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
⑴ 死刑必須由最高院核准嗎
死刑復核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判處死刑的案件報請對死刑有核准權的人民法院審查核准應遵守的步驟、方式和方法,它是一種特別的程序。
《刑事訴訟法》第四章 死刑復核程序
第二百三十五條 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第二百三十六條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和判處死刑的第二審案件,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第二百三十七條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核准。
第二百三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第二百三十九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對於不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發回重新審判或者予以改判。
第二百四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訊問被告人,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在復核死刑案件過程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將死刑復核結果通報最高人民檢察院。
⑵ 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是對的嗎
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五條回 死刑答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第二百三十六條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和判處死刑的第二審案件,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第二百三十七條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核准。
第二百三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第二百三十九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對於不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發回重新審判或者予以改判。
第二百四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訊問被告人,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在復核死刑案件過程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將死刑復核結果通報最高人民檢察院。
⑶ 最高院核准死刑一般多久
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均未規定復核死刑的時間規定
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內四十六條 死刑容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第二百四十七條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和判處死刑的第二審案件,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第二百四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核准。
第二百四十九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第二百五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對於不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發回重新審判或者予以改判。
第二百五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訊問被告人,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在復核死刑案件過程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將死刑復核結果通報最高人民檢察院。
⑷ 判決死刑立即執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授權的部分高級人民法院核准
這句話是錯誤的,核准只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不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授權的版部分高級人民法院。
刑事訴訟法權
第二百三十五條 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第二百三十六條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和判處死刑的第二審案件,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⑸ 最高院對死刑犯核準的標准
一,死刑復核程序是指對被告人判處死刑的案件,由有權的人民法院進行復核,以決定是否核准死刑判決並執行死刑所應當遵循的程序。
死刑復核程序是我國刑事訴訟中的一項特別程序,其特別之處可歸納如下:
1. 死刑復核程序僅適用於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
2. 對此類案件不實行兩審終審制,即使經過了第二審程序,其作出的裁判也不是生效裁判,而是必須經過死刑復核程序之後裁判才發生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除外);
3. 死刑復核程序的啟動完全是自動的,不需要當事人的推動,也不需要人民檢察院的抗訴;
4. 死刑復核權的主體是特定的,即最高人民法院和被授權的高級人民法院。
二,自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通過以來,我國死刑復核權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具體如下:
1. 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11條第5款規定,死刑案件的判決和裁定,一般由高級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但在當事人對高級人民法院死刑案件終審裁定不服,申請最高人民法院復核的,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復核。
2. 1957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規定:「今後一切死刑案件,都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從而實現了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第一次回收。
3. 1979年《刑事訴訟法》規定,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核准權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核准權由...
⑹ 高發判死刑了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多久下來
死刑復復核制度是對判處制死刑的判決和裁定進行審查和核準的制度,包括對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復核程序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案件的審查和核准。死刑復核制度具體表現為死刑復核程序,內容包括死刑案件的報請復核、復核和核准等。
在我國刑事訴訟中,包括審判行為在內,一審、二審、再審,都設置有相應的期限。唯獨死刑復核程序沒有期限。死刑復核是一個特殊程序,復核需要多長時間,不僅《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定,連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也沒有規定。
再清楚的事實也可能發生認定上的錯誤;如果確屬冤案,案件拖得越久,越有可能最終水落石出;而一旦核准,將無可挽回。最終核準的死刑立即執行裁定也將是最審慎的決定。死刑復核程序就是慎殺政策的體現,死刑案件不同於其他案件,晚一日核准,被告人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對於死刑復核程序不設置期限,不存在侵犯人權的問題。
在司法實踐中,對死刑復核期限可長可短,視案件情況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據馬永順律師統計,司法實踐中,對重大敏感案件,最高法院復核時間很短,有的用不到一個月,死刑復核程序一般要兩個月以上,個別的案件核准需要數年
⑺ 死刑立即執行 直接由最高院核准 還是先報高院復核
死刑立即執復行是,首先要上報高級人制民法院進行復核,然後由最高院核准才可以執行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六條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第二百四十七條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和判處死刑的第二審案件,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7)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第二百五十條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對於不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發回重新審判或者予以改判。
第二百五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訊問被告人,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在復核死刑案件過程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將死刑復核結果通報最高人民檢察院。
⑻ 死刑要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我國的法院分為幾層法院,中院,高院和最高院,最高院不是國務院,最高院是專司法審判機關,國屬務院是行政機關。區別很大。
死刑依法由最高院核准,核準的執行死刑,不予核準的發回重申或者改判。
第二百八十五條 對判處死刑的案件,復核後應當根據案件情形分別作出裁判:
(一)原審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裁定予以核准;
(二)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證據不足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
(三)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正確,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不同意判處死刑的,應當改判;
(四)發現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正確判決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⑼ 死刑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嗎
死刑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版高人民法權院核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十八條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
(9)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七條對於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在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時候,應當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改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第六十九條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