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高潔法學博士

高潔法學博士

發布時間: 2021-02-07 03:06:43

㈠ 宋慶齡的資料

唯菊與石,
品質高潔;
唯石與菊天生硬骨。
悠悠清泉,
娟娟明月;
唯菊與石品質高潔。

㈡ 何超明的成長機遇

畢業後何超明進入廣東高等法院工作,此際正值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堅實步伐,上層建築領域里的民主與法制建設也逐步邁出了新步,何超明慶幸自己趕上了潮流,能使自己所學專業有了廣闊的用武之地。他從書記員開始,由審判助理一直做到經濟審判庭庭長,年僅36歲即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庭長,工作業績可謂顯赫一時。
作為土生土長的澳門人,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何超明先生遇到一個機遇。當時,澳門政府提供一個政府基金給在大學曾經讀過法律、有志於為澳門政府服務的人,去葡萄牙學習葡萄牙法律,學業完成通過資格考試後回到澳門工作。何超明先生恰恰符合上述條件,加上已隨年事已高的父親返回了澳門,於是順理成章地去了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進修葡萄牙法律。3年學成而歸,成為澳門葡屬政府中為數不多的華人高級公務員。接著,何超明先生馬不停蹄,又繼續在職攻讀北京大學經濟法專業博士學位,2002年7月,成為澳門首位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的司法官。從1990年到1999年澳門回歸前夕,何超明先後任澳門政府法律顧問、澳門反貪污和行政監察公署主任,直至高級副專員,是華人司法官中從業時間最長的一位,也是澳門華人里最高級的公務員。
這一切,恰好使他與澳門回歸祖國的歷史大線條緊密聯結,與澳門這一獨特的法律環境相匹配,更加上他愛國愛澳,品行高潔,機遇自然就再次降臨在他頭上。1999年12月20日,何超明正式就職澳門特區檢察院首任檢察長,時年44歲。2004年,又再次續任,直到今天。
在澳門社會中,何超明先生無疑是一位備受公眾矚目的重量級人物。這不僅僅因他位居檢察長的高官寶座,更重要的是,他施展才華的這個舞台,是實踐「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基石之所在。

㈢ 各位法學高手幫幫忙吧~~~~

木腿正義

本書分兩輯:第一輯法與文化:木腿正義,法文化三題,秋菊的困惑和織女星文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永存不移」,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或中國幹人權何事,法學的理想與現實,1997香港知識產權法改革與台商權益,功虧一簣。第二輯、神與文學,「他選擇了上帝的光明」「去地獄里找他爸爸」「神不願意,誰守得貞潔?」「臉紅什麼?」「奧維德的書」牆與詩,大紅果果剝皮皮---好人擔了個賴名譽。書中收十六篇中文舊作,九篇談法律,屬雜文;七篇研究文學,嚴肅一些。題目大致代表了作者平時關注的專業之外的兩個領域。

附:馮象:木腿正義——讀一個十六世紀冒名頂替案

放假回哈佛訪友,習慣上要去大學出版社展銷部「泡」一會兒。准確些說,是跟進門左手的七架折價書泡。這七架書二三二圍成一方天地,中間一小桌,對著覽書人的背,桌上貼一紙條,寫兩個拉丁字「caveat emptor」(讀作「概不退款」)。書,都是新書,只是封皮被求書的手無意折了一角,不能再賣新書的價了。規矩是人們都知道的:先標半價,半價若無人問津,則降到書架最底一格「一元書」之列。普林斯頓大學娜塔麗·戴維斯教授的力作《馬丹還家》就是從一元書中撿來的。

書不厚,正文加註釋162頁。插圖精美,有手繪地圖一幅,大法官高拉博士作《判決書》兩頁,十六世紀人畫的農家樂、夫妻行、真假先生、木腿正義若干。封底的宣傳是這樣幾句:「聰明伶俐的農民阿爾諾眼看打贏了官司,不料殺出一個木腿人,當庭戳穿他的騙局,將馬丹的名字、財產和妻子歸了自己。本書作者乃著名歷史學家,(同名法國)電影特約顧問。千古奇案,今添新說。」本文要探討的,是新說涉及到的一個法理學問題,即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間的矛盾。我們先介紹案情由來,而將有關文獻和論著列在文末,供讀者參考。

一五三八年,法國南方列日河谷一小村裡,巴斯克人蓋爾的十四歲獨子馬丹娶了殷實人家的十二歲姑娘白特蘭為妻。不知中了什麼邪,馬丹一連八年未能做成丈夫。直到一老婦「彷彿從天而降」(白特蘭語),指點小倆口做了四次彌撒,吃了秘制聖餅,新娘才完婚懷了孕。可是兒子生下沒幾個月,馬丹突然離家出走了。據說他偷了父親一口袋麥子;小偷是巴斯克人最瞧不起的,偷自家人更屬大逆。那是一五四八年的事。

白特蘭母子一等就是八年。傷透了心的老蓋爾夫婦一病不起。臨終他們寬恕了馬丹,把全部家產留給他,托叔叔彼埃爾照管。一五五六年夏,鄰村的小旅店住進一位風塵僕僕的客人,管自己叫馬丹。消息傳來,馬丹的四個妹妹忙推著白特蘭趕去相認。起先她不敢認:當年馬丹可沒有那麼濃的鬍子。新馬丹卻十分親熱,而且還記著藏在衣櫃底的白褲衩——他們的信物。她終於吊上了他的脖子。末了,彼埃爾叔叔擁抱了侄兒:謝謝上帝,馬丹還家了。

新馬丹待人和氣,村裡的大人他幾乎全叫得出名字。碰上別人沒認出他,他就講小時候一塊干過的醜事。漸漸地,大家都知道他為國王打過仗,到過西班牙。飛鳥還巢,從現在起他要一輩子跟妻兒廝守了。這老兵不愧是見過世面的,不久就開始了買賣田地的營生。有一天,他向叔叔問起老蓋爾的遺產有沒有收支細賬,彼埃爾的臉色變了。

扯來扯去,結果侄兒告了叔叔一狀,拿回了老蓋爾留下的田產。彼埃爾從此認定了新馬丹是個冒名頂替的騙子,只苦於找不出有力的證據。一五五九年夏秋之交發生了兩件事:先是一個過路的士兵聲稱馬丹被火繩槍打斷了腳桿,現在是拄著木腿走路的。接著有人在旅店把新馬丹叫作阿爾諾,綽號「大肚皮」,據說新馬丹托那人帶了兩條手巾給阿爾諾的兄弟。於是彼埃爾到法院謊稱自己是白特蘭的監護人,開出逮捕令捉拿新馬丹,並逼迫白特蘭做了附加民事訴訟的原告。案子幾經周折,最後移送土盧市法院刑事庭,由大法官高拉博士主審。新馬丹十分沉著,將彼埃爾的證人一一駁斥。正當法庭因證據不足,准備開釋被告、追究彼埃爾誣陷罪之時,一個木腿人闖進了法院。經過隔離提審、當庭對證、親友指認,真相終於大白:新馬丹被處以絞刑,焚屍滅跡。

戴維斯新說的出發點,是不滿意電影為保持懸念而將歷史事件作了簡化處理。她在序言中說,歷史留下的「聲音」里,不但掩藏了事實,還敘述著「可能」和「或許」,使學者得以提出種種歷史的假設。例如,原始文獻(高拉的《判決書》和樂悉爾律師的《馬丹傳》)未提白特蘭合謀的可能,因為照法律看來,女人的「脆弱本性」很容易給惡人以可乘之機。女人和兒童、殘疾一樣,不具有完全行為能力,也不承擔完全責任。後世論者(如畢塔瓦和路易絲)雖然提出了不同看法,卻無詳實論證。戴維斯深入列日河谷地區,搜集調查了大量十六世紀婚約、遺囑、土地買賣合同、教堂和法庭檔案,盡量逼近案件當事人的生活和心態,提出白特蘭完全有可能為了擺脫活守寡、爭取有夫之婦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主動接受新馬丹,與他共建新生活、新身份。這就妥善解釋了為什麼白特蘭一方面能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與馬丹完婚(按教會法,婚後三年未結合者,可請求作廢婚姻);另一方面又敢於抓住機會,與阿爾諾合謀,直至木腿人的到來。

筆者的興趣,卻是在戴維斯進而提出的一個歷史假設:如果阿爾諾不跟彼埃爾爭遺產,倆人和平共處,騙局會不會戳穿?她拿這個問題去請教小村的農民,他們笑道:「那傻小子行是行,可他騙了人!」戴維斯同意這個朴實的看法。她解釋道,惡人假事長不了,並非因為假馬丹是村裡唯一撒謊的人(彼埃爾不是冒充白特蘭的監護人嗎?),甚至也不取決於真馬丹回家;而是這個大謊得一直說下去。假造的夫妻,心裡必不踏實,遲早露出可疑的行跡,影響親戚感情和社會關系。這不像《十日談》里裝扮丈夫摸黑偷情的大學生,只求好事一場。新馬丹要當真丈夫,每天晚上都回到妻子的婚床,令起了疑心的村裡人難以忍受。一句話,阿、白共同塑造的新家庭雖出於自願,且有愛情支持,但他們終歸是負疚的,有悖於倫理和正義,免不了演成悲劇。

這個假設的結局不能說不可能。可是從心理(負疚)推行為(可疑行跡),再推行為結果(引發糾紛、戳穿騙局),中間環節太多而難以一一證明,頗有循環論之嫌。

不過小村農民的看法,卻是法律必須考慮的。他們說的實即西方傳統上所謂「蹣跚的復仇神」(hysteropous Nemesis)或「跟蹤而至的正義裁判」(opisthopous Dikē),也就是真善合一的信念。按照這個傳統,正義固然拄著木腿,卻像賀拉斯所說,「蟊賊再快,逃不脫跛足的懲罰(Poena)」。法律的職責在於確保正義的落實。無怪乎戴維斯問道,如果高拉博士追求的是真善統一,為什麼他一面判焚屍滅跡,令人們永遠忘卻惡人;另一面卻兩個月不回家休息,用(讀者面較廣的)法文而非通行的拉丁文趕寫出《判決書》,使假馬丹的故事留「芳」千古呢?

這里,我們有必要討論一下法庭審判規則。倫理上的是非善惡之分要成為司法上的真假之辨,必須通過對於案件當事人的具體行為、資格或關系的確認,而嚴格的確認規則往往不盡合情合理。例如本案中,農民一無肖像、二不識字(無筆跡可驗),馬丹的長相和身體特徵就難有客觀的衡量標准。法庭於是檢查被告的知識(回答)是否與證人提供的有關馬丹的知識(證詞)相符,審判成為對被告的記憶、口才和應變能力的考驗。事實上,提審對證時真馬丹的記錄反不如早有準備、訓練有素的假馬丹好。法庭當然知道有這種可能,因此決定側重親友相認(四個妹妹最後都認了木腿人),而不發用刑令(question préalable);用刑在這類案件中會使原告、被告和證人都亂供一氣,攪混本已漸趨分明的陣線。

這其實是一種我們熟悉的競賽制舉證原則:贏家總是先贏了多數(往往有利益牽扯的)親友,聯合起來迫使對手回答難以反駁的指控。回到戴維斯的假設,在民事方針以家族利益為重、大可應用羅馬法「失入不如失出」原則的情況下,只要阿、白合謀,阿、彼和睦,木腿人即使回來控告,恐怕也只落到小爐匠斗假胡彪的下場:巴掌打在自己嘴巴上。

還是散文家蒙田看到了深一層的問題。他覺得高拉所依據的理智判斷,運作生殺大權的司法程序,實在是不甚可靠的工具。「真與假,兩副面孔相差無幾,我們卻只有同樣的眼睛看它。」木腿人有哪一點比阿爾諾更像八年前的馬丹,有哪一樣憑據不是某人主觀想像的結果呢?為什麼大法官不能像古代雅典戰神山上的法官那樣老老實實宣布:「本庭不懂此案,過一百年再審」?

這確是極有意義的一個問題,因為它實際指出了法律程序有不止一個目標:一方面從審判技術著眼,必須看到跛足的正義來得太慢、太偶然、不可預料,只是一條木腿的保證,所以要靠理智(à raison cède)操作規則,防備正義出錯而求較小的損害;另一方面,程序又必須能夠提供一種信念,即正義必勝、真善統一的傳統說法。而戴維斯沒有意識到,這兩個目標雖然相互矛盾,卻都是法律致力於達到的。

因此,高拉的《判決書》討論罪行起因、惡人的坦白和滅亡,就不止是一個疑案的學理分析;它同時也表達了法律的實體正義對程序正義的妥協。通過這一妥協,理智規則的勝利獲得了信念儀式的認可。在這個意義上,高拉的判決和著書並不矛盾:讓灰土復歸灰土,一如正義來自神明。《判決書》這么告訴我們:

判決下達後第四天,那間放著白特蘭婚床的小屋門口,豎起了絞架。「謝罪儀式」(amende honorabie)從教堂的台階上開始。犯人光頭赤足,只穿一件白襯衣,雙手高舉火炬。他首先恢復自己的真名連同綽號,然後高聲請求饒恕,向上帝、國王、法庭、馬丹、白特蘭、彼埃爾道歉,向四面八方匯攏來觀看行刑的人們承認:他,「大肚皮」阿爾諾,無恥的惡人,冒名頂替霸佔了別人的財產,玷污了別人妻子的名譽。為此,他要特意表揚土盧市大法官高拉博士,感謝他的英明裁判恢復了正義。他一面踏上絞架,一面回頭懇求站在家門口的馬丹不要遷怒於妻子——村裡人都可以證明她的忠貞不渝。他一一列舉白特蘭的美德;從這給他生了兩個女兒(存活一個)的女人那裡,他不敢希冀完全的寬囿。就這樣,坦白一句接著一句,直至赤腳懸空,火炬落上柴堆,點燃了行將吞噬他的純凈的火焰。

去豆瓣www.douban.com看看,那裡有很多法學讀書小組,隨便看看一個心得下來交差,但是個人建議你還是看幾本書吧,推薦徐國棟的全集,還有法學家茶座 這書不是法律專業的知識,就是法學的聊天性質的書

㈣ 曾同春是誰

曾同春,海南瓊山人
北大畢業 到法國里昂大學主攻法政,獲法學博士學位
先後任北京大學、暨南大學、中山大學法學教授
曾一度擔任廣東省調查統計局局長

㈤ 為什麼好多博士碩士一類的人,能力那麼強,人品卻無法恭維呢

一般人就是考慮的太多,顧慮的太多,所以拿不到高學歷。
跟幾個高學歷相處,確實發現有這樣的現象。
學歷高低跟素質道德不掛鉤。
感覺跟基因有關,同一父母養的,有的孩子素質高,有的低。

㈥ 年博士研究生

學歷教育博士學位(282人)

(一)理學博士學位(76人)

萬建華 於蕾 於均民 文美蘭 王林 王敏 王中亮 王行軍 王喜寬 劉敏 劉晨 劉磊 劉長征 劉紹鋒 孫磊 朱志剛 閆斌 嚴育通 余黎 余本善 張勇 張萬平 張志軍 張承帥 張翼翼 李玥 李勇 李歌 李東生 李永生 李永勝 李傳濤 李宏博 李建平 李建旭 李鋼柱 楊波 楊艷 楊帥師 楊學立 楊曉燕 楊喜安 步兵 蘇亞 辛後田 陳必河 周麗雲 宗思鋒 龐守吉 歐強 侯建光 姚佛軍 段超 要梅娟 凌瀟瀟 劇永濤 袁野 賈寶劍 郭婧 郭靈俊曹燁 曹聖華 章永梅 黃行凱 黃志新 龔克 程光鎖 程彥博 戴緊根 王秉璋 鄧津輝 任立奎 劉偉 張梅 楊景周 聶蘭仕

(二)工學博士學位(190人)

丁毅 萬歡 馬輝 馬天驕 尹秀玲 方欣欣 牛麗賢 王冰 王翔 王蕊 王黎 王小敏 王冬利 王華民 王成錫 王建平 王凌芬 王艷紅 王敏沛 王淑琴 韋波 付丹 付麗 冉懷江 馮全雄 葉新才 甘小莉 田曉艷 申亮 白振瑞 石磊 石迎春 任孟坤 劉瓊 劉漢之 劉成龍 劉洪利 劉曉虹 劉康寧 劉清俊 匡穎 呂傑 孫鍵 孫天建 孫海成 安志宏 安耀清 師芸 曲英傑 湯奮 湯琦 許可 許海龍 邢占濤 齊梅 齊井順 何靜 佘延雙 餘明發 吳征 吳雨霏 吳春霞 宋紅日 宋到福 宋新武 張偉 張彤 張濤 張斌 張仲宏 張建美 張明功 張春明 張瑞絲 張瑞江 張靜平 李楊 李子梅 李雲飛 李世君 李世臻 李紅凱 李宏偉 李志明 李忠城 李桂范 李夢瑜 李耀華 楊博 楊永磊 楊紅磊 楊清彥 肖衛權 肖勁奔 連軍利 閔小剛 陳男 陳果 陳亮 陳超 陳銳 陳三明 陳義政 陳功新 陳召曦 陳宏峰 周剛 周娉 周志政 周海彬 龐長英 鄭文波 鄭應釗 鄭貴強 俞益新 姜仁良 姜文利 胡濱 胡偉偉 胡勝國 趙體 趙倩 趙文濤 趙長煜 趙玉集 趙俊英 趙海卿 鍾昶 駱社周 唐嶸 夏永江 徐銘辰 郭佳 郭嶺 郭四代 郭良輝 郭建軍 郭勇軍 郭繼亮 高潔 高健飛 高曉鵬 高贊東 曹友傑 黃秀 黃林顯 彭躍 彭淼 彭穎 董立 蔣友蘭 謝陽村 韓 永 熊傑 裴建國 譚春飛 王儀 王健 王文爭 韋方娥 韋紅鋼 盧國懿 呂丁友 閆沛祿 何超群 余正偉 宋剛 張濤 張喜亭 張新亮 時應敏 李良平 楊中華 肖瑩瑩 蘇文 陳志奎 周海燕 林濤 鄭良斌 胡藝 胡繼良 郭欣 郭新成 顧學明 高樹生 曹永娜 梁海峰 彭京宜 曾亦鍵 賴維成

(三)管理學博士學位(18人)

王安民 包妮沙 田起宏 劉力 孫艾青 張繼棟 李政 陳亮亮 郭東罡 崔娜 梁陽 梁思源 王淑晴 吳建業 趙璐

(四)來華留學工學博士學位(1人)ALFA-SIKA MANDE SEYF-LAYE

㈦ 博士的待遇真的有那麼好嗎

是的。付出的心血跟精力更多,取得成就恆大。

第一,科研。博士畢業之後,大部分人主要從事的工作還是科研學術教學等。這個主要以理工科博士為主,他們畢業之後很多選擇了去高校,研究所,一般來說,如果去的學校或者研究機構檔次還比較高的話,還是很不錯的一個選擇,可能前期稍微辛苦一點,等做出一定成績之後有了一定的支撐,未來還是非常讓人羨慕。

第二,從政。對於很多人文社科類的博士來說,其實從政也是一條非常不錯的道路。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在人才引進的時候,博士的待遇還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名校的博士,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系統,等等這些名校的博士去很多地區,從政的話,很多都能直接給副處待遇。顯然碩士沒有這個待遇。

就算不是從政,哪怕是去很多地區做引進人才博士除了可以享受一定的級別,呃,啟動資金住房等等相關的優惠政策相對於碩士本科來說差距很大,明顯在另外一個檔次。

第三,去企業。其實現在很多博士畢業之後,不一定選擇去從事科研學術或者從政,他們去企業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管是理工科還是其他的,人文社科管理類,經濟類等等。之前很多人一定看過華中科技大學某位計算機博士被華為,直接以200萬的年薪引進。當然這屬於特例,很多博士現在還是很受企業歡迎,不管是技術類還是管理類,從工資待遇上明顯是要比其他的碩士或本科生高出一大截。

博士待遇

㈧ 高潔的個人簡介

主要從事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生態學、乾熱河谷生態恢復、植物抗性和組織培養的版教學和科研權工作。
1982年畢業於雲南大學生物系植物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2~2005年1月在西南林學院植物生理教研室任教,曾在北京大學及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院做高級訪問學者。
2000年被聘為植物生理生態碩士生導師。
2003年畢業於雲南大學生態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4年任植物生理學教授。
2005年1月調入西南大學(原西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生物科學系任教。
學習經歷
1978.3.-1982.1:雲南大學生命科學系,理學學士
1998-2003: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博士(導師:王煥校教授)
1987~1988:北京大學生物系進修植物生理學
2000~2001: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院做高級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2005-現在:西南大學農學與命科學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
1982-2005:西南林業大學植物生理教研室,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植物生理實驗室主任和教研室主任。

㈨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有哪些項目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最先開創了知識產權及技術相關法律,並提供專業課程如清潔技術法和環境法,從第二學期開始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學員提供法學博士項目JD,L.L.M項目(為外國律師提供學位);J.S.D法律科學博士項目;M.A./Ph.D法律與社會政策碩士、哲學博士項目。

㈩ 哪位知道吉林大學法學博士生導師的專業劃分

法學理論: 張文顯、霍存福、姚建宗、黃文藝、徐顯明、鄭成良

刑法學:李 潔、張 旭、回徐 岱、閔春雷、孫答 謙、

商法學:趙新華、徐衛東、馬新彥、李建華、於 瑩、彭誠信、石少俠

經濟法學:馮彥君、蔡立東、王彥明、傅 穹

國際法學:呂岩峰、那 力、劉亞軍

鄧正來已經調走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崔卓蘭、李韌夫

熱點內容
法院學員 發布:2025-07-01 17:17:29 瀏覽:974
國際經濟法爭議 發布:2025-07-01 17:12:27 瀏覽:921
民法對觸電 發布:2025-07-01 17:12:14 瀏覽:13
法國政法學院 發布:2025-07-01 17:10:06 瀏覽:893
王浩司法局 發布:2025-07-01 17:00:10 瀏覽:974
gso法規 發布:2025-07-01 16:59:32 瀏覽:194
人民法院工作時間 發布:2025-07-01 16:57:41 瀏覽:221
勞動法單位分房糾紛 發布:2025-07-01 16:53:16 瀏覽:791
合工大經濟法試卷 發布:2025-07-01 16:53:11 瀏覽:848
行政法學的行政行為 發布:2025-07-01 16:50:13 瀏覽: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