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判管制

法院判管制

發布時間: 2021-01-24 00:10:10

A. 法院判決中有判拘役、管制嗎

當然有了,管制和拘役都屬於我國《刑法》的主刑。判拘役和管制的犯罪人專員均為犯罪情節較輕,社會屬危害不大,但必須給予刑事處罰的。
一、管制是對罪犯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刑法》第三十八條 管制的期限,為三個月以上二年以下。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執行。對於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勞動中應當同工同酬。
第四十條 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滿,執行機關應即向本人和其所在單位或者居住地的群眾宣布解除管制。
第四十一條 管制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二、 拘役是指公安機關就近執行的,短期剝奪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
《刑法》第四十二條 拘役的期限,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
第四十三條 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就近執行。
在執行期間,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兩天;參加勞動的,可以酌量發給報酬。
第四十四條 拘役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B. 法院判管制兩年還能留住黨籍和公職嗎

管制是指對犯罪分子不實行關押,交由公安機關管束和人民群眾監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罰方法。刑法第38條規定:「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執行」。可見,管制的執行機關是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執行管制,是指縣(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以及相當於這一級的公安機關,依照人民法院的判決,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進行教育、監督、考察、評議和改造。公安機關在執行管制時,應當按照人民法院的判決,告知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活動范圍、地域和必須遵守的有關規定,並向其所在單位或居住地的有關群眾宣布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管制期限,是否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等。執行地的縣級公安機關,應把被管制的犯罪分子列為重點人口依法進行管理,防止漏管失控。在監管工作中,要依靠群眾對罪犯逐個建立監督考察小組,依法對罪犯進行經常性的認罪服法教育和監督考察。定期組織群眾對被管制的犯罪分子進行評議。對於出現遷居、死亡等變動情況,應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原審判機關。應當減刑的,由公安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由受理減刑建議書的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理、裁定。如果在管制期間犯罪分子又犯新罪,或者發現其餘罪,應由公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程序移送人民檢察院處理。
根據刑法第39條的規定,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下列規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2)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行使言論、出版、聚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3)按照執行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4)遵守執行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
(5)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告執行機關批准。根據上述規定,管制本身不包含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如果被管制的犯罪分子需要剝奪政治權利的,應當把剝奪政治權利作為附加刑判處,其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時執行。
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滿,執行機關即應向本人和其所在單位或居住地的群眾宣布解除管制,並且發給本人解除通知書。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同時宣布恢復政治權利。

不能參與公職,公職人員是不允許有犯罪記錄的

C. 被判管制是什麼意思

管制我國刑法規定的一種量刑種類。管制是對罪犯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判處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單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勞動,在勞動中應當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時不得超過3年。

管制對象

1、罪行性質輕、危害小。我國刑法分則規定可以適用管制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和妨害婚姻家庭罪中,這些犯罪的共同特點是罪行性質不十分嚴重,社會危害性較小。

2、人身危險性較小。管制並不剝奪犯罪人的人身自由,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人身自由,所以,適用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必須是人身危險性較小者,如果犯罪的人身危險性非常大,管制將難以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

(3)法院判管制擴展閱讀:

管制期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將管制規定為主刑的一種,由人民法院判決,社區矯正組織(原為公安機關,《刑法修正案(八)》修改為社區矯正組織)執行。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但是在數罪並罰時,可以延長到3年。

管制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1日折抵刑期2日,之所以規定羈押1日折抵刑期2日,是因為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屬於剝奪自由,而管制只是限制自由。

另外,對於經過批准離開所居住的市、縣外出的罪犯,被許可外出的期間,應計入執行期,但超過許可的時間不計入執行期;對於未被批准而擅自離開所在地域的罪犯,其外出期間,不得計入執行期。

扣除的執行期,由縣級公安機關在其法律文書上註明,並加蓋公章,通知本人,同時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原審判或批准機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管制

D. 法院判「管制」是什麼。要去坐牢

管制採用社區矯正方式執行,不用坐牢。

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時不得超過3年。

刑法修正案(八)規定:「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違反第二款規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已經出台,明確規定:司法行政機關負責指導管理、組織實施社區矯正工作。

(4)法院判管制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對符合社區矯正適用條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決、裁定或者決定。

人民檢察院對社區矯正各執法環節依法實行法律監督。

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區服刑人員及時依法處理。

根據刑法第39條的規定,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2)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行使言論、出版、聚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3)按照執行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4)遵守執行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

(5)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告執行機關批准。根據上述規定,管制本身不包含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如果被管制的犯罪分子需要剝奪政治權利的,應當把剝奪政治權利作為附加刑判處,其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時執行。

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滿,執行機關即應向本人和其所在單位或居住地的群眾宣布解除管制,並且發給本人解除通知書。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同時宣布恢復政治權利。

E. 法院判決管制一年不服管制怎麼處理

所謂的管制,就是在管制期間你的行動受到限制,而且必須接受當回地派出所的管理:
答1、不能隨意離開自己生活的地區;
2、如果確實有必要外出,必須去派出所申請、獲得批准方能離開;
3、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去派出所報到。
如果你不服管制,可以提起訴訟,但是判決是必須執行的。
如果你不服從管制,擅自外出,而且累教不改,就有可能被收押。

F. 犯人在什麼情況法院才會判他為管制呢

首先 判處管制的情況非常少見,管制最高不得超過2年,單罪
並且在看守所羈押版的時間抵外面的2天

只有針對權 情節輕微 並非暴力犯罪 且有疾病亦或其他考慮時
一般同類情況 法院是以拘役優先 但是 單罪拘役最長不得超六個月 超過則無法判處拘役
拘役與管制 同樣是不會記錄在案的 就是不留案底

G. 如果法院判拘役或者管制開完庭是不是就能出來

判處管制的可以當庭釋放,但是如果判處拘役是不能釋放的。
管制:是對罪犯專不予關押,但限屬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判處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單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勞動,在勞動中應當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時不得超過3年。
拘役:是短期剝奪犯罪人自由,就近實行勞動的刑罰方法。 拘役由公安機關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監管場所執行,在執行期間,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兩天,參加勞動的,可以酌量發給報酬。 拘役的期限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罪並罰時不得超過1年。

H. 司法什麼叫管制6個月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管制6個

管制是刑事處罰的種類之一,是由人民法院判決對犯罪分子不予關押改造,但限制其人身自由,交由戶籍所在地執行社區轎正的刑事處罰,是刑罰主刑中量刑最輕的一種;6個月是處罰刑期,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時不得超過3年 。
管制,是不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但依法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刑事處罰,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仍生活在原先的社會環境中,如仍與家人同住、同吃、有工作單位的,仍在原工作單位工作,領取勞動報酬,沒有工作單位,仍可從事原先的工作,如經商、出賣勞動力等。其監督改造不是由監獄依法執行,而是由戶籍所在地接受社區矯正(非監禁刑罰)。
《刑法修正案(八)》 規定:「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違反第二款規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明確規定:司法行政機關負責指導管理、組織實施社區矯正工作。

人民法院對符合社區矯正適用條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決、裁定或者決定。
人民檢察院對社區矯正各執法環節依法實行法律監督。
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區服刑人員及時依法處理。
根據《刑法》第39條的規定,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2)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行使言論、出版、聚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3)按照執行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4)遵守執行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
(5)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告執行機關批准。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2015 發布:2025-08-23 21:18:45 瀏覽:359
濟民法師圖片 發布:2025-08-23 21:05:56 瀏覽:166
道德與法治強奸 發布:2025-08-23 20:40:49 瀏覽:957
合同法的解釋第16條 發布:2025-08-23 20:37:05 瀏覽:71
合同法違法分包獲利 發布:2025-08-23 20:36:31 瀏覽:828
2015年新的婚姻法 發布:2025-08-23 20:36:29 瀏覽:432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旅行中如果應按照 發布:2025-08-23 20:36:28 瀏覽:795
色達縣司法局 發布:2025-08-23 20:20:46 瀏覽:561
特種行業勞動法 發布:2025-08-23 20:18:28 瀏覽:106
條例和斷例 發布:2025-08-23 20:07:59 瀏覽: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