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迪加爾法院
Ⅰ 印度昌迪加爾法院的尼港的白色風帆
在澳大利亞悉尼港口,永恆地停靠著一艘美麗的白色帆船。它那富於詩意的、雕塑般美感的形象,帶給人們無窮無盡的遐想。層層疊疊的殼體,有如迎風鼓起的白色風帆,亦像一枚枚豎立在沙灘上的白色大貝殼,當然,也有人開玩笑說它是「大魚吃小魚」,它,就是舉世聞名的悉尼歌劇院。這是一幢令人過目難忘地建築,它的身姿出現在世界各地的風光集錦和明信片中,它已成為悉尼的象徵與標志。
悉尼歌劇院是1957年一次國際設計競賽的獲獎方案。關於這個方案還有一個富於傳奇色彩的傳說。在參賽的方案中,年輕的丹麥建築師伍重的方案只是一些鉛筆素描般的草圖,模模糊糊地勾勒出風帆的造型,本來已被當作淘汰方案扔在角落裡,然而獨具慧眼的評委,美國建築師沙里寧卻將它發掘出來,他把這份圖帶到評審委員們的面前,說道:「各位,首獎就在這里!」於是伍重的方案出人意料地從234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悉尼歌劇院名曰歌劇院,實際上是一個文化中心,總體上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掛貼石片的基座,其中布置了車庫、排練室、更衣室,以及各種服務性設施。另一部分是在大平台之上的三組巨大殼體,一組覆蓋著歌劇院,一組覆蓋著音樂廳,另一組覆蓋著奔內朗餐廳。
悉尼歌劇院的基地位置很奇特,它位於悉尼港內瞭望無阻的奔內朗岬上,以4個面照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視線,並給市內的高層建築提供一個俯視的景觀。
悉尼歌劇院的魅力來自於深色厚實的基座與翔然耀目的殼體之間的對比,表達著歡樂慶典的氣氛與活潑的海灣風情。基座平台佔地1.82公頃,平台前面的寬度達90多米,是世界上最寬的台階,在這里有陽光、微風與浮雲,你感到有如雙腳站立在大石頭上才體會得到的厚實感。
大平台上的三組殼體,像雕塑般將牆面與屋頂融為一體。伍重說:「悉尼歌劇院是以屋頂取勝的建築之一,因為它完全暴露於來自各個方向的視野,人們可以來自空中,或泛舟於其四周的水面。在這個引人注目的位置上,實在不該出現一棟毫不強調屋頂特性的建築。這里不應該是一個豎滿類似通氣管之類的物體的平屋面。毋寧以一種雕刻的手法來處理——一個包容所有必要之功能的雕刻。換句話說,就是每一個空間都用屋頂來表達。為了更出色地表達建築與太陽、光線、雲朵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建築充滿活力,伍重將所有屋面都鋪上瓷磚,使得每當陽光照耀,雲影變幻時就會在殼面上產生變化多端的光影效果。
殼體的形象誠然美麗動人,而為了實現這個形象所付出的代價也是驚人的。
伍重原方案的殼體形象,只是隨手畫出,而要將它付諸實踐,面臨的巨大挑戰就是結構的設計。最初試過幾種結構形式,並進行模型實驗,然而3年之後仍是一無所獲。經過6年的探索,最後終於藉助電子計算機完成了結構設計。對此,結構師奧維·阿魯曾抱怨說:「這不是一項業務,簡直是一次戰役。」
方案從獲獎到建成歷盡磨難,前後歷時17年,耗資超出預算的14倍,達5000萬英鎊。雖然有人認為它是一個結構不合理、造價浪費、形式內容不一的失敗例子,然而試想任何另外一種形式,又怎能代替或者超越這艘白色的帆船?正如當時的評審委員所曾預言:「此方案必將成為偉大非凡的超群創作。」
Ⅱ 印度昌迪加爾法院的建築圖紙
這也有?如果樓主得到了,希望也能給我發套,這實在是太太太太難得了。
Ⅲ 印度昌迪加爾法院的介紹
印度的旁遮普省是印度從英國殖民地統治下獲得獨立後,本世紀50年代印度政府在喜馬拉雅南麓山腳下稱為昌迪加爾的一片乾旱的平原上重新建立的印度最重要的一個省。
Ⅳ 柯布西耶的建築風格是怎樣的
柯布西耶是現代主義建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其著作中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機器」的觀點,認為建築設計應有革新意識。柯布西耶建築風格也完全摒棄了古典主義風格,對學院派的建築思想具有一定力度的沖擊。
柯布西耶的作品薩伏依別墅
從柯布西耶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風格和特點。在他初期設計的建築作品中,薩伏依別墅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這是一座外表看上去極其簡單的建築,室內、室外幾乎沒有任何裝飾,橫窗是其唯一的點綴。但是他緊緊地抓住了建築學的三個要素,陽光、空氣和草地。在這個時期,他雖然尚未完全掙脫古典主義風格對其的影響,但已經較完美地將古典、現代風格融為一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柯布西耶建築風格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他開始朝著表現主義轉變,這個時期中,他設計了著名的朗香教堂和一系列的傢具,在對朗香教堂的設計中,其特徵主要表現在對自由的有機形式的探索和對材料的表現,同時加以脫模後不加裝修的清水鋼筋混凝土。這種風格在其設計的馬塞公寓、昌迪加爾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的牆面上也可以見到。後人將這種設計風格稱之為「粗野主義」。即故意不加修飾,表現出一種粗獷的風格,展現男人的力量。
柯布西耶建築風格對後世起到了相當巨大的作用,不少建築學家對其設計的建築作品進行模仿,但卻從未被超越。如今我們所見到的錯層建築、疊排戶型等設計理念,都是脫胎於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設計理念
柯布西耶設計理念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是其於50年代以前,主要以功能性、合理性為主。後一個階段,主要是後現代以及表現主義為主。
柯布西耶設計的朗香教堂部內場景
早在1937年,柯布西耶定居巴黎時出版的一部著作,名為《走向新建築》。這部作品雖然出版於四十年代,其中有許多文章是柯布西耶早就完成的,因此可以代表其第一階段的設計理念的象徵。這個時期,其主要以鋼筋水泥替代傳統的承重牆設計,以鋼筋水泥柱子將建築物騰空於地面之上,最典型的代表有馬塞公寓和薩伏伊別墅。當時的柯布西耶,比較贊美機械美學,認為鋼筋混凝土已經在建築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傳統的古典主義建築完全可以被現代主義風格建築所替代。這正是在一個科學蓬勃發展之下的必然產物。
朗香教堂是柯布西耶設計理念的第二個階段。在此階段中,柯布西耶已經完全摒棄了古典主義建築。從獨具特色的朗香教堂的設計中可以看出,這個階段的柯布西耶,在設計建築時,保持其應有的功能性和合理性的同時,更傾向於表現主義。朗香教堂是個具有創意性和代表性的現代主義建築,他與其說是一座建築,更不如稱其為一件藝術品更為貼切。如果你們去過那裡,就會驚訝地發現,教堂內部的牆面,幾乎沒有一面是直的,大多都以彎曲的流水線為主,甚至有部分牆面還是傾斜的,這讓整座教堂看起來更具有藝術性和觀賞性。最大的特點是,教堂的牆面上,被鏤空了大小不一的窗戶,用玻璃鑲嵌,當陽光投射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別樣的氛圍與情調。這也難怪朗香教堂被成為當時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Ⅳ 馬賽公寓,巴黎瑞士學生宿舍,昌迪加爾法院的各面立面圖,有尺寸有比例,跪求!!!急急急急急謝謝謝!!!
下載SKETCH UP,下載模型,裡面有。你還可以下載revit
Ⅵ 昌迪加爾高等法院的建築特點
怪異的體形、超乎尋常的尺度,粗糙的混凝土表面和不協調的色塊,給建築帶來了怪誕粗野的情調。
它是現代建築流派中粗野主義的代表作之一。
Ⅶ 印度昌迪加爾法院的現代經典建築
柯布西埃的主要出發點是不依賴機械的空氣調節,而利用建築本身的特點來解決當地烈日和多雨的氣候所造成的困難。法院建築地上4層,它的主要部分用一個巨大的長100多米的鋼筋混凝土頂篷罩了起來,由11個連續拱殼組成,橫斷面呈V字形,前後挑出並向上翻起,它兼有遮陽和排除雨水的功能;屋頂下部架空的處理有利於氣流暢通,使大部分房間能獲得穿堂風,這樣以建築物本身的設計方法來解決當地的日曬和雨季問題。
法院的入口沒有裝門,只有3個高大的柱墩一直支承著頂上的篷罩,形成一個高大的門廊,柱墩表面分別塗著綠、黃和桔紅3種顏色,門廊氣勢雄偉,空氣暢通。從入口進去就到了法院的門廳,進入門廳以後是一個柯布西埃經常在建築中心採用的橫置的大坡道,人們可以順著坡道登樓。一層有一間大審判室和8間小審判室,樓上也有一些小審判室,辦公室。另外還有對公眾開放的圖書館和餐廳。它的平面形狀是一個簡單的L形。
法院建築的正立面上滿布著大尺度的垂直和水平的混凝土遮陽板,做成類似中國的博古架形式。到了上部,它們逐漸向斜上方伸出,使和頂部挑出的篷罩有所呼應。整個建築的外表都是裸露的混凝土,上面保留著澆搗時模板的印痕。柱墩及遮陽板的尺寸特別大,使人感到十分粗獷,像是一座經過千百年風雨侵蝕的老建築。門廊內部的坡道上也滿是大大小小不同形狀的孔洞,在其他地方,經常有一些奇怪的孔洞的凹龕;有的還塗上紅、黃、藍、白等特別刺眼的色彩。 法院的建成曾引起各國建築師的廣泛關注。這種巨大尺度的建築構件,粗壯的入口柱廊,對比色塊的處理,粗糙的混凝土飾面,大膽的抽象圖案設計所形成的特殊建築風格,被人們稱之為「粗野主義」建築。
Ⅷ 昌迪加爾高等法院的建築布局
它的外形輪廓簡潔,與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的設計風格極為相似,建築物的主要部分專用一個長100多米,由屬11人連續拱殼組成的巨大頂棚罩了起來,頂棚斷面為V形,前後檐翹起,既可遮陽,又不阻斷穿堂風。頂棚以下有四層,底層為門廳和並列的8個小法庭以及一個大法庭。法院入口沒門,只有三個直通到頂的高大柱墩,形成一個開敞的門廊,柱墩分別塗以紅、黃、綠三種顏色,鮮明地突出了入口。主要立面上滿布尺寸很大的遮陽板,法院外表是裸露著的混凝土,上面保留著模板的印痕和水跡。大門廊之內有坡道,牆壁上點綴著大大小小不同形狀的孔洞,並塗以紅、黃、藍、白等鮮艷色彩。
Ⅸ 昌迪加爾高等法院的介紹
昌迪加爾高等法院又稱昌迪加爾議會大廈,位於印度旁遮普邦省會昌迪加爾,由勒。柯布西耶設計,建成於1956年。
Ⅹ 印度昌迪加爾法院的建築特色
法院建築的正立面上滿布著大尺度的垂直和水平的混凝土遮陽板,做成類似版中國的博古架形式權。到了上部,它們逐漸向斜上方伸出,使和頂部挑出的篷罩有所呼應。整個建築的外表都是裸露的混凝土,上面保留著澆搗時模板的印痕。柱墩及遮陽板的尺寸特別大,使人感到十分粗獷,像是一座經過千百年風雨侵蝕的老建築。門廊內部的坡道上也滿是大大小小不同形狀的孔洞,在其他地方,經常有一些奇怪的孔洞的凹龕;有的還塗上紅、黃、藍、白等特別刺眼的色彩。
法院的建成曾引起各國建築師的廣泛關注。這種巨大尺度的建築構件,粗壯的入口柱廊,對比色塊的處理,粗糙的混凝土飾面,大膽的抽象圖案設計所形成的特殊建築風格,被人們稱之為「粗野主義」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