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動之以情

法官動之以情

發布時間: 2021-01-28 11:20:47

⑴ 開完庭後雙方私下解決沒有告知法官會有什麼後果

動之以來情:可以直接跟法官說自明困難,盡量讓法官產生同情,這樣可能法官在判案的時候就會手下留情。
1、一審判決可以開完庭後就出結果,也可以擇日宣判;
2、簡易程序就是程序簡化,時間短,一般20天左右出判決;
3、普通程序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一般是3個月審結。

⑵ 給法官寫一封信怎樣爭取兒子撫養權 該怎麼寫

就說孩子跟你的優勢有哪些,跟著對方哪些不好,博取同情

⑶ 兄弟告到人民法院,法官會怎麼平理

李某亮與李某林系同胞兄弟。2019年6月2日,雙方妻子因瑣事發生口角和沖突,致內使兩兄弟發生了廝容打,李某林(弟弟)頭部受傷,李某亮(哥哥)手臂骨折。雙方發生糾紛後,因醫療費用問題始終沒有達成一致,李某林遂提起訴訟,本院受理後,李某亮又提出反訴,雙方矛盾再次激化,法官組織原、被告調解時,雙方仍怒氣沖沖,一言不合就爭吵起來。法官了解到雙方系同胞兄弟,只是因為瑣事糾紛一時氣憤才導致案件的發生,如果案件開庭判決,則不利於雙方以後家庭的和諧相處。法官在做調解過程中,得知弟弟李某林其實不想把兄弟間的關系鬧僵,還多次通過多種方式想找哥哥和解,只是實在沒有辦法才到法院起訴的。而哥哥李某亮其實也很珍惜這份兄弟情義,只是礙於面子才一直不願意與弟弟李某林和解,法官針對以上情況,為了能夠妥善解決糾紛,多次主動召集兄弟倆及其家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後兄弟倆在法官耐心細致的調解下,達成和解協議,哥哥李某亮賠償弟弟李某林醫葯費4800元,雙方均提出了撤訴,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⑷ 法官,檢察官如何應對當事人的搔擾

法官檢察官對當事人的騷擾,一般都會把他們拉入黑名單中。同時拒絕與他們見面。最後就是發出警告。

⑸ 如何讓法官同情我方

同情?哈哈哈?

如果事實的真理是利於你的,是不需要任何解釋的。
事實勝於雄辯,高於一切。

⑹ 急!試問偵查訊問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說服機制三者之間的關系。

審訊過程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三種說服機制的關系
理解
動之以情,即用充滿感情的方式使他"動之"(感動) ,心理學角度來講就是通過促動對象的感性思維來改變其態度;曉之以理,用講道理的方式告訴別人,通過觸動對象的邏輯和理性思維來使其改變原有態度;導之以行,輒是通過說服者的行動身體力行地來感化被說服者。或者通過促使被說服者通過行動來逐步改變自己的看法。
這三句耳熟能詳的話,其實蘊含著深刻的心理學道理。一般人往往簡單地按字面來理解說服的途徑,其實這三種不同方法往往適用在不同的場合、效果上也往往不同。
動之以情和曉之以理
適用場合上動之以情更適用於當被說服對象沒有足夠的動機去思考的時候,此時熟悉易懂的表達和動情的表達往往比純邏輯思維的表達起更好的作用。聰明的廣告商就會利用這點去調整廣告使其更符合消費者的思維。很多時候我們對產品的選擇並干不經過很理性的思考,比如飲料食品,我們不會過分關注裡面所含的化學物質,而更加關心做廣告的明星或廣告所給人的感受。而當我們要選購大件商品,如電腦或者手機時,我們往往會關注商品的性能和配置等,這時廣告商往往會給一些有實質價值的資料,而不是純粹的煽情式說服。而一個人是否主動去思考,往往跟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一般來說受過良好的教育的人和善於分析思辨的人比受教育水平不高或者不善於思辨的人更加容易接受曉之以理。因為他們往往更容易主動去思考。他們比未受過良好教育或不善於思辨的人更多地運用他們的理性思維,能在各類事情面前能夠保持相對的平靜。因此從這方面來說,針對高智商的人犯罪,最好還是有充分的證據和構架好完整的邏輯鏈再去審問。
2、心情。好的心情可以增強說服力,一方面它有利於個體盡心積極地思考,另一方面它與信息相聯系,這時人往往更快地做出決定,而其更容易沖動,此時動之以情的方法更有利於讓人接受,曉之以理卻反而把人冷靜下來,不利於說服。而當人心情不好的時候做出反應錢更多地反復考慮,所以他很難被無力的證據動搖,所以當論據不足的時候,最好設法使得聽眾有好的心情,然後他們才可能更加不假思索地對你的信息由好感。所以在訊問過程中,偵查人員可以與犯罪嫌疑人深入感情交流,真誠對待嫌疑人,生活上關心他,尊重其人格,使其感到確實是在挽救他,同時可以利用其親屬間的交流進行感化。
3、恐懼。恐懼也是影響一個人做出感性思維的一個重要因素。當人處於恐懼狀態,往往沒有足夠的心思去做出理性的思考,理性因子被抑制。正如當美國被911襲擊之後,美國國內充滿了恐懼的氣氛,以至於正常的美國人有大部分支持政府攻打伊拉克。顯然,美政府所給出來的論據說伊拉克有生化武器和核武器是不夠充分的,但人們把決定交給了感情而非理性。所以在審問過程中一些警員經常在犯罪嫌疑人被帶進警察局的開始就營造出恐懼的氣氛,如毆打、嚇唬等,雖說不盡合法,但是從破解嫌疑人的心理防線角度來講,確實是很有用。
4、年齡。一般來說,未成年人易於接受感性的教育,而成年人則習慣於接受講道理。這與人的心智有關,成年人往往更有見識和習慣主動思考。因此針對未成年犯罪最好能通過動之以情來感化其態度。
5、利害關系的易見程度。當利害關系明朗的時候,人都會「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越是明朗動之以情越是易起作用,越是模糊越需要通過講道理來啟發。
導之以行
一方面,導之以行,是通過說服者的行動身體力行地來感化被說服者,經典的導之以行的例子通常是大人教育小孩吃飯,媽媽:「來乖,媽媽吃一口,寶寶吃你吃一口啊」。的確通過教育者的行為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被教育者,所謂言教不如力行。訊問者在訊問過程中與犯罪嫌疑人達成的一些共識和政策,一定要及時的兌現,否則容易破壞其威信和影響訊問繼續。 人是理性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傾向,導之以行,要對犯罪嫌疑人錯誤的行為進行否定性評價、懲罰,對正確 的行為進行鼓勵和褒獎。使得其習得良好的行為習慣。
同時,說服者的行為也影響著被說服者,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信度,信度主要取決於專家資格和可靠性。因此,訊問過程中,訊問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位都會影響訊問的效果。
在另一個方面,現代心理學則有很多學者認為通過促使被說服者通過行動也可以逐步改變其的看法。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是態度決定了行為,但研究表明,兩者卻只是存在弱相關關系,如我們對考試作弊的態度,對走後門的態度等等,但是我們的行為卻往往與態度相悖。而科學家通過實驗卻發現「行為也可以決定態度」。某實驗者在大腦控制頭部運動的區域被植入電極,神經外科醫生利用遙控器刺激電極使被試驗者回頭,而被試驗者並沒有意識到這是被遙控的結果,而他給出回頭的解釋是「我在找拖鞋,我閑不住,我想看看後面有什麼」。這時候的被試驗者的態度顯然受其行動所決定,而非他的態度決定了他的行為。斯坦福大學的一個心理學教授也做了關於行為與態度的實驗,想知道是使一個地方變得暴力還是人使得監獄變得暴力,設計了一個監獄模型,讓部分學生扮演獄卒另一部分扮演犯人,給獄卒警棍、警服,而犯人則穿上囚衣,在第一天的時候犯人和獄卒還度過美好的一天,但是接下來的六天日子裡獄卒開始貶損犯人,並開始製造侮辱性的規則,而犯人則開始變得崩潰、冷漠,以至於這個教授不得不停止自己的實驗。這個實驗則證明了,一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會影響他的態度,這時態度並沒有決定行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獄卒的自己的行為倒是可以改變態度。
為什麼行為能改變態度
一直模仿直到它變成你的,一些成功學家經常這樣要求聽眾不管能否真正的理解而是先不斷地裝、練直到變成那樣的人為止。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我們由於行使正義而變得正義,由於練習自我控制而變得自我控制,由於行為勇敢而變得勇敢。」
傳統的理解導之以行,是通過說服者的行動誘導被說服者行動,讓其感受這種行為的樂趣。而其實行為能改變態度並不僅僅是因為給他帶來的快樂。有些學者認為,因為行為決定態度的原因是行為人為了減少內心的不適,我們得說服自己某些行為是合理的;有人認為處於某些重要原因,我們會表現出一定的態度使我們看起來一致。
態度理論的在訊問中的應用
犯罪嫌疑人在做出犯罪行為的時候並不是都是出於內心的惡而為的,而犯罪嫌疑人不願意否定自己的行為或承認自己的態度,有時候是為了平衡和協調自己的認知。這時候可以給他一個犯罪的理由,表示在那種情況下任何人都可能會犯同樣的錯,這樣可以有利於平衡犯罪嫌疑人內心善與現實惡。從而改變其原來拒絕供認的態度。當然這樣的方法不能過度,還注意從法的角度進行教育。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三者間的關系
動之以情與曉之以理兩者並不是對立的運用,只不過不同場合運用的側重點不同而已,實踐中兩者往往是穿插起來運用。動之以情能為曉之以理墊底情感基礎,通過促動被說服者的感情,促使其主動並願意去思考,這時曉之以理才能起作用。而曉之以理往往能夠強化說服的效果。通常來說動之以情效果來得快,但是也往往被遺忘得快或被替代,只有當一個人的態度經過理性思考的時候才能穩定下來。
再看導之以行,行有兩個介入時期,一個是聽眾被說服之前,一個是聽眾被說服之後。和曉之以理一樣,導之以行能把態度固定下來,比理性效果更加好,畢竟知而不行非知也。行已經把態度給外化,是真知。但是導之以行有也有另一種反向的可能,即當觀點與行為格格不入的時候,會讓聽眾產生異議,從而更加堅定原來的態度。

⑺ 把下面的成語補充完整,並選擇合適的成語填在句子中.

,喻之以理。。。
希望能幫到你。
2.法官對當事人動之以情、構造和技巧說得頭頭是道的空竹專家。。1頭頭是道
2誇誇其談
3喻之以理
4見異思遷
1.王哲是一位能將空竹歷史,曉之以法

⑻ 跟律師打交道真難!

在我國司法體制中,律師和法官皆為法律工作者,屬於法律職業的不同分工。律師除了專業技能、訴訟技巧、心理素質和鐵齒鋼牙外,還必須學會和法官打交道,那麼如何與法官打交道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歡迎律師們共同討論。

一、律師要學會和法官打交道

學會和法官打交道,是律師和法官交往的第一步。如果律師不會和法官打交道,和法官保持「敵對」狀態,甚至「仇視」狀態,有百害而無一益。

二、不要詆毀法官

案件一旦進入訴訟程序,律師就必須尊重法律,遵守法庭秩序,尊重法官的庭審工作。律師作為法律人,要學會尊重法官,客觀面對判決。律師要感謝當事人對自己的信任,感謝法官的辛勤付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詆毀其他律師和承辦法官。

不詆毀法官和不堅持原則是兩碼事,如果律師有證據證明法官確實有枉法裁判、貪污賄賂、違反程序、剝奪訴權等違法違紀行為的,律師應及時向紀檢監察部門反映。

三、要熟悉審判流程

熟悉審判流程,是律師的基本功。律師應當對立案、送達、證據交換、訴訟時效、訴訟風險、庭審程序和舉證質證等法律規定了如指掌,這樣不僅節約自己和當事人的時間和精力,也會節約法官的時間和精力。

四、要尊重法官

法官是人不是神,也有七情六慾,也食人間煙火,要學會尊重法官,理解法官,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替法官著想,給法官留面子。尊重法官,不等於放棄原則,遷就法官。同為法律人,律師應成為法庭查明事實真相、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的助手。

五、讓證據說話

有一些律師雖然熟悉審判流程,也想影響法官,但是事實不清楚,證據不充分,在庭審中很難說服法官,使審判陷入僵局。法官作為國家審判人員,有獨立的審判權和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律師必須讓證據說話,擺事實,講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配合法官的庭審工作。

六、要學會欣賞法官

律師要學會欣賞法官,尊重法官的勞動,要欣賞法官而不是吹毛求疵,要理解法官而不是冷嘲熱諷。律師只有真誠地對待法官,法官才會真誠地對待律師。

七、要學會換位思考

律師所有的工作都會在法庭上顯現,律師的目的就是通過講事實、擺道理、拿證據來說服法官。律師應當注意細節,但是不能拘泥於細節;律師應當說服法官,但是不能為難法官;律師應當學會換位思考,站在法官的立場看問題。

律師學會了換位思考,也就贏得了法官的尊重。所以,律師和法官的關系,不是隔閡,而應理解;不是緊張,而應緊密;不是獨立,而應合作;不是對抗,而應交流。

八、要嚴格自律

律師除了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執業技能外,必須嚴格自律,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在原則面前,做到有理、有力、有節。

九、保持適度距離

法官和律師在職業關系中彼此是有距離的。律師辦案件要通過在法庭活動中發表法律見解、通過對證據、事實和法律觀點的闡述來實現,不得在法律設定的時間和空間之外進行具有涉及職務內容的交往,不能稱兄道弟、打成一片,更不能甘為人臣形成某種依附關系。

律師、法官審查案件角度不同,但目標一致。如果律師仔細審查挑出問題,那法官求之不得。當然「斗爭」要注意方式,一定要有理有力有節,把握住分寸,不要傷和氣。要說到點兒上,在真理面前誰都服。有時候可能法官基於各種壓力偏聽偏信,但是不影響法官心目中對你的尊重,有的法官心服口不服,但是在判決書上會體現對你的尊重。

十、律師與法官打交道應注意的20個要點:

1、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只有水平高的律師才會激發水平高的法官,如果你被法官鄙視,嫌棄,那你基本不要想贏案子,即便贏了,你的案源也會受影響,因為你的拙劣表現會在業界傳為「佳話」。

2.切忌不要試圖向法官普法。沒有任何一個專業人士希望自己被別人看輕,法官自然不例外。

3.庭上發言要言簡意賅,點到為止。法官不喜歡一個律師過分誇誇其談,因為這樣會讓他有前述一點的感覺。

4.就事論事,切勿煽情。

5.幫助法官寫好一份優秀的判決書,你的代理意見應該附上相關法律法規

6.了解法官的辦案習慣,說話風格,討厭什麼,喜歡什麼,所有與法官有關的,你都應該去了解。

7.會見法官時要穿著正重,這樣法官會覺得你尊重他。

8.認真准備訴訟材料。永遠不要輕視訴訟材料,你准備的越詳細,你勝訴的可能越大,法官自然會對你印象上有加分。

9.積極追問案件的進程。法官很忙,有時調解,有時出庭,有時不想接電話,要採用不同的方式詢問案件進展,點到為止,切勿窮追猛打。

10.與法官在辦公場所見面。作為律師,我們盡量避免與法官私自交流,在辦公場所的交流,會讓你在無形中建立很多隱性的軟實力。

11.不斷表示調解的意願。想讓法官理你,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告訴他,你想調解,通過調解的事項溝通,你可以知道很多你本來沒辦法直接獲得的案件內情。

12.表示對法官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13.多談前沿法律問題,少談論個案。

14.盡量當面遞交法律文書。作為律師,特別是律師助理,千萬不能懶,最好少用EMS,當面遞交材料是你法官混臉熟的好機會。

15.與書記員搞好關系。

16.不要打聽審判機密,等待判決結果。

17.庭上察言觀色,庭後有的放矢。非常重要的一點,你要知道你面對的法官是個什麼樣的人,你才好有對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8.准備簡潔的起訴狀和答辯狀。在民事訴訟中,大部分的代理意見幾乎沒有任何作用,甚至有些法官已經下了判決才收到你的代理意見。所以,集中所有精力去寫好起訴狀和答辯狀,那才是全部被寫入判決書的東西。

19.盡量不要讓法官替你提煉觀點。沒人願意替別人做不屬於自己的工作。

20.不能與法官爭論,可以在討論中影響法官。法官要做出判決之前,激怒他於事無補。

⑼ 一審開完庭後怎麼和法官勾通說些什麼

動之以情:可以直接跟法官說明困難,盡量讓法官產生同情,這樣專可能法官在判案的屬時候就會手下留情。
1、一審判決可以開完庭後就出結果,也可以擇日宣判;
2、簡易程序就是程序簡化,時間短,一般20天左右出判決;
3、普通程序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一般是3個月審結。

熱點內容
銀川律師事務所咨詢電話 發布:2025-08-22 15:51:55 瀏覽:102
新疆教育督導條例 發布:2025-08-22 15:41:55 瀏覽:184
十堰法院陳 發布:2025-08-22 15:41:54 瀏覽:540
衡水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2 15:35:52 瀏覽:181
庭外和解有無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2 15:33:42 瀏覽:473
法律咨詢媒體 發布:2025-08-22 15:29:35 瀏覽:583
古代刑法人彘 發布:2025-08-22 15:29:28 瀏覽:265
正安縣人民法院院長 發布:2025-08-22 15:14:33 瀏覽:303
地方性規章怎麼合法性審查 發布:2025-08-22 15:12:48 瀏覽:561
法院駐交警 發布:2025-08-22 15:12:03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