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群眾

法官群眾

發布時間: 2021-01-23 03:40:15

Ⅰ 如何提高年輕法官的群眾工作能力

主要包括學習復能力,文制字和語言運用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專業能力等。 而對於們這些大學生而言,這其中的學習能力,文字和語言運用能力與專業能力基本上會在大學期間得到一定的培訓,並且們有理由相信在畢業時們在這些方面能夠取得一定的進步,大致可以應付們將要面 臨的職業生涯。而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往往是們的弱點,需要們重視。 同時,們應該結合自身的職業規劃,對自己的目標職業進行考察,了解其所需的職業能力,並對自己進行針對性的培養。

Ⅱ 人民法院和法官在審判執行工作中如何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創一流法院

執行員更主動與申請人溝通執行進展及採取的執行措施。

Ⅲ 普通的基層人民法官到底該怎樣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您好,想做人民群眾貼心人其實很簡單,如果用官方語言就是按照《法專官法》規定的做屬事基本可以稱其為合格法官。用百姓話說就是不枉法裁判,從人民利益著想,同樣可以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起碼案件當事人不至於對法官的裁判心存戒律。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2018年幸福快樂哦!

Ⅳ 為什麼說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也是群眾工作部門;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眾工作者;

從嚴格意義上說,人民法院是我國專門審判機關,法律並沒有表述為「群眾工作部回門」,所以你答看到的這句話,不是法律人士說出的,估計是相關的其他政府部門,或者社會媒體,他們是從政策的角度來考慮的,原因是人民法院的對象具有廣泛性,是廣大人民群眾,人民法官是群眾工作者,可以理解為:司法工作也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一切為了群眾的利益。

Ⅳ 如何做好讓人民滿意的「平民法官」

法官,是一個神聖而庄嚴的職業,不僅僅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有一句至理名言說得好:「法官之上是法律,法律之上是法官的良心。」在新的歷史時期,法官只有具備愛心、耐心、公心、誠心和廉心,才能行使好手中的審判權,才能成為人民滿意的「平民法官」。
一、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平民法官」,就要有一顆愛心
作為人民法官,我們接觸最多的是無權無勢的普通百姓,解決最多的是家長里短的鄰里糾紛。我們沒有能耐讓人民群眾「有棟宇之安,無飢寒之患」,但我們能用公正司法的信念溫暖他們的心;我們也沒有力量讓整個社會「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但我們能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司法為民。作為法官,就要有一顆博愛之心,愛親人、愛朋友和普天下所有需要法律保護的人民,一切從人民的實際利益出發,一切為了人民,與人民心連心,做人民信賴的新時期好法官。
二、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平民法官」,就要有一顆耐心
作為民事法官,我審理的所有民事案件均以調解或調解後撤訴方式結案,多年的司法實踐證明,只要耐心細致地做當事人的調解工作,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審理民事案件時,我按照「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的原則,不斷提高調解技能,講究調解藝術,創造性地開展調解工作,妥善調處矛盾激化、社會影響較大的民事糾紛案件,及時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通過自己親身參與處理案件的審理,我認識到:真正的好法官,絕不是僅僅會苦幹,更不會蠻干,而是善於發揮自己的或集體的聰明才智,用萬般的細心和耐心,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點,盡全力化解矛盾和糾紛,消除各方當事人的怨氣,徹底地將糾紛化解在基層。
三、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平民法官」,就要有一顆公心
英國著名大法官培根曾說:「一次錯誤的判決勝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只是污染了水流,而錯誤的判決則是污染了水源。」這句話說得十分精闢。作為法官,就要將公正司法作為生命和靈魂,充分尊重事實、尊重法律,公正、公平地審理好每件案件,讓每件案件經得住法律的考驗、歷史的考驗和人民群眾的考驗。
作為法官,在辦案過程中,要時刻牢記法官職業道德和基本原則,把群眾裝在心中,耐心聽取當事人陳述,認真審核雙方提供的證據,准確把握法律關系和法律事實,及時進行庭前調解,正確適用法律規范,努力做到裁判公正。我認為,一個真正的法官應當具備公正、無私、誠信、正直、睿智的品質,做到「四無」,即「無邪」、「無私」、「無欲」和「無畏」。「無邪」即有正氣、有正義感,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的法律。「無私」即「不求私利而損公,不以職權而謀利」。古人曰:「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社會實踐證實,司法審判活動中一旦摻入私心,法之天平必然傾斜,不公的裁判往往緣於私心作祟。「無欲」指法官處理個案不偏不倚,明鏡似水;「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無欲則剛」。「無畏」即「法官應無畏於惡,無畏於損,無畏於艱,無畏於勢,無畏於誹。」只有懷有公心,居中裁判,才能真正成為人人滿意的好法官。
四、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平民法官」,就要有一顆誠心
真正的好法官,絕不僅僅只會簡單僵硬地就案辦案,而是既能忠實於法律,更能在每一個案件中貫徹「以人為本、一心為民」的思想,善於平復矛盾,化解糾紛,為老百姓解決實際難題,努力做到案結事了。
真正的好法官,就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甘為孺子牛的姿態服務於人民,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情操,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憂樂、安危掛在心頭,想當事人之所想,急當事人之所急,謀當事人之所需,給人民群眾看得到、摸得著的實際利益。
真正的好法官,就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自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定地相信群眾,緊緊地依靠群眾,在各項工作中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切實關心群眾的疾苦,真心實意地幫助群眾解決好在生產和生活中面臨的困難,把工作做細、做好、做實。
五、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平民法官」,就要有一顆廉心
法官要做到清正廉潔,就要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名法官,只有先「修身」,才有資格去主持正義。法官要有淵博的學識,堅定的意志,更要有高尚的品行。法官的職業決定了法官要有高於一般行業的道德准則,既要模範遵守法律和社會公德,又要忠於職業操守。法官必須時刻以法官職業道德准則為參照,修身養性,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以高尚的道德品格去贏得社會的尊敬,引導社會價值取向,以公正的裁判去獲取法律的公信力,建構安定有序的社會秩序,做到「德化於自身,德化於本職,德化於社會」。
法官要做到清正廉潔,就要加強自律。一名法官,要抵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時刻做到「慎言、慎行、慎獨」,既要嚴格遵守司法禮儀,又要規制八小時以外的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節制自己的慾望。法官的舞台不在觥籌交錯的酒桌上,不在七彩斑瀾的霓紅燈下,也不在高談闊論的喧囂聲中。法官的舞台只在庄嚴的法庭之上,只在高懸的國徽之下,只在清脆的法槌聲中。
腐敗的本質是以權謀私,腐敗發生的重要特徵是依附於權力,司法腐敗是最大的腐敗。我們不能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毀了自己。清朝人張聰賢曾寫下過這樣一段為官箴言,「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確,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一名法官,只有做得正,才會心中無愧;只有行得正,才會胸懷坦盪;只有判得公,才能讓群眾信服,才能彰顯法律的威嚴。清清白白辦案,堂堂正正做人,永遠保持清正廉潔,正是一名法官的立身之本。

Ⅵ 什麼是法官與群眾深厚的感情

感情是愛的載體,深厚的感情就是一種深沉、厚重的愛。「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是齊家平國治天下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對黎民百姓的愛;「醫者父母心」,是懸壺濟世、拯救蒼生的醫生對患者的愛;「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是人民公僕孔繁森對人民群眾的愛,這種愛就是最深厚的感情。
愛人民不是一句空話,她體現在我們對待前來求助的當事人的態度上,體現在我們對待案件的責任心上,體現在貫穿我們對群眾工作的重視程度上。
我曾經審理過一起醫療損害案件。原告是一對20多歲的農村小夫妻,因醫院的過錯,導致生下才3天的兒子夭折,年輕的母親被摘除了子宮,再也不能孕育自己的後代。訴訟中小夫妻抵制醫院,也不信任作為主審法官的我,市級醫療事故鑒定被迫中止3次。盡管作為法官我很清楚拒絕鑒定的後果,但如何說服小夫妻接受鑒定卻頗費周折。我自己也回想不起究竟怎麼做通了他們的工作,鑒定會最終還是在艱難中開始了。鑒定後,年輕的丈夫就給我打電話,興奮地告訴我專家們在鑒定會上如何批評醫生,醫院又如何無言以答,專家們又如何同情他們。後來這個案件以被告醫院賠償16萬元結案,我也漸漸淡忘掉這對夫妻,像忘掉所有曾經接觸過的當事人。
兩三年後,我在一個公交車站等車時,人群中忽然出現了一張似曾相識的面孔,他看到我後一臉驚喜,轉身跑開。我正回想這是哪一位親友,他已經拉著一個同樣面善的女子站在我面前。夫妻倆好像遇到了多年不見的親人,但不同的是對我有些拘束扭捏,默默地笑著,一直看著我登上汽車遠去。我終於想起原來他們就是我案件的當事人,一絲暖意頓時充滿我的心房。
愛是相互的,深厚的感情也不會是單方的付出。我深切地體會到,只要你真的為群眾做了實事,淳樸的群眾盡管不會以濫美之詞奉承你,不會以山珍海味慰勞你,不會用鮮花和掌聲環伺你,也不會為你著書立傳,但是他們會記住你,認同你,默默地關注著你,像守候親人一樣守候著你。這種深厚的感情,難道不值得我們為之回報,為之付出嗎?
李瑞環在《學哲學用哲學》一書中說:「群眾最可敬,群眾最可愛,群眾最可憐,群眾最可畏」,短短的十六字是一位出身普通工人、最終成為一代國家領導人的老人對自己幾十年革命經歷的總結,發聾振聵般提醒我們群眾的偉大和可敬。人民群眾是我們黨和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基礎,而人民法官則是黨通過司法途徑聯系群眾的紐帶和橋梁。將人民群眾的作為人民法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審判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只有紮根群眾,貼近群眾,依靠群眾,學習群眾,懷著對群眾深厚的感情去開展審判工作,讓人民群眾滿意,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自覺擁戴,才能贏得群眾同樣深厚的感情,才能構建一個和諧良性的司法環境,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Ⅶ 人民法院、法官在審判工作中應當怎樣體現群眾觀點,踐行群眾路線

您說的人民法院
說的是我們國家的法院法官吧
首先 我國是成文法國家
而非判例法
沒有經過系統的法學教育培訓的人是很難正確的理解法律並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的
因此 我國的法官需要具備較高的法律素養
透徹的理解成文法律
保證法律正確、有效實施
在審判過程中 依據法律 法官應獨立的行使審判權
不應受任何組織、機關、團體非法干涉
這之中必然包括群眾
而類似於葯家鑫案中 相關合議庭組成人員向旁聽人員問卷聽取民意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第一,我國法律規定,審判權由法官獨立行使
第二,我國刑法中明確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判斷嫌疑人是否有罪 應處以什麼樣的刑罰 應當根據法律規定 綜合嫌疑人的行為
刑事責任 處以相適應的刑罰
在我看來 法官在案件審理過程中 聽取民意作為判決依據違法
這是法官的嚴重瀆職行為

我國的法律是人民制定的(哪怕僅僅是表面上的)體現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
個人認為 怎麼樣體現群眾路線
在法學領域而言 主要集中在立法階段
通過立法保障人民權益
聽取人民意見 觀點 踐行群眾路線
而作為法官
應當以自己專業的法律知識素養
依法 客觀 公正的行使法律(也就是人民)賦予法官的審判權力
維護人民利益
於法律實踐中 將公平 正義 最大化

綜上所述
法官怎麼樣在審判工作中體現群眾觀點,踐行群眾路線?
法官嚴格執行人民制定的 體現人民利益的法律
就是在捍衛群眾觀點、踐行群眾路線

法官的眼裡 只應存有法律 客觀 以及公正

Ⅷ 法院和法官怎麼樣,群眾說了算

簡直就是「痴人說夢」。當你理解法院的職能和法官任命的制度後,就不會說出這樣無知的話了。

Ⅸ 法院如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第一,樹立正確的觀念。在法院工作中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應當牢固樹立四個觀念:一是樹立正確權力觀。法官的頭腦中要有「平民情懷」、「草根情結」。法官是人民群眾的一分子,必須首先在思想上解決好「權從何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等基本的權力觀問題。二是樹立為民司法觀。人民法院的審判權來源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受人民監督。不管形勢、條件和環境如何變化,司法為民始終是法院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群眾立場、群眾路線和群眾感情不能丟,必須根植於法官心中。三是樹立平等司法觀。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加以平等保護,不論身份高低貴賤,在法律面前應當人人平等。不僅要追求形式上的平等,更要追求實質上的平等。四是樹立職業使命觀。將「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作為法官的職業使命和事業追求,在執法辦案中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最大程度地實現公平正義;讓經濟確有困難的群眾打得起官司,讓有理有據的當事人打得贏官司,讓打贏官司且有條件執行的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讓確有錯誤的裁判依法及時得到糾正。當前,踐行上述「四觀」,尤其需要我們切實把握好兩個效果的關系。在執法辦案過程中要注意案件處理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要追求定分止爭、案結事了,而非滿足於就案辦案、結案了事。

第二,解決好對待群眾的態度作風問題。端正態度作風是關鍵。要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疏導群眾的情緒,贏得群眾的信賴,就應當始終堅守「五個心」:一是平等熱心,尊重群眾。杜絕「冷、硬、橫、推」,平易近人,不擺官架子,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的溫暖。二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在法律思維中融入群眾觀點,多些換位思考,能夠從當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知其之憂、之難、之需,設身處地、想方設法為解決矛盾紛爭尋找最妥當的方案。三是以心換心,善解人意。在辦理涉民生案件時,認真研析矛盾糾紛成因,以法官的真誠加上善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深入當事人內心,摸准心結,進而去解開心結。四是親和耐心,嚴己寬人。對老百姓要有親和力和寬容度,耐心傾聽群眾意見,讓人民群眾有時間、有地方表達,確保當事人陳述自己意見的權利。五是誠懇虛心,聞過則喜。法院要有開門納諫的勇氣和容人批評的雅量,善於通過信訪及各類溝通渠道,主動收集、虛心傾聽群眾的批評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第三,暢通人民法院聯系群眾的渠道。暢通聯系渠道是保障。一是發揚司法民主。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對司法審判和執行工作的參與度。如擴大人民陪審員隊伍;主動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充分發揮律師作用,強化特邀監督員作用;引入第三方聽證機制;堅持和完善各種法院領導聯系群眾的制度機制。二是注重司法釋明。認真積極做好訴訟指導、判後答疑等司法釋明工作,善於運用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進行釋法明理,提高群眾對法院司法裁判的理解力和信服力,增強服判息訴的實際效果。三是落實司法公開。堅持做好司法公開工作,健全完善立案、審判、裁判文書、執行等公開平台,全流程推進「陽光司法」,無縫隙打造「看得見的公正」,讓人民群眾近距離感受司法、信任司法。四是加強司法宣傳。始終堅持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兩手抓,努力爭取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健全新聞宣傳工作機制,自覺接受新聞媒體的監督,積極打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法宣品牌。

第四,加強法院幹警做群眾工作能力的培養。提升司法能力是根本。就目前法院工作現狀和隊伍特點來看,大力提升法官的司法裁判能力和做群眾工作能力是司法能力建設的重點。一是切實提升司法裁判能力。這是法官的基本功,是法官做涉訴群眾工作的自信基礎,是做好法律釋明、判後答疑工作的底氣所在。公正司法是第一責任,是公信之基,司法裁判能力的核心就是公正司法的能力,特別是准確認定事實、正確適用法律、妥善做出司法判斷的能力,必須與時俱進、自覺蓄養。二是切實提升做群眾工作能力。法院既是司法工作部門,也是群眾工作部門。有針對性地提高法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應有之義,是保持人民法院人民性的內在要求。當前,尤其要著力加強對青年法官做群眾工作能力的培養,要緊扣司法特點,貼近審判實際,通過搭建平台、創新載體和完善機制,使青年法官盡快向善做群眾工作的老法官看齊。

Ⅹ 法官的具體職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五條法官的職責:

(一)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案件;

(二)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七條法官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審判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四)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

(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

(七)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10)法官群眾擴展閱讀

法官的條件

第九條擔任法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二十三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體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熱點內容
婚姻法的婚後財產分割 發布:2025-08-24 07:09:47 瀏覽:890
水法規定提高 發布:2025-08-24 07:09:12 瀏覽:38
尚法以法治國 發布:2025-08-24 07:00:12 瀏覽:69
徐州銅山區法院 發布:2025-08-24 06:34:48 瀏覽:333
法院認可的 發布:2025-08-24 06:14:41 瀏覽:26
刑事訴訟法笫六十七條 發布:2025-08-24 06:11:34 瀏覽:497
稅收立法權研究 發布:2025-08-24 06:11:02 瀏覽:649
下列關於合同法 發布:2025-08-24 06:01:46 瀏覽:248
保亭法院江 發布:2025-08-24 05:57:01 瀏覽:771
司考行政法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8-24 05:32:05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