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職業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職業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1-11-28 03:49:07

⑴ 職業道德與法律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法與道德屬於上層建築�SUPERSTRUCTURE的不同范疇。法律屬於制度的范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法律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強調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范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范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法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憑借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觀念、宣傳教育以及公共譴責等諸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它最終將被道德所取代,人們將憑借自我道德觀念來實施自我行為。

一、道德與法律的學理含義:

(一)道德的含義:從唯物史觀的角度來看,道德根源於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恩格斯講:「一切以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而社會直到現在還是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所以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這表明道德的內容最終由經濟條件決定,並伴隨經濟的發展而有相應的變化;基於不同的物質生活條件的不同社會集團,有著不同的道德觀,在階級社會中的道德具有階級性。因此,我們可以把道德簡單的概括為: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質生活條件下的自然人關於善與惡、光榮與恥辱、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見、野蠻與謙遜等觀念、原則以及規范的總合,或者說是一個綜合的矛盾統一體系。
( 答案補充 主要看你是什麼職業。比如你是個律師你就要替你當事人保密個人隱私(法律允許的情況下)。你泄漏了你就面臨被起訴。但是又比如你是個銀行員工,有人來搶劫,職業道德的要求你保衛銀行財產,但是你不保衛銀行財產(比如報警)銀行起訴你也會敗訴的。 答案補充 但是又比如你是個銀行員工,有人來搶劫,職業道德的要求你拚死保衛銀行財產,但是你不保衛銀行財產(比如報警)如果報警 劫匪會打死你。銀行起訴你也會敗訴的。

⑵ 職業道德與法律的問題

首先,職業道德行為重點是自覺性和習慣性,而培養人的良好習慣的載體是日常生活。
其次,比如一個人他已經到成年人的年齡還沒勝任工作做下去的志氣,而是找份工作做幾天不適合再辭退,這樣我方看來是必須改正自己良好的職業習慣。
最後,希望能解決此問題,職業行為習慣必須養成助於發展。

⑶ 法律職業道德和法律職業責任的關系

法律就是法律,沒有法律職業道德,也沒有法律職業責任一說,應該是法律職業執行人的道德和法律職業執行人的責任,關系是法律職業執行人,必須懂法,遵守法律法規,安法律法規辦事

⑷ .職業道德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哪一個規范對人要求高

他們對人的要求都是一樣的,必須在一個正常的職業范圍之內,不能超越這個道德底線。

⑸ 如何理解職業道德與法律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准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
每個從業人員,不論是從事哪種職業,在職業活動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師要遵守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醫生要遵守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等等。
職業道德不僅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業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化。
要理解職業道德需要掌握以下四點:
首先,在內容方面,職業道德總是要鮮明地表達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准則。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會道德和階級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職業、行業以至產業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義上的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職業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因而它往往表現為某一職業特有的道德傳統和道德習慣,表現為從事某一職業的人們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質。甚至造成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們在道德品貌上的差異。如人們常說,某人有「軍人作風」、「 工人性格」、「農民意識」、「幹部派頭」、「學生味」、「學究氣」、「商人習氣」等。
其次,在表現形式方面:職業道德往往比較具體、靈活、多樣。它總是從本職業的交流活動的實際出發,採用制度、守則、公約、承諾、誓言、條例,以至標語口號之類的形式,這些靈活的形式既易於為從業人員所接受和實行,而且易於形成一種職業的道德習慣。
再次,從調節的范圍來看,職業道德一方面是用來調節從業人員內部關系,加強職業、行業內部人員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來調節從業人員與其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用來塑造本職業從業人員的形象。
最後,從產生的效果來看,職業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職業化」,又使個人道德品質「成熟化」。職業道德雖然是在特定的職業生活中形成的,但它決不是離開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而獨立存在的道德類型。在階級社會里,職業道德始終是在階級道德和社會道德的制約和影響下存在和發展的;職業道德和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之間的關系,就是一般與特殊、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系。任何一種形式的職業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著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的要求。同樣,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在很大范圍上都是通過具體的職業道德形式表現出來的。同時,職業道德主要表現在實際從事一定職業的成人的意識和行為中,是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成熟的階段。職業道德與各種職業要求和職業生活結合,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形成比較穩定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習慣,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在學校生活階段和少年生活階段所形成的品行,影響道德主體的道德風貌。
(三) 職業道德的特點: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職業道德具有以下特點。
1. 職業道德具有適用范圍的有限性。
每種職業都擔負著一種特定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由於各種職業的職業責任和義務不同,從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規范。
2. 職業道德具有發展的歷史繼承性。
由於職業具有不斷發展和世代延續的特徵,不僅其技術世代延續,其管理員工的方法、與服務對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歷史繼承性。如「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古至今始終是教師的職業道德。
3. 職業道德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由於各種職業道德的要求都較為具體、細致,因此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4. 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
紀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但它是介於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規范。它既要求人們能自覺遵守,又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後者而言,又帶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就是說,一方面遵守紀律是一種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紀律又帶有強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例如,工人必須執行操作規程和安全規定;軍人要有嚴明的紀律等等。因此,職業道德有時又以制度、章程、條例的形式表達,讓從業人員認識到職業道德又具有紀律的規范性。
(四)職業道德的社會作用: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會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體表現在:
1、 調節職業交往中從業人員內部以及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間的關系。
職業道德的基本職能是調節職能。它一方面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內部的關系,即運用職業道德規范約束職業內部人員的行為,促進職業內部人員的團結與合作。如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要團結、互助、愛崗、敬業、齊心協力地為發展本行業、本職業服務。另一方面,職業道德又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如職業道德規定了製造產品的工人要怎樣對用戶負責;營銷人員怎樣對顧客負責;醫生怎樣對病人負責;教師怎樣對學生負責等等。
2、 有助於維護和提高本行業的信譽。
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信譽,也就是它們的形象、信用和聲譽,是指企業及其產品與服務在社會公眾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業的信譽主要靠產品的質量和服務質量,而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高是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有效保證。若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高,很難生產出優質的產品和提供優質的服務
3、 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行業、企業的發展有賴於高的經濟效益,而高的經濟效益源於高的員工素質。員工素質主要包含知識、能力、責任心三個方面,其中責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職業道德水平高的從業人員其責任心是極強的,因此,職業道德能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4、 有助於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
職業道德是整個社會道德的主要內容。職業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個從業者如何對待職業,如何對待工作,同時也是一個從業人員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的表現;是一個人的道德意識,道德行為發展的成熟階段,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另一方面,職業道德也是一個職業集體,甚至一個行業全體人員的行為表現,如果每個行業,每個職業集體都具備優良的道德,對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會發揮重要作用

⑹ 職業道德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哪一個規范對人要求高

職業道德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哪一個規范對人要求高?我認為道德規范對人妖比較高,因為道德層面是表現人的境界,而法律沒有人進行制裁的手段

⑺ 職業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准則、道德內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容和,它既是對本職
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准和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職業道德屬於自律范圍,它通過公約、守則等對職業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
規范。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統治者制定給被統治者以及統治者自身必須遵守的規定規章、命令條例。由立法機關或國家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和。包括憲法、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規等國家級法律以及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共同點:都是一種行為規范。不同點:職業道德靠自覺遵守;法律必須強制執行。

⑻ 職業道德與法律,求答案

職業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
道德是通過行為規范和倫理教化來調整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意識形態,是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社會相互關系的准則、標准和規范的總和
社會公德存在於社會群體中間的道德,是生活於社會中的人們為了我們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行為規范
慎獨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信念、做人原則之事
民事關系是指公民在民事活動中產生的相互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合同是指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⑼ 談談你對職業道德與法律關系是如何理解的,在線等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 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 道德准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 和。 每個從業人員,不論是從事哪種職業 ,在職業活動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 師要遵守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職業 道德。醫生要遵守救死扶傷的職業道 德等等。 職業道德不僅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 中的行為標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業 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職 業道德是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 體化。 要理解職業道德需要掌握以下四點: 首先,在內容方面,職業道德總是要 鮮明地表達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 職業行為上的道德准則。它不是一般 地反映社會道德和階級道德的要求, 而是要反映職業、行業以至產業特殊 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義上的 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 的職業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因而它 往往表現為某一職業特有的道德傳統 和道德習慣,表現為從事某一職業的 人們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質。甚 至造成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們在道德品 貌上的差異。如人們常說,某人有「 軍人作風」、「 工人性格」、「農民意識」 、「幹部派頭」、「學生味」、「學究氣」、 「商人習氣」等。 其次,在表現形式方面:職業道德往 往比較具體、靈活、多樣。它總是從 本職業的交流活動的實際出發,採用 制度、守則、公約、承諾、誓言、條 例,以至標語口號之類的形式,這些 靈活的形式既易於為從業人員所接受 和實行,而且易於形成一種職業的道 德習慣。 再次,從調節的范圍來看,職業道德 一方面是用來調節從業人員內部關系 ,加強職業、行業內部人員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它也是用來調節從業人 員與其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用來塑 造本職業從業人員的形象。 最後,從產生的效果來看,職業道德 既能使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 和規范的「職業化」,又使個人道德品 質「成熟化」。職業道德雖然是在特定 的職業生活中形成的,但它決不是離 開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而獨立存在的 道德類型。在階級社會里,職業道德 始終是在階級道德和社會道德的制約 和影響下存在和發展的;職業道德和 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之間的關系,就 是一般與特殊、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 系。任何一種形式的職業道德,都在 不同程度上體現著階級道德或社會道 德的要求。同樣,階級道德或社會道 德,在很大范圍上都是通過具體的職 業道德形式表現出來的。同時,職業 道德主要表現在實際從事一定職業的 成人的意識和行為中,是道德意識和 道德行為成熟的階段。職業道德與各 種職業要求和職業生活結合,具有較 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形成比較穩定 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習慣,以致在很大 程度上改變人們在學校生活階段和少 年生活階段所形成的品行,影響道德 主體的道德風貌。 (三) 職業道德的特點: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職業道德具有 以下特點。 1. 職業道德具有適用范圍的有限性。 每種職業都擔負著一種特定的職業責 任和職業義務。由於各種職業的職業 責任和義務不同,從而形成各自特定 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規范。 2. 職業道德具有發展的歷史繼承性。 由於職業具有不斷發展和世代延續的 特徵,不僅其技術世代延續,其管理 員工的方法、與服務對象打交道的方 法,也有一定歷史繼承性。如「有教 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古 至今始終是教師的職業道德。 3. 職業道德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由於各種職業道德的要求都較為具體 、細致,因此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4. 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 紀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但它是介於 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規范。 它既要求人們能自覺遵守,又帶有一 定的強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 德色彩;就後者而言,又帶有一定的 法律的色彩。就是說,一方面遵守紀 律是一種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紀律 又帶有強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

⑽ 職業道德與法律的區別與聯系

法與道德屬於上層建築?SUPERSTRUCTURE?的不同范疇。法律屬於制度的范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專識形態的范疇。屬法律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強調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范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范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法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憑借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觀念、宣傳教育以及公共譴責等諸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它最終將被道德所取代,人們將憑借自我道德觀念來實施自我行為。

一、道德與法律的學理含義:

(一)道德的含義:從唯物史觀的角度來看,道德根源於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恩格斯講:「一切以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而社會直到現在還是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所以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這表明道德的內容最終由經濟條件決定,並伴隨經濟的發展而有相應的變化;基於不同的物質生活條件的不同社會集團,有著不同的道德觀,在階級社會中的道德具 ...

熱點內容
司法商經知 發布:2025-05-25 09:21:16 瀏覽:696
公民對法規要求解釋說明 發布:2025-05-25 09:19:46 瀏覽:429
英國法官假發黑布 發布:2025-05-25 09:14:33 瀏覽:939
大連保險公司招聘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25 09:14:02 瀏覽:614
關於疫情的道德模範 發布:2025-05-25 09:02:05 瀏覽:864
荃灣法院 發布:2025-05-25 09:01:56 瀏覽:818
主題公園建立相關行政法規 發布:2025-05-25 09:01:13 瀏覽:583
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的說明 發布:2025-05-25 08:51:29 瀏覽:644
新的交通法規已施行 發布:2025-05-25 08:46:21 瀏覽:91
行政區劃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25 08:39:55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