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調解論文
A. 簡述法院調解及其原則
法院調解的原則,是指人民法院和雙方當事人在調解活動中必須遵循的行為准則。法院調解原則對保證調解活動正常進行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人民法院和雙方當事人在調解過程中都應遵守的原則。
B. 法院調解 作為被告 需做哪些書面材料
只要心理底線考慮好,調解時達到底線立刻同意,那樣雙方都好。
不知道你是專什麼事情被作屬為被告的,舉個其它例子,比如:被告欠對方100萬元,調解程序中,建議被告方先等對方提出某種條件,假設「一次性還60萬,餘款不究」,事前底線差不多就趕緊假裝萬分勉強那樣答應,對方看你雖然很勉強,總算答應了,~。
C. 法院調解的意義是什麼
法院調解 又稱訴訟中調解。包括調解活動、調解的原則、調解的程序、調解書和調解協議的效力等。是指在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就民事權益爭議自願、平等的進行協商,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訴訟活動和結案方式。是當事人用於協商解決糾紛、結束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審結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制度。訴訟中的調解是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進行的訴訟行為,其調解協議經法院確認,即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遵循查明事實,分清是非、自願與合法的原則,調解不成,應及時判決。法院調解,可以由當事人的申請開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職權主動開始。調解案件時,當事人應當出庭;如果當事人不出庭,可以由經過特別授權的委託代理人到場協商。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除法律規定的特殊原因外,一般應當公開調解。在法院調解中,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自願、協商達成調解協議,協議內容符合法律規定的,應予批准。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下列案件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可以不製作調解書:①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②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③能夠即時履行義務的案件。④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D. 如何完善我國民事訴訟調解制度民法論文範文發表論文
法制與社會
E. 法院如何進行調解
法院來調解可以依當自事人的申請開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職權主動開始。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經審查,認為法律關系明確、事實清楚,在徵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後,可以進行調解。法院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當事人不能出庭的,經其特別授權,可由其委託代理人參加調解。
雙方當事人經協商達成的調解協議,可由委託代理人簽名。離婚案件當事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參加調解的,除本人不能表達意志的以外,應當出具書面意見。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法院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法院調解根據開庭審理的方式和步驟進行。經法院調解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節書。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案件,由其法定代理人進行訴訟。
法定代理人與對方達成協議葯酒發給判決書的,可根據協議內容製作判決書。對於下列案件,人民法院可不製作調解書:1.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2.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3.能夠及時履行的案件;4.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F. 法院調解的調解書及效力
調解書有關法律知識
調解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制度。《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調解應當遵循自願與合法的原則。《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規定,「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調解書人民法院根據調解協議而製作的法律文書,對當事人各方均有法律約束力,人民法院對調解書的製作和送達都非常重視。《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規定:「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4條規定,「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
調解書送達至當事人之前,當事人可以反悔。《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5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拒絕簽收調解書的,調解書不發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要及時通知對方當事人。」
但是,調解書一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履行。《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底3款規定,「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調解書不能上訴,只能有條件地申請再審。由於調解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因此當事人對生效的調解書不能上訴。但是,如果調解違反了自願與合法原則,當事人可以申請對生效調解書申請再審。《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
筆者認為:無論從現行法律規定還是我國的司法實踐來看,生效的調解書和判決書、裁定書的法律效力是相同的,對當事人均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一旦簽收調解書後,就必須服從、履行該調解書,不得反悔。因此,筆者建議當事人在進行訴訟時,應認真對待調解,慎重處分自己的合法權益。
(參考律師吧資料)
G. 法院調解的作用
法庭調解有利於提高法院工作效率。就有關調研來看,審前調解和簡易程序中的回調判結合,可以較大地提高答發源地審判工作效率,實現案件的繁簡分流,有利於法院資源的合理分配。其次,調解有利於達到良好的社會效果,保證社會穩定。法院判決的難題不僅在於司法權威、司法程序等諸多方面的原因,還在於很多糾紛本身無明確的法律依據,由法院根據自由裁量權作出的裁判一方面很難保證當事人和社會能夠接受,另一方面也會造成法律適用方面的極大的不統一和不確定的結果。法院通過調解,將一部分棘手的糾紛「徹底」處理掉,不僅能夠較少社會的指責,而且能夠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
然而在審判方式改革中不斷深化的今天,有的法院提出「強化審判、弱化調解」的改革思路,片面強調快審快結和當庭審判率,重判決與輕調解的傾向已經顯露。法官在審判案件中注重的公開、公正、高效,和風細雨、耐心細致的調解工作逐漸被忽略,民事訴訟調解率大幅度下降,而高判決律所引起的上訴多,申訴多,執行難等問題不僅使法院工作陷入負重於被動,同時也增加了當事人對法院耕作方式簡單化、辦案社會效果差的不滿情緒,這個問題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
H. 更改法院調解書內容
</b>很遺憾的告訴您不能更改;
也不符合再審之列。理由是:從《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回八十條規答定的兩種可以申請再審的情形看,本案調解協議是當事人自願簽訂的,協議約定由的內容也不違反法律,故不符合申請再審的條件。
《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或撤銷」的規定,針對的是當事人之間普通的民事行為,而非經法院審理而形成生效調解書的司法行為。申請再審應當嚴格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條的規定執行,即只有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的內容違反法律的,才可以申請再審
您恰好是沒有經過法院審理而形成的有效調解書。
很抱歉給您帶來這樣的一個消息!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點擊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