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河南法院改革方案

河南法院改革方案

發布時間: 2021-01-24 12:48:07

① 河南新課改高1歷史點總結....

歷史會考復習提綱(人民版必修一)

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⑴含義:封邦建國
⑵對象:①同姓王族 ②異姓功臣
③先代王族之後
⑶權利:諸侯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用人權,行政權,財政權,軍事權)
⑷義務:對周天子定期朝貢並提供軍賦和力役
⑸作用:①積極:有利於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
②消極:後來諸侯國中出現了強國兼並弱國的形勢,使走天子的權威逐漸削弱。
2、宗法制
⑴含義: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系的制度
⑵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⑶宗法等級: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二、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1、秦的統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全國
2、皇帝制度的創立
3、實行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度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縣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
4、如何評價秦朝中央集權制度?
①對秦朝的影響:一方面有利於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鞏固國家統一,及形成中華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專制權威,加強對人民的壓榨,造成階級矛盾迅速激化。
②對後世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三、漢朝:刺史制度
1、目的:為了鞏固國家統一,強化皇權,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2、表現: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監察地方。
四、隋唐:三省六部制
1、結構:
①三省:中書省(起草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門下省(封駁審議)
②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三省六部有明確的分工和職責,三省合作,相互牽制和監督,進一步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五、明朝:內閣制度的形成
1、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
2、明成祖(永樂帝):設內閣(作為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
六、清朝軍機處設置
1、時間:雍正帝
2、職權:軍機大臣均由欽定,只能跪受筆錄,秉承皇帝旨意辦事
3、影響:提高了行政效率,軍國大事皆由皇帝裁決,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
七、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1、在中央,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
2、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服從中央,最後聽命於君主。

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一、鴉片戰爭(1840-1842年)
1、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①割地 ②賠款 ③開放通商口岸
④協定關稅(可以看出列強此時側重於向中國傾銷商品,即以商品輸出為主)
2、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1、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2、《北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三、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
1、黃海海戰: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的一次決戰
①英雄人物:丁汝昌,劉步蟾,鄧世昌,林永升,
②失敗原因:李鴻章的「避戰保艦」政策,命令北洋艦隊躲進威海衛軍港
③結果:日本獲得黃海海域的制海權。最終在威海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2、《馬關條約》:①割地 ②賠款 ③開埠 ④設廠(反映出列強資本輸出的要求,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3、影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
1、義和團運動反帝運動
①根本原因: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②口號:「扶清滅洋」
③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態度:「圍剿」——「招撫」——「聯合列強絞殺」(目的:控制和利用義和團)
2、八國聯軍侵華
①直接目的:為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義和團運動)
②過程:1900年大沽口登陸
③《辛丑條約》:賠、劃、禁、拆、駐
(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最能體現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3、影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列強未能把中國變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
五、抗日戰爭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
2、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開始全面侵華)
3、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
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
①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陝北召開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②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③八一三事變後,國共雙方軍事合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
④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5、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
①凇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②太原會戰:期間,八路軍參加會戰,取得了平型關大捷,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
③徐州會戰:期間,在李宗仁的指揮下取得了台兒庄戰役的勝利,這是抗戰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
6、共產黨敵後戰場的抗戰:
①措施: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等。
②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成為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和總後方(首府:延安)
③百團大戰: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華北,沉重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7、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①抗日戰爭是百年來中國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③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一、太平天國運動
1、過程
①興起: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義
②發展:1853年,定都天京
——正式建立起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
③轉折:1856年,天京事變
——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④失敗:1864年,天京陷落
——太平天國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剿殺下失敗
2、《天朝田畝制度》
(1)內容:
①土地分配原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無處不均勻」
②產品分配原則:「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每戶留足口糧,其餘統歸聖庫
③理想社會:「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
(2)評價:
①革命性:突出反映農民要求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願望,是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
②空想性:絕對平均主義不切實際,沒有真正
實行過
3、《資政新篇》
(1)人物:洪仁玕
(2)特點:中國近代史上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方案
(3)評價:①先進性:這是先進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一個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願望。
②局限性:由於缺乏相應的社會基礎和實施條件,加當時處於戰爭環境,因而沒有真正實行過
二、辛亥革命
1、 中國同盟會成立:1905年,日本東京
(性質:第一個全國性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2、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清王朝在全國的統治土崩瓦解
3、中華民國成立: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
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

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近代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
5、歷史意義: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來的君主專制制度,創建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里程碑。
三、五四運動
1、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
3、中心:北京——上海
4、結果: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
5、意義: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四、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⒈條件:
①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②思想基礎:馬列主義的傳播;
③組織基礎:中國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
⒉成立:中共「一大」
①時間、地點:1921年7月,上海
②內容:規定黨的任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階級差別,實現共產主義;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⒊中共「二大」:
①時間:1922年
②內容: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
最低綱領,即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第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
4、中共成立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①使中國有了真正的無產階級政黨
②中共制定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使中國的民主革命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
③中共成立後,放手發動工農群眾,為中國革命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
五、國民大革命
1、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的標志: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形成新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2、國民革命的失敗:1927年「四一二」反動政變(蔣介石),「七一五」反動政變(汪精衛)
六、「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辟
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軍隊在江西南昌發動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建立了。
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正確道路的開端
七、紅軍長征
1、原因:中共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直接)
王明「左傾」路線的錯誤(根本)
2、開始:1934年10月
3、轉折:遵義會議(1935年1月,貴州),結束
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事實上確立了以毛
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八、解放戰爭
1、爆發:1946年6月,蔣介石調集重兵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2、戰略反攻: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3、戰略決戰: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4、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標志:1949年4月,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國民黨統治的瓦解

專題四、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一、七屆二中全會
1、時間、地點:1949、3,河北西柏坡
2、內容: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
1、時間,地點:1949、9,北平
2、主題:討論新中國的成立問題
3、文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起到臨時憲法的作用)
三、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
四、新中國初期三大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會制
①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標志人民代表大會制的確立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通過: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954年憲法確認)
五、「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破壞
1、「文革」發動的根源:領導人對中國國情存在認識上的錯誤
2、危害:民主與法制遭到破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各黨派政治協商制度遭到破壞
六、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
1、內容:
①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②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③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形成了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④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2、意義:這是新中國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成為我國開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開辟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偉大起點。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修訂
1、1982、11,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
2、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一部比較完善的憲法:1982年憲法
八、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戰略的確定
1、提出:1997年,中共十五大
2、寫入憲法: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
九、「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1、最初提出:針對台灣問題;
2、形成: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全面闡述「一國兩制」(「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3、實踐:香港回歸(1997、7、1)
澳門回歸(1999、12、20)
(香港、澳門能夠回歸的原因有:①中國國力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②「一國兩制」為有關方面接受;③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
4、解決台灣問題的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專題五、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一、50年代外交成就
1、建國初期外交政策:
⑴方針: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⑵政策:「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
⑶成果: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蘇聯(《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⑴提出: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
首次提出;
⑵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
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⑶意義:這些原則超越了意識形態和社會制
度的差異,在國際上產生了越來越廣泛的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准則
3、日內瓦會議
1954年,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
4、萬隆會議
又稱亞非會議,1955年,這是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周恩來在會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二、70年代外交成就
1、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的最主要標志
(1)根本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
(2)恢復:1971年第26屆聯大(喬冠華開懷大笑的圖片)
2、中美關系正常化
⑴原因:①美國霸權地位相對衰落,在美蘇爭霸中處於不利地位;
②中蘇關系惡化,蘇聯構成對中國安全的直接威脅。
⑵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美國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惟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⑶中美兩國正式建交: 1979年1月1日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中美關系正常關系的推動;
(2)實現:1972年,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訪華
(3)與中國的建交熱潮:中美關系的緩和及中日建交打開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許多西方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三、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
1、背景: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兩大主題
2、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表現:
①亞太經合組織(APEC):2001年10月,中國第一次舉辦了高級別的大型國際會議——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②上海合作組織:2001年「上海五國機制」發展成為區域性多邊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
③積極支持聯合國的工作

專題六、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對希臘文明的影響
1、自然地理環境:多山、多港、多島
2、希臘城邦的特點:小國寡民
3、希臘的公民:本邦成年男子(不包括外邦人,婦女,兒童,奴隸)
二、雅典梭倫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雅典最早的改革)
1、背景:貴族與平民反復斗爭的結果
2、內容
①經濟上:「解負令」,廢除一切債務和債務奴隸;
②政治上:確立財產等級制度,按財產多少劃分公民為4等級;(意義:打破了貴族依靠出身特權壟斷政權的局面,有利於平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
③設雅典最高法院:民眾法庭(陪審法庭),審判員從所有公民中抽簽產生。
3、雅典民主政治的性質:奴隸制度下的民主政治
4、雅典民主政治的意義:開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但雅典民主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
三、羅馬法
1、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
①背景:平民與貴族的斗爭
②意義:作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使貴族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意解釋習慣法,因此是平民的勝利
2、羅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①羅馬法直接成為近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和近現代法律的先驅
②局限:它是奴隸主貴族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律

專題七、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一、英國君主立憲制(1689年)
1、背景:1688年「光榮革命」,(岳父被趕走,女兒、女婿被迎來)
2、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標志(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的限制)
3、責任內閣制的形成(英國第一任內閣首相:沃波爾)
特點:英國國王是國家元首,扮演儀式性的角色,沒有實權;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長,由議會中多數
黨的領袖擔任;責任內閣名義上是對國王負責,實際上是對議會負責。
二、美國1787年憲法——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
1、三權分立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約;
①總統:最高的行政權、最高軍事指揮權、任命高級政府官員權力;
②國會:財政權和立法權;
③最高法院:最高司法權、憲法的解釋權;
2、英國和美國政治制度的不同
⑴英國:①政體為君主立憲制;②議會擁有立法、和監督政府的權力;③君主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沒有實權;④內閣掌握行政大權,由議會產生,對議會負責,受議會監督;
⑵美國:①政體為民主共和制;②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總統總攬行政權力,統率陸海空三軍;③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互相獨立,作為立法機關的議會,其議員不能兼任行政職務,而行政機關的政府官員也不能兼任議員;④由當選的總統組織政府,各政黨能否上台執政的關鍵,不在於是否獲得議會中的多數席位,而在於能否在總統選舉中獲勝。
三、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875年)
四、德意志帝國憲法(1871年,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德國後確立)
五、比較
政體 國家元首及權力 政府產生方式 議會權力與地位 權力
中心
英 君主立憲制 國王世襲,
國王僅扮演儀式性角色,
無實權 內閣由議會選舉產生,並對議會負責,內閣首相擁有最高行政權 議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國家權力中心 議會
德 皇帝是帝國元首,世襲;任命帝國首相和官員,召集和解散議會,統帥軍隊,任命軍官; 皇帝任命首相與官員,首相主持帝國政府,只對皇帝負責 直接選舉產生,不能組成代議制政府,對政府沒有監督權,只有批准預算權 皇帝

民主共和制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掌握最高行政權、軍事指揮權、任命政府高級官員和組織政府的權力; 總統任命政府高級官員,政府對總統負責 擁有有立法權、財政權,與總統、聯邦法院相互制約 總統
法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和軍隊最高統帥;由國民議會選舉產生;具有創議法律權、解散眾議院的權力;總統與內閣部長共同向議會負責; 內閣部長由總統任命,總統命令須經各部部長副署,內閣向議會負責。 擁有選舉總統權、立法權、創議法律權;總統和各部部長對議會負責,議會對政府行使監督權。 議會

專題八、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空想社會主義者的代表: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英國的歐文
2、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理論來源: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
3、《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①時間:1848年
②特點:公開表達鮮明的政治主張: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發展生產力
③中心內容:無產階級革命和專政
④歷史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對人類社會的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
(為什麼說《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馬克思主義的形成?
因為:《共產黨宣言》第一次較為系統完善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二、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
三、俄國十月革命
1、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資產階級建立起臨時政府。
2、1917年十月革命,彼德格勒的武裝工人、士兵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3、歷史意義:①十月革命是俄國歷史的轉折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另一條工業化道路,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②對世界歷史的影響:如對中國的影響,馬克思列寧主義傳播到中國,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專題九、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一、二戰後國際關系新格局——美蘇兩極格局
1、政治:杜魯門主義出台,標志著「冷戰」的正式開始
2、經濟: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的目的在於遏制蘇聯,所以遠不止是一項經濟援助計劃)
⒊軍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和華沙條約組織(華約)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正式形成
4、冷戰中的熱戰
①朝鮮戰爭:中美關系徹底破裂;冷戰從歐洲擴大到亞洲。
②越南戰爭:美國的實力遭到削弱,霸權地位相對衰落;蘇聯的軍事實力大體趕上美國。
二、兩極格局的沖擊——新興力量的崛起
1、歐洲共同體的形成(原因,經過,影響,見必修二專題八復習提綱)
2、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結果
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形成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世界經濟格局,沖擊著兩極格局,促進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發展趨勢
3、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961年誕生,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反映了新興獨立國家積極謀求維護國家的主權。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以獨立的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台;開始改變由美蘇和西方國家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
三、走向多極化
1、蘇聯解體與兩極格局瓦解
⑴原因:①20世紀以來蘇聯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慢;②戈爾巴喬夫改革的錯誤導向;
③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
⑵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實質:社會性質的變化
2、多極化趨勢加強:
(1)表現: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積極推行單邊主義;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發展中國家等多種力量並存。
(2)影響:①有利於削弱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②有利於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③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
總結兩極格局瓦解的因素:西歐、日本崛起,不結盟運動興起,中國發展,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② 事業單位改革,法院的事業編制怎麼改

法院來檢察院改革中,事業源編制人員的處理方法:

由於法院檢察人員分類管理規定只限於政法專項編制具有公務員身份的人員,事業人員和工勤人員應該是採取分流安置的處理方法:

1.一般是檢查系統內部消化。

2.如果有可能,則就政府在所有事業單位內部統一調劑消化。

_PS: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深化檢察改革的意見》(2013—2017年工作規劃)第三大條規定;

第1小點意見:「推動省以下地方檢察院人員統一管理改革。配合中央有關部門,建立省以下地方檢察院檢察官統一由省提名、管理並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機制,建立省以下地方檢察院政法專項編制統一管理制度。」

第3小點意見「探索實行檢察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檢察權相分離」。按照高檢的這項改革意見,改革後的檢察官任命由省級有權機關提名,按法定程序任免,如果實行員額制,那麼部分現任檢察官可能會被劃為檢察院的檢察輔助人員或其他行政人員而出列檢察官序列。

③ 訴訟制度改革要以什麼為中心

訴訟制度改革,以審判為中心。請看下文:


人民日報: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程慎生

2015年01月06日10:34 來源: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的檢驗。」審判是訴訟的中心環節和最後一道防線。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凸顯了審判的中心地位,抓住了保證司法公正的「牛鼻子」。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中層和基層法院法官應牢固樹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理念,充分認識其在強化司法公正、完善人權保障、提升司法公信力方面的重要意義;准確把握其內涵,充分發揮審判特別是庭審的作用,切實做到公正司法。


突出庭審中心地位。以審判為中心,關鍵在於以庭審為中心。應通過法庭審判的程序公正,實現案件裁判的實體公正。只有堅持以庭審為中心,將訴訟各方的注意力聚集到審判法庭上來,才能為各項刑事司法理念的貫徹落實提供比較合適的載體和比較堅實的基礎,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罪刑法定、罪責刑相適應、控辯平等、程序正義等理念和原則不折不扣地落實到每一個案件中。法院和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活動都要圍繞庭審進行,案件事實查明認定在法庭,訴訟證據展示質證在法庭,訴辯意見發表在法庭。特別應充分尊重和保障律師依法履行職權,真正使訴訟各方在庭上舉證、在庭上說理,力戒庭審形式化、「虛化」,避免訴訟程序「空轉」。


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決定》強調「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證據裁判規則,又稱證據裁判主義,它要求法官認定事實必須依據證據,沒有證據不得認定事實;作為認定事實的證據必須有證據能力,能使案件得出唯一合理的結論;證據必須在法庭上出示,經過控辯雙方的質證、認證。如此,才能使法院所確定的法律事實符合客觀事實,所作出的裁決具有說服力和權威性。對證據的認識必須以法庭為時空條件,以證據調查為認知方式,依託證據鏈准確構建法庭事實。《決定》強調「完善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證據裁判規則要求控辯平等,採取直接言詞原則。在訴訟中,控辯平等,不僅是地位平等、手段平等,而且是機會平等。參與者應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觀點和主張,提出據以支持其主張的證據和論據,並擁有進行這些活動所必需的便利和保障措施,從而對裁判結果的形成發揮有效作用。


確立科學合理的訴訟架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其根本目的是使各辦案部門重視庭審的決定性作用,嚴格證據標准,落實規則要求,確保案件質量,從而有效避免冤錯案件的發生。以審判為中心並不是以法院為中心,而是強調公檢法機關的辦案活動都要圍繞法庭審判進行。偵查機關以經得起法律檢驗、符合法庭審判為標准,依法規范地收集、固定、保存證據。公訴機關有效發揮對偵查的引導和監督功能,從應對法庭質疑和辯護人挑戰的角度有針對性地引導偵查人員收集、補充證據,注重證據鏈條的完整性。法院要切實提高駕馭庭審的能力,依法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充分發揮審判對偵查、起訴環節的制約和引導作用,防止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進入審判程序,提高刑事訴訟整體水平。


(作者為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④ 鄭州中澤車廂有限公司拖欠工資嗎

不清楚。
拓展
討薪最怕的是老闆太窮了,無薪可討,要命一條,要錢沒有。就算依法討薪,贏了官司,錢不但仍然要不到(法院不可能把自己的錢拿來替老賴付你薪酬),還得倒貼黃瓜二條(倒貼伙食車船費誤工費等)。

為了討回辛苦一年賺來的工資,農民工兄弟可謂費盡心機,討薪的手段也在不斷地翻新,有集體下跪討薪的,有給企業(老闆)送「缺心」錦旗的。花樣繁多的討薪招數更折射出民工討薪之難。

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列子曰:「性命本非吾有,生死不過往來」。

莊子曰:「生為徭役,死為休息」。

某打工者跳樓討薪時,模仿宋朝大詩人陸游口氣留給兒子的遺言:「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討薪不成功。血汗工資發放時,家祭無忘告乃翁」。

找錢要賣力,吃飯要拚命。

農民工的本錢唯一的就是命,為了討薪的勝利成功,農民工視死如歸、湯蠖在前,斧鉞在後,赴湯蹈火,面不改色,死不旋踵,由此產生了不少討薪英雄,有「跳樓討薪的」、有「爬塔吊討薪」的,有「爬上巨型廣告牌討薪」的,有「爬上水塔頂部討薪」的,有「割腕討薪」的,有「殺包工頭討薪」的,有「自殺討薪」的,有「喝農葯討薪」的多不勝數。

為什麼我說他們是英雄,理由是盡管他們的討薪之路走得很悲愴,但他們做人所未敢做。為人所未敢為,他們在用鮮血與生命逐步推動法律的健全和社會的發展,享受英雄稱號當之無愧。

當前,政府要求農民工不要惡意討薪,要善意討薪。

善意討薪是指什麼?就是不能到工地去找老闆要錢,不能到家裡去找老闆要錢,也不能在馬路上找老闆要錢,還不能集體去找老闆要錢,那麼到哪裡才能去找老闆要錢呢?有關部門對此做出了專門規定,就是只能去勞動仲裁部門和法院打官司要錢,而且還要帶齊各種證據,如用工合同,工作證,工資條,考勤本等等,少一樣都不行。

重慶市清欠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政府有關部門支持通過正當渠道解決工程款和工資糾紛問題,堅決打擊通過非法渠道(回答者註:沒有通過勞動仲裁與法院判決的討薪都屬於'非法渠道')和過激手段「惡意討薪」。

這名負責人告訴記者,五種行為應認定為建設領域「惡意討薪」行為:一是違反社會治安管理規定,採取拉橫幅、堵塞道路、阻礙交通、封鎖出入口等方式,造成嚴重影響的;二是採取爬樓、爬塔吊、切斷水電、沖擊施工現場等方式,妨礙正常施工現場管理、辦公秩序,造成嚴重損失的;三是採取敲詐、勒索、脅迫索取建設領域工程款、材料款、勞務款或農民工工資等方式,涉嫌欺詐或以合同糾紛為由蓄意鬧事的;四是組織農民工或非施工現場人員參加聚集或鬧事的,如圍堵國家機關,沖擊辦公區域等;五是不服從政府部門管理,威脅相關政府工作人員人身安全等嚴重影響政府有關部門調處的。

這位負責人稱,對於建設領域「惡意討薪」行為,公安部門將依法嚴格處置,特別是對因惡意追討行為引發的突發社會治安事件,堅決予以打擊,絕不手軟。同時,建設、勞動等部門根據建築市場從業人員信用評價制度,通報批評惡意追討人員,依法限制或禁止其參與重慶市建築市場的勞務隊伍。

回答者評論:

政府的措施治標不本,欠薪不存在了,討薪自然就消失了,討薪消失了,那些跳樓討薪的,集體下跪討薪的,給企業(老闆)送「缺心」錦旗討薪的,懸賞臘肉討薪的、「爬塔吊討薪」的,「爬上巨型廣告牌討薪」的,「爬上水塔頂部討薪」的,「割腕討薪」的,「殺包工頭討薪」的,「自殺討薪」的,「喝農葯討薪」,拉橫幅討薪的、堵塞道路討薪的、阻礙交通討薪的、封鎖出入口討薪的,切斷水電討薪的、沖擊施工現場等千奇百怪方式討薪的都通通隨著消失了。

不欠薪是防止惡意討薪的最好方案。

欠薪如果繼續存在,不管政府怎麼打擊,惡意討薪仍會不斷。拖欠幾百幾千元錢,對於富人來說,無所謂,沒有必要去冒險,對於貧窮的農民工來說,那是他的命根子,他要拚命保護,哪怕冒難涉險也在所不辭,哪怕湯蠖在前,斧鉞在後,赴湯蹈火,為討得那微薄的薪酬,亦面不改色,死不旋踵。從過往的過激討薪就可以看出,農民工有這樣的特性,命都不要的人,處罰「惡意討薪」政策條款是很難阻當他行動的步伐,雪上加霜的農民工可能會做更出格的事來,要加強安全防衛工作,防止出大事。

大秦的法律夠殘,大唐的法律夠酷,大明朝的法律夠嚴,尚沒有阻止身為「草民」的陳勝吳廣黃巢李自成的腳步。導致大秦帝國風雨飄搖,大唐王朝劇烈動盪,大明朝崇禎皇帝弔死梅山樹上。

大禹治水尚知「堵不如疏」,今「肉食者」不知乎?古人曹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唐人李牧賦雲:「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欠薪討薪」是改革開放出現的新問題,「敲鍾吃飯蓋章拿錢」的時代是沒有「欠薪討薪」的,隨著我國快速發展,各個領域會遇到許多的新問題,出現的新事物越來越多,在我們尚未搞清楚問題的性質,事物的發展趨勢時,如果對這些問題與事物一概禁止與排斥打壓,無疑會使情況更糟糕,我們應當合理引導,將其中不安因素剔除,讓問題得到和平解決,讓事物助力於社會發展。

刑法修正案(八)規定:

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構成惡意欠薪罪,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尚未造成嚴重後果,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並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回答者評論:該規定對還有一定資金的老闆有威懾力,對一屁股兩肋骨債務的窮老闆作用不大,他們死豬不怕漲水燙,要判刑就判,要錢就是沒得。

推薦黑白道討薪方案:

一、欠工資白道的解決方案如下:

1、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撥打熱線12333。

2、去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申請勞動仲裁。

3、去當地人民法院打官司,申請支付令。

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七十七條 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二、黑道的解決方案如下:

找幾個同志者設法弄到其人,問其要支付工資還是留下手腳,或者留下兩個耳朵做紀念。如果你有唐雎的勇氣,一個人也可以討薪,唐雎曰:「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侵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魚死網破)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要工資給你就是了」。

回答者評論:黑白解決方法各有其優缺點。白的解決方法優點是安全,缺點是見效慢,麻煩,是否能夠三兩月解決還是未知數。

黑的解決方法優點是見效特快,最多一天就可以完全解決,缺點是搞不好自己會有麻煩事。

其他的「跳樓」討薪方案,這方案討薪之路實在走的太悲慘,不推薦。

以上是最佳方案,沒有更好的了,如都不管用,那隻有自認倒霉透頂了。

時至今日,「討薪難、難討薪」依舊尚未從根本上得到緩解。如果從法律健全與完善角度看,在解決欠薪問題上已是「無障礙」,但殘酷的現實是,惡意欠薪是普遍的,惡意欠薪入罪是「個例的」。據悉,自「惡意欠薪入罪」以來,兩年時間里,全國范圍內有80餘名企業主被依法入刑追責。法律「很豐滿」,執法「很骨感」;欠薪「很豐滿」,討薪「很骨感」。

有相關人士指出,取證困難、法律操作性差是欠薪入罪難的主要原因。很多工程被層層轉包,發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糾紛後,不好追究主體。此外,繁瑣復雜的程序和取證難度,對於普通的勞動者,維權門檻無疑太高了,農民工的維權腳步很難邁入。

法律的威懾力不是無限大,尤其是遭遇維權成本高、維權難度大以及「執行難」等之後,法律的正義力量就會削減,惡意欠薪反而又會猖獗起來。正如相關專家曾建議的,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增強政府的責任意識,變農民工維權為政府維權。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獲取足額的勞動報酬是「民生的最大」,從改善民生角度上講,政府有責任保障農民工利益,尤其是勞動監察部門不能坐等欠薪成為事實,必須事先介入監管,消滅於萌芽狀態,才可能「事半功倍」的解決欠薪問題

⑤ 在鄭州市打工為啥工錢不好討

工錢不好討是普遍性的,全國各地討薪都是一樣的艱難。

討薪最怕的是老闆太窮了,無薪可討,要命一條,要錢沒有。就算依法討薪,贏了官司,錢不但仍然要不到(法院不可能把自己的錢拿來替老賴付你薪酬),還得倒貼黃瓜二條(倒貼伙食車船費誤工費等)。

為了討回辛苦一年賺來的工資,農民工兄弟可謂費盡心機,討薪的手段也在不斷地翻新,有集體下跪討薪的,有給企業(老闆)送「缺心」錦旗的。花樣繁多的討薪招數更折射出民工討薪之難。

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列子曰:「性命本非吾有,生死不過往來」。

找錢要賣力,吃飯要拚命。

農民工的本錢唯一的就是命,為了討薪的勝利成功,農民工視死如歸、湯蠖在前,斧鉞在後,赴湯蹈火,面不改色,死不旋踵,由此產生了不少討薪英雄,有「跳樓討薪的」、有「爬塔吊討薪」的,有「爬上巨型廣告牌討薪」的,有「爬上水塔頂部討薪」的,有「割腕討薪」的,有「殺包工頭討薪」的,有「自殺討薪」的,有「喝農葯討薪」的多不勝數。

為什麼我說他們是英雄,理由是盡管他們的討薪之路走得很悲愴,但他們做人所未敢做。為人所未敢為,他們在用鮮血與生命逐步推動法律的健全和社會的發展,享受英雄稱號當之無愧。

當前,政府要求農民工不要惡意討薪,要善意討薪。

善意討薪是指什麼?就是不能到工地去找老闆要錢,不能到家裡去找老闆要錢,也不能在馬路上找老闆要錢,還不能集體去找老闆要錢,那麼到哪裡才能去找老闆要錢呢?有關部門對此做出了專門規定,就是只能去勞動仲裁部門和法院打官司要錢,而且還要帶齊各種證據,如用工合同,工作證,工資條,考勤本等等,少一樣都不行。

重慶市清欠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政府有關部門支持通過正當渠道解決工程款和工資糾紛問題,堅決打擊通過非法渠道(回答者註:沒有通過勞動仲裁與法院判決的討薪都屬於'非法渠道')和過激手段「惡意討薪」。


這名負責人告訴記者,五種行為應認定為建設領域「惡意討薪」行為:一是違反社會治安管理規定,採取拉橫幅、堵塞道路、阻礙交通、封鎖出入口等方式,造成嚴重影響的;二是採取爬樓、爬塔吊、切斷水電、沖擊施工現場等方式,妨礙正常施工現場管理、辦公秩序,造成嚴重損失的;三是採取敲詐、勒索、脅迫索取建設領域工程款、材料款、勞務款或農民工工資等方式,涉嫌欺詐或以合同糾紛為由蓄意鬧事的;四是組織農民工或非施工現場人員參加聚集或鬧事的,如圍堵國家機關,沖擊辦公區域等;五是不服從政府部門管理,威脅相關政府工作人員人身安全等嚴重影響政府有關部門調處的。


這位負責人稱,對於建設領域「惡意討薪」行為,公安部門將依法嚴格處置,特別是對因惡意追討行為引發的突發社會治安事件,堅決予以打擊,絕不手軟。同時,建設、勞動等部門根據建築市場從業人員信用評價制度,通報批評惡意追討人員,依法限制或禁止其參與重慶市建築市場的勞務隊伍。

回答者評論:

政府的措施治標不本,欠薪不存在了,討薪自然就消失了,討薪消失了,那些跳樓討薪的,集體下跪討薪的,給企業(老闆)送「缺心」錦旗討薪的,懸賞臘肉討薪的、「爬塔吊討薪」的,「爬上巨型廣告牌討薪」的,「爬上水塔頂部討薪」的,「割腕討薪」的,「殺包工頭討薪」的,「自殺討薪」的,「喝農葯討薪」,拉橫幅討薪的、堵塞道路討薪的、阻礙交通討薪的、封鎖出入口討薪的,切斷水電討薪的、沖擊施工現場等千奇百怪方式討薪的都通通隨著消失了。

不欠薪是防止惡意討薪的最好方案。

欠薪如果繼續存在,不管政府怎麼打擊,惡意討薪仍會不斷。拖欠幾百幾千元錢,對於富人來說,無所謂,沒有必要去冒險,對於貧窮的農民工來說,那是他的命根子,他要拚命保護,哪怕冒難涉險也在所不辭,哪怕湯蠖在前,斧鉞在後,赴湯蹈火,為討得那微薄的薪酬,亦面不改色,死不旋踵。從過往的過激討薪就可以看出,農民工有這樣的特性,命都不要的人,處罰「惡意討薪」政策條款是很難阻當他行動的步伐,雪上加霜的農民工可能會做更出格的事來,要加強安全防衛工作,防止出大事。

大秦的法律夠殘,大唐的法律夠酷,大明朝的法律夠嚴,尚沒有阻止身為「草民」的陳勝吳廣黃巢李自成的腳步。導致大秦帝國風雨飄搖,大唐王朝劇烈動盪,大明朝崇禎皇帝弔死梅山樹上。

大禹治水尚知「堵不如疏」,今「肉食者」不知乎?古人曹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唐人李牧賦雲:「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欠薪討薪」是改革開放出現的新問題,「敲鍾吃飯蓋章拿錢」的時代是沒有「欠薪討薪」的,隨著我國快速發展,各個領域會遇到許多的新問題,出現的新事物越來越多,在我們尚未搞清楚問題的性質,事物的發展趨勢時,如果對這些問題與事物一概禁止與排斥打壓,無疑會使情況更糟糕,我們應當合理引導,將其中不安因素剔除,讓問題得到和平解決,讓事物助力於社會發展。

刑法修正案(八)規定:

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構成惡意欠薪罪,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尚未造成嚴重後果,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並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回答者評論:該規定對還有一定資金的老闆有威懾力,對一屁股兩肋骨債務的窮老闆作用不大,他們死豬不怕漲水燙,要判刑就判,要錢就是沒得。


推薦黑白道討薪方案:

一、欠工資白道的解決方案如下:

1、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撥打熱線12333。

2、去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申請勞動仲裁。

3、去當地人民法院打官司,申請支付令。

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七十七條 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二、黑道的解決方案如下:

找幾個同志者設法弄到其人,問其要支付工資還是留下手腳,或者留下兩個耳朵做紀念。如果你有唐雎的勇氣,一個人也可以討薪,唐雎曰:「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侵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魚死網破)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要工資給你就是了」。

回答者評論:黑白解決方法各有其優缺點。白的解決方法優點是安全,缺點是見效慢,麻煩,是否能夠三兩月解決還是未知數。

黑的解決方法是見效特快,最多一天就可以完全解決,缺點是搞不好自己會有麻煩事。

其他的「跳樓」討薪方案,這方案討薪之路實在走的太悲慘,不推薦。

以上是最佳方案,沒有更好的了,如都不管用,那隻有自認倒霉透頂了。


時至今日,「討薪難、難討薪」依舊尚未從根本上得到緩解。如果從法律健全與完善角度看,在解決欠薪問題上已是「無障礙」,但殘酷的現實是,惡意欠薪是普遍的,惡意欠薪入罪是「個例的」。據悉,自「惡意欠薪入罪」以來,兩年時間里,全國范圍內有80餘名企業主被依法入刑追責。法律「很豐滿」,執法「很骨感」;欠薪「很豐滿」,討薪「很骨感」。

有相關人士指出,取證困難、法律操作性差是欠薪入罪難的主要原因。很多工程被層層轉包,發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糾紛後,不好追究主體。此外,繁瑣復雜的程序和取證難度,對於普通的勞動者,維權門檻無疑太高了,農民工的維權腳步很難邁入。

法律的威懾力不是無限大,尤其是遭遇維權成本高、維權難度大以及「執行難」等之後,法律的正義力量就會削減,惡意欠薪反而又會猖獗起來。正如相關專家曾建議的,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增強政府的責任意識,變農民工維權為政府維權。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獲取足額的勞動報酬是「民生的最大」,從改善民生角度上講,政府有責任保障農民工利益,尤其是勞動監察部門不能坐等欠薪成為事實,必須事先介入監管,消滅於萌芽狀態,才可能「事半功倍」的解決欠薪問題。

熱點內容
唐律疏義婚姻法 發布:2025-08-23 17:06:47 瀏覽:214
順德大良法院 發布:2025-08-23 17:05:37 瀏覽:534
子洲法院劉 發布:2025-08-23 17:05:33 瀏覽:406
勞動法休息事假規定2015 發布:2025-08-23 16:58:19 瀏覽:810
詩山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3 16:48:48 瀏覽:623
法學博士收入 發布:2025-08-23 16:20:56 瀏覽:301
2014年司法考試教材 發布:2025-08-23 16:19:36 瀏覽:4
什麼是刑法基本原則 發布:2025-08-23 16:16:58 瀏覽:161
公司法救濟權 發布:2025-08-23 16:16:57 瀏覽:210
慶陽市西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3 15:57:30 瀏覽: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