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

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

發布時間: 2021-02-13 20:52:19

㈠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最根本保證是什麼

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㈡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㈢ 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

「沒有制度,社會便不能存在。」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維持社會生存、推進社會發展的歷史選擇和客觀結果。人類社會文明程度不斷發展,實質上就是社會制度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過程。自從國家出現後,社會制度就成為人類社會的核心元素,人們總是生活於社會制度的統制與惠澤中。

當今世界,國家間競爭從表層上看是經濟的競爭、文化的競爭、科技教育的競爭,從深層上看則是社會制度的競爭,社會制度的優勢才是根本的優勢、持久的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是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艱辛探索的偉大成果。

(3)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介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經濟制度上的其他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社會制度。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要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和其他各方面機制體制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民主制度和基層民主制度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

㈣ 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

(4)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

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3個方面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這些是《決定》的上位規定,有了這些規定,才能全面系統准確地理解其他一些新的規定、舉措和亮點。

如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由5個體系構成,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是在黨領導下取得的;解決13億人民溫飽問題和初步建成小康社會,也是在黨領導下實現的。

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和文明,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這個核心無可替代,就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㈤ 什麼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經濟制度上的其他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社會制度。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要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和其他各方面機制體制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民主制度和基層民主制度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

2011年7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指出,經過90年的奮斗、創造、積累,黨和人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展的成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5)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是抽象的,不是籠統的,而是具體的,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具體而言,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組成。

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的進一步深化,也是我們黨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大貢獻。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今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在政治領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而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制體現。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體。近代的中國對於建立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和政權組織形式有過長期爭論和激烈斗爭。中國共產黨拯救民族於危難之時,而且不管在什麼時候,都緊緊依靠人民。因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後就確定新中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1954年正式建立以後,得到了不斷完善和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不斷加強,人民代表大會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人民民主在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上得以體現。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這一制度選擇與制度設計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統一戰線學說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必然產物。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也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民主、達成共識、凝聚力量的重要形式。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已經並將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創舉,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務的權利。實行這種制度,體現了我國堅持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合作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因素與區域相結合,把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相結合,促進了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確立和發展,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

㈥ 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最根本的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兩個「最根本的保證」充分說明了黨的領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的重要地位。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這是憲法精神、憲法原則的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即「八二憲法」,包括「修正案」。下文有關憲法的引用均出自「八二憲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根本,從多方面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一、「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從而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自1840年以來,中國各族人民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的英勇斗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辛亥革命廢除了封建帝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戰勝許多艱難險阻而取得的。」憲法以法律形式確認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特別是確認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斗取得的,實質上就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二、從「國家的根本制度」的規定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憲法第一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階級社會里,群眾是劃分為各階級的,階級通常是由政黨來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實際上就是肯定工人階級通過它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實行領導,這從國體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三、從「國家的根本任務」的規定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規定了國家建設的根本目標和性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規定了實現國家建設目標的根本路徑。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沒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無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因此從實現「國家的根本任務」上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四、憲法確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從根本上解決了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關系問題,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存在「要不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問題,而是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恪守法治精神必須堅持憲法精神,堅持憲法精神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五、」依法治國首先要解決「有法可依」問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開展立法工作,僅僅用幾十年時間,到2010年,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在有法可依的問題總體解決之後,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各方面反映強烈的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加緊迫。
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七、目標已然確立,關鍵在於落實。依法治國的目標,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實現。
1、因為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黨必須保證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經濟、文化組織和人民團體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協調一致地工作。」黨章明確了各級黨組織必須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的根本執政原則。
2、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權源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心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執行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理念,代表著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利益。
3、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國共產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國家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中國共產黨自身歷史方位的成功轉變,為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實現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積累了治國理政的經驗。
4、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些基本原則,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奠定了政治根基。堅持這些基本原則,就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歷史已經證明,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歷史將來必將證明,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㈦ 堅持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版本的保證。

必須加強權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完善黨的依法治國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健全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統一領導,統一部署,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

(7)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制度。全面推進法治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理論指導和理論支撐。

這三個方面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規定和保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方向。這些是該決定的上級規定。只有有了這些規定,才能全面、系統、准確地理解其他一些新的規定、措施和亮點。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熱點內容
教師法律知識培訓演講稿 發布:2025-07-01 14:29:22 瀏覽:24
男人出軌要接受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1 14:24:11 瀏覽:269
湖北人防條例 發布:2025-07-01 14:24:08 瀏覽:315
民事訴訟法第205條 發布:2025-07-01 14:10:37 瀏覽:852
最新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 發布:2025-07-01 13:56:32 瀏覽:609
違反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 發布:2025-07-01 13:50:48 瀏覽:634
金沙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01 13:49:30 瀏覽:61
湖北勞動法護理假規定 發布:2025-07-01 13:39:10 瀏覽:106
清華q法學 發布:2025-07-01 13:37:26 瀏覽:934
工程建設法規試題 發布:2025-07-01 13:25:43 瀏覽: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