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執行抓捕

法院執行抓捕

發布時間: 2021-01-27 15:46:39

法院可以直接行使抓捕權嗎

不存在你想像中的來「抓自捕權」,抓捕是手段和方式。

司法警察按照《人民警察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條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條例》規定,有權對你進行傳喚和強制傳喚。

② 申請強制執行後可以去異地抓捕嗎

一、異地執行的條件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了跨轄區案件執行的兩種基本方式,
一是異地直接執行,
二是委託執行。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針對跨轄區執行案件要求委託執行為主,不主張異地直接執行,並要求對被執行人或被執行人的財產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轄區內,需跨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轄區執行的案件,以委託執行為主,同時對有特殊情況,可以不委託執行的案件,做以下嚴格規定:
①被執行人在不同轄區內有財產,且任何一個地方的財產不足以單獨清償債務的;
②分布在不同法院轄區的多個被執行人對清償債務責任的承擔有一定關聯的;
③需要裁定變更或追加本轄區以外的被執行人的;
④案件審理中已對當事人在外地的財產進行保全,異地執行更為方便的;
⑤因其他特殊情況不便委託執行,經高級人民法院批準的。
對上述前四項規定可正確理解,直接操作,只要審判程序和裁判文書中有上述四項中任何一項,即可申請異地直接執行,並不違背最高人民法院對異地執行的規定。針對第⑤項中的特殊情況不易理解,最高人民法院無做明確的規定和解釋,筆者認為所謂可以不委託執行的特殊情況,可包括下列幾種情形:
①申請人行動不便或經濟能力有限或不能委託全權執行代理人,申請異地執行更為便利的;
②法人與法人或公民與法人之間申請執行,被執行法人可能得到地方保護使案件不能執行的;
③被執行人是受委託法院當地黨政機關,受委託法院無法執行的;
④被執行人與受委託法院有利害關系,受委託法院需迴避的;
⑤受委託法院有充分理由明確回復不宜本院執行,無法接受委託的等,都在「特殊情況」之列。
二、異地直接執行的優點
異地執行與委託執行相比,異地直接執行和協助執行可以有委託執行所不具備的一些優點,執行法院和協助法院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共同解決在執行中遇見的問題。如裁定變更、追加被執行人,且不需要嚴格的委託手續,縮短執行周期,避免「踢皮球」現象出現;通過協助執行的方法,使異地案件得以執行,也是克服地方保護主義的一種機智做法。實踐證明,不少委託執行案件在委託執行後,案件長期得不到執行,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案件在當地黨政機關的干涉下,地方保護主義的籠罩下,不能順利執行,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二是案件委託後,受委託法院對該案件在思想感情、行為上會產生一種「惰性」,他們認為所做出的判決、裁定並不是本院的裁判行為,在思想上無壓力,在行動上自然就缺少了強制執行的力度,最終使當事人一次次的跑、費用都花在路途上,造成更大的損失而得不償失。而異地執行在最大程度上克服了這一弊端,異地執行講究的是執行效率,看準就「打」,「打」完就走,雷厲風行,絕不拖泥帶水。但是,法院與法院之間在執行上,要加強協作,異地執行不依靠當地法院或單純委託執行,弊大於利,並不現實。筆者認為,異地執行制度最終不會被委託執行所取代,而當地法院協助執行也應當是不變的原則,對執行制度徹底改革,使異地執行、協助執行、委託執行三種執行方式達到有機結合,可最大程度上保障案件的順利執行,以維護法律的尊嚴。
三、異地執行的操作及應注意的問題

1、做好異地執行的充分准備,減少因盲目行動造成損失。首先,要對申請執行的本院生效的法律文書認真審查,對符合異地直接執行條件的,要逐級申請;基層人民法院異地直接執行本市轄區以內被執行人,應由本院寫出書面申請,闡明異地執行理由,連同判決書、申請執行書等原件,一並遞交中級人民法院進行審批;涉及本市中級人民法院轄區以外及本省、直轄市轄區以外的異地執行案件,首先應得到本市中級人民法院批准後,取得本省、直轄市等高級人民法院批准(即異地直接執行批准通知書),該手續必不可少,一是法院執行機構內部規定,二是到異地執行請求當地法院配合時,當地法院首先要審查異地執行批准通知書,如無該通知書,當地法院執行機構可能會拒絕配合、協助。

其次,本院決定受理異地執行案件,並得到批准後,應在三日內向被執行人送達本院執行通知書,闡明履行義務,限定履行期限(筆者建議以郵寄方式送達,減少開支),這里所應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僅對執行案件的執行費有明確收費標准,對實際支出費用並無明確收費標准,致使各地法院對實支費的收取並不統一,如果對實際支出費用的收取明顯高於被執行人當地法院收取標准,可能會使被執行人造成誤解,影響執行,應靈活掌握,以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另外要將執行中所需的文書准備充分,做到一應俱全,來應付一切突發情況。實踐證明,在異地執行中,往往會因某種法律文書不全,影響案件進程。

再次,在異地執行時,必須攜帶自己的工作證和最高人民法院統一制發的執行公務證,並按規定著裝,必要時,應由司法警察參加執行。另外,異地執行最好由三名以上執行員進行,在執行程序中遇重大事項的辦理,可進行討論,報院長批准後,做出裁定。

最後,在對被執行人限定的履行時間前,派人到被執行人處進行摸底、了解,在進入強制執行程序前,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以免「白跑腿」,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和開支。

以上四項建議,旨在異地執行要准備充分,以免身在異地,因一項手續不全,而來回往返,增加執行周期,增大執行開支。

2、異地執行應爭取當地法院協助。

被執行人在執行通知書規定期限內無履行義務或被執行人在執行通知書期滿後明確表示不履行的,應當採取執行措施,在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限內,被執行人轉移、隱匿、變賣、毀損財產的,應當立即採取執行措施,採取執行措施應當請求當地法院配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24條規定「人民法院在異地執行時,當地人民法院應當積極配合,協同排除障礙,保證執行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執行裝備、執行標的物不受侵害。」異地執行,執行員面臨的是嚴峻的挑戰,困難、危險同時並存,只靠本院薄弱的執行力量,到異地劃撥存款、扣押財產將遭到有關單位不配合的尷尬局面,對被執行人採取強制措施時,可能會遭到圍攻,稍有不慎,執行員身體、裝備將遭到不法侵害。因此,在執行前,充分考慮可能會發生的情況,爭取當地法院協助,保護自身安全。

3、異地執行案件,更應嚴格依執行程序辦理。

執行本地案件要遵守執行程序,異地執行案件更要嚴格遵守執行程序。有的執行員在異地執行中,想縮短執行周期,減少開支,便省略了有關執行程序,造成錯誤執行;有的不嚴格審查財產所有權,對案外人異議不審查,不處理,致使案外人財產被執行;有的對所扣押的物品不做價,不通過拍賣程序處理,而依職權處理給申請人等等。堅持執行程序,遵守執行規定,是我們的原則。從大的方面說,我國《民事訴訟法》對執行中的送達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財產狀況的查明,執行和解的進行,執行擔保的確定,被執行主體的變更和追加,對案外人異議的處理,執行中止、終結、結案和執行回轉,對妨害執行的強制措施的實施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如在異地執行中,針對案外人異議,必須由三名以上的執行員進行聽證、討論,然後報經院長審批,並做出裁定,而不能對案外人的異議不審查,不處理。從小的方面講,如查詢、凍結被執行人銀行賬號,扣劃、提取被執行人銀行存款應送達裁定書及相關法律文書的同時,執行員應「一裝兩證」齊全(即按規定著裝,出示本人工作證,執行公務證,否則銀行將拒絕配合)。在異地執行中,遵守迴避制度,不得由當事人「三同辦案」等,都是我們每一個執行員應嚴格遵守的紀律,不能「守大禮而不拘小節」,違反執行紀律。

③ 法院執行抓捕老懶,但原告發現後怎麼辦

法院執行抓捕老賴,原告發現後旗法院仍然可以繼續執行。原告是受迫害的一方,因此他是會站在法律這一方的,同時也是站在法律的立場上進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④ 法院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抓人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傳。這包含了三層意思:

(1)適用對象是必須到庭的被告。一般來說,離婚案件的當事人須出庭參加訴訟。

(2)己經兩次傳票傳喚。

(3)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

《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97條明確規定,執行過程中可以適用拘傳措施。但為了防止操作的隨意性,對拘傳的具體執行方式作了限制性規定:「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場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進行拘傳。」

(4)法院執行抓捕擴展閱讀

逮捕之後執行程序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律由公安機關執行。公安機關在接到執行逮捕的通知後,必須立即執行,並將執行的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執行逮捕的程序是:

1、對於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簽發逮捕證,立即執行。

2、執行逮捕的人員不得少於2人。執行逮捕時,必須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證,並責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證上簽名(蓋章)或按手印。被逮捕人拒絕在逮捕證上簽字或按手印的,應在逮捕證上註明。

3、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後,提請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批准或決定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或者作出逮捕決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在24小時之內進行訊問。對於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應當變更強制措施或者立即釋放。立即釋放的,應當發給釋放證明。

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外,應在24小時以內將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所在單位。不便通知的,應將不通知的原因在案卷中註明。

參考資料:網路-刑事訴訟法

⑤ 逮捕的執行程序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律由公安機關執行。公安機關在接到執行逮捕的通知後,必須立即執行,並將執行的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執行逮捕的程序是:
1.對於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簽發逮捕證,立即執行。
2.執行逮捕的人員不得少於2人。執行逮捕時,必須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證,並責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證上簽名(蓋章)或按手印。被逮捕人拒絕在逮捕證上簽字或按手印的,應在逮捕證上註明。
3.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後,提請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批准或決定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或者作出逮捕決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在24小時之內進行訊問。對於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應當變更強制措施或者立即釋放。立即釋放的,應當發給釋放證明。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外,應在24小時以內將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所在單位。不便通知的,應將不通知的原因在案卷中註明。
4.到異地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通知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到異地執行逮捕時,應攜帶批准逮捕決定書及其副本、逮捕證、介紹信以及被逮捕人犯罪的主要材料等,被逮捕地的公安機關應當協助執行。
5.公安機關釋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將逮捕變更為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的,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

⑥ 法院強制執行抓人要多少時間

法院執行立案後,法院應在6個月內採取執行措施。如果法院在6個月內不採取強制執專行措施:可以向上一屬級法院申請提級執行,如果法院執行立案6個月,還沒才去強制執行措施,可以直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提級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243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6)法院執行抓捕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採取查詢、凍結、劃撥措施時,可直接向銀行營業所、儲蓄所及信用合作社提出,無需經其上級主管單位同意。外地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到被申請執行人住所地、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銀行、信用合作社查詢、凍結和劃撥存款,不需經當地人民法院同意或者轉辦手續。

當地銀行、信用合作社必須協助辦理,不得以扣收到期貸款或貸款利息等任何理由拒絕和搪塞。拒絕協助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罰款,建議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給予紀律處分。

⑦ 法院決定逮捕後執行的程序都有哪些

逮捕的程抄序如下:第一、是由公襲安機關向人民檢察院提請逮捕。第二、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提起逮捕的材料進行審查,並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決定。第三、由公安機關來執行逮捕。那麼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論是批准逮捕、還是決定逮捕,一律都是由公安機關來執行。

熱點內容
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8-22 21:00:33 瀏覽:730
電梯公司規章制度模板 發布:2025-08-22 20:55:36 瀏覽:214
道德經得一 發布:2025-08-22 20:53:27 瀏覽:356
刑事訴訟法關於查封凍結扣押 發布:2025-08-22 20:41:58 瀏覽:609
擬修訂婚姻法 發布:2025-08-22 20:32:53 瀏覽:931
一級智障是否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2 20:32:51 瀏覽:851
行政復議決定書發生法律效力的時間是什麼 發布:2025-08-22 20:09:29 瀏覽:302
上海大學政法學院 發布:2025-08-22 20:03:40 瀏覽:788
司法鑒定機構注銷後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2 20:02:09 瀏覽:143
法院量刑錯誤 發布:2025-08-22 19:55:23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