧願忍受生虱子,也不會像女士們更換帽子一樣經常換假發,其原因並不在於捨不得買多頂假發。而是基於一種說法:假發戴得越久,越老越臟,顏色越深,說明你吃法律飯入行的時間越長,而在司法界,資歷和年齡可是個寶,如同醫院老醫生最吃香一樣。從某個意義上,頭齡越老的假發也就成為律師們招攬生意的百年老字型大小了,而法官的老古董假發則是富有審判經驗的招牌。
一位法學院學生在取得律師資格之後,家人或朋友給他的最好的禮物就是由某位名家製作的假發。許多從事假發製作的匠人都是子承父業,甚至是世家,其製作假發的歷史,比某些英國貴族的家族譜系還長。
定製假發也是一個需要耐心等待的過程,因為許多名匠的預約期已經是在幾年之後,即使能馬上定製,在製作過程中,你的腦殼需要至少被尺子量過十二次,這並不是匠人們故意折騰你,而是精緻工藝的要求。
當然你也可以買一個現成的,但畢竟不如量體裁衣般溫柔地吻著你那聰明的腦袋,更何況隨便買來的假發在許多法律人看來,如同穿牛仔服出席一個莊重的宴會一樣無禮。英國人素以保守精神著稱,司法界更是如此,司法要求的是精確甚至刻板,強調的是穩定與平衡,而對個性化的東西兼容性較小。
許多假發匠人世家對於每一個售出的假發都有記錄,要求購買者簽名備案,幾百年下來,在這些記錄中可以找到許多名人的親筆簽名,因為許多知名政治家在成名之前大多是從事律師工作的。
假發的保管也是個細致活,一般每一套假發都配有一個通風的鐵盒子或木盒子,有些盒子甚至是另一件獨立存在的藝術品,價值遠超過於假發本身。最早時,在英國人頭上還經常長虱子的年代裡,假發在保存時會被撒上一些葯粉,用來防虱子。
最後一個與中國有關的問題是:在很長的時間內,假發所用的原材料馬鬃絕大部分來自於中國,這也是鴉片戰爭前中英貿易中中方出口商品中除茶葉外的一項重要交易品,因為歐洲馬匹的鬃毛不易進行紡織而且容易折斷,而鬃毛在生產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漂白和清洗,也只有中國馬所產的鬃毛能經歷過種種考驗。
提起英國的法官或律師,腦海里自然而然的浮現出那灰白的稍帶捲曲的假發。對於英聯邦的法制傳統之外的人,雖然假發已成為英聯邦法律人符號特徵,但這樣的裝扮並不會油然生出庄嚴肅穆的威風,相反,常常是一種怪怪的感覺,讓觀者不時的替他們捏著一把汗,擔心會不會隨著大律師頗有風度的鞠躬而滑脫下來,當庭出個洋相。美國第三任總統托瑪斯?傑斐遜就曾說,「(英國法官)像躲在棉絮下面向外窺視的老鼠」。這個儀表還嚇得一個出庭作證的孩子大哭不止,導致英國專門審理涉及青少年案件的特別法庭完全取消了假發。
假發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古埃及和古羅馬帝國的文獻就有相關記載。然而在歐洲上層社會的流行,一般認為是1620年前後,路易十三為了掩蓋自己的禿頂而戴假發,引起經常出入宮廷的貴族效仿,隨後風靡歐洲,以至於連婦女都戴著各式的假發出席社交場合。到十七世紀六十年代,這一時髦又由英王查理二世傳到英倫三島。十七世紀的英國人薩繆爾.佩皮斯(Samuel Pepys)的日記,真實的記錄了假發在英國流行的歷史。1663年11月2日,佩皮斯得知國王和公爵都將戴假發的傳聞,第二天就急不可耐的將頭發剃光,定作了假發。佩皮斯寫道:「告別自己頭發還是有些許傷感,但一切結束了,我就要戴假發了」。由此可見,假發在英國流行,榜樣起了很大的力量。
榜樣之外,假發的流行還有一個原因。據壟斷英聯邦假發行業的埃德和拉芬斯克洛夫工廠(Ede & Ravenscroft)介紹,由於十七世紀的歐洲缺乏供暖系統,人們不便洗熱水澡,為了防止寄生蟲的滋生,最好的辦法就是留短發而以長長的假發替代。
早期的假發使用人的頭發製作,如債務人用頭發抵債、甚至是死人的頭發。那時的法庭上,各種假發的氣味混合簡直令人窒息,使得法官們出庭有時不得不自帶一束鮮花來稍稍化解一下。這種狀況直到1822年漢弗萊?拉芬斯克洛夫(Humphrey Ravenscroft)發明了利用馬尾製作假發的工藝才結束。
英聯邦法律人出庭或者參加重大典禮活動都佩帶假發,完全是當時的流行使然,並沒有任何強制性的法律規定。數百年過去了,假發不再時髦,卻成了法律人遵循傳統的守舊形象。而且假發不衛生、太熱、扎人、甚至有些滑稽可笑。然而要說改變也很難。人們習慣性的將假發與地位、身份乃至正義聯系起來。事務律師獲得出庭權以後,就因為沒有戴假發的資格而向上議院提出了好幾次不成功的陳情,而不少被告人也優先選擇可以佩帶假發的出庭大律師為他們辯護,據說是否戴假發還直接關繫到對陪審團的說服能力呢!
查理二世的時代雖然早已過去,但看起來當初的時尚--至少在假發這一點上--仍然從墳墓中伸出手來牢牢的束縛著當代的英聯邦法律人。澳大利亞在70年代為了順應家事法庭(Family Court)減少形式,增進和諧的潮流,取消了假發。但到1987年,據說是由於發生了多次針對司法人員的襲擊,於是又恢復了假發。筆者以為,澳大利亞的這一做法,更多的是傳統心理作怪,或者說是傳統論者為了保住頭上的假發,拿這些襲擊說事兒而已,絕對難說是對症下葯。因為在英國,1992年取消青少年特別法庭中司法人員佩戴假發的慣例後,似乎並沒有類似澳大利亞的惡果發生。2003年,英國又進行了一次是否取消假發的調查,發現多數資深法官和事務律師希望取消假發,而下級法官和出庭大律師則堅持傳統。更有68%的公眾希望法官---特別是在刑事案件中---佩戴假發,說明假發在英國民眾代表司法正義的符號作用仍然很強。
爭論歸爭論,假發看來不會很快地在英聯邦的法庭上消失。唐納德遜勛爵(Lord Donaldson)的一句話概括了這場爭論, 「既然假發至少過時一個世紀了,那也不用急著取消。」
正義需要通過儀式體現出來,正是通過這種鮮明而具體的符號意象和強烈的心理暗示,假發喚起人們對法律的信仰和對正義的希冀。然而,建構現代司法文化乃至法律文化的沒有捷徑。以薩維尼為代表的德國歷史法學派認為人民自身在緩慢的促進法的成熟,法律除了認可這一歷史創造的成果之外,不可能有其他的角色。歷史法學派不再是主流,但法律現象中少不了歷史的積淀。中國律師袍可說是已經夭折了吧?至少在地方上,今年以來著律師袍出庭的現象可說是鳳毛麟角,這或許是必然的結果。當初的決定更多的是應景成分,沒有顧及到歷史、文化的因素。筆者以為,正是使英聯邦法律人頭頂上的假發揮之不去的那種力量,讓中國的律師袍迅速地離去,消失在歷史的隧道中
⑶ 黃正音的個人簡介是怎麼樣的
黃正音,1985年1月25日出生於韓國首爾市,韓國女演員、歌手,畢業於韓國水原大學。2002年3月,作為四人女子組合Sugar成員之一出道。2004年,退出組合,正式單飛。
2005年,作為固定嘉賓參加綜藝節目《情書》。2007年9月,參演周末劇《冬候鳥》。2009年5月,作為固定嘉賓參加綜藝節目《我們結婚了》。9月參演家庭喜劇《穿透屋頂的highkick》,獲得第46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新人獎。
2010年5月,主演台慶劇《巨人》,獲得SBS演技大賞新人獎。2012年7月,主演愛情劇《GoldenTime》和《浪漫滿屋2》。2013年2月,主演周末劇《錢的化身》。9月主演愛情劇《秘密》,獲得KBS演技大賞最優秀演技獎。2014年6月,主演周末劇《無盡的愛》。
2015年1月,主演愛情劇《Kill Me Heal Me》。9月主演愛情劇《她很漂亮》。2016年5月,主演愛情劇《好運羅曼史》。2018年5月,主演愛情劇《勛男正音》。2020年5月,主演愛情劇《雙甲路邊攤》。7月主演愛情劇《他就是那傢伙》。
(3)黃正情法官擴展閱讀
黃正音的感情生活:
2008年,黃正音與SG Wannabe成員金勇俊兩人因同在一個經紀公司經常見面,認識以後很自然地就走到了一起。2009年9月22日,江南時尚慶典安德烈·金Fashion Art Collection在韓國首爾舉行。黃正音和金勇俊作為主模特出席走秀。2015年5月15日,黃正音與金勇俊公司承認了兩人已經於兩個月前分手的消息。
2015年12月,黃正音經紀公司承認和高爾夫球手李榮敦相戀。2016年2月27日,與男朋友職業高爾夫球手李榮敦結婚。
2017年2月2日,黃正音所屬經紀公司表示「經向本人確認得知,黃正音確實是懷孕初期。8月15日晚上8時30分左右,黃正音順產生下男寶寶。2020年9月2日,黃正音向法院提交了離婚調解申請書。
⑷ 古代有哪些使用過計謀的法官
一、古代沒有專職法官一說,許多縣、府、督等等各級官員首腦不僅是地版方政務處置人,也是權司法審判人,屬於政法一體。類似大理寺、刑部等等官僚機構在古代司法體系中雖有其單獨職責,但也具備部分審判、載量職能。
二、絕大多數的古代法官或多或少都會使用一些計謀。
三、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如北宋包拯傳說在審判潘楊案中使用了裝鬼之計,唐朝江陰縣令趙和在審理地契抵押案件中用過無中生有計套取口供定案,宋代陳述古(陳襄)任建州浦城知縣時使用摸鍾辨盜之計,還有海瑞、宋慈等等等等,太多了。
⑸ 黃正音申請離婚,她與丈夫結婚有多少年了
結婚有四年了,他們在2016年結婚,一年之後還剩下了一個孩子,但是因為某些不為人知的原因離婚。
⑹ 國民黨軍官黃正誠
「搜」黃正誠
戰斗進展得出乎意料的順利,9月24日拂曉時許,就將敵人全部徹底殲滅了。這個整編第1軍第1師第1旅,被胡宗南吹噓為「天下第一旅」(又稱「天下第一軍」),在陳賡所部的打擊下,已經不存在了。它的中將旅長黃正誠,曾經留學希特勒德國的軍事學校,被吹噓為「百戰百勝的將軍」,同國民黨其他部隊相比較,這支蔣家御林軍確實與眾不同,全副美械裝備,訓練有素,戰術、技術比一般部隊高,士兵都是七、八年以上的老兵,受反革命宣傳欺騙蒙蔽的毒害較深。因此,這支部隊非常驕橫。在行軍路上,其他蔣軍部隊遇上它,都要趕快讓路。可是,在陳賡所部的鐵拳打擊下,一敗再敗,直至最後徹底覆滅。
戰斗結束了,擺在敵旅部附近的四門美式山炮,竟然一炮未放,就被我軍繳獲了。我們戰士問俘虜:這么好的炮,你們為什麼沒有打?俘虜說:「你們一下子就包圍了上來,炮還沒有進入陣地,怎麼打!」
陳堰的槍聲停止不久,周希漢打電話問吳效閡:你們捉到了黃正誠沒有?
吳效閔回答:沒有。有的俘虜說,黃正誠被炸死了。
周希漢想了一下說:「不可能,你們大炮、炸葯包響的時候,黃正減還和羅列在報話機上講話,我聽的清清楚楚,你們要好好搜索,別讓他化裝逃跑了!」
按照旅、團的命令,部隊開始了認真的搜索,把俘虜中一些穿馬靴、外表模樣象大官的都詢問了一遍,仍不見黃正誠。敵副旅長兼參謀長少將戴濤、參謀主任少將顧鐵、第1團團長少將劉玉樹,都找到了,唯獨沒有找到黃正誠。
東方呈現出魚肚白,天要亮了。部隊押著俘虜迅速撤出戰場後,吳效閔帶著幾名參謀,來到俘虜集中的一片樹林里,只見這些昨天還驕橫霸道、不可一世的蔣家御林軍,如今個個疲憊不堪、蓬頭垢面,耷拉著腦袋坐在樹下,有的背靠樹干在「閉目養神」,有的還獃獃地望著陳堰村,好像在說:這個倒霉的村莊讓我當了共軍的俘虜,斷送了我「戡亂救國」、陞官發財的美夢。
這個時候,十數架吊喪的美造蔣機飛臨戰地上空,圍著官雀和陳堰兜圈示威,從浮山方向來救援的第167旅和第27旅,往這兩個村發射著送葬的喪炮!俘虜們見景生情地自言自語:晚了,晚了,一切都晚了!
吳效閔注目環視,忽然在俘虜中發現一個上身穿士兵衣服,下身著呢褲、腳穿皮靴的入,鼻樑上還架著一副金絲眼鏡。這人低垂著頭,偷偷地向另一名俘虜背後挪動,神態很不自然。吳效閔走上前去問他:「你是做什麼的?」
「書記官,我是書記官。」回答得很慌亂,此人好像在發抖。
吳效閔沒有說話,緊緊盯著他的褲子和皮靴。他更加不安了,連忙解釋說:「我確實是書記官。這褲子和皮靴,是我去年在西安結婚時朋友送的。..」
黃正誠作賊心虛,越解釋破綻越多。經過查對,揭穿了他的謊言,他就是「名揚天下」的「天下第一旅」旅長黃正誠。
此時此刻,黃止誠的尷尬相惹得周圍的俘虜哈哈大笑。黃正誠感到無地自容,用手推了推鼻樑上的金絲眼鏡說:「我要見你們的陳賡將軍。」
吳效閔冷冷地問了一句:「你有什麼要緊的事情嗎?」
悶了半天,他才說出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你們打仗不按規矩。」
是的,我軍打仗是不按他們的規矩。這大概是胡宗南系的軍官吃了敗仗後都要說的一句話。兩個月前,我軍在聞夏地區殲滅胡軍第31旅時,曾經傳出過這樣一個笑話:俘虜大隊經過聞喜縣橫水鎮時,鎮上老百姓圍著觀看,一位老鄉問一個被俘的連長說:「你們『中央軍』不是厲害嗎?怎麼被解放軍抓了俘虜?」
這位連長說:「不是我們不行,而是解放軍打仗『超過』了戰術原則,我們還沒有拿起槍,架起炮,隊形沒有展開,就把我們捉住了。」
這位被俘連長蠢豬式的詭辯,引起了在場人們的嘲笑。如今,這位學過希特勒操典、受過美國人栽培的中將旅長,也對陳賡司令員的指揮才能發出了蠢豬式的「埋怨」,理所當然地受到人們同樣的嘲笑。
和吳效閔一同來「搜索」黃正誠的團副政委康起華又問了黃正誠一句:
「規矩?什麼規矩?」
黃正誠念念有詞:「你們不按操典,偷偷摸摸,亂沖亂打。如果擺開陣勢,憑我們的武器裝備,和多於你們幾倍的兵力,你們是打不贏的。..」
為了讓黃正誠頭腦清醒一些,康起華嚴正他說:「黃正誠,收起你們那套規矩、操典吧!你們打的是反革命戰爭,不得人心,不管按什麼規矩打,用多麼好的武器裝備,最終註定要失敗的!」
⑺ 黃正音申請離婚,是否有透漏離婚的原因
現在社會離婚率居高不下,一年比一年高。黃正音自9月2號表示向法院提交了離婚調解申請書。經紀公司確認黃正音提交了離婚調解申請書,關於離婚原因就表示:”是個人的私生活,無法公開“。具體原因黃正音目前並沒有透露。個人認為婚姻破裂無非就是幾個原因:聚少離多、不被理解、感情基礎薄弱。
婚姻上很多的事情都是因小事情積累變大的。生活7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處理好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夫妻生活才會越過越好。以前我在網上看過一段話,即使在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沖動。你們會有這樣的沖動嗎?
⑻ 法院法官大人那的錘子叫什麼錘
那個木頭槌子叫法槌,是法院司法禮儀的一個組成部分。法槌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底座,一部分是法槌,分別重1500和500克。底座是18厘米的正方形,高度為3厘米,底座的四角鑲嵌著蝙蝠形的白色銅花,十分精美。一個用銅絲圍成的8厘米見方的正方形鑲嵌在底座的中間,它的總長度是26厘米,槌部高3厘米,直徑4.5厘米,槌部兩端呈對稱的半圓形,中間的圓柱形上用黃色的銅片包著,銅片上面刻著法槌所屬的法院名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院,最早由廈門市思明區法院使用法槌,後推而廣之。最高法院專門發了一個《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規定*(試行)》,規范如何使用法槌,可以看看:
為維護法庭秩序,保障審判活動的正常進行,現就人民法院法槌使用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在審判法庭開庭審理案件時使用法槌。
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案件時,由審判長使用法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時,由獨任審判員使用法槌。
第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使用法槌:
(一)宣布開庭、繼續開庭;
(二)宣布休庭、閉庭;
(三)宣布判決、裁定。
第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法槌:
(一)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妨害審判活動,擾亂法庭秩序的;
(二)訴訟參與人的陳述與本案無關或者重復陳述的;
(三)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認為有必要使用法槌的其他情形。
第四條法槌應當放置在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的法台前方。
第五條審判長、獨任審判員使用法槌的程序如下:
(一)宣布開庭、繼續開庭時,先敲擊法槌,後宣布開庭、繼續開庭;
(二)宣布休庭、閉庭時,先宣布休庭、閉庭,後敲擊法槌;
(三)宣布判決、裁定時,先宣布判決、裁定,後敲擊法槌;
(四)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時,應當先敲擊法槌,後對庭審進程作出指令。
審判長、獨任審判員在使用法槌時,一般敲擊一次。
第六條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在聽到槌聲後,應當立即停止發言和違反法庭規則的行為;仍繼續其行為的,審判長、獨任審判員可以分別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七條法槌由最高人民法院監制。
第八條本規定(試行)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