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對法規要求解釋說明
『壹』 法律解釋的種類有哪些
按照法律解釋的主體和效力不同把法律解釋分為法定解釋和學理解釋兩大類。
(1)法定解釋
法定解釋又稱正式解釋、有權解釋,官方解釋和有效解釋,是指法律確定的國家機關或個人依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對法律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稿慧。法定解釋的特點是:解釋的主體是法定的,不是任意的;所進行的解釋具有法律效力。一般與所解釋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對法定解釋,人們往往依據解釋主體的不同,劃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
(2)學理解釋
學理解釋又稱正式解釋、無權解釋、任意解釋,是指非法定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法學工作者以及報刊等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內容和含義所做的胡賣胡說明。其特點是不具有法律效力。
--李龍主編:《法理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365頁。 法律解釋按照效力來劃分有法定解釋(有效解釋)和任意解釋(學理解釋)兩大類。法定解釋是指根據法定許可權由特定的主體進行的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解釋。學理解釋是指沒有法定普遍約束力的解釋,主要表現為理論研究、案件辯論和法制宣傳。
我國法律解釋從主體地位及其效力來劃分,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1)立法解釋。這有兩種情況:一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憲法和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補充規定的問題所進行的解釋。另一種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針對地方性法規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補充規定。
(2)司法解釋。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針對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進行的解釋。
(3)行政解卜手釋。指由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針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所進行的解釋。
--張文顯主編:《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鍵弊答,第376-377頁。 按照法律解釋的主體和效力來劃分,法律解釋可分為法定解釋和非法定任意解釋。
法定解釋又稱正式解釋、有權解釋。是指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基於法律的授權規定對法律進行的解釋。法定解釋又可以分為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
非法定解釋,又稱非正式解釋,是指未經立法機關授權的機關、團體、社會組織、學術機構以及公民個人對法律所作的解釋。非正式解釋有學理解釋和任意解釋之分。
法律解釋方法不同,可以將法律解釋劃分為很多種,主要有:系統解釋、邏輯解釋、擴充解釋、限制解釋、字面解釋、歷史解釋。
--卓澤淵主編:《法學導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7-81頁。 根據我國法律解釋許可權的劃分,我國的法律解釋大體上可以分為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
(1)立法解釋。從狹義上說,立法解釋專指國家立法機關對法律所做的解釋;從廣義上說,則泛指所有依法有權制定法律、法規的國家機關或其授權機關,對自己制定的法律、法規進行的解釋。這里所說的法律解釋是廣義的。它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憲法的解釋,以及對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補充規定的法律的解釋;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對自己制定的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行政法規的解釋;(3)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其他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地方人大常委會對自己制定的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地方性法規的解釋。
(2)行政解釋。行政解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依法行使職權時,對有關法律、法規如何具體應用問題所做的解釋。它有兩種情況: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褲攔法律如何具體應用問題所做的解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對地方性法規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所做的解釋。
(3)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是指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在配凱適用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對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規的問題所做的解釋。它包括:審判解釋;檢察解釋和審判、檢察聯合解釋。
--葛洪義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88-389頁。 就解釋對象而言,它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再就解釋主體而言,可以把法律解釋分為學理解釋和法定解釋。由於解釋主體性質的不同,法定解釋還可以進一步分為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
--楊一平著:《司法正義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00-201頁。 法律解釋的種類從形式和方法上說,有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從效力上說,有學理解釋和強制解釋;從實質上說,有擴充解釋和限制解釋。
--朱采真著:《現代法學通論》,世界書局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版,第80頁。 依解釋之主體,可分為有權解釋與學理解釋。
(一)有權解釋。又可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
(二)學理解釋。為根據學理,定法律之意義,無法律上之拘束力。依解釋手段之不同,又可分為文字解釋與論理解釋。
1.文字解釋。謂依法之字義而解釋法律。
2.論理解釋。謂不拘泥於法文之字句,由立法之目的、沿革、社會生活之需要,法典全體之組織,與其他法文之關系,法律適用之結果等各方面觀察,用論理的方法,求貫通法律全般之統一的精神。由法文之文字與其意義之關系,又可分為下之種種方法。
a.擴張解釋
b.縮小解釋
c.變更解釋
d.反對解釋
e.當然解釋
以上所述之論理解釋方法,多足以濟文字解釋之窮,可見先文字解釋而後倫理解釋之舊說,實無一顧之價值。文字解釋與倫理解釋,並無先後重輕之別,必兩者相俟而行,始能得法律之真意義。
--吳學義著:《法學綱要》,中華書局,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版,第71-72頁。 由於進行解釋法律的機關與人員的不同,解釋有下列幾種形式:一、正式解釋;二、司法解釋;三、學理解釋。
解釋按其所採用的方法,可分為下列數種:一、文法解釋;二、邏輯解釋;三、系統解釋;四、歷史解釋。
按解釋的尺度可分為:一、字面解釋;二、限制解釋;三、擴充解釋。
--蘇聯科學院法學所編:《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國家與法權理論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5年版,第511-517頁。 從國家看,法律之解釋可大別為有權解釋和學理解釋兩種分類。
(一)有權解釋:有權解釋又分為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三種。
(二)學理解釋:學理解釋又分為文理解釋和倫理解釋兩種。
――李岱著:《法學緒論》,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版,第62-65頁。 (1)機關解釋。此種解釋亦稱法定解釋,或有權解釋,蓋其解釋之效力較強也。復分為三種:①立法解釋。此項解釋,情形有二:一為事前解釋,一為事後解釋。②司法解釋。此項解釋亦有兩種情形,一為判例,一為解釋例。③行政解釋。此種解釋以適用法令時對該法令本身發生疑義之解釋為限,而對於憲法之疑義,或法令與憲法有無抵觸之疑義則無權解釋。
(2)個人解釋。此種解釋亦稱學理解釋。此種解釋,無拘束力,故亦稱無權解釋。
--袁坤祥編著:《法學緒論》,三民書局,1980年版,第69-73頁。
『貳』 依法治國對政府和公民有哪些要求
依法治國對政府復部門提出了更制高的要求,首先政府部門應知法、懂法、守法,作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其次,要宣傳發動,讓群眾真正遵守法律、法規。
政府要嚴格依法行政、審慎用權、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依法治國對公民個人的要求: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叄』 法學家對法律規范進行的解釋稱為什麼
法學家的解釋是非正式解釋,學理解釋,無權解釋,任意解釋。
非正回式解釋又稱無權解答釋或者無效法律解釋,是未經授權的機關,團體,社會組織,學術機構以及公民對法律規范所做的解釋,基本特點是該解釋在法律上沒有約束力。包括學理解釋和任意解釋。
學理解釋是指由學術團體和教育機構對法律規范所進行的解釋。
任意解釋是指社會團體或公民個人對法律法規按自己的理解所做的說明。
法學家既屬於學術團體內,又屬於公民個人,綜上,可同屬四個解釋。
『肆』 法律能不能隨意解釋為什麼
法律不能隨便解釋.只有正式解釋才是有權解釋的主體,有法律效力.一般人是不能解釋的,或者說解釋了也沒有法律效力.法律解釋分為以下幾種:(一)按照解釋主體和法律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釋可以分為正式解釋和非正式解釋
正式解釋又稱有權解釋或官方解釋,(單選)是指國家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所作的有法律效力的解釋.正式解釋又可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多選)
1.立法解釋.廣義的立法解釋是指有關國家機關對其制定的法律規范所進行的解釋.
2.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在法律適用過程中,對具體應用法律規范的有關問題所進行的解釋.在我國,司法解釋又可以分為兩種:(多選)一種是審判解釋,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對具體應用法律的有關問題所進行的解釋. 這種解釋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具有普遍的約束力.第二種是檢察解釋,是指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檢察工作中對具體應用法律的有關問題所進行的解釋.這種解釋對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3.行政解釋.行政解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處理其職權范圍內的行政事務時,對具體應用法律的有關問題所進行的解釋.在我國,行政解釋分為兩種:一是國務院對如何具體應用法律及國務院所屬各部門(一定要注意)對如何具體應用行政規范所作的解釋;二是地方人民政府對如何具體應用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所作的解釋.
4.非正式解釋,又稱無權解釋.指未經授權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個人對法律規范所作的沒有法律效力的解釋.非正式解釋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任意解釋,是指公民、當事人、辯護人、代理人、社會組織或未經授權的國家機關,(不是所有的國家機關的解釋都是正式解釋)按照自己的理解,對法律規范所作的解釋.另一種是學理解釋,是指有關專家、學者在學術研究、法學著作、法學教育和法制宣傳中,對法律規范所作的解釋.
(二)按照法律解釋的方法不同,可以將法律解釋分為語法解釋、系統解釋、歷史解釋和邏輯解釋
1.語法解釋,指從語法結構和文字字義等方面闡明法律規范的含義.如:比如物權法.
2.系統解釋,指分析某一法律規范與其他法律規范的聯系,以及在它所屬的法律部門、法律制度和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闡明法律規范的含義.比如:合同法中的規范與民法通則中的規范的關系.
3.歷史解釋,指通過對法律規范制定的歷史條件及其與歷史上同類法律規范的比較,闡明該法律規范的內容與含義.如:類推與比附.
4.邏輯解釋,指運用形式邏輯的規律和方法分析法律規范的內容,闡明其立法精神與含義.
(三)按照法律解釋的尺度不同,可以將法律解釋分為字面解釋、限制解釋和擴充解釋(多選)
1.字面解釋,指嚴格按照法律規范的字面含義所進行的解釋,既不擴大也不縮小.
2.限制解釋,指為了符合立法原意,對法律規范作出窄於其字面含義的解釋.如:「本公園禁止車輛進入」,這里的車輛排除自行車.
3.擴充解釋,指當法律規范的字面含義比立法原意狹窄時,為了符合立法原意,對法律規范作出較字面含義范圍寬泛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