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活動

立法活動

發布時間: 2020-12-19 06:44:57

⑴ 下列諸項中屬於立法活動的是:()

選1、2、4

⑵ 我們國家立法活動的基礎是什麼

問:
我們國家立法活動的基礎是什麼?
答:
我們國家立法活動的基礎是憲法和國情。
即:憲法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是國家立法活動的基礎。

⑶ 什麼是狹義的立法活動

1、在我國,一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活動屬於狹義的立法活動;
2、一切國家機關依法制定法律的活動屬於廣義上的立法;
3、地方人大立法屬於廣義的立法活動。

⑷ 法律解釋屬於立法活動嗎

法律解釋從性質上來看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是立法活動的繼續,但是回不能完全被認答為是立法活動。法律解釋指由一定的國家機關、組織或個人,為適用和遵守法律,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政策、公平正義觀念、法學理論和慣例對現行的法律規范、法律條文的含義、內容、概念、術語以及適用的條件等所做的說明。

⑸ 立法活動有哪些

3.多選下列屬於立法活動的有:
口√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法律提案
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一項法律草案
口√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北京市地方法規
口人民法院依法對案件作出判決
供參考。

⑹ 立法活動是一種_____(多選題)

A創製法律的活動
B認可法律的活動
C修改法律的活動
D實施法律的活動
E適用法律的活動

⑺ 立法活動有哪些特徵

立法的特徵

考察古今各種類別的立法,可以看到它們有以下共同特徵:
1. 立法是由特定主體進行的活動.立法是以國家的名義進行的活動。國家機關是由許多不同職能、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專門機關構成的一個體系,不是這個體系中的所有機關都是立法機關,只有其中特定的機關才能立法。這些特定的機關稱為有權立法主體。在現代各國,議會或代表機關都可以稱為有權立法的主體;一國究竟由哪個機關或哪些機關享有立法權,主要取決於國家性質、組織形式、立法體制和其他國情因素。立法之所以要由特定的主體進行,根本原因在於立法活動在國家的各種活動中,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又關繫到國計民生重大問題。

2. 立法是依據一定職權進行的活動。有權立法的主體不能隨便立法,而要依據一定職權立法:
① 就自己享有的特定級別或層次的立法權立法。
② 就自己享有的特定種類的立法權立法。
③ 就自己有權採取的特定法的形式立法。
④ 就自己所行使的立法權的完整性、獨立性立法。
⑤ 就自己所能調整和應調整的事項立法。若主體不依據立法職權立法,就可能超越或濫用職權,或不努力行使自己應行使的職權,就會生出諸多弊端。

3. 立法是依據一定程序進行的活動.現代立法一般經過立法准備、由法案到法和立法完善諸階段。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有特殊程序。立法依據一定的程序進行,才能保證立法具有嚴肅性、權威性和穩定性。

4. 立法是運用一定技術進行的活動.立法是一門科學。任何國家或立法主體要使所立的法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不能不重視立法技術。亦即重視如何使所立的法成為理想的法。立法技術在不同時代、不同國情之下有很大差別,但就其基本含義來說,是指一定的立法主體在立法的過程中所採取的如何使所立的法臻於完善的技術性規則,或者說是制定和變動規范性法文件活動中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5. 立法是制定、認可和變動法的活動.立法的主要特徵更在於它是直接產生法和變動法和活動。立法作為產生和變動法的活動,它是系統工程,包括制定法、認可法、修改法、補充法 廢止法等一系列活動。
以上特徵結合在一起,使立法與其他活動區別開來,而成為具有自己特色和獨自屬性的活動。

⑻ 法律的解釋活動是不是一種立法活動(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

法律可以由立法機關解釋叫做立法解釋,也可以由最高人民法院解釋叫做司法解釋,立法解釋效力高於司法解釋,因為立法解釋等同於法律。司法解釋是對法律適用之中的問題進行解釋和細化

⑼ 清朝的立法活動包括哪些

滿族人關前曾頒布了一系列軍政法令,但總體來說仍處於由習慣法向成文法過渡的階段,法律制度比較簡單。人關以後,面對尖銳復雜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原有的簡單舊律已經不能適應清朝統治全國的新形勢,很快便開始了法律的創制工作。

(一)大清律的制定

1.《大清律集解附例》

順治元年,在遵行「故明律令」的基礎上參酌時益,進行立法,至順治四年(1647年)制定了《大清律集解附例》,頒行全國,這是清代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這部法典「詳譯明律。參以國制」。實際上無異於明律的翻版、不少條文雖然與當時社會實際狀況不符,仍照錄,有些規定與清初的社會現象完全脫節。此外,對滿官沒有法律條文規定,該法典對於滿官更無約束力,這都使得大清律頒布以後並沒有完全認真執行。

2.《大清律例》

康熙繼位以後,重新修訂律令,並於康熙十九年完成《現行則例》,載入大清律中,刪去重復參差的條款。此後,經雍正朝、乾隆朝數次修訂,至乾隆五年最後完成《大清律例》,簡稱《大清律》,「刊布中外,永遠遵行」。這樣,清初由簡單地襲用明律,幾經修訂終於編成一部比較完整的封建法典。

《大清律》這部以明律為藍本的中國歷史上最後一部封建法典,集歷代封建法律之大成,所謂「隱合古義」,「矯正前失」。由於清朝統治的歷史特點,決定了大清律中廣泛增加了確認滿族特權的條款。

清初定律的過程中,確立了「詳譯明律,參以國制」的立法思想,是「清承明制」的具體表現。清朝人關以後,為了要長久地統治下去,無論政權與法制建設,都適應先進的廣大漢族地區的社會實際,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改革。清初,在治國理民的方針上大都本著「清承明制」的精神,隨著形勢的發展,進而強調「詳譯明律,參以國制」。在保留人關的政權機構與法制的同時,進一步沿襲明朝封建專制主義的政權體制和法律制度。《大清律》已經修改,但始終以明律為藍本,很好地貫徹了清初的立法思想。

(二)例的制定與編例

1.例與《大清律集解附例》

大清律後附之「例」,源於唐時的「敕」和五代至宋的「指揮」。從明朝起,例始附於律後,律例並行。

雍正三年,頒行了遵循舊稱的《大清律集解附例》,律後附例八百二十四條。凡屬累朝舊例稱為「原例」,康熙年間增人的例稱為「增例」,經皇帝特旨及內外臣奏準的例稱為「欽定例」,統稱為「條例」。

由於清朝比附審判已經制度化,因此條例不斷增加,乾隆二十六年已達一千四百五十六條,至晚清同治九年,例已增至一千八百九十二條。清例不僅數量增多,而且起著特殊的作用,效力大於律,甚至可以以例為律。清朝統治者總結歷史和現實的統治經驗,認識到「例」是一種靈活的法律形式,可以隨時把統治意志提升為法律,而且不受法律條文的約束。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廣泛推行以例斷獄,以至律之間「前後抵觸,或律外加重,或因例破律」。

2.編例

為了消除律例之間的矛盾,乾隆十一年確定「條例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此後成為定製。各朝設修訂專館修例,使例制度化。然而清朝後期國勢衰微,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定期編例的制度也陷入廢弛。例仍然是困撓「法治」的一大弊端,成為官吏循私曲法的途徑,律也漸漸成為具文。

(三)《清會典》

為了總結國家行政管理的經驗,提高官吏的統治效能,從康熙時起便仿照明會典制定《清會典》。其後屢經續修,先後有《雍正會典》、《乾隆會典》、《嘉慶會典事例》、《光緒會典》。正文一百多卷,事例一千二百二十卷。

從會典的內容看,康熙、雍正兩朝以官統事,以事隸官。乾隆以後始以事別錄,典例分編,成為固定的體系。大清會典中詳列清代從開國至光緒朝各級行政機關的職掌與事例,是清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資料。大清會典不僅是清代行政法大全,也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行政法之集大成者。

(四)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單行法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疆域遼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除大清律外,清代還注意少數民族單行法規的修訂,先後制定了適用於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回律》、《番律》、《蒙古律》、《苗例》等單行法。其中有的條例開始帶有臨時性質,因在實行中有利於清朝的統治,遂成為常制。例如,雍正十一年制定的適用於寧夏、青海、甘肅等地少數民族的《西寧番子治罪條例》,原擬實行五年後改用大清律,但一再展期。至乾隆十三年,確定今後番民案件依照此條例規定辦理。

⑽ 西周時期的主要立法活動有哪些

西周時期,最經常的立法活動和最主要的法律形式,是傳統的「誥」、「命」、「誓」等王命,當時周王頒布的王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誓:即誓詞,是周王戰前向臣下發布的軍令性質的命令。

誥:是指誥誡,是周王對諸候和下級官吏的訓示。例如《康誥》,是周公個定叛亂後,封康叔於殷地來統治當地的商朝遺民。在康叔就任時,周公發布大法,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刑法原則和政策,對西周的立法和司法起著指導作用,影響極為深遠。

命:即周王告誡群臣,或針對某項具體事務而發布的命令。它是指導國家活動的重要根據,因此周王多次強調,「勿廢聯命」。諸侯的卿大夫在封邑內發布的命令,也是重要的法律淵源。

除此之外,西周主要的法律形式就是禮與刑。西周王朝幅員遼闊,一度出現過奴隸制社會的高度經濟繁榮。體現在法律上,就是「周公制禮」和呂侯制刑兩大立法事件的出現。

(一)周公制禮

「禮」,這個專有名詞可能是由於周公制禮才確立的。所謂周公制禮,並非是周公個人意願的立法活動,而是以奴隸制宗法等級作為依託,確立調整奴隸主貴族內部的相互關系,維護其特權的行為規范。

西周開國初期,針對統治形勢的需要進行了制禮的工作。在周公的主持下,以周族以前的習慣法為基礎,特別是關於精神和原則方面,同時吸收夏商兩代禮儀制度中的有用部分,經過整理制定了有關國家制度,調整社會關系以及生活規范的禮典。包括政治、經濟、倫理、婚姻、習俗等各個方面,涉及刑法、民法、行政法和訴訟法等多種法律內容。它的實質,既是確認周代國家政權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制度,又是進一步運用法律手段鞏固宗法制度和國家政權合二為一的具體保障,因此影響十分深遠。

經過制禮,西周奴隸制國家的法律才逐漸趨向完備,周禮實際上已作為一種積極規范調整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周禮是西周時期法律規范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呂刑

西周到了穆王時,國家財政出現危機,周穆王命司寇呂候進行法律改革,制定呂刑,「穆王訓夏贖刑,作呂刑」,可見呂候受命制定的是贖刑,而不是一般的刑罰。呂侯制刑,是西周政權的一次法律改革,它通過制五刑進一步闡明了古代法學理論的淵源,使國法與宗法的統一達到理想的境界,為後來封建法典的制定作了先導。

呂候制刑的歷史背景,除了為搜刮民財之外,當時獄政的腐敗、也是促使制刑的中要原因。因為典獄官吏貪贓枉法現象嚴重,不如乾脆制定贖刑,還可以把收入歸公。從《尚書·呂刑》的記載來看,呂刑所確定的照刑原則以及其他刑事政策,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點,也說明當時奴隸制立法趨於成熟。改革的基本精神,在於貫徹周初「明德慎罰」的指導思想,強調國家司法從選擇司派官到具體執法各個環節都必須慎重、崇德。但是呂候制定的《呂刑》並不是成文法典,它只是一次法制改革。封建時代之所以對周公制禮和呂候制刑津津樂道,其價值就在於它為封建國家制定刑法、行政法和訴訟法確立了一個「千古遵循」的法則。

另外,與周朝法律不沖突的南朝習慣法,還在殷商人集中的地區准許適用,稱之為「殷彝」。此外遺訓作為先王遺留下來的遺制,必須遵循。

熱點內容
奈曼旗法院 發布:2024-05-12 20:57:26 瀏覽:157
有法律效力的買房合同 發布:2024-05-12 20:02:48 瀏覽:554
小學生普及法律知識ppt 發布:2024-05-12 19:44:54 瀏覽:109
自由行傷亡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12 18:15:14 瀏覽:708
普法法律知識測試題庫 發布:2024-05-12 04:27:16 瀏覽:832
經濟法基本原則平衡協調維護公平競爭 發布:2024-05-12 02:43:55 瀏覽:969
依法治疫理解 發布:2024-05-12 01:16:50 瀏覽:186
司法王寵惠 發布:2024-05-12 01:07:51 瀏覽:192
不動產登記證與婚姻法 發布:2024-05-11 23:46:37 瀏覽:251
護理法律法規課件 發布:2024-05-11 22:55:28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