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立案審查
㈠ 網上立案,審查通過後還有多長時間立案
網上是可以預立案,但是沒有網路起訴的途徑,必須由本人攜帶起訴材料到法院立案庭去立案。
網上預立案流程:
網上是可以預立案,但是沒有網路起訴的途徑,必須由本人攜帶起訴材料到法院立案庭去立案。
網上預立案流程:
1、訴訟當事人成功注冊後,憑注冊帳戶名和密碼登陸網上預立案系統,提交各種立案材料的掃描件,並查看預立案答復情況。
2、法院立案庭對當事人提交的申請立案材料進行審查,並在網上預立案系統作出答復。
(1)對申請立案材料齊全、符合立案條件的,答復「可以立案」,並告知當事人訴訟費金額。
(2)對因申請立案材料欠缺而不符合立案條件的,告知當事人需補充的材料。
3、申請網上預立案的當事人在獲得法院「可以立案」的答復後,在七日內,帶齊與網上提交一致的立案材料,到作出答復的法院的立案庭辦理正式立案手續。
立案庭對當事人帶來的申請立案材料與網上提交的材料進行核對、審查,經審查確認與網上提交的材料一致的,在一個工作日內辦妥立案手續。
(1)法院立案審查擴展閱讀:
第一條 有下列情形的立為刑事案件:
(1)殺人案。
故意殺人的:「打砸搶」致人死亡的。
(2)傷害案。
流氓傷害他人的;行凶報復致人重傷的:「打砸搶」致人傷殘的。
(3)搶劫案。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因「打砸搶」毀壞財物的。
(4)投毒案。
投放毒物致人傷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
(5)放火案。
放火燒毀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致人死亡的。
(6)爆炸案。
使用爆炸方法進行破壞,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致人死亡的。
(7)決水案。
故意決開水庫、河流等堤壩,毀壞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致人傷亡的。
(8)強奸案。
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輪奸婦女的、姦淫不滿十四歲幼女的。
(9)盜竊案。
盜竊槍支彈葯(含小口徑步槍)、爆炸物品的;盜竊公私財物數額在600元以上的。
盜竊財物雖不足上述條款所列數額,但造成造成嚴重後果、撬盜保險櫃、連續撬門破鎖多戶,或者其他作案手段惡劣的。
㈡ 什麼是立案審查
立案審查是我國曾經執行過的一項立案制度, 案件在法院收到起訴材料後7日內作出的是否立案的審查,符合條件的予以立案,不符合條件的裁定不予受理。自2015年5月1日起,根據新的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立案審查制改為立案登記制。
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對原告的起訴進行審查。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可提起上訴。
(2)法院立案審查擴展閱讀:
訴訟流程:
起訴-立案審查-受理-訴訟文書送達-答辯-管轄異議審查-管轄異議裁定上訴-舉證-庭審
立案審查:
1、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對原告的起訴進行審查。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可提起上訴。
2、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1)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2)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3)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4)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5)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6)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7)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8)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
(9)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參考資料:
青島市黃島區人民法院-立案審查
㈢ 法院立案形式審查和實體審查的區別
應該說抄的是立案審查制和立案登襲記制吧。
立案審查制是指,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時,法院對訴訟要件進行實質審查後,決定是否受理。其審查內容主要包括主體資格、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以及管轄權等。
立案登記制是指,法院對當事人的起訴不進行實質審查,僅僅對形式要件進行核對。除了意見規定不予登記立案的情形外,當事人提交的訴狀一律接收,並出具書面憑證。起訴狀和相關證據材料符合訴訟法規定條件的,當場登記立案。
兩者的不同
1、訴訟起點不同。立案審查制下,訴訟起點是法院決定立案時。立案登記制下,訴狀提交給法院時,訴訟就開始了。
2、立案條件不同。立案審查制下,各級法院對當事人起訴能否立案的審查尺度存在標准不一的問題。立案登記制下,當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訴狀,法院應當一律接收,並在規定期限內依法處理。
3、對當事人起訴權的保障不同。立案登記制下,法院一律接收訴狀,當事人依法無障礙行使訴權,體現了對當事人起訴權的充分保護。
㈣ 立案登記制與立案審查制有何不同
一、立案登記制與立案審查制的區別
(一)立案審查制的定義
立案審查制是指,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時,法院對訴訟要件進行實質審查後,決定是否受理。其審查內容主要包括主體資格、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以及管轄權等。
(二)立案登記制的定義
立案登記制是指,法院對當事人的起訴不進行實質審查,僅僅對形式要件進行核對。除了意見規定不予登記立案的情形外,當事人提交的訴狀一律接收,並出具書面憑證。起訴狀和相關證據材料符合訴訟法規定條件的,當場登記立案。
(三)兩者的不同
1、訴訟起點不同。立案審查制下,訴訟起點是法院決定立案時。立案登記制下,訴狀提交給法院時,訴訟就開始了。
2、立案條件不同。立案審查制下,各級法院對當事人起訴能否立案的審查尺度存在標准不一的問題。立案登記制下,當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訴狀,法院應當一律接收,並在規定期限內依法處理。
3、對當事人起訴權的保障不同。立案登記制下,法院一律接收訴狀,當事人依法無障礙行使訴權,體現了對當事人起訴權的充分保護。
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意見的主要內容包括: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指導思想、登記立案范圍、登記立案程序、健全配套機制、制裁違法濫訴、切實加強立案監督六個方面,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自訴和申請,一律接收訴狀,當場登記立案。
2、對提交的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及時釋明,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應當補正的材料和期限。
3、對在法律規定期限內無法判定的,應當先行立案。
4、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依法裁決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並載明理由。當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或者申請復議。禁止不收材料、不予答復、不出具法律文書。
5、強化責任追究,對有案不立、拖延立案、人為控制立案、「年底不立案」、干擾依法立案等違法行為,依法依紀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員和主管領導責任。
三、登記立案的案件范圍
(一)應當予以登記立案的案件范圍
登記立案針對的是初始案件,包括民事起訴、行政起訴、刑事自訴、強制執行和國家賠償申請。對上訴、申請再審、申訴等,法律另有規定,不適用登記立案的規定。
目前,《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釋已經對民事起訴、行政起訴、刑事自訴、強制執行申請和國家賠償申請的受理條件作出明確規定。
(二)不應予以登記立案的案件范圍
此外,對違法起訴和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涉及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國家安全、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破壞國家宗教政策的,以及其他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的所訴事項,不在登記范圍之內。
比如,當事人起訴的事項按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法院應當及時釋明,告知當事人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如果當事人堅持起訴,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或者裁定不予立案。
㈤ 法院立案審查,審查包括那些方面
您好,一般來說審查訴訟主體、管轄、案由、主要證據等
㈥ 法院立案審查時間要多久
根據案件類型的不同,立案審查期限也不同,有的是7天,有的是15天,還版有的是30天。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 對當事人提出的起訴、自訴,人民法院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作出以下處理:
(一)對民事、行政起訴,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二)對刑事自訴,應當在收到自訴狀次日起十五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三)對第三人撤銷之訴,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三十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四)對執行異議之訴,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十五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間內不能判定起訴、自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先行立案。
㈦ 法院立案審查期限
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版內作出裁定權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㈧ 再審立案審查是啥意思
再審法院收到再審申請人的申請材料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對再審申請及相關證據材料進行審查,審查是否符合再審立案的條件等事項.。
一、民事申請再審訴訟的成立要件
民事申請再審訴訟,是當事人對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認為有錯誤,以申訴方式向原審法院或上一級法院提出再次審理,請求撤銷原裁判的訴訟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訴或再審申訴,認為符合條件的,應當登記後立卷審查。」
申請再審之訴的成立應當具備以下兩個要件:一是實質要件,即必須具有再審事由。在生效的裁判中存在重大瑕疵並且對當事人的權益構成嚴重損害,這種情形通常在法律中叫做法定再審事由。
再審事由分為絕對的再審事由和相對的再審事由。由於法律尚無規定,判斷再審事由是絕對的事由還是相對的事由,以及相對再審事由對生效的裁判結果有無影響與影響大小,只能由法官依職權進行。
二、形式要件
再審申請的形式要件分為一般形式要件和特別形式要件。因為再審申請為獨立的新訴,以享有再審訴權的當事人提起訴訟的方式開始,所以首先要符合一般起訴的形式要件。
即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四個起訴條件,享有再審訴權的當事人,原則上是在原生效裁判中全部或部分敗訴的當事人。再審申請除首先應符合以上一般形式要件外,還應具備以下特別形式要件:
1、當事人申請再審的訴訟權利必須在一定期限內行使。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當事人超過期限不行使權利的,視為權利人放棄再審訴權。
2、再審申請必須以訴狀方式提出。因為再審之訴有其不同於一審起訴,二審上訴的特點,故再審之訴不能以口頭提出,只能以訴狀提出,且訴狀不符合要求的,法院應裁定不予受理。
3、再審申請應交納訴訟費。對再審案件免交案件受理費。為了不交上訴費故意不上訴,待裁判生效後申請再審;或明知裁判公正合法,但因再審不交費,而不斷申請再審,甚至利用再審故意拖延時間,延緩執行等問題。
(8)法院立案審查擴展閱讀:
民事再審申請立案的審查方法與范圍
最高法院《暫行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對當事人提出的再審申訴,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登記後立卷審查。
這一規定說明,再審案件是否需要立案再審的審查工作,由立案庭負責,立案庭立卷審查後,對符合條件的再審案件予以立案並移送審監庭再審。同時也說明,立卷不等於立案,立卷只不過是立案前的審查程序。
當事人認為原生效裁判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立案法官接到當事人的再審申請書後,對當事人接談一次,並製作談話筆錄,然後組織一次聽證會。
根據聽證情況,在七日內寫出是否立案的審查報告,一個月內由立案合議庭評議,決定是否調卷審查,或發函指示原終審法院限期復查並報結果。調卷審查後,認為符合再審條件的,予以立案並移送審監庭再審。
聽證會分立案聽證和提起再審聽證。立案聽證,主要是由聽證法官聽取申訴人申請再審的理由,並進行當會舉證。聽證法官根據聽證情況,確定原終審裁判是否存在錯誤,是否需要調卷審查。
根據需要,還可以再次提起再審聽證。立案聽證一般做到有訴必理,即訴即聽,主要採用糾問式。立案聽證後,認為確屬無理申訴的,應當口頭或在五日內書面通知申訴人不予受理;認為申訴有一定道理需要調卷審查的,應當在五日內作出立案審查決定。
提起再審聽證,要求申訴人與被申訴人同時參加,由合議庭主持,按以下順序進行:
1、申訴人宣讀最終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
2、申訴人陳述主要申訴理由。
3、被申訴人進行簡要答辯。
4、申訴人就申訴理由舉證,被申訴人質證;被申訴人提出反證時,申訴人質證。提起再審聽證會結束後,合議庭進行評議。合議庭認為不符合再審立案條件的,以書面通知駁回再審申請;認為符合再審立案條件的,依法製作再審裁定書,並移交審監庭再審。
㈨ 如何去網上法院立案審查
需要有網上的立案窗口,否則很難解決,只有到當地法院直接訴訟立案的。按照法律規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