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咨詢案例

法院咨詢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1-25 16:28:15

① 我有一個案子與中國法院網案例分析中完全相同,請問這種案例會不會影響到法院判決

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先例對法院有借鑒、參考作用,但不能以此為依據進行判決,如果你經常注意新聞,就會發現全國各地的法院對相同的案子判決各有千秋。

② 哪裡可以找到法院發布的指導案例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定期都要發布指導性案例,司法系統內部會定期發放、以供學習研究;對於普通民眾,可以在新華書店等較大的書店購買。

③ 人民法院案例選的裁判案例能不能作為打官司的依據

指導性案例所確定的裁判要點,對人民法院審理類似案件、做出裁判具有指導效力,法官在審判類似案件時應當參照,並可以作為裁判文書的說理依據加以引用。

④ 最高法院典型案例和指導性案例的區別

最高法院典型案例: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嚴重的、重點案例。
指導性案例:碰到同類案件可以做為參考。

⑤ 最高法院發布的指導案例分析在哪裡找

在網路網頁是直搜:最高法院案例指導,即可。

⑥ 在哪裡可以搜索到人民法院的案例及判決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網站都可以啊,不過用起來比較好、而且免費的比較推薦聚法案回例,判決書答、調解書、裁定書、法律法規都可以搜索,重點在於檢索結果比較精準,想更直觀的展示的話還有可視化搜索。同期的還有無訟案例、中國裁判文書網,無訟案例的法規搜索比較出色,中國裁判文書網雖然比較官方,但是檢索速度慢的可以。

⑦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至今發布了多少批了,在哪能找到全部案例

您好,指導性案來例專指依源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程序編選的並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後公開發布的案例。截止目前為止共有16批87件,在在最高人民法院網址上即可查詢。附網址:網頁鏈接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⑧ 法院成功案例怎麼查詢

到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詢。
只要是在裁判文書網上公開的法律文書,都是生效的,案件都是真實的,也就是成功的案例。

⑨ 對於具體的案例要如何評析(是具體生活中的法院里的民事案例,不是做題目的那種有問題需要回答的那種)

你好:
1 不是評析的。
2 例子

金手鏈應歸誰所有
——「蓋然性」證明標准在民事訴訟中的運用

龔心願

一、案情
原告潘某與被告林某系同鄉,相識十餘年,雙方均為同一運輸公司司機。2002年2月的一天,原告在上班時發現被告所戴的金手鏈與其在2000年期間丟失的金手鏈極為相似,便要求被告返還,被告拒絕。原告遂以被告盜竊其手鏈為由向公安機關報案,經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被告雖陳述原告丟失手鏈有一兩年,但堅稱手鏈為自己購買,公安機關遂對林某採取取保候審措施,因無證據證明林某盜竊,期滿後解除了對林某的取保候審。原告遂以被告侵權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被告返還金手鏈。
原告稱,金手鏈是其於1998年年初購自澳門天生珠寶金行,曾請金匠將其剪下幾個鏈環後重新焊接過。被告則稱,金手鏈是其1992年託人從澳門周大福或周生生珠寶金行購買,曾於1994年因手鏈過長而請金匠對手鏈的每一鏈環夾圓以縮短其長度,除S扣斷裂焊接過外,從未剪短過。
為證明金手鏈的歸屬,雙方分別提供了證據。原告提供的證據有:1、1998年10月1日在澳門天生珠寶行購買金手鏈一條的發票一張,手鏈重量8錢5分,單價港幣297元,手工費120元,共計2644元;2、1999年9月6日原告與朋友聚會時配戴金手鏈的照片;3、金匠熊某的書面證言,證明其曾於1998年底對原告的金手鏈剪下一兩個圈加工成金戒指,並對手鏈重新焊接過。被告則提供黃某書面證言,證明被告曾於1992年託人從澳門購買一條重約7錢5分左右的金手鏈一條;楊某、劉某的書面證言,證明被告在1993年6月至1998年7月與人合夥辦磚廠期間曾配戴過金手鏈。
針對雙方陳述的手鏈特徵,經雙方同意,一審法院委託北京華夏物證鑒定中心對手鏈進行鑒定,結論為:1、不能確認送檢手鏈上的金行印記;2、送檢手鏈的O端第一、二相鄰兩個鏈環存在與整體製造時形成的不明顯焊接痕跡;3、送檢手鏈的S扣上沒有發現斷裂後焊接的痕跡;4、送檢手鏈的每一鏈環上沒有發現被夾圓的痕跡;5、送檢手鏈品牌不能確認,重量為26 .735±0.002克,使用年份不能確認。
二、裁判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屬財產權屬糾紛,雙方均陳述了手鏈的特徵,根據鑒定結論,被告陳述「曾因手鏈過長而請金匠對手鏈的每一鏈環夾圓以縮短其長度,除S扣斷裂焊接過外,從未剪短過」,與鑒定結論第2、3、4項不符;鑒定結論第2、3項與原告陳述手鏈曾被剪短焊接的特徵相符;第5項鑒定手鏈重量為26 .735±0.002克(摺合澳門司馬錢7.129錢),比原告提供的手鏈發票記載的重量8.5錢輕,與原告陳述手鏈曾被剪短的情形吻合。根據以上特徵分析,結合原告提供的手鏈發票和照片,以及被告曾在公安機關詢問時也陳述原告丟失手鏈有一兩年等證據,依據蓋然性原理,推定訟爭手鏈為原告所有。一審法院據此判令被告歸還手鏈給原告,被告對此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三、評析
本案特殊之處在於,一是原告曾以被告盜竊其手鏈為由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經刑事偵查,因無證據證明被告有盜竊手鏈的行為,故而解除了對被告的取保候審措施,原告轉而通過民事訴訟方式主張財產權利;二是原告並無直接證據證明訟爭手鏈為自己所有並被被告拾得或以其它方式取得。一、二審法院均採用了蓋然性證明標准,推定訟爭手鏈為原告所有。
所謂「蓋然性」證明標准,也稱證據優勢標准,是指如果將證明標准即待證事實存在的可能性或可信賴性程度設定在從0到100%的范圍內,則可能性在50%(不含50%)—70%之間的標准即為蓋然性,71%—90%之間則稱為高度蓋然性。兩大法系國家民事訴訟普遍採用這一標准。英國法院在有關判例中表述蓋然性證明標準的含義是:「基於對證據總體考量,事實裁判者必須能夠聲稱,訴請一方的主張已顯示其存在較之其不存在更可能。如果雙方主張的蓋然性均等,即事實裁判者總體上不能就此作出權衡,負有證明責任的一方將敗訴。」 美國模範證據起草委員會摩根教授對此的解釋是:「凡於特定之存在有說服負擔之當事人,必須以證據之優勢確立其存在。法官通常解釋說所謂證據之優勢與證人之多寡或證據的數量無關,證據之優勢乃在使人信服的力量。有時並建議陪審團,其心如秤,以雙方當事人之證據置於其左右之秤盤,並從而權衡何者有較大的重量。」 日本最高裁判所1958年的判旨指出,「訴訟上的證明原本就不同於自然科學工作者基於實驗所作的理論上的證明,是一種歷史性證明。理論證明的目標是『真實』,與此不同,歷史性證明只要具有『高度蓋然性』就可以了。換言之,即確信達到了普通人無論誰都不再懷疑程度的真實,證明就成立了。對於理論上的證明,在當時的科學水平上,是沒有反證的餘地,而歷史性證明作為訴訟上的證明則留有反證的餘地。」 最高院的《證據規定》73條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同一事實舉出相反的證據,但都沒有足夠的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於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並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 這一規定也是蓋然性證明標準的體現。可見,「蓋然性」證明標准實際上是一種在兩種可能性之間經過比較而作出的選擇的標准,當裁判者認為某一訴訟主張成立的可能性大於不成立的可能性時,即應推定該主張成立。
與民事訴訟採用「蓋然性」證明標准不同的是,兩大法系國家在刑事訴訟中則採用「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准。對於「排除合理懷疑」的含義,加拿大聯邦最高法院曾經作出過著名的解釋:「顧名思義,一項合理的懷疑准確地說就是一項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懷疑,亦即建立在邏輯推理過程之上的懷疑。它不是一種想像出來的懷疑,也不是基於同情或者偏見而產生的懷疑。它是這樣一種懷疑,也就是如果你問自己『為什麼我要懷疑』的時候,你能夠通過回答這一問題,而給出一種邏輯上的理由。這種邏輯上的理由可以是指與證據有關聯的理由,包括你在考慮了全案證據之後所發觀的矛盾,也可以是指與某一證據的不存在相關的理由,而該證據在這一案件中屬於定罪的前提條件。」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刑法典將「合理懷疑」的概念表述為:「它不僅僅是一個可能的懷疑,而是指該案的狀態,在經過對所有證據的總的比較和考慮之後,陪審員的心理處於這種狀況,他們不能說他們感到對指控罪行的真實性得出永久的裁決已達到內心確信的程度。」 可見,根據「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准,當控方指控的有罪證據存在合理的、合乎邏輯的懷疑時,裁判者即應作出對被告人有利的解釋和推定。這是與「無罪推定」的刑法原則相一致的一種證明標准。
具體到本案,被告林某持有手鏈有幾種可能性:1、原本即是被告購買的手鏈;2、原本為原告所有而被被告盜竊;3、原本為原告所有而被被告拾得;4、原本為原告所有而被其它人盜竊或拾得而賣給或贈予被告。因此,公安機關如要證明手鏈為被告林某盜竊所得,就必須排除上述1、3、4種可能性的懷疑,這些懷疑是合乎邏輯的、理性的懷疑。而以公安機關在偵查階段所搜集的證據,顯然不能排除這些合理懷疑,即便公安機關也通過鑒定手鏈特徵的方法,也只能得出手鏈極有可能是原告所有的結論,而得不出手鏈系被告盜竊的結論。而在民事訴訟中則不同,從鑒定結論和雙方對手鏈特徵的陳述的比較分析,原告對手鏈特徵的陳述與鑒定結論大致吻合,而與被告陳述的特徵完全不符,結合原告提供的手鏈發票和照片,以及被告曾在公安機關詢問時也陳述原告丟失手鏈有一兩年等證據,法官可以得出這樣的判斷:原告提供的證據的證明力比被告明顯占優勢,手鏈為原告所有的可能性明顯大於被告;依「蓋然性」證明標准,可以推定手鏈為原告所有。
之所以在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中採用不同的證明標准,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首先,訴訟目的不同。刑事訴訟的目的主要是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這就必然要求控方指控有罪的證據經得起「合理懷疑」的拷問,只有這樣才可以做到「不枉不縱」。而民事訴訟的目的則是定紛止爭,在事實真相難以查明的時候,「法官不得拒絕裁判」,法官又並非事件親歷者,唯有根據現有證據進行證明力強弱比較,然後作出判斷。
其次,訴訟性質不同。刑事訴訟一般都涉及剝奪人的生命權、自由權、政治權利或重大經濟利益,茲事體大,非同小可,一旦錯判,將給被告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為了切實保護處於弱勢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將刑事案件錯判率降到最低,有必要設置較高的證明標准;民事訴訟只涉及當事人的一般民事權益,主要是財產權益,因此在民事訴訟中採用刑事訴訟這種高的證明標准沒有必要,通常情況下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訴訟雙方的舉證能力不同。刑事訴訟採取國家追訴為主(自訴除外)的公訴原則,追訴機關是代表國家行使追訴職能,它擁有一支龐大的偵查隊伍和先進的設備,有國家強力保障的偵查手段,而被追訴人只能在辯護律師的幫助下處於消極的防禦地位,前者顯然在舉證方面佔有絕對優勢。而在民事訴訟中,訴訟雙方地位平等,舉證能力對等,因而以證據的優勢來裁決勝負對雙方都是公平合理的。

⑩ 在哪裡可以搜索到人民法院的案例及判決

中國裁判文書網。
現在除了個別的偏遠地區法院,所有的法院公開宣判的裁判迴文書在這上面都能答找得到。
可以按照地區、法院名稱查詢,也可以按案件分類查詢,網址是http://www.court.gov.cn/zgcpwsw

熱點內容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幾本 發布:2025-08-23 08:24:38 瀏覽:575
商法分論 發布:2025-08-23 08:24:37 瀏覽:910
對法院的決定書不服怎麼申請復議 發布:2025-08-23 08:23:35 瀏覽:955
四星級酒店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3 08:19:19 瀏覽:431
寧波鎮海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3 08:18:32 瀏覽:540
婚姻法最近司法解釋 發布:2025-08-23 08:13:37 瀏覽:709
央視台法治 發布:2025-08-23 08:02:21 瀏覽:42
儀器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23 07:40:56 瀏覽:151
盲探大律師2 發布:2025-08-23 07:29:13 瀏覽:60
勞動法是否規定試用期 發布:2025-08-23 07:22:18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