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法院丟人
Ⅰ 去法院告人流程是怎麼樣的
第一抄步,到訴訟窗口提交訴訟材料。
第二步,法院會根據訴訟類型,分配到不同的法庭,到時候會有法官聯系你。
第三步,根據法官要求完善材料,並且表達清楚自己的訴求。
第四步,開庭,這裡面就需要你或者你的被代理人來進行陳述了。
第五步,宣判,有的會當庭,有的是以郵寄的形式。
第六步,決定是否向上一級法院申訴。或者認可法院判決結果。
Ⅱ 去法院打官司被告罵人怎麼辦
首先,法官應當進行制止其辱罵他人的行為。其次,如果其不聽從法官的制止,法官有權對其採取口頭訓誡,再嚴重會採取司法拘留等司法強制手段。
Ⅲ 被人起訴是不是感覺到很丟人
被人起訴是因為問題沒有達到對方滿意,所以對方才會去起訴你的,怎麼會丟人呢
Ⅳ 怎樣去法院告人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具體訴訟程序如下:
一 起訴:
二 受理:符合法定條回件的,7日內予以答立案。不符合法定條件的,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
三 審理前的准備:
1、審理前的工作:
(1)在5日內送達起訴狀副本給被告,被告15日內提出答辯,5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
(2)告知原被告的訴訟權利和合議庭的組成人員
(3)審閱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人民法院自行收集證據的范圍)
(4)當事人的追加。
四 開庭審理:
1、時間:答辯期屆滿並做好必要的准備工作後進行
2、程序:開庭3日前用傳票通知當事人,用通知書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
3 確定開庭日期:開庭前3日發布公告,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以及開庭的時間、地點。
給判決書。要告知當事人的上訴權利、上訴期限、上訴法院。
Ⅳ 在法院上打官司很丟人,這種說法對嗎為什麼
不對,
訴訟(打官司)是當事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手段,是法律賦予的權利,也是當事人受到侵害時有效的救濟手段。
嘲笑打官司(訴訟)的人也會被人侵害,如果不懂得拿起法律賦予的權利來維權才是真正的丟人!
Ⅵ 去法院起訴的步驟是怎樣
首先作為原告,可以肯定的就是你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民事起訴書,並且根據所告的人數提交副本。
如果書寫起訴書的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被告。
起訴後,法院並不會馬上就通知你受理了。要等幾天,因為人民法院收到起訴書或則口頭起訴,要進行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在7天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在7天內裁定不予受理並通知當事人。
如果你對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案件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人民法院受理了你的案件後,依然要等很長時間。因為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5天內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同時,被告在收到起訴書之日起15天內提出答辯狀。被告提出答辯狀後,人民法院應當在5天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給你。
這時,還要等,因為人民法院要確定合議庭組成人員,當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後,人民法院應當在3天內告知雙方當事人。
最後,你就等待人民法院通知你開庭時間了。人民法院確定開庭時間後,應當在開庭3天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所以,你無需擔心收不到法院通知你開庭的時間。
Ⅶ 身份證丟人,臨時的沒有辦出來,可以去法院立案嗎
有復印件嗎,有身份證復印件沒有關系的,實在不行請律師去調一下你的身份信息。
Ⅷ 法院有熟人,直接去法院起訴好,還是找個律師好,懂的回答,謝謝
到法院打官司,是根據事實和法律,不是根據熟人
只要證據充分、自己表述清楚就可以
提供訴訟狀、身份證復印件、訴訟費、證據到法院立案大廳辦理
Ⅸ 怎樣去法院告人
我雖然沒有告過人但是我知道
找律師需要付費,但是律師會幫你具體分析你的案件,給你最佳建議
找法院是免費的,但是法院只會告訴你:可以不可以起訴,起訴的相關事宜等,不會具體幫你分析案件
另外,通過相關訴訟法學習也可以知道相關流程
民事訴訟一審程序有關規定
(一)起訴的概念和條件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自己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他人發生了爭議,以自己的名義,請求人民法院通過審判給予法律保護的訴訟行為,就叫作起訴。
起訴和訴、訴權是三個不同而又緊密相聯的概念。訴是一種請求;訴權是請求的權利;而起訴才是實現這種請求的行為。應將三者區別開來。
起訴是一種民事訴訟法律行為,可能引起訴訟程序的發生和訴訟活動的進行。因此,起訴必須符合法定的條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凡是有訴訟權利能力的人都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當事人,既可以成為原告,也可以成為被告。但要成為一個具體案件的原告,還必須與本案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即原告請求人民法院予以確認和保護的,發生爭議或受到侵害的民事權益必須是自己的或依法受自己保護的民事權益,如果與本案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即屬於當事人不合格,就不能作為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能夠通過起訴成為民事案件原告的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其中: 其他組織是指不具備法人條件的組織, 例如企業的籌備處、分支機構等不夠法人條件的社會團體等。
(2)有明確的被告。所謂明確的被告,是指原告認為侵犯了自己權益或與自己發生爭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必須明確,不能泛泛而指。如果沒有明確的被告,原告的請求就無人承認,法律關系無法證實,人民法院也無從開始審判活動。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所謂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原告要求人民法院予以確認或保護的民事權益的內容和范圍必須具體,即原告通過訴訟要求達到什麼具體目的。如果原告不提具體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也無從進行審理和裁判。所謂事實,是指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消滅的事實,以及被告侵權的事實或與原告發生爭議的事實。同時還包括證明案件事實存在的證據事實。所謂理由,就是原告為什麼要向人民法院提出具體訴訟請求的主要依據。如果原告提不出具體訴訟請求的事實和理由,法院就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就有可能導致敗訴。這里應當注意的是,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是「事實理由」,而不是「事實根據」。在審判實踐中,有的審判人員分不清起訴證據和勝訴證據的區別,把「事實根據」誤認為就是勝訴證據。在起訴時就要求原告提供,否則就駁回原告的起訴,從而加重了當事人「告狀難』。民事訴訟法擯棄「事實根據」;規定為「事實、理由」,就是為了明確,原告在起訴時只要能提出案件的事實和證明訴訟請求的理由,如果其他條件也符合的話,人民法院就應當依法受理。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有兩層含義,第一是指人民法院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職權劃分的范圍,即指案件應當屬於人民法院主管,人民法院依法有權對這一案件進行審判;第二是指在人民法院內部與刑事訴訟、行政訴訟分工負責的范圍,即必須屬於民事訴訟的受理范圍,也就是說這一爭議是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相互之間的財產關系或者人身關系方面的爭議。屬於受訴人民法院管轄,是指接受起訴的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訴訟法關於管轄的規定,對這個民事案件享有管轄權。只有依法由人民法院主管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民事案件,受訴人民法院才能按民事訴訟法規定進行受理和依法審判。
以上四個條件缺一不可,不符合其中任何一個條件,起訴均不能成立。
(二)起訴方式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方式有書面起訴和口頭起訴兩種。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規定:「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只有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才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將原告口頭陳述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起訴狀是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的書面依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起訴狀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當事人的自然情況。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這部分內容反映雙方當事人的身份情況,使原、被告特定化。
2)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這部分是起訴狀的主要內容。原告要在起訴狀中寫明具體的訴訟請求和提出這種請求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包括法律關系存在的事實、發生糾紛的事實、提出訴訟請求的理由等。
3)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案件事實是否存在,需要證據證明。民事訴訟法規定了原告的舉證責任。因此,原告在書寫起訴狀時,對提出的訴訟請求和提出這種請求的理由,都應該提供證據證明。提供書證、物證的,應在遞交起訴狀時一並遞交人民法院。提供證人證言的,應當寫明證人的住址,便於人民法院調查核對。人民法院記錄原告的口訴,必須逐一問清上述內容,記入筆錄。
(三)受理和審判
人民法院對起訴進行審查並決定受理案件後,審理前的准備工作包括:
1)依法發送起訴狀、答辯狀。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向被告發送起訴狀副本;被告收到起訴狀副本後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收到答辯狀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2)告知當事人有關訴訟權利和義務。人民法院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和義務。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主要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申請迴避,收集、提出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查閱或復制本案的有關材料,自行和解;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並有權提起反訴等。訴訟義務主要有: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等。
3)依法組成合議庭。適用第一審普通程序審理案件,應當依法組成合議庭。從開庭前的各項准備工作到案件審結,都應當在合議庭所有成員的參與下進行,合議庭成員自始至終應對全案的審理負責,以充分發揮合議庭的作用,保證辦案質量。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後,應當在三日內告知當事人,如果在受理、立案後就已確定了合議庭組成人員的,也可以將合議庭組成人員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連同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一並告知當事人。
4)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合議庭組成人員要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輪流閱卷。通過閱卷,找出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明確下一步需要收集哪些必要的證據和需要進一步查證的內容,以便做好其他准備工作。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這是審理前的准備工作的重要內容。應當指出,在民事案件中,進一步強調當事人的舉證責任是完全必要的。這就是說,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請求和需要證明的事實必須提供證據。在當事人舉不出證據而法院也收集不到證據的情況下,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要承擔敗訴的法律後果。但當事人舉證和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相結合,是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特點。
5)依法追加當事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追加為當事人。這一規定說明,普通的共同訴訟不發生追加當事人的問題,只有必要的共同訴訟才能適用此條規定。追加當事人既可以由當事人提出申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職權主動追加。當事人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由的,不予追加;申請有理的,應當及時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追加的當事人可以是這一案件的共同原告,也可以是共同被告。屬於共同原告的,如果被追加的當事人放棄實體權利,不願參加訴訟的,可不予追加;如果既不放棄實體權利,又不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列為共同原告適用缺席判決,屬於共同被告的,在接到追加當事人的通知後拒不到庭的,如果符合法律規定的拘傳條件,可以適用拘傳,不是必須到庭的被告,也可以適用缺席判決。這里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不能依職權更換當事人。因為更換原告,涉及到原來的原告是否願意退出訴訟,新更換的原告又是否願意參加訴訟。尤其在多數原告的情況下,還可能發生有的願意參加訴訟,有的不願意參加訴訟的問題;如果更換被告,也涉及到原告是否願意告這個被告的問題。為了尊重當事人的訴權,更好地維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如果發生了起訴或應訴的人不符合當事人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不予受理,是否更換,由當事人自己決定,人民法院不應依職權主動更換。
(四)撤訴
申請撤訴是當事人處分自己訴訟權利的行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申請撤訴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提出撤訴申請的人必須是原告或者經過原告特別授權的委託代理人。對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原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提出,其他訴訟參加人均不能提出撤訴。
2)申請撤訴必須自願。撤訴是原告處分訴訟權利的行為,必須堅持自願的原則。強迫原告撤訴是法律不許可的,強行動員原告撤訴,附加條件的撤訴,都是違背自願原則的,也是不許可的。
3)申請撤訴必須符合法律規定。這就是說,撤訴不得侵犯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得規避法律或者企圖逃避法律制裁。
4)申請撤訴必須在人民法院宣判前提出,宣判後原告不能再提出撤訴。原告申請撤訴,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撤訴申請書。人民法院通過審查,認為符合撤訴條件的,可以作出准予撤訴的裁定;不符合撤訴條件的,人民法院不應當准許。對於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後原告提出的撤訴申請,人民法院在准許原告撤訴後,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作為另案原告,原案原告、被告作為另案被告,訴訟另行進行。
裁定可以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採用口頭裁定。採用書面形式的,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並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口頭裁定的,應當記入筆錄。准予或不準予撤訴的裁定,當事人均不得上訴,也不得申請復議。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這里應當注意,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無論是按撤訴處理還是缺席判決,對那些並不是必須到庭的當事人都無須一再傳喚,只須一次傳喚,但必須是「傳票傳喚」。而不是口頭傳喚或者電話傳喚。
此外,在審判實踐中,無訴訟行為能力的原告的法定代理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以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都可以比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的規定,按撤訴處理。原告應當預交而未預交案件受理費,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預交,通知後仍不預交或者申請減緩免未獲人民法院批准而仍不預交的,裁定按自動撤訴處理。
當事人申請撤訴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訴處理的案件,如當事人有違反法律的行為需要依法處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準撤訴或者不按撤訴處理。
(五)缺席判決
缺席判決相對於對缺席審判而言。開庭審理案件時,只有一方當事人到庭,人民法院僅就到庭的一方當事人核對證據、聽取陳述,在審查核實未到庭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起訴狀或者答辯狀和證據後,依法作出的判決,就是缺席判決。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適用缺席判決,或有關訴訟參加人未到庭可以依法判決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原告不到庭或中途退庭。原告在被告提起反訴的情況下,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按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可以缺席判決。
2)原告申請撤訴未獲准許而拒不到庭。人民法院裁定不準撤訴的案件,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按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可以缺席判決。
3)被告不到庭或中途退庭。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按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規定,可以缺席判決。
4)被告法定代理人不到庭。人民法院對無訴訟行為能力的被告的法定代理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比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缺席判決。
5)離婚案件原告或被告為無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不到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訴訟,當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應當到庭;法定代理人不到庭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依法作出判決。
6)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不到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不影響案件的審理。人民法院可以判決其承擔義務。
缺席判決必須在案件事實已經全部查清的情況下才能作出。同時,要認真考慮缺席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回答者: βぢ - 試用期 一級 8-3 21:28
先?先法律咨詢,法院和律師都可以,最好都去,先去法院,看看你可以不可以起訴,別起訴錯了法院不受理。
第二,寫起訴書,遞交法院
再開庭前,取證,並於庭審前提交,同樣,被告的證據也需要庭審前提交,審理期間再提交證據,則可能認定無效,對方也可能要求申請答辯時間,法院是會許可的,所以突然襲擊沒用。
第三步,就是開庭了,之後就是訴訟,由你的律師幫你完成
最後,就是判決,判決結果不服,可以上訴
報警?只有涉及刑事案件才會報警,而且報警後,除了輕微刑事案件可以自訴外,其他的重大刑事案件直接移交檢察院,檢察院公訴,你無法參與。但是涉及同案件民事賠償的,再刑事部分審結後,可以附帶提出民事賠償的民事訴訟。
Ⅹ 怎樣去法院起訴欠錢不還的人呢太痛苦了
一,欠錢不還怎麼起訴
1、到法院起訴還款
對方欠錢不還找不到人的,如果有明確的被告,居住地址,聯系方式法院就可以受理。由於債務人下落不明,法院在立案後一般採用公告送達的形式傳喚債務人應訴。公告期屆滿,債務人不應訴時,法院即對借貸人關系明確的案件經審理後作缺席判決。民間借貸起訴狀範本可參考。
2、缺席判決後,盡管債務人下落不明,但是債權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執行,法院會啟動執行程序, 全國范圍內查詢被執行人的銀行賬戶、支付寶賬戶、股票賬戶、房產財產線索, 將法院判決的款項執行回來。
3、如果法院通過全國范圍的執行還是無法查詢到被執行人的財產線索,債權人還可以申請欠款人上失信黑名單。
欠款人被法院提交到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後,會收到失信被執行人限制欠款人出國,去港澳台地區, 限制乘坐飛機, 高鐵、動車等, 限制欠款人高消費、限制買房,限制租賃高檔寫字樓、限制貸款、限制辦信用卡等幾十項限制措施, 讓欠款人在社會上寸步難行,逼迫欠款主動償還欠款。
二,欠錢不還怎麼辦,欠款人失蹤怎麼辦?
1、盡量查詢到債務共同償還或者連帶償還責任人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一方名義所欠的債務,如果能夠舉證證明借款用於家庭開支或者改善家庭生活等行為,應該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由夫妻共同償還。因此可以再次起訴,請求債務人的配偶清償債務,這里必須起訴, 執行程序申請追加被執行人配偶為被執行人, 因為會剝奪被追加人的訴訟權利,而被法院不予准許。
2、對於沒有可執行財產的債務人, 如果有擔保人,債權人可以依法追究貸款擔保人的責任。
以上就是欠錢不還怎麼起訴,欠款人失蹤怎麼辦的介紹,除了起訴追討欠款之外,還可以通過非訴方式追討欠款,催天下是欠款催收技術服務平台,平台致力於解決各種債權債務難題,合法為債權人和債權企業追討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