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賓州最高法院
A. 美國最高法院在哪個城市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Federal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國聯邦法院系統的最高審級和最高審判機關,是唯一由憲法規定的聯邦法院。1790年根據《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成立,設於 首都華盛頓。最初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5人組成,1869年根據國會法令規定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8人組成,9位大法官中,有1位是美國首席大法官,其產生過程與另外8位大法官一樣。法官均由美國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只要忠於職守,可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得免職。但年滿70歲、任職滿10年或年滿65歲、任職滿15年者,可自動提出退休,另外,美國 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薪水不能被裁減。美國憲法規定,聯邦最高法院對涉及大使、其他使節和領事以及一州為訴訟一方的案件有初審權;對州最高法院或聯邦上訴法院審理的案件,有權就法律問題進行復審;有權頒發調審令,調審下級聯邦法院或法院審理的案件。聯邦最高法院還擁有司法審查權,審查聯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為是否違憲。不論是初審案件,還是復審案件,都是終審判決。聯邦最高法院開庭時間為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到翌年6月中旬 。判決以法官投票的簡單多數為准,判決書寫下各方意見。1882年開始發行官方匯編的《美國最高法院判 例匯編》,其中的判例對法庭有約束力,為審理同類案件的依據。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各種提交的案件,一般由9位大法官以簡單多數票的表決方法來決定。
美國憲法沒有直接提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是否有司法審查權。但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曾經通過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的判決指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宣布某個法律違憲而不被採用。
B. 美國法庭的設施布局是什麼
法官的位置最高,且居於法庭正中,其高度大致使得法官坐著的時候,也比站著的律師和檢察官高出一頭。法官座位背後的牆上不像聯邦法庭,有一塊刻著「我們信仰上帝」的牌子,而是賓州的徽標,邊上是美國國旗和賓州州旗,法庭後面還有一道門,打開就是法官自己的辦公室。
在很少的情況下,法官會把辯護律師和檢察官同時叫進辦公室,要麼商量不便向旁聽者和陪審團公開的問題,要麼責備檢察官或律師。有些法庭有陪審員席位,那是在被告人不認罪並要求由陪審團審判的時候才會使用。
(2)美賓州最高法院擴展閱讀
美國的法庭跟中國的很不一樣:首先它是法官個人的法庭,美國憲法規定,法官任職是終身的,除非瀆職或辭職,不受退休和政黨更替的限制。因此每個法庭都會有一些法官個人的風格體現出來,比如有的法官會掛一幅自己的肖像。
法庭里除了檢察官、辯護律師和當事人外,所有的人員都為法官工作,包括速記員、書記員和法官助理。著名中國法專家柯恩教授,年輕時就曾經擔任過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沃倫先生的助理。
中美法庭最大的不同,還是被告人的位置。全美國的法庭,都不像中國那樣,將被告人單獨置於一種包圍的環境中,而是讓被告人跟自己的律師坐在一起(律師和檢察官百分之九十的時間是站著的,尤其是跟法官說話的時候),與檢察官並排面對法官。這種設計,當是基於普通法根深蒂固的無罪推定的法律傳統。
C. 美國最高法院是怎樣的
美國最高法院,正式名稱: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是美國最高審判機構,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的9名終身法官組成,其判例對全國有拘束力,享有特殊的司法審查權,即有權通過具體案例宣布聯邦或各州的法律是否違憲。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各種提交的案件,一般由9位大法官以簡單多數票的表決方法來決定。
美國憲法沒有直接提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是否有司法審查權。但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曾經通過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的判決指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宣布某個法律違憲而不被採用。
聯邦法院系統還設有各種專門法院。與聯邦上訴法院同級的有:受理向政府要求損害賠償的案件的索賠法院,受理關稅上訴案件和專利權案件的關稅和專利權上訴法院。與地方法院同級的有關稅法院和征稅法院。另外,某些聯邦行政機構具有部分司法權,可以裁決其職權范圍內的爭議。這些行政機構有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國家勞工關系局等。
聯邦最高法院大廈前門鐫刻著聖經里的一句名言:「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D.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介紹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是美國聯邦法院系統的最高審級和最高審判機關,是唯一由專憲法規定的聯屬邦法院。1869年根據國會法令規定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8人組成,9位大法官中,有1位是美國首席大法官。現任首席大法官為約翰·羅伯茨(John G. Roberts Jr)。2016年2月13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的保守派成員安東寧·斯卡利亞(Antonin Scalia)逝世。
E. 美國最高法院的權利包括
美國最高法院的權利包括:
對州最高法院或聯邦上訴法院審理的案件,有權就內法律問題進容行復審;有權頒發調審令,調審下級聯邦法院或法院審理的案件。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還擁有司法審查權,審查聯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為是否違憲。不論是初審案件,還是復審案件,都是終審判決。
(5)美賓州最高法院擴展閱讀:
自羅斯福新政後,總統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名本黨的大法官,已經成為美國「活憲法」的現代機制,正是通過司法任命,最高法院才可以同全國性的政治過程保持著溝通。
美國憲法才能夠在文本不變的前提下不失其與時俱進的生命力。但如果在黨爭激烈時,某個關鍵的大法官席位發生空缺,新任命可能改變最高法院的力量均勢。
這時的司法任命就承擔了此機制理論上無法承受的重負,極易發生病變。斯卡利亞的身後之事就是最好的例證。也正因此,波斯納認為,美國最高法院不僅是一家政治的法院,而且還蛻變為一家政治化了的法院。
F. 美國最高法院有立法權嗎
按照美國憲法,最高法院是沒有立法權的。但是美國是英美法系國家,法律的來源主要是判例、習慣。法院的判例會成為今後法院判決遵守的依據,所以實際上是有立法權的。
G. 美國最高法院的簡介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Federal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國聯邦法院系統的最高審級和最高審判機關,是唯一由憲法規定的聯邦法院。1790年根據《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成立,設於首都華盛頓。最初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5人組成,1869年根據國會法令規定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8人組成,9位大法官中,有1位是美國首席大法官,其產生過程與另外8位大法官一樣。法官均由美國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只要忠於職守,可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得免職。但年滿70歲、任職滿10年或年滿65歲、任職滿15年者,可自動提出退休,另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薪水不能被裁減。美國憲法規定,聯邦最高法院對涉及大使、其他使節和領事以及一州為訴訟一方的案件有初審權;對州最高法院或聯邦上訴法院審理的案件,有權就法律問題進行復審;有權頒發調審令,調審下級聯邦法院或法院審理的案件。聯邦最高法院還擁有司法審查權,審查聯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為是否違憲。不論是初審案件,還是復審案件,都是終審判決。聯邦最高法院開庭時間為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到翌年6月中旬 。判決以法官投票的簡單多數為准,判決書寫下各方意見。1882年開始發行官方匯編的《美國最高法院判例匯編》,其中的判例對法庭有約束力,為審理同類案件的依據。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各種提交的案件,一般由9位大法官以簡單多數票的表決方法來決定。
美國憲法沒有直接提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是否有司法審查權。但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曾經通過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的判決指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宣布某個法律違憲而不被採用。
H.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發展歷程
1789年-1865年:圍繞聯邦同州的關系和奴隸制斗爭時期。
1789年9月24日,美國總統華盛頓簽署了國會兩院通過的《1789年司法條例》,建立起美國最早的聯邦司法體系,即由6位大法官組成的聯邦最高法院,以及由大法官兼任法官的3個巡迴法院和13個地方法院。次年2月2日,聯邦最高法院正式成立。
從聯邦政府成立到內戰時期,聯邦最高法院致力於確立法院在三權中的地位和維護聯邦高於州的地位。這一時期,最引人矚目的是在第四任首席大法官約翰·馬歇爾的領導下,聯邦最高法院爭取到了司法審查權這一尚方寶劍,並通過一系列影響巨大的判決,贏得了民眾和其他政府部門對它一定的尊重和服從,最終確立並鞏固了司法部門在美國政治中與立法和行政兩部門鼎足而立的地位。唐尼法院時期,州權派控制了聯邦最高法院,在廢除和維持奴隸制的激烈斗爭中,唐尼法院維護了奴隸制。聯邦最高法院企圖通過司法渠道解決空前的憲政危機,但其帶有嚴重偏見的判決不但沒有緩解南北對立,反而加劇了南北的對抗,並損害了聯邦憲法的權威。美國內戰後,聯邦體製得以重建,奴隸制被廢除,美國憲政發展也發生了重要的轉折。1865年-1937年:政府處理經濟關系的敏感期關於聯邦政府是否應該干預和管理經濟的爭論實際上是關於政府的目的和功能的爭論,這是美國憲政發展史上一個具有永恆意義的題目。從內戰結束到新政初期,這個問題的爭論尤為激烈。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聯邦最高法院需要對圍繞政府(包括州與聯邦政府)的性質和功能的幾個重要問題作出結論。這些問題包括:聯邦政府是否可以干預經濟,干預的底線和范圍在哪裡,工業化時期處理自由競爭和公共福利的標準是什麼,如何區分私人權利和公共權力等。此一時期,聯邦最高法院主要為保守派控制,利用司法審查權,在維護憲法保障的公民權利的名義下,保護私有財產權,維護自由競爭原則,制止和削弱政府對經濟的干預。1899-1937年,聯邦最高法院在184件案子中裁決州法違憲,其中多數州法是管制經濟的。羅斯福「新政」時期,聯邦最高法院反對政府管制經濟達到頂峰。1935年1月起的16個月中,聯邦最高法院審理了10個同新政立法有關的案子,宣布8個新政立法違憲。
除了在經濟上開始實行有限的干預和管理外,聯邦政府和聯邦最高法院在19世紀後期還開始介入對宗教教育、移民管理、印第安人以及美國殖民地居民的權利等方面的管理。與聯邦最高法院保守政策同步發展的是南方各州的種族隔離政策。1896年的普萊西訴弗格森案,聯邦最高法院肯定了南部種族隔離政策的合憲性,建立了「隔離但平等」的種族關系法律範式。隨後在卡明斯訴里士滿學區委員會案的判決中,拒絕干涉公開歧視黑人的公共教育政策,還容許許多州剝奪黑人的選舉權。婦女選舉權問題在19世紀後半葉也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到1920年8月,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得到多數州的批准而生效,婦女的政治權利終於得到聯邦憲法的承認。1924年,聯邦政府將公民資格授予美國境內的所有印第安人。眾多憲政問題都是通過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進行闡發和妥協,聯邦最高法院成為社會各種利益的爭鋒之地。
1938年至今:追求個人自由和社會平等時期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沃淪領導的聯邦最高法院在消滅種族歧視、改善種族關系方面,邁出了勇敢的步子。沃淪與布萊克、道格拉斯、布倫南共同鑄造了憲法上的革命:把人權法案應用於各州;對為個人提供保障的特殊條款作出廣義的解釋;對內戰修正案的應用與解釋;放棄以種族和性別上的「懷疑」為由作出任何行政上或立法上的區分;擴大選舉權、競選公職權和公平代表權的范圍,以及有關個人自由的其他內容。
70年代初期,伯格法院仍是沃淪法院自由派憲政主義的延伸,但到了70年代後期,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開始趨於保守。肯定了少數民族就業、升學等享有優先權的政策,對於婦女的平等權利及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也有一定建樹。
1986年以後的倫奎斯特法院,內部保守派與自由派之間的界限愈來愈模糊,遠不像進步時期、「新政」時期和民權運動時期那樣鮮明。這種現象也反映了80年代以來美國憲政發展的特點。由於利益的組合總是針對具體和現實的目標,利益結合的基礎不堅固,加上利益間的頻繁交錯,過於激進和過於保守的力量都不能得到廣泛和持久的支持。
約翰·羅伯茨出任美國第十七任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由於首席大法官是終身制,因此他有可能在未來的幾十年裡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施加相當的影響。美國輿論指出,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對於美國今後很長時間內的司法走向有決定性意義。由於美國實行的是英式判例法體系,因此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對關鍵案件的判決等於新的法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中保守派法官已經佔多數,如今又由一名保守派法官出任首席大法官,那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可能受到保守派理念的主導。
I. 美國最高法院為何被指分歧嚴重
4月9日據美國報道,最近,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成員們在如何解決重要案件上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煩。目前為止,本屆任期內,最高法院僅僅做出了18起判決,落後於正常的速度。大法官布雷耶(Stephen Breyer)暗示,最好的做法可能是放棄一起做決定。
9名大法官中,5名屬於保守派,4名是自由派,也因此最高法院在意識形態上存在分歧,意味著他們之間很難找到共同的立場。周二(3日)特朗普總統任命的大法官戈薩奇(Neil Gorsuch)上任正好滿一周年,他的到來讓法院內的保守黨重新占據多數。此前最高法院在長達14個月的時間里都處於人手短缺以及兩派人手完全均衡的狀態。
本屆最高法院任期從去年10月開始,至6月底結束,這期間大法官們必須要解決比以往更多的嚴重又棘手的案件。
目前為止,本屆任期內,最高法院僅僅做出了18起判決,落後於正常的速度。
最高法院專家預計,大法官們在未來幾個月做出的5票對4票的判決要比以往多得多。這讓保守派大法官肯尼迪(Anthony Kennedy)有更多的機會投出決定性的一票,他有時候會與4名自由派大法官站在同一立場。
如果大法官們達成一致意見,最高法院做出某項判決的速度就快得多。目前已經做出的18起判決中,11個意見一致,另外7個則存在異議,其中有3起判決得票數為5比4。最高法院最具爭議的判決往往會在6月份發布。
J. 美國最高法院 US SUPREME COURT怎麼樣
這是1996年拍攝的照片(掃描)。那個時候看到這樣的建築物覺得新鮮,而今中國好多城市的法院都仿照這樣來修了,而且內部裝飾還更豪華。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