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二審法院判決後

二審法院判決後

發布時間: 2021-01-26 18:46:24

① 二審的終審判決書出來後,多久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從被執行人收到的二審判決書後,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間最後一日起兩年內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如果在此二年內出現執行時效中止或者中斷的情況,則施用訴訟時效中止或者中斷的規定計算執行期間。

同時,兩年的執行期間的起算日系生效的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間最後一日起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則應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算。

二審判決是生效的終審判決,自被執行人收到二審判決後,如果二審判決規定了履行期間,則從二審判決確定的履行期間最後一日起算兩年執行時效。如果二審判決是維持原判等判決,則按一審法院確定的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算兩年執行時效。

(1)二審法院判決後擴展閱讀:

強制執行的申請材料

1、申請執行書。申請執行書中應當寫明申請執行的理由、事項、執行標的,以及申請執行人所了解的被執行人的財產狀況。

申請執行人寫申請執行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提出申請。人民法院接待人員對口頭申請應當製作筆錄,由申請執行人簽字或蓋章。

外國一方當事人申請執行的,應當提交中文申請執行書。當事人所在國與我國締結或共同參加的司法協助條約有特別規定的,按照條約規定辦理。

2、生效法律文書副本。

3、申請執行人的身份證明。公民個人申請的,應當出示居民身份證;法人申請的,應當提交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其他組織申請的,應當提交營業執照副本和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

4、繼承人或權利承受人申請執行的,應當提交繼承或承受權利的證明文件。

5、申請執行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有仲裁條款的合同書或仲裁協議書。

申請執行國外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的,應當提交經我國駐外使領館認證或我國公證機關公證的仲裁裁決書中文本。

6、申請執行人可以委託代理人代為申請執行。委託代理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經委託人簽字或蓋章的授權委託書,寫明委託事項和代理人的許可權。

委託代理人代為放棄、變更民事權利,或代為進行執行和解,或代為收取執行款項的,應當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7、其他應當提交的文件或證件。

② 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後,可以採取哪些方式宣判

二審法院可以直接宣判,也可以委託原審法院宣判,民事案件還可以委託當事人所在地法院代行宣判。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一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上訴或者抗訴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規定的以外,參照第一審程序的規定進行。
最高法院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三十五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委託第一審人民法院代為宣判,並向當事人送達第二審判決書、裁定書。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代為宣判後五日內將宣判筆錄送交第二審人民法院,並在送達完畢後及時將送達回證送交第二審人民法院。
委託宣判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直接向同級人民檢察院送達第二審判決書、裁定書。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四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除依照本章規定外,適用第一審普通程序。
最高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四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宣告判決可以自行宣判,也可以委託原審人民法院或者當事人所在地人民法院代行宣判。

③ 二審判決生效後怎麼申請執行

二審作出判決復後判決即生效,當事制人應當履行判決裁定的法定義務與責任。一方拒絕履行的,方當事人可以向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3)二審法院判決後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第五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六條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④ 二審判決後還能上訴嗎

不能上訴了,我國司法審級制度是兩審終審制。如果檢察院或法院認為判決或裁定確有錯誤的,可以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啟動再審程序

⑤ 二審判決後幾天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從被執行人收來到的二審判決書後源,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間最後一日起兩年內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如果在此二年內出現執行時效中止或者中斷的情況,則施用訴訟時效中止或者中斷的規定計算執行期間。同時,兩年的執行期間的起算日系生效的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間最後一日起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則應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算。二審判決是生效的終審判決,自被執行人收到二審判決後,如果二審判決規定了履行期間,則從二審判決確定的履行期間最後一日起算兩年執行時效。如果二審判決是維持原判等判決,則按一審法院確定的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算兩年執行時效。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相關條款:
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第二百三十九條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⑥ 二審判決後由哪級法院執行

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只所以這樣規定,有如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上級法院不僅承擔著審理應該由它審理的第一審按件、二審案件,同時還承擔著指導下級法院工作的任務,如果二審生效判決全部由二審法院執行,將使二審法院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不利於二審法院履行其他職責。

按照我國法律級別管轄的規定,根據案件的影響大小,確定了不同的級別管轄,一般隨著法院層級的提高,管轄的案件數量也呈遞減之勢,由同一級別的法院執行更符合法律關於級別管轄的規定。

(6)二審法院判決後擴展閱讀:

法院的級別管轄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地域管轄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⑦ 二審判決後多久生效

目前我國的法律僅規定二審判決是生效判決,並沒有明確具體的生效時間。那麼在司內法實踐中,主要容有三種不同的觀點:

1、二審判決作出之日生效;

2、二審判決宣判之日生效;

3、二審判決送達之日生效。

那麼,由於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很容易引起糾紛。「應盡快出台司法解釋,對二審判決何時生效做出明確的規定,以避免出現爭議。」一般是以判決書的送達之日起生效的。

拓展資料:

二審判決是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或抗訴的案件所作的判決。可分為維持性判決(維護原判)和變更性判決(改判)兩種類型。維持性判決適用條件是: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變更性判決適用條件是:原判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原判認定事實不清,由第二審人民法院查清事實後改判。二審判決屬終審判決,當事人不能上訴。

維持性判決適用條件是: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變更性判決適用條件是:原判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原判認定事實不清,由第二審人民法院查清事實後改判。二審判決屬終審判決,當事人不能上訴。



⑧ 法院二審後多久判決

沒有新抄的證據,應該判決維持。

民訴襲法
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熱點內容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3 02:56:39 瀏覽:316
道德風尚類型 發布:2025-08-23 02:55:54 瀏覽:120
法院最骯臟 發布:2025-08-23 02:54:27 瀏覽:683
道德講堂誦經典100條 發布:2025-08-23 02:54:25 瀏覽:21
北京市職業病防治條例 發布:2025-08-23 02:49:43 瀏覽:923
2015年法律碩士法學考試大綱 發布:2025-08-23 02:39:31 瀏覽:622
社會與法頻道方圓劇陣白蓮下集 發布:2025-08-23 02:32:42 瀏覽:424
中國共和國民法典是 發布:2025-08-23 02:28:23 瀏覽:237
公司分改子法律意見書 發布:2025-08-23 02:13:08 瀏覽:169
軟體工程師職業道德 發布:2025-08-23 02:11:38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