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認定
『壹』 打官司私人鑒定法院認定嗎
法院肯定不會認的,需要司法鑒定,要不然法院是不會認的,要不然會出現證據造假情況,讓很多犯罪分子鑽了空子
『貳』 法院如何認定城鎮戶口
審判實務中至少有三種觀點:
一、戶籍說
就是依據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區分受害人版的居民身份。
二、權住所說
就是依據受害人的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確定受害人的居民身份。
三、結合說
就是結合受害人的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工作地、主要收入來源地、生活消費地等因素確定受害人的居民身份。
結合說的觀點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給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復函,具體的處理是受害人雖為農村戶口,但在城市經商、居住,其經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來源地均為城市,有關損害賠償費用應當根據當地城鎮居民的相關標准計算。
(2)法院認定擴展閱讀:
證明來源地在城鎮的證據,可以提供的證據主要有:
1、用人單位出具的工作證明,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工資單,考勤記錄,職工花名冊,押金收據等;
2、向工商、稅務等行政管理機關繳納管理費的憑據;
3、工作單位的負責人、同事的證人證言;
4、交納「四金」的憑證和管理機關的檔案記錄等。需要說明的是,在城市經商、居住的農村戶口的受害人,應當同時提交經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來源地均為城市的證據,二者不能或缺。
『叄』 法院怎麼認定受賄罪
一、對受賄罪情節的認定,既不是法院也不是檢察院說了算,而是法律或專司法解釋等相關規定說了算屬!必須經法庭調查、質證、辯論等程序來最終認定。
二、刑法關於受賄罪,第387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
1、受賄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
2、給國家和社會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
3、故意刁難、要挾有關單位、個人,造成惡劣影響的;
4、強行索取財物或多交受賄,數額達到5萬元以上的;
5、拒不交待罪行,積極轉移、隱匿罪證,訂立攻守同盟的。
其他的情節有:犯罪手段狡猾惡劣;行為人既受賄又枉法;或者是累犯、共犯中的主犯;受賄後又參與、支持其他犯罪活動:在對外活動中,向外商索賄受賄等。
三、檢察機關的審查起訴,法院的法庭調查、辯論等程序,其中就包含對是否存在上述情形的審查,並以此為依據來認定是否屬於「情節嚴重或特別嚴重」。再據此作出最後的判決。
『肆』 法院如何認定虛假訴訟
查辦民事虛假訴訟的前提是認定民事虛假訴訟。一個案件是不是虛假訴訟案件,有很多的認定條件和表象,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方面:
1、案件是否經過正常程序和途徑在人民法院立案庭立案。凡是不經正常程序立案,或者在立案庭網路上查詢不到立案號及分案、指定辦案人等信息的案件,審判庭辦理的,可以認定是虛假訴訟案件。實踐中業內常說的「陰陽案」便屬於此種情況。
也就是說在立案庭立的是一個案件,而最終的判決可能是另外毫不相乾的一個。也可能有兩個判決,一個是立案庭所立之案的判決,另外一個則毫不相干。
2、案件雖然在立案庭正常立案,但由於一些地方立案時不要求當事人必須到庭,訴訟代理人可以隱瞞真相立假案,或者在庭審中包辦雙方訴訟,操控庭審。
3、當事人為了達到非法的目的,串通法官憑空捏造案件。如一位商人慾在一小區購買數套商品房,但國家出台了限購政策。他為了規避國家關於商品房限購的措施,同開發商一起偽造了開發商向其借款的協議,然後持此協議到人民法院起訴該開發商,要求還款。
經和法官串通,最後法官判決開發商以房抵債。判決後,該商人持法院判決,到房產管理部門將抵債房順利地過戶到自己名下,完成了購買多套商品房的目的。這是已經查實的最具典型意義的虛假訴訟案例。
4、還有一種情況不是發生在立案、審判環節,而是發生在執行環節,也就是虛假執行,說到底也是虛假訴訟的一種。
(4)法院認定擴展閱讀:
虛假訴訟案件還有幾個自身的特點:
1、一般原、被告之間或者當事人與代理人間具有較為親密的關系,如親友、同學、戰友等;
2、雙方爭議的標的,遠遠超出一方當事人的履約能力;
3、被告對於原告的主張全盤承認,不做任何申辯;
4、原、被告在訴訟期間迅速達成和解,並要求法院出具調解書;
5、對於大額借款,原告起訴時只有借據,沒有銀行對賬單等其他輔助證據佐證;
6、明明是民間借貸,但雙方簽訂的合同卻是商品買賣合同,且合同中必然訂入反擔保條款;
7、被告以公司法人的名義向原告借債,在訴訟時,指引原告訴訟保全該公司財產。期間,訴訟事項不通知公司及公司其他股東。這種情形下往往夾雜有私刻印章,偽造文件等行為;
8、虛假訴訟現階段表現最多的是虛假調解,這是由於調解的靈活性、程序的簡易性導致的。
9、虛假訴訟在執行階段,主要發生在非訴執行(賦予強制執行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等)、訴前及訴中的保全措施等方面;
10、有原告方提供財產給被告做擔保進行訴訟保全的最新案例。
『伍』 民事案件,法院認定證據有效
1.書證。是指以文字、符號所記錄或表示的,以證明待證事實的文書。比如合同、書信、文件、票據等。書證是民事訴訟中普遍並大量應用的一種證據。
2.物證。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徵、質量等說明待證事實的一部或全部的物品。比如,質量不合格的傢具、被汽車撞壞的自行車等。
3.視聽資料。是指用錄音、錄像的方法記錄下來的有關案件事實的材料。比如,用錄音機錄制的當事人的談話,用攝像機拍攝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動,用電子計算機儲存的數據和資料等。視聽資料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入證據領域的。
4.證人證言。是指證人以口頭或書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對案件事實的陳述。證人所作的陳述,既可以是親自聽到、看到的,也可以是從其他人、其他地方間接得知的。
由於民事糾紛的產生和變化總會被某些人直接或間接地了解,所以,證人證言在民事訴訟中被廣泛應用。人民法院認定證人證言,可以通過對證人的智力狀況、品德、知識、經驗、法律意識和專業技能等的綜合分析作出判斷。
5.當事人陳述。是指案件的直接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的關於案件事實和證明這些事實情況的陳述。由於民事糾紛是在當事人之間進行的,所以,他們最了解爭議的事實。對於人民法院來說,當事人的陳述是查明案件事實的重要線索,應當給予重視。但是,雙方當事人在案件中處於對立地位,他們之間存在利害沖突,他們可能會誇大,縮小甚至歪曲事實。所以,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的陳述應當客觀地對待,注意其是否有片面和虛假的成分。既不可盲目輕信,也不能忽視其作用。只有把當事人的陳述和該案的其他證據結合起來,綜合研究審查,才能確定其是否可以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6.鑒定結論。是指人民法院指定的專門機關對民事案件中出現的專門性問題,通過技術鑒定作出的結論。比如,醫學鑒定、指紋鑒定,產品質量鑒定、文書鑒定、會計鑒定等乙由於鑒定結論是運用專業知識所作出的鑒別和判斷,所以,具有科學性和較強的證明力,往往成為審查和鑒別其他證據的重要手段。
7.勘驗筆錄。是指人民法院對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現場或者不能、不便拿到人民法院的物證,就地進行分析、檢驗、勘查後作出的記錄。勘驗筆錄是客觀事物的書面反映,是保全原始證據的一種證據形式。比如,一些相鄰關系糾紛、房屋產權糾紛、農村宅基地界址糾紛等,往往需要審判人員對現場情況親自了解,將勘驗情況製成筆錄。
以上七種證據,確切地說它們只是證據的來源。人民法院必須審查這些證據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同時,也應當對各種證據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它們與待證事實的關系進行審查。只有經過人民法院認真、細致地調查和分析,查證屬實後,以上證據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陸』 法院對電子郵件證據如何認定
電子郵件一定程度上可作為有效證據,但應該定位為次要的證據,審查電子證據時,要通過案件的整體情況,結合其他書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等證據予以綜合認定,不宜僅依據當事人是否申請鑒定及是否以公證形式固定證據。
而簡單否認或採信證據的效力,法官建議用人單位在使用電子形式向勞動者進行送達、公示之前,應與勞動者進行相應的書面約定,確定勞動者知悉並認可此種送達方式,並明確勞動者所有的辦公系統用戶名、電子郵箱地址、手機號等。法官還建議完善司法解釋對於電子證據的認定規則。
(6)法院認定擴展閱讀:
法院有效證據種類規定:
1、書證、物證:以物品或者文字為表現形式的實物證據。物證是用於犯罪或與犯罪相關聯的,能夠證明犯罪行為和有關犯罪情節的物品或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血跡、指紋、腳印等。書證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
如毒品犯罪分子進行聯絡的往來書信;貪污犯罪分子塗改的單據、賬本等。物證的特點是,不具有任何主觀的東西,而只以其客觀存在來證明案件的事實。對物證必須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證的原有的形態。如果不能保持原來形態或者物證有可能滅失的,行政機關必須採取措施予以保全。
2、證人證言:是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作的陳述。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刑訴法對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向司法機關作證規定了義務,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證人不能隨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行政處罰法規定,在行政機關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調查時,「被調查人應當如實回答詢問」。這是因為,行政機關在處理行政處罰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因此,在行政機關調查時,被調查人必須據實陳述所了解的真實情況,不作偽證。
3、當事人的陳述:是指當事人向執法人員所作的關於案件真實情況的敘述和承認。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因此,當事人的陳述與申辯,行政機關必須認真聽取,並製作詢問筆錄。
同時,行政機關對於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成立的,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
4、視聽資料:是指能夠作為證據的錄音、錄像、電腦儲存的數據等,是一種被固定、被保全的證據。它比較可靠,更接近於真實情況。但是視聽資料必須經過審查,才能認定作為證據。
5、鑒定意見:是鑒定人運用自己具有的專門知識對案件中專門性問題所進行的分析、鑒別和判斷。它是一種獨立的證據。如法醫鑒定、指紋鑒定、筆跡鑒定、化學物品鑒定、精神病鑒定等。
6、現場筆錄:是書證的一種,是指行政機關執法人員在現場,對當場實施行政處罰的現場情況的記錄。如交通民警對違反交通管理的司機進行罰款,交通民警開具的罰款單據。又如工商管理人員對這反工商管理的個體商販進行處罰時。
現場記明其違法事實、沒收商販的違法物品的數量、質量等情況。現場筆錄上應當有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的簽名。現場筆錄可以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行政訴訟法將其規定為一種獨立的證據,以防止在訴訟中出現「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情況。
7、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筆錄:是指行政機關的執法人員或者專門人員為了解案件的事實,對事實發生的現場或者物品進行勘驗、檢查。勘驗應當製作筆錄,勘驗筆錄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能夠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是一種獨立的證據。
8、電子數據:指的是電子化技術形成的文字,數字等等,如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等等;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4日發布的一份司法解釋顯示,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證據
人民網—法官建議完善司法解釋對於「電子證據」認定規則
『柒』 法院判決,認為綜合認定是什麼意思
用潘登的是手已經決定了,你的照顧好應對是什麼意思我不得。
『捌』 法院依據什麼認定掛床
掛床的認定依據如下:
一、無完整病歷資料,未按照住院病人的診療標准進行規范化管理的;
二、雖有完整的病歷資料,但費用是以門診交費方式結算的;
三、在住院期間,請假離院天數佔住院總天數一半以上的;
四、由鄉鎮衛生院外設門診部收治並管理的「住院病人」;
五、在住院期間無固定床位,或主管醫生、護士及病人提供的床位號不相符的;
六、病人在治療期間不在病房,或現場檢查中發現住院病人無請假手續但不在衛生院的;
七、病人入院後,衛生院在2個工作日內未完成住院通知單等相關手續微機錄入工作的;
八、急危重症患者在病重或病危期間離院,無論請假手續是否齊全,均認定為「掛床住院」。
拓展資料
「掛床住院」又稱「假住院」。一般規定,不在醫院里住或連續三天以上沒有診療費費用就可稱為掛床。有的人本來是小病,醫院見患者參加醫保後,要求患者這檢查那檢查,最後建議患者住院,反正參加醫保,住院可報銷大部分費用,醫院為其出具病歷,但這些人並不是真的住院,依然在家休養,有的竟然還在上班。這樣,「病人」享受醫保醫療報銷,醫院也可從中」套取」醫保基金而「創收」。
從醫療機構長遠效益來看。如果醫療機構搞「掛床住院」,醫院好像是得到了實惠,其實是得不償失。病人事後算帳,劃不來,就會對醫保政策失去信任感。比如說,參合農民以前看病只要100元,2012年要300-400元。感冒發燒,輕度肺炎等靠門診可以看好的病也收進了住院。雖然有報銷,但算來算去還是比以前貴了。這樣一來,肯定會影響農民的參合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