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保全法院
『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仲裁保全,仲裁裁決的執行有什麼新的規定
你好,2015年2月4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施行。
涉及到: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申請訴前保全後沒有在法定期間起訴或者申請仲裁,給被申請人、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引起的訴訟,由採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轄。
當事人申請訴前保全後在法定期間內起訴或者申請仲裁,被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因保全受到損失提起的訴訟,由受理起訴的人民法院或者採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三條 合同轉讓的,合同的管轄協議對合同受讓人有效,但轉讓時受讓人不知道有管轄協議,或者轉讓協議另有約定且原合同相對人同意的除外。
第九十三條 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六)已為仲裁機構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的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反駁的除外;第五項至第七項規定的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二百一十五條 依 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當事人在書面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者在發生糾紛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 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其堅持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但仲裁條款或者仲裁協議不成立、無效、失效、內容不明確無法執行的除外。
第二百一十六條 在人民法院首次開庭前,被告以有書面仲裁協議為由對受理民事案件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
經審查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已經確認仲裁協議有效的;
(二)當事人沒有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提出異議的;
(三)仲裁協議符合仲裁法第十六條規定且不具有仲裁法第十七條規定情形的。
第三百九十三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十二項規定的法律文書包括:
(一)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
(二)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決書;
(三)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
第四百七十七條 仲裁機構裁決的事項,部分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對該部分不予執行。
應當不予執行部分與其他部分不可分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第四百七十八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後,當事人對該裁定提出執行異議或者復議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當事人可以就該民事糾紛重新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四百七十九條 在執行中,被執行人通過仲裁程序將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確權或者分割給案外人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執行程序的進行。
案外人不服的,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提出異議。
第四百八十一條 當事人請求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或者公證債權文書的,應當在執行終結前向執行法院提出。
第五百三十一條 涉外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侵權行為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地點的外國法院管轄。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和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專屬管轄的案件,當事人不得協議選擇外國法院管轄,但協議選擇仲裁的除外。
第五百四十條 申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仲裁機構的裁決,應當提出書面申請,並附裁決書正本。如申請人為外國當事人,其申請書應當用中文文本提出。
第五百四十一條 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涉外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時,被執行人以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為由提出抗辯的,人民法院應當對被執行人的抗辯進行審查,並根據審查結果裁定執行或者不予執行。
第五百四十二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仲裁機構將當事人的保全申請提交人民法院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進行審查,裁定是否進行保全。裁定保全的,應當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當事人申請證據保全,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無需提供擔保的,申請人可以不提供擔保。
第五百四十五條 對臨時仲裁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作出的仲裁裁決,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三條規定處理。
第五百四十六條 對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外國仲裁裁決,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執行的,當事人應當先向人民法院申請承認。人民法院經審查,裁定承認後,再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三編的規定予以執行。
當事人僅申請承認而未同時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僅對應否承認進行審查並作出裁定。
第五百四十七條 當事人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外國仲裁裁決的期間,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的規定。
當事人僅申請承認而未同時申請執行的,申請執行的期間自人民法院對承認申請作出的裁定生效之日起重新計算。
第五百四十八條 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外國仲裁裁決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
人民法院應當將申請書送達被申請人。被申請人可以陳述意見。
人民法院經審查作出的裁定,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百五十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涉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民事訴訟案件,可以參照適用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
謝謝採納,有疑惑可以追問
『貳』 仲裁案件 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應由法院的哪個庭室負責辦理財產保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1條明確規定:內「在國內容仲裁過程中,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經仲裁機構提交人民法院的,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被申請保全的財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申請保全證據的,由證據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
:「在涉外仲裁過程中,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經仲裁機構提交人民法院的,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被申請保全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
『叄』 仲裁過程中的財產保全由哪個法院執行
雖然當事人的財產保全申請是向仲裁委員會提出的,但仲裁委員會無權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採取強制措施。仲裁委員會只能將當事人的申請提交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決定是否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1條明確規定:「在國內仲裁過程中,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經仲裁機構提交人民法院的,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被申請保全的財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申請保全證據的,由證據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
關於涉外仲裁的財產保全問題,民事訴訟法在涉外編仲裁一章中第258條規定:「當事人申請採取財產保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涉外仲裁機構應當將當事人的申請,提交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2條規定:「在涉外仲裁過程中,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經仲裁機構提交人民法院的,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被申請保全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需要明確的幾個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對申請財產保全的,人民法院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作出財產保全裁定;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裁定駁回申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3條中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行政案件中作出的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裁定,由審理案件的審判庭負責執行。」至於仲裁過程中財產保全的裁定究竟由審判庭作出還是由執行機構作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均沒有明確,可以由各地法院自行掌握,分工由審判庭作出裁定和由執行庭作出裁定。
目前情況下,可以由執行庭來作出裁定並負責執行。理由是在現行關於執行程序的司法解釋中,有關裁定的事項,只要沒有明確說由審判庭作出的,筆者認為可以理解為應由執行庭作出。因為對財產保全的申請主要是審查是否存在導致裁決不能執行或難以執行的行為或其他原因,至於申請人是否能獲得勝訴,在最終裁決作出之前只能是一種假定,在申請保全時,可以不必把這一因素作為主要考慮對象。因此,可以不由審判庭來考慮案件的實質問題。筆者認為,審執分立後,財產保全裁定均由執行機構執行更為適宜。
『肆』 可否在仲裁前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
可以在仲裁前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內問題的規定容》第十七條規定:利害關系人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訴前財產保全措施自動轉為訴訟或仲裁中的保全措施;進入執行程序後,保全措施自動轉為執行中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
『伍』 國內仲裁,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是否都是基層法院管轄
財產保全由財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申請證據保全的,由證據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
國內仲裁過程中,當事人也可以申請財產保全。當事人提出保全申請的,首先要明確負責保全的管轄法院。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1條規定:
在國內仲裁過程中,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經仲裁機構提交人民法院的,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被申請保全的財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
申請證據保全的,由證據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按此規定,國內仲裁中的財產保全由基層法院負責執行。仲裁裁決生效後,債務人沒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也可以申請執行仲裁裁決。
與申請保全一樣,當事人也需要首先請明確負責執行的管轄法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9條規定:
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5)仲裁保全法院擴展閱讀
《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
12.在涉外仲裁過程中,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經仲裁機構提交人民 法院的,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被申請保全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裁 定並執行;申請證據保全的,由證據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
13.專利管理機關依法作出的處理決定和處罰決定,由被執行人住所 地或財產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權受理專利糾紛案件的中級人民 法院執行。
14.國務院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海關依照法律 、法規作出的處理決定和處罰決定,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財產所在地的中 級人民法院執行。
15.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當事人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 院申請執行;當事人向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 法院管轄。
16.人民法院之間因執行管轄權發生爭議的,由雙方協商解決;協商 不成的,報請雙方共同的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陸』 仲裁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可以。
根據復《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制零一條 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6)仲裁保全法院擴展閱讀:
資產保全: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 保全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
第一百零三條 財產保全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保全財產後,應當立即通知被保全財產的人。
財產已被查封、凍結的,不得重復查封、凍結。
第一百零四條 財產糾紛案件,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解除保全。
第一百零五條 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柒』 仲裁過程中的財產保全由哪個法院執行
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仲裁委員會無權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採取強制措施。仲裁委員會只能將當事人的申請提交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決定是否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二十八條 一方當事人因另一方當事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決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的,可以申請財產保全。
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將當事人的申請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提交人民法院。
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條 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第一百零一條 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捌』 仲裁過程中,申請人可直接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嗎
仲裁過程中,申請人可通過仲裁機構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
《最高人民法院專關於人民法院辦屬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仲裁過程中,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的,應當通過仲裁機構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書及仲裁案件受理通知書等相關材料。人民法院裁定採取保全措施或者裁定駁回申請的,應當將裁定書送達當事人,並通知仲裁機構。
『玖』 在仲裁前可以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嗎
應當在仲裁中通過仲裁機構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版保全案件若干權問題的規定》第三條仲裁過程中,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的,應當通過仲裁機構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書及仲裁案件受理通知書等相關材料。人民法院裁定採取保全措施或者裁定駁回申請的,應當將裁定書送達當事人,並通知仲裁機構。
『拾』 仲裁中的財產,如何申請保全
仲裁當事人應當向仲裁委員會遞交財產保全申請書。按照仲裁程序,仲裁當事人不能直專接向人民屬法院遞交財產保全申請書,而必須將財產保全申請書遞交仲裁委員會。
根據法律的規定,仲裁委員會應將當事人的財產保全申請提交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財產保全申請進行審查,並決定是否採取財產保全措施以及採取何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