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人身安全保障

法官人身安全保障

發布時間: 2021-01-29 17:20:10

Ⅰ 港片中的法官律師為什麼要戴假發

我們在許多的港產片當中,如果是有著法庭的場景的時候,就會看到香港的法官還有律師在審案時都會戴著假發。這是因為香港以前是英國人統治的地區,直到現在還傳承著英國人在法庭上有禮儀。再加上假發還有著保護人身安全和美化形象的作用,所以直到現在還有這個穿著打扮。

三、為了美觀和人身安全

現在的司法工作人員都特別的辛苦,因為工作壓力大而瘋狂的掉發,早早就面臨著脫發的危機。為了維護良好的公眾形象,於是大家就都戴上了假發套,這樣不僅更加的美觀,還可以讓大家集中在工作效率上。同時戴上假發可以偽裝自己的真實面貌,讓一些別有用心的犯罪分子打擊報復,保護了人身安全。

香港到現在還在保持著當初英國制度留下來的禮儀,因此到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在香港的法庭上法官戴著假發的樣子。在最初時英國法庭上面的法官絕大多數都是貴族子弟,所以他們制訂了一系列的法庭規章制度來強化法庭和法官的莊重、權威、嚴厲。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標准,法院的工作人員都站在法律的角度上面,作為公平公正的代言人,為當事人謀取最大的權益。

Ⅱ 如何保護法官人身安全

近年來,法官人身傷害案件頻頻發生,除了當事人素質差,法制觀念淡薄等因素外,法官自身安全保護問題未能引起足夠重視亦成為重要原因。 筆者近期就此作了調研,發現法官人身安全保護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一是部分基層法院至今未完善安保措施,當事人進出法院未履行必要的安檢,甚至一些攜帶違禁品的當事人也能混入法院。二是大部分基層法院大門入口處未安裝攝像頭,僅憑當事人登記就隨便允許出入。三是民事案件開庭時幾乎不配備法警,當事人擾亂法庭秩序、辱罵法官或威脅法官人身安全的情形時有發生,卻不能及時有效地制止和制裁;四是絕大多數法院缺乏相應的應急措施,法官遭受當事人攻擊時未能妥善處理問題。五是法院處理當事人辱罵、毆打法官等方面問題時缺乏必要的力度,有時甚至不了了之。 筆者認為,法官人身安全保護亟待加強。一是要改善法院安全裝備。除了在庭審區域和辦公區域設置安檢裝置外,還要在法庭包括調解室、立案信訪窗口安裝攝像頭。二是法院應須建立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完善處置措施,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發生。三是加強門衛管理,當事人出入法院須持有效證件登記,經專人核實備案,並履行必要的安檢程序。四是要加強安全保衛措施。建立法警巡邏、巡查制度,定時在審判區和辦公區巡邏和巡查;對從審判區域進入辦公區域的人員進行嚴格審查。五是要加大對傷害法官人身安全行為的懲處力度,對侮辱、毆打法官的當事人要依法嚴厲懲處,決不能姑息。第1頁 共1頁

Ⅲ 法官檢察官很神聖,很多人都嚮往,但是他們精神壓力大,甚至有人身安全,被形象地稱為「刀尖上行走」。

法官檢察官很

Ⅳ 如何保障執行法官人身安全的意義

近日微信朋友圈和網路媒體被一個消息刷屏,2016年9月8日上午9點45分左右,山東壽光法院兩名執行人員到菏澤市曹縣某銀行查封被執行人賬戶,辦理過程中,30餘人沖進銀行對二人圍攻毆打。警察到達現場後,執行員提出讓警察提供保護並送二人去醫院的要求被拒絕。警察拒絕要求二人去所謂的「指揮部」見縣領導進行匯報,二人拒絕後又被毆打。無奈到達「指揮部」見到了所謂的「韓主席」,並脅迫法院將銀行的查封手續拿走。直到下午14時30分左右,兩名執行員得以乘車離開。這件事震動最大的是法院群體。也許大家想說什麼,又說不出什麼話,心情是沉重的,但是向誰說呢?誰能理解?

法院現有實踐中,不可能在訴前保全階段主動幫原告查遍被告財產。除非有明確的財產信息,賬號、房屋地址等,否則不可能主動查,也不可能動用執行查控系統。在財產保全期間就查詢當事人的財產信息,也是為了保障執行。執行有多難?去看看執行法官手中人山人海的案子,那一張輕飄飄的強制執行申請書,配上原案文書復印件,湊成幾張一卷薄薄的案子,遞到執行局,但後面的執行法官要花多少工夫、喊多少話、吵多少架、跑多少路才能把案子執行過來。鬧的,哭喊著的在法院執行庭里比比皆是,雖然筆者現在不在執行局,但是前幾年的執行法官生涯切身體會到那種痛苦和焦灼,那時就覺得已經夠崩潰了,別說有人天天上門找你吵,逼得你再去找別人吵。誰不願意案結事了高枕無憂,但是可能嗎?從案件發生之前,財產就可能轉移了,凍結的銀行卡都是零,老百姓維權難,好不容易走完訴訟流程,拿到一個結果,執行的時候面臨的又可能是毫無希望和遙遙無期的等待。一面是執行難、老百姓維權難,一面是對法院的抵觸、不理解、甚至圍毆。但是公平不能因此被忽略。作為守護公平的最後一環,不期待能說服任何人,因為規則不在嘴上,但是社會需要確立一個規則,讓人們普遍信賴並執行,共用一套規則體系。這是法治。筆者撰寫本文旨在從執行法官人身和職業安全保障問題為視角,談自己一點看法,與各位同仁共研。

一、執行法官人身和職業安全保障問題現狀

執行法官人身和職業安全保障是法官職業保障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包含執行法官人身安全保障、任職安全保障等具體內容。當前執行法官面臨的人身安全保障、任職安全保障問題有殺害、傷害等直接暴力行為,侵害法官生命健康問題、自傷、自殺等暴力行為,侵害法官職業安全問題、威脅恐嚇、侮辱誹謗、誣告陷害等非暴力行為,侵害法官身心健康問題、法官履職責任追究制度被隨意濫用,危及法官職業安全問題。由於范圍之廣,類型之多,數量之眾,難以例舉和統計。給法官精神和心理上造成了巨大壓力,嚴重影響了法官身心健康。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有無過錯,執行法官隨時面臨著被侵害的危險。再者缺乏救濟措施,法執行官時常成為弱勢群體。這既是對執行法官身心的傷害。也是對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的危害。

二、執行法官人身安全和職業保障問題的表現

針對執行法官的人身安全問題頻頻出現,不僅損害了法律尊嚴、毒化了司法環境、激化了社會矛盾,還嚴重影響了廣大執行人員的工作熱情,進一步動搖了社會公眾對法律威嚴和社會公正的信仰,從而扭曲和弱化社會的價值觀建設體系,付出的社會成本,可謂越來越大。同時執行法官的人身安全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共性問題,我國處於經濟、文化、制度等社會領域的成熟和過渡階段,這一問題的凸顯,是社會發展階段的必然現象。

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負面因素影響,不少當事群眾法制觀念淡薄。法院作為維護公平正義的部門,經常處在各類社會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的前沿,一些群眾很容易把不滿情緒轉移到執行辦案人員身上。特別是少數地方政府在工作中遇到了阻力,要求法院出面處理一些非本職活動時,更加容易引起群眾的對立和反感,把抗拒、阻礙執法作為宣洩情緒、發泄不滿的一種途徑,給個別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個別群眾對暴力阻礙幹警執行的違法性認識不足,認為罵兩句、打幾下「算不了什麼」;有的群眾本著「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趁機起鬨。沒有人挺身而出制止不法分子。同時受社會利益調整物化思想嚴重的影響,一些當事人心態失衡。在社會進入「改革攻堅期、利益調整期、矛盾高發期」階段,社會保障機制和救濟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和保護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整體步伐,一些弱勢群體表現出心理上的「焦灼感」和「危機感」,一些強勢群體表現出行為上的「暴力威脅」和「利益共生」傾向,從而致使相當部分的社會公眾滋生「不平衡、不公平、不滿意」的心態,對立日益嚴重,矛盾日益尖銳。而執行過程恰恰是各種矛盾和沖突的契合點,也是各種利益和情緒的交匯點,在此情況下,一些當事人為捍衛自身的權益,往往會不自覺地使用過激手段,將不滿情緒和吃虧心態的怨氣發泄在法官身上。少數敗訴的當事人是出於報復和仇視的心理,對執行法官實施人身侵害,製造暴力事件。

(二)輿論導向尚需要引導。媒體不能片面追求轟動效應而忘卻其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應發揮的積極作用,忽視其對輿論的正確引導作用。不可否認在執行隊伍中存在極個別的害群之馬,但執行隊伍的整體形象在逐步提升,社會公信度在逐步提高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媒體的適時適度介入有利於宣傳執行隊伍建設新形象,有利於構建和諧的警民關系。與此同時普法工作滯後,弱勢群體特別是農村居民法制觀念淡薄。多年來突出經濟發展,某種程度上忽略了對社會人的精神關注。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不僅法制觀念淡薄,法律知識匱乏,而且嚴重缺乏對法律的信仰和敬畏,導致了社會經濟發展對公正司法的要求產生了較為突出的矛盾。少數當事人囿於自己的知識面,往往以自身利益得失來理解法律。在訴訟中,比較多的農民缺乏證據意識和程序意識,一不如意就和法官對著搞,動輒耍橫的、動粗的比較常見。執行中,有些人為維護鄉鄰關系,有時會參與圍攻、抗拒執行。還有的當事人認為自己「有關系、有門路」,視法律為兒戲,信「訪」而不信法。少數當事人對執行法官的查封決定視若兒戲,隨便撕毀,有的甚至千方百計轉移、藏匿財產以逃避法定的義務,再加之法律思維與大眾的樸素思維存在現實差異。一些當事人特別是受教育水平低的群眾,在訴訟過程中覺得自己「有理走遍天下」,不懂得也不重視證據在訴訟中的作用和地位,一旦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不一致,出現敗訴或者法庭認定的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出入較大時,就想當然地以為法官偏袒對方,或者拿了對方的好處,或者對方「上面有人」,在覺得自己有理卻又吃虧的心態下,當事人往往會遷怒於執行法官,對法院也心生怨恨,一旦出現合適的時機或者受到外界刺激,就會做出過激的行為。容易釀成圍攻和襲警事件的發生。

(三)相關法規制度的缺位,打擊不力。從現行的《法官法》和《法官職業道德行為准則》的規定來看,我國對執行法官的從業資格和從業道德要求居於世界先進水平。但對執行法官的人身權利的保護只在法官法第八條第(五)項規定:法官的「人身、財產和安全受法律保護」。危害執行法官人身安全行為的懲處措施不足。我國現行刑法專設一章「妨害司法罪」對打擊報復證人,擾亂法庭秩序,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等行為規定了刑罰處罰,但卻無制裁危害執行法官人身安全的行為的相關規定。一些鬧得凶的、危害重的、影響大的,往往以「司法拘留」的形式把當事人拘留幾天放回收場,刑事扣留、追究刑責的更是鮮見。再加之刑法、治案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中,只對侵害公安民警人身安全的行為作出了處罰規定。對侵害執行法官的案件和事件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據進行整治處罰。但往往由於有關單位未能較好配合,難以及時對暴力抗法者進行刑事處分,而只能由法院作出司法拘留和罰款處理了事。由於法律的權威性、操作性不強,使得一些人敢於藐視法律,甚至敢於公然與法律對抗。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違法者的囂張氣焰。

(四)地方、部門保護主義思想嚴重。一些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特別是鄉鎮政府從保護本地區經濟利益出發,對法院的依法辦案進行干預,特別是對外地法院的執行更是橫加阻攔。有的表面上支持外地法院執行,實際上偏袒本地當事人,為被執行人逃避履行義務尋找種種理由,甚至以影響穩定為借口,向法院施加壓力,製造執行障礙,使外地執行舉步維艱。有的對外地法院委託執行的案件敷衍塞責、久拖不執,或者以這樣那樣的理由,要求委託法院中止、終結執行。執行中一些有義務協助的部門和被執行人串通一氣,刁難執行人員,阻礙法院判決、裁定的執行。

(五)執行法官內部消極保安全的思想比較流行,缺乏對自身安全的警惕性和應急能力。一方面,法院對損害執行法官人身權利行為的危害性和破壞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總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且法院內部對執行法官遭受當事人傷害時如何處理,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少數法院連應急機制和處置措施都不完備。另一方面,在當事人與法官纏鬧時,多數法官是採取消極躲避和息事寧人的方式,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委曲求全,不敢採取必要的法律手段去制裁違法當事人。再次,部分執行法官還存在防範意識不強和應變能力不高的情況,發現問題沒有及時報告和積極應對,致使損害後果擴大。少數當事人正是摸透了「法院怕出事」「法官怕惹事」的心理,動輒惡意上訪、無理纏訴、暴力抗法,或採取自殺、自殘的方式相威脅,辱罵、毆打甚至加害法官時有恃無恐,無所忌憚。此外,個別法官素質不高、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法院安全措施不力等也是產生過激行為出現暴力事件的原因。而執行行為簡單粗暴,也是誘發暴力抗法的一個重要原因。部分法院重審判、輕執行,甚至故意把素質較差的幹警放在執行隊伍從事執行工作,這就導致執行隊伍的素質先天不足,很難保證執行行為的公正、文明。再加

Ⅳ 同桌飲酒出事了,應該是誰擔責任

這個問題必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絕對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憑借主觀意志做出盲目的判斷。一般情況下,同桌的人喝醉酒並且還出事了,事故責任劃分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全桌的人都要負責,一個都逃不掉;第二種是喝醉酒出事的人一個人承擔所有責任;第三種是同桌的人承擔責任,喝醉酒出事的人不承擔責任。

第三種情況,如果是因為醉酒出事這個人自身的原因,這個出事的同桌如果是在清醒的情況下主動選擇地喝酒並且喝醉出事了,那麼就沒有必要擔心了,這件事情和你們可以完全沒有關系。因為在整個酒局的過程中,醉酒的人都是有意識地主動選擇喝酒,這自然就和同桌沒有關系了。

Ⅵ 強奸未遂怎麼判刑

強奸罪是行為犯,只要對女性實施了強奸行為,即使未遂,公安機關也會立案偵查。

根據刑法規定,犯強奸罪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強奸未遂一般要結合具體案情在三年上下量刑。

法律依據:刑法第236條,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 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情節惡劣的;(二)強奸婦女、姦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婦女的;(四)二人以上輪奸的;(五)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6)法官人身安全保障擴展閱讀:

犯罪未遂的特徵

1、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指行為人開始實施刑法分則規定的作為某種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

2、犯罪沒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內容沒有完全實現,沒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對於結果犯,行為人僅僅實現了其實施犯罪的故意,沒有實現其犯罪的目的或犯罪結果的故意。對於實行犯,其實施犯罪行為的故意也沒有完全實現,即行為人慾實施完畢的行為沒有實施完畢。不論行為和結果,都是刑法規定的作為犯罪客觀方面要件的必要組成部分;

3、犯罪未得逞是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行為人沒有預料到或不能控制的主客觀原因。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Ⅶ 單位要解聘已經工作滿15年的員工,如何賠償

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需要支付二倍的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如下:

1、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2、第四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3、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7)法官人身安全保障擴展閱讀

勞動者沒有過錯,用人單位以下列情形之一解除勞動合同的,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支付2倍經濟補償金:

1、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2、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4、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5、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Ⅷ 有哪些實用的證書沒有年齡要求,即使到了中年也能考的

教師證、駕駛證、幼師證、律師資格證書、會計師資格證書、廚師證等都沒有年版齡限制

會計從業資格,只有拿到這個才能從事財務相關工作職稱方面: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高級會計師;如果有大專學歷並有五年工作經驗或者本科學歷、四年工作經驗可直接報考中級職稱,無需先考初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是一種執業資格,報考的條件是大專學歷,不一定要會計相關專業,拿到並在中注協申請成為執業會員可以去會計師事務所做外審,有簽字資格。如果英語好的話可以考ACCA,國際上公認的證。

Ⅸ 怎麼保護人身安全

近年來,法官人身傷害案件頻頻發生,除了當事人素質差,法制觀念淡薄等因素外,法官自身安全保護問題未能引起足夠重視亦成為重要原因。 筆者近期就此作了調研,發現法官人身安全保護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一是部分基層法院至今未完善安保措施,當事人進出法院未履行必要的安檢,甚至一些攜帶違禁品的當事人也能混入法院。二是大部分基層法院大門入口處未安裝攝像頭,僅憑當事人登記就隨便允許出入。三是民事案件開庭時幾乎不配備法警,當事人擾亂法庭秩序、辱罵法官或威脅法官人身安全的情形時有發生,卻不能及時有效地制止和制裁;四是絕大多數法院缺乏相應的應急措施,法官遭受當事人攻擊時未能妥善處理問題。五是法院處理當事人辱罵、毆打法官等方面問題時缺乏必要的力度,有時甚至不了了之。 筆者認為,法官人身安全保護亟待加強。一是要改善法院安全裝備。除了在庭審區域和辦公區域設置安檢裝置外,還要在法庭包括調解室、立案信訪窗口安裝攝像頭。二是法院應須建立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完善處置措施,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發生。三是加強門衛管理,當事人出入法院須持有效證件登記,經專人核實備案,並履行必要的安檢程序。四是要加強安全保衛措施。建立法警巡邏、巡查制度,定時在審判區和辦公區巡邏和巡查;對從審判區域進入辦公區域的人員進行嚴格審查。五是要加大對傷害法官人身安全行為的懲處力度,對侮辱、毆打法官的當事人要依法嚴厲懲處,決不能姑息。第1頁 共1頁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民法典學習活動內容 發布:2025-08-22 08:41:14 瀏覽:118
法官被仇殺 發布:2025-08-22 08:34:51 瀏覽:772
安徽台胞投資條例 發布:2025-08-22 08:33:59 瀏覽:693
蔡雅奇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5-08-22 08:32:39 瀏覽:452
勞務派遣公司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8-22 08:32:30 瀏覽:767
珠海法院選調 發布:2025-08-22 08:27:40 瀏覽:454
申論立法的意義 發布:2025-08-22 08:16:59 瀏覽:341
醫院合同工適用勞動法么 發布:2025-08-22 08:16:27 瀏覽:465
綿陽法院辦公室 發布:2025-08-22 08:07:48 瀏覽:243
最高司法解釋和部門規章 發布:2025-08-22 08:07:07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