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認為法院判錯

認為法院判錯

發布時間: 2021-01-29 03:16:56

法院判錯判決書該怎麼處理

法院完全可以自己啟動再審程序重新審判。你的案件其實也並不復雜。因為法院已經審完了版。經過了舉證和法權庭辯論。再審還是原來的證據。只是法院判決下錯了。法院可以糾正過來。現在法院找你協商是為了通過調節糾正。如果你認為法院的判決能接受就接受。不必提什麼新要求。因為你提出的額外要求,法院按照你的要求給你多增加一些利益,實際上是損害地方當事人的利益。法院不能幹,對方當事人也不幹。
法院是不會出錢的,你多要的好處都得對方當事人出血。他能同意嗎?

⑵ 法院判錯案一般會如何處理

認為有錯案的話,只能通過再審程序了。

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提起再審的主體有當事人、人民法院和檢察院。

關於當事人的規定: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關於法院的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本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法院作出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可以依審判監督程序再審。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2)認為法院判錯擴展閱讀:

民事再審案件的判決結果有四種,民事訴訟法中是有規定的,如果是原判決是正確的,應該維持原有的判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⑶ 如果法院審理案件錯誤怎麼辦

當法院做出一項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決時是需要經過層層審核才確定的,那內么當面對判決出錯時應容該怎麼去處理呢?來看看法院判決、裁定出錯時的處理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法院判決、裁定有錯誤時的處理辦法
1、當其他的各級法院發現本院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發現存在錯誤時,並且認為需要再次審理,應當將此提交給審判委員會討論來做定奪。民事訴訟法中允許法院對本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出現錯誤時進行糾正,,所以各級法院可以中止原來的判決的執行,然後重新組成新的合議庭進行再審。
2、最高人民法院發現地方各級法院的判決、裁定有錯誤時,有權利提審或者指定下級的人民法院對此案進行再審。如果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當下級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後要將新的審判結果上報給最高人民法院。
3、上級人民法院發現下級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錯誤時,可以提審或者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並且對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可以進行監督,使其能夠對錯誤進行糾正。

⑷ 復查法院的案件,認為判決錯誤的,可以要求法院重審嗎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內認為有錯誤的,容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⑸ 認為已生效民事判決有錯誤,該怎麼辦

法院判決、裁定來有錯誤時的處理辦自法

1、當其他的各級法院發現本院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發現存在錯誤時,並且認為需要再次審理,應當將此提交給審判委員會討論來做定奪。民事訴訟法中允許法院對本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出現錯誤時進行糾正,,所以各級法院可以中止原來的判決的執行,然後重新組成新的合議庭進行再審。

2、最高人民法院發現地方各級法院的判決、裁定有錯誤時,有權利提審或者指定下級的人民法院對此案進行再審。如果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當下級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後要將新的審判結果上報給最高人民法院。

3、上級人民法院發現下級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錯誤時,可以提審或者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並且對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可以進行監督,使其能夠對錯誤進行糾正。

⑹ 如果一審判決生效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一審判決有錯誤 怎麼處理

《民事訴訟法》抄第一百九十八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所以,中級法院對一審判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法院再審。

⑺ 法院判錯案怎麼辦

我國的訴訟法是兩審終審制。如果認為有錯案的話,只能通過再審程序了。

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提起再審的主體有當事人、人民法院和檢察院。

關於當事人的規定: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關於法院的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本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法院作出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可以依審判監督程序再審。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7)認為法院判錯擴展閱讀:

《錯案責任終身追究辦法》

第七條各類案件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相關人員錯案責任:

(一)違反規定私自辦理案件或內外勾結製造假案的;

(二)毀棄、篡改、隱匿、偽造證據或指使、幫助他人作偽證,導致裁判錯誤的;

(三)私自製作訴訟、執行文書的,或者製作訴訟文書時,違背合議庭評議結果、審判委員會決定,或者因重大工作過失導致訴訟文書主文錯誤,造成嚴重後果的;

(四)向合議庭、審判委員會報告案情時故意隱瞞主要證據、重要情節,或者提供虛假材料,導致裁判錯誤的;

(五)故意違反法律規定,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條件的罪犯裁定減刑、假釋的;

(六)故意違反法律規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執行措施或其他強制措施的,以及因在採取上述措施中有重大工作過失而造成案件當事人、案外人或第三人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等嚴重後果的;

(七)其他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致使裁判、執行結果錯誤或因重大過失致使裁判、執行結果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被審判委員會確認為錯案的。

第八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錯案責任:

(一)因法律法規規定不明確或對法律法規、事實證據理解和認識上存在偏差的;

(二)在二審或審判監督程序中,當事人提供新證據致使案件事實發生變化的;

(三)因國家法律的修訂或者政策調整而改變裁判的;

(四)其他經審判委員會依法確認不構成錯案的情形。

參考資料: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⑻ 檢察院認為法院判決有誤,提出抗訴,檢察院會當庭說出抗訴理由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83年9月2日修訂)第十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於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認為有錯誤時,應當按照上訴程序提出抗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996年3月17日修訂)第一百八十一條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9月2日)第二百三十一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或者裁定提出上訴的和人民檢察院認為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或者裁定確有錯誤提出抗訴的案件。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1998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修正)第三百九十六條人民檢察院依法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否正確實行監督,對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判決、裁定,應當依法提出抗訴。第三百九十七條人民檢察院認為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提出抗訴:(一)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二)有確實、充分證據證明有罪而判無罪,或者無罪判有罪的;(三)重罪輕判,輕罪重判,適用刑罰明顯不當的;(四)認定罪名不正確,一罪判數罪、數罪判一罪,影響量刑或者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的;(五)免除刑事處罰或者適用緩刑錯誤的;(六)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的。

⑼ 對法院判決不服怎麼辦

按照法律規定,當事人對法院判決不服的,可以上訴,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不服的可以申請再審,也可以向檢察機關申請抗訴。

案件上訴後,上級法院必須審理。

但再審只是法院糾正錯誤裁判的一種救濟程序,當事人的申訴並不必然啟動再審程序,檢察機關受理申訴後認為原判確有錯誤的將向法院提出抗訴,法院必須再審。

向法院提出的申訴,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訴成立的則進入再審。檢察機關和法院認為申訴不成立的將作不予抗訴決定和駁回申訴。

應當強調的是,申訴成立進入再審也僅僅是一種程序上的審查,實體處理方面的問題必須通過再審審理,案件進入再審不必然的會導致案件改判,如果案件經過再審查明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實體處理恰當的話,再審就會維持原判。

當事人只有在有充足的證據證實原判決確實錯誤或有新證據、新情況出現的時候,申訴或申請再審才會有一定的意義。

(9)認為法院判錯擴展閱讀:

具體可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各級人民法院處理民事和經濟糾紛案件申訴的暫行規定:

第一百七十七條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一百七十八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一百七十九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參考資料:法律教育網: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各級人民法院處理民事和經濟糾紛案

⑽ 區檢察院,認為法院判決有誤,怎樣抗訴

區人民檢察院復認為法制院判決錯誤,其抗訴程序:
一、按上訴程序提出的抗訴(二審抗訴)。即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同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刑事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時,在法定抗訴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訴。我國刑事訴訟法對這種抗訴規定的具體程序是:檢察院將抗訴書通過原審法院提交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還應將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應就抗訴的理由和根據認真審核,如果認為抗訴不當,可直接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下一級人民檢察院的抗訴,並將撤回抗訴的情況通知下一級人民檢察院。
二、按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再審抗訴)。即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發現確有錯誤,按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這種抗訴不受時間限制,對於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
上訴程序的抗訴,法律規定對於判決的抗訴期限為10日,對於裁定的抗訴期限為5日。
而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沒有期限的限制,只要人民檢察院發現生效的判決和裁定有錯誤,不論判決和裁定是在執行中,還是已經執行完畢,均可提出抗訴。

熱點內容
人民法院報公告發票 發布:2025-08-22 10:45:19 瀏覽:246
嘉興秀州區法院 發布:2025-08-22 10:44:27 瀏覽:384
貫徹黨組工作條例自查報告 發布:2025-08-22 10:06:42 瀏覽:41
以下不屬於行政法范疇的法律是 發布:2025-08-22 10:06:40 瀏覽:830
商業匯票是在經濟法中的哪一章 發布:2025-08-22 09:33:26 瀏覽:199
石家莊市法律援助中心電話號碼 發布:2025-08-22 09:27:41 瀏覽:372
經濟法實用教程案例答案 發布:2025-08-22 09:27:40 瀏覽:235
面試讓交錢觸犯哪條勞動法 發布:2025-08-22 09:21:09 瀏覽:968
經濟法的歸責原則 發布:2025-08-22 09:16:49 瀏覽:987
北京平谷律師 發布:2025-08-22 09:14:49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