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譯txt

道德經譯txt

發布時間: 2021-12-03 05:09:15

A. 求道德經及其譯文txt百度雲

《道德復經》制.txt: http://yze39s.kaixinget.com/file/22215238-408937561 點擊普通下載就可以。◕‿◕。

B. 道德經及翻譯txt,謝謝!!

隨便搜Google就有了,PDF file. (注意:不可用漢語拼音Dào dé jīng; 老外是用"Tao Te Ching"!!!

"Tao Te Ching" :Chapter One:
Tao (The Way) that can be spoken of is not the Constant Tao』
The name that can be named is not a Constant Name.
Nameless, is the origin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named is the Mother of all things.
Thus, the constant void enables one to observe the
true essence.
The constant being enables one to see the outward manifestations.
These two come paired from the same origin.
But when the essence is manifested,
It has a different name.
This same origin is called 「The Profound Mystery.」
As profound the mystery as It can be,
It is the Gate to the essence of all life...

C. 道德經全文及譯文txt下載

道德經 全文 譯文 .txt

道德經.txt

.....求點贊!^_^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恆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恆名也。無名④,萬物之始也;有名⑤,萬物之母也⑥。故恆無欲也⑦,以觀其眇⑧;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⑨。兩者同出,異名同謂⑩。玄之又玄⑾,眾眇之門⑿。

[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注釋]

①第一個「道」是名詞,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實質,引申為原理、原則、真理、規律等。第二個「道」是動詞。指解說、表述的意思,猶言「說得出」。
②恆: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個「名」是名詞,指「道」的形態。第二個「名」是動詞,說明的意思。
④無名:指無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體,根源。
⑦恆:經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邊際、邊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謂:稱謂。此為「指稱」。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遠的含義。
⑿門:之門,一切奧妙變化的總門徑,此用來比喻宇宙萬物的唯一原「道」的門徑。

D. 求《道德經》及譯文的txt,謝謝啦~

看看空海大師的網站

E. 求老子《道德經》全文及譯文TXT格式,謝謝啦!

《老子》真意
序 言
《老子》在世界上的譯本及發行量之多僅次於《聖經》。僅從這一點,就足以說明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老子》的真正作者至今沒有確切的史料可查,其身份與《聖經》中的麥基洗德類似:「他頭一個名翻出來就是仁義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他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乃是與神的兒子相似」(《聖經》之《希伯來書》第7章第2-3節)。《老子》五千言,處處呈現著一位天外來者的聲音,他的話語,塵世之人難以明白。
兩千多年以來,中國歷史上無數人企圖對《老子》所言給以解明,有人從治國的角度解讀《老子》,也有人從養生的角度解釋《老子》,但都前後矛盾,牽強附會,令人難解。冥冥之中,人們知道這是上天賜予中國人的一部擎天巨著,既然難以解明,人們也就不得不對其敬而遠之。
以往人們對《老子》解讀的落腳點多放在治國方面,但《老子》所言卻難以實行,甚至與人類歷史的發展軌跡截然相反。從立人教誨的角度去解讀《老子》,世人的道德狀況及行為方式與《老子》的倡導背道而馳。從養生的角度解釋《老子》,有人或許得到些許的感覺,這樣做撇開了道德准繩的束縛,人們或許會在迴避矛盾的境際中稍得安慰。然而,人的肉體卻同樣難以容納《老子》的要求,肉體生產的是慾望,《老子》倡導的是無欲,兩者之間仍然是南轅北轍。
《老子》究竟要告訴人們什麼呢?歷史的車輪碾過新紀元後兩千年,中國——這塊在人類歷史上承載著重要使命的土地,已經步入了蘇醒、崛起的時代。天國的福音已經正式臨到了這塊土地,中國人呼喊了幾千年的「老天爺」,已經拂去面紗彰顯在這塊特殊的土地上,神的恩典已經在這里開啟,耶穌基督的救恩已經降臨,天國的子民正從這塊土地上站起,神的教會已經遍布中華。天國,這個世人難以想像的國度,已經在這里呈現給了神的子民。
原來,《老子》五千言所宣告的對象,是一群特殊的人——天國之子。人們疑慮了幾千年的「天話」終於得以昭示。《老子》的倡導,是對天國之子——基督徒在地上的生活要求。天國之子在地上的使命,就是造就自己,使神所賜予的新生命——耶穌基督的生命得以完全,以便回歸天上的王國為神所用。《老子》所言,正是為了達此目的而對他的子民在世造就的諄諄教誨。除了天國之子——耶穌基督的門徒,又有誰能夠行得了這「天書」上的道路呢?
解讀《老子》的鑰匙,主要在於其中的四個稱呼——「道」、「無」、「有」、和「聖人」。這四個概念其實也是中國哲學的主要架構。按照傳統中國哲學的解釋,「有」、「無」、「道」的含義難以給人清楚明確的認識。「聖人」的標准又是什麼呢?按照完全成為聖潔的標准,世人沒有一個合乎要求的。所以,中國人以往所稱許的「聖人」,也只能是人自己稱許的「聖人」。
按照《聖經》的啟示,我們所認識的神,是三位一體的神。天地萬有皆來自於一位獨一的神,他有三個格位——聖父、聖子和聖靈。如同人是靈、魂、體的合一,這位獨一的神也是聖父、聖子、聖靈的合一。《聖經》告訴我們,人是按著神的樣式造的。所以,神也通過人的樣式返回去向人啟示他自己。
人是由靈、魂、體三部分構成的。魂是人生命的主體,其職能主要是心思、情感和意志;體即人的肉體,是其生命的載體;靈是人生命的核心,來自於神,其職能主要是良心、直覺和交通(靈與靈之間的溝通)。為什麼只有信主得救的人才能向神禱告呢?就是因為良心被神洗刷干凈的人,他的靈又活過來了,才能以與神(神是靈)溝通。得救重生的人肉體死亡後,魂完全接受靈的指揮而達到完全相合,所以中國人有把魂稱為靈魂的習慣。
按照《聖經》的啟示,神是三位一體的神,他有聖父、聖子、聖靈三個格位。聖父是神生命的核心,聖子是神生命的主體,聖靈是神的生命之體。所以,我們與神的接觸不是用身體,而是用心靈。《老子》中的「無」指的就是神的聖父的格位,他是人的肉體看不見、摸不著的,然而他卻是萬有被創造的發令者。《老子》中的「有」指的是神的第二個格位——聖子,也稱為「道」,他是神生命的主體,是萬有被創造的實施者。他有時以讓人看得見的方式向人類顯示,迄今為止,其中最主要、最完全的顯示就是他道成肉身,成為人的樣式來到人間,成為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耶穌基督成為人子,由於他來自於聖潔、光明的神,他沒有罪也不會犯罪,所以,他是人世間唯一的聖人,《老子》中的「聖人」指的就是耶穌基督。
明白了《老子》中「無」、「有」、「道」及「聖人」之所屬,再讀《老子》,其內容就明朗清晰了。
《老子》中出現最多的稱呼是「道」,由於他是神生命的主體,而《老子》昭示的對象,是被神所揀選而重生得救成為他兒女的人。「道」字的本意是「第一個行走者開出的路」。耶穌基督是帶領神的兒女在世行走十字架道路的第一人,也是天國子民生命的標桿。所以《老子》中的神多以「道」自稱。
為了使大家更准確地把握「道」的含義,下面將神自己的話語呈給大家,以便大家更好的領受:
「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里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 神的兒女。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 神生的。」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從來沒有人看見 神,只有在父懷里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以上經文分別取自《聖經》之《約翰福音》第1章第1-5、9-13、14、18節。)
願神的救恩臨到你!願天父的慈愛與耶穌基督的生命彰顯於你!

一 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①,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②;常有,欲以觀其徼③。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④。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註:
① 名:說出。
② 妙:美,好;神奇。
③ 徼:求,求取。《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循(遵守,依照)也。
④ 玄:深奧不容易理解的。

【一章譯文】

世人都知道,美的事情之所以被看作美,這是因為惡在它裡面止息了;好的事情之所以被看作好,是因為不好的東西在它裡面止息了。所以道成肉身的聖子耶穌基督的作為,是在看不見的父神的輔助下完成的,難做的事情是在容易做的事情的輔助下完成的;長距離的丈量,是在短東西的輔助下完成的;高遠的志向,是在眼前工作的輔助下完成的;嗓音是在樂器的輔助下產生和諧的樂章;長遠的打算,是在跟隨其後的行動輔助下達成的。因此,耶穌基督做任何事情都置身於父神的作為之中(靠他而作),傳遞的是難以言說的教誨。任何事情做成了卻不聲張,活在世上卻不顯揚,做事情不給人以仗賴自己的感覺,大功告成卻好像自己不在其內。正因為不居功,就開啟了認識所有奧秘神奇的大門。

二 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①;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②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③;音④,聲⑤相和;前,後相隨⑥。是以聖人處⑦無為之事,行⑧不言之教⑨。萬物作⑩焉而不辭⑾,生而不有,為而不恃⑿,功成而弗居⒀。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註:
① 已:止。
② 相:輔助。
③ 傾:傾向,趨向。
④ 音:《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從言。
⑤ 聲:《說文》:音也,從耳磬(古代打擊樂器)。
⑥ 隨:跟;順從。
⑦ 處:置身。
⑧ 行:傳遞。
⑨ 教:教誨。
⑩ 作:做成。
⑾ 辭:《說文》:訟也。訟,爭也。
⑿ 恃:依賴,倚仗。
⒀ 居:住;處於。

【二章譯文】

世人都知道,美的事情之所以被看作美,這是因為惡在它裡面止息了;好的事情之所以被看作好,是因為不好的東西在它裡面止息了。所以道成肉身的聖子耶穌基督的作為是在看不見的父神的輔助下完成的,難做的事情是在容易做的事情的輔助下完成的,長距離的丈量是在短東西的輔助下完成的,高遠的志向是在眼前工作的輔助下完成的,嗓音是在樂器的輔助下產生和諧的樂章,長遠的打算是在跟隨其後的行為輔助下達成的。因此,耶穌基督做任何事情都置身於父神的作為之中(靠他而作),傳遞的是難以言說的教誨。任何事情做成了卻不聲張,活在世上卻不顯揚,做事情不給人以仗賴自己的感覺,大功告成卻好像自己不在其內。正因為不居功,所以他總是在成功裡面。

三 章
不尚賢①,使民不爭②;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③,實其腹④;弱其志,強其骨⑤。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⑥。
——————————————
註:
① 賢:《說文》:多才也,從貝。
② 爭:力求獲得或達到。
③ 心,功能——思、想、慮。
④ 腹,功能——裝、盛、儲。
⑤ 骨,相對於「肉」。
⑥ 治:安定或太平。

【三章譯文】

不崇尚人的才能,使神的兒女放棄憑借己力的奮爭;不隨意高舉任何人的行為,使神的兒女杜絕投機取巧地仿效;心裡沒有慾望,則能清心見神。因此,耶穌基督對教會的造就,在於讓門徒空乏其心,裝滿神;降服其血氣,讓神生命掌權。從而使神兒女時刻脫離外面的知識與慾望,不敢依靠世界的知識與聰明行事。靠神而做,就沒有不能達到的地步。

四 章
道沖①,而用之或不盈②。淵③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④其塵⑤。湛⑥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⑦帝⑧之先。
——————————————
註:
① 沖:《說文》:涌搖也,從水。
② 盈:充滿;多餘。
③ 淵:深。
④ 同:共,在一起。
⑤ 塵:塵世。
⑥ 湛:清澈。
⑦ 象:形狀,樣子。
⑧ 帝:《說文》:諦(道理)也,王(統治)天下之號(號令,命令)也。

【四章譯文】

神之道如同泉涌,其功用永無窮盡。好深啊,好象萬物的掌管者,挫除它們的鋒芒,除卻它們的擴張,與它們的美善相和,也不嫌棄它們的愚蒙而與之共處。好清澈啊,若幻若存。誰能知道他的來歷?難道不是統治諸天萬有之號令的源頭嗎?

五 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①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②蘥③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
註:
① 芻:喂牲畜的草;割草。
② 橐:一種口袋。
③ 蘥:古代管樂器。

【五章譯文】

蒼天大地似乎沒有仁慈一般,把萬物當作牲畜隨意啃噬的草和街市中隨處流浪的狗來看待。聖子耶穌基督好像也是這樣,看世人如同未開化者。在天庭與塵世之間,他若虛若幻卻是那麼真實,只要祈求就給你成就。唉!妙不可言,還是少說而虔誠地在他裡面居住為好。

六 章
谷①神②不死,是為玄牝③。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註:
① 谷:《說文》:泉出通川為谷。
② 神:心力。
③ 牝:《說文》:畜母也,從牛。

【六章譯文】

從形成山谷內在生命力的持續不止,就可以知曉奧秘的產生。奧秘產生之門,也就是所說的造分天地的源頭。他延續不斷,若虛若存,以他為用是不需費力的。

七 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①,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
註:
① 生:活著。

【七章譯文】

在人們看來,天地是長久存續的。天地長久存續的原因,是不依靠自己而存在(掌管者讓它如此),所以能長存。因此,耶穌基督自己謙卑卻處於至上的地位,拋棄自己卻使自己的身體——教會得以建立。難道不是因為他舍棄自己嗎?最終卻成就了他的願望。

八 章
上善①若水。水善②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③,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④。
————————————
註:
① 善:好的行為、品質。
② 善:長於、能做好。
③ 與:交往、交好。
④ 尤:過失。

【八章譯文】

天國里的好品行,可喻作地上的水。水惠利萬物而從不與它們相爭,卻不被人們所看重,所以其品質接近於神之道:他停留,則使所在之處得恩惠;在他裡面靜思,則能達到廣闊深遠的境地;與他交往,則能進入仁愛之地步;在他裡面言談,定能遠離虛謊;靠他治理,則能達到安寧;在他裡面行事,則無所不能;靠他行動,則能達到標准。只有不相爭,才能沒有過失。

九 章
持①而盈②之,不如其已;揣③而梲④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註:
① 持:拿著。
② 盈:充滿;多餘。
③ 揣:藏在衣服里。
④ 梲:樑上的短柱。

【九章譯文】

手中拿多了,就該停住;衣兜里藏多了,怎麼能堅持長久呢?財寶裝滿了房子,怎能看守得住?富貴之後而驕縱,豈不給自己留下過失?所以,事情做成而置身事外(不歸功於自己),天國之路就是這樣。

十 章
載①營②魄抱一③,能無離乎?專④氣⑤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無雌⑥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⑦而不宰:是謂玄德⑧。
————————————
註:
① 載:充滿。
② 營:軍隊駐扎的地方。
③ 一:《說文》: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④ 專:單純,獨一,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⑤ 氣:氣息,呼吸。
⑥ 雌:母的,陰性的。
⑦ 長:領導,執掌。
⑧ 德:好的品行;信念。《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從直從心。

【十章譯文】

能讓聖靈充滿你的生命(魂)而無片刻分離嗎?能使你的性情單純像小孩子,並持守你的柔和如嬰兒之氣息嗎?在與神相交的奧秘路途中,你能隨時清除各種雜亂思緒而單一與神相處嗎?在愛的國度里服侍人與服侍神的過程中,你能完全靠神來做而不憑借自己論斷是非嗎?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中,你都能行在神的光中嗎?有了神的諸多恩賜,你能完全靠神而不憑自己而行嗎?發生過的就讓它自然存蓄(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活著卻好像沒有一樣(不在自己里活——在神裡面活),做了卻好像沒做一樣(因為是神所做而非自己所做),雖然處在治理的位置卻不憑自己施行判斷(讓神做),這就是所說的奧秘的在神生命中才能活出的好品行。

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①埴②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③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
註:
① 埏:用水和泥。
② 埴:黏土。
③ 牖:窗戶。

【十一章譯文】

車輪中的三十輻共同插入一轂,只有當它們各自不再突出自己的時候,才能形成車的功用。用水和黏土做器皿,只有當其中的各元素不再強調自己重要性的時候,才能做成器皿並實現其功用。鑿門窗建造房屋(窯洞),只有當各部分相互協調(不再看重自己)了,才能有合適的房子(窯洞)可用。所以,強調各部分的重要性,是為了充分發揮其效能;不看重自己的重要性,是為了在和諧中實現整體功能的效用。

十二章
五①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②,馳騁畋③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④。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註:
① 五:《說文》: 陰陽在天地之間交午也。
② 爽:不合,違背。
③ 畋:打獵。
④ 妨:《說文》:害也。

【十二章譯文】

閃爍變幻的色彩讓人眼睛失明,交錯轟鳴的音響讓人耳朵失聰,辛酸刺激之物頻繁入口讓人失去味覺,馳騁狩獵讓人心狂而失去寧靜,珍稀之物讓人產生非分之想而入歧途。所以,耶穌基督注重心內(與父同在)而不為外物所擾。因此,門徒應該離開外面的世界而追求裡面的看見。

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十三章譯文】

被寵愛和遭羞辱時同樣樂觀,重視災禍的功用如同呵護己身。什麼叫做「被寵愛和遭羞辱時同樣樂觀」?不看重被寵愛,得到它失去它都以為樂事。怎樣算是「重視災禍的功用如同呵護己身」?我之所以有痛苦,是因為我還有自己的緣故;待到我沒有了自己,哪裡還會有痛苦呢?所以,難得的是,把己身看得如同世界一樣敗壞,你才能知道寄居在世的目的是什麼;更加珍貴的在於,以攻克己身作為在世的努力目標,你才能真正撐起在世所度的光陰。

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①,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②。此三者不可致詰③,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④,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
註:
① 夷:外國或外國的。
② 微:精深,精妙。
③ 詰:追問。
④ 皦:清晰。

【十四章譯文】

用肉眼看他不得見,可稱他為異境的;用耳朵聽他不得其聲,可稱其為少有的;用手去抓他不得其形,可稱其為精妙的。在這三方面都難以追問清楚,所以只能和起來去體驗他。向上尋覓他難以得清晰,他向下昭示卻不致糊塗,想歸納他卻難以說出,還是將其歸於不可捉摸的神的事情吧。這就是所說的他處於沒有形狀的狀態、不可捉摸的樣子,也就是所說的難以捉摸。迎著他來,看不見他的起首;跟著他去,也不知道你在他的後面(他是無限)。掌握了自古以來神的道,以便把握今天耶穌基督開辟的生命之路,能以知曉這條道路是神在萬古以先早已預備好的,這就是所說的對神之道的記載。

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①。夫唯不盈,故能蔽②不新成。
—————————————
註:
① 盈:充滿。
② 蔽:擋住。

【十五章譯文】

從遠古而來到世間的人子耶穌基督,精妙神奇深奧暢達,其精深難以使人理解。因為難以理解,只能勉強從其外貌上觀察。安舒啊,雖像冬天過河;謹慎啊,好像怕驚動了周圍;恭敬啊,顯出莊重的樣子;灑脫啊,如同堅冰即將消融;誠懇啊,朴實厚道的樣子;心胸寬廣啊,虛懷若谷的樣子;難以理清楚啊,似乎融在濁世之人裡面。誰能安靜下來從他看似混跡世人的境況中慢慢地理清真實的情由呢?誰能在不停息的繁亂世事中安坐主懷使生命不斷長大呢?——保守自己活在主裡面永不停息地追求的人!只有不停息地追求,方能抵擋罪惡使神所賜予的基督豐盛生命不斷長成。

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①並作,吾以觀復②。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
註:① 物:「我」以外的人或環境,多指眾人。
② 復:回答,答復。

【十六章譯文】

徹底倒空自己,全心全意地安靜在神的裡面,任憑所有的事情一同發生,我只要靜靜地觀察。雖然世事繁雜,都要回到它們的本源。回歸本源稱為靜,這就是所說的回歸生命。回歸生命稱為永生,知道永生才能叫做心裡明亮。不曉得永生,只能苟且偷生,太不幸了。曉得永生,才能容納一切。容納一切才能行正義,行正義才能行治理,行治理是天國的事情,天國才是神之道運行的目的,神之道就是永生。進入天國,沒有了己身,永享安舒。

十七章
太①上②,下③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④。
————————————
註:
① 太:高,大。
② 上:《說文》:高也。
③ 下:《說文》:底也。
④ 然:是,對。

【十七章譯文】

天國的事情,天底下一部分人知道其存在;再一部分人因對其奧秘的喜好而給一些盲目的稱贊;還有一部分人出於對其不明白而害怕;也有一部分人因蠻性不開而待之以輕慢。相信的程度達不到而已,哪裡有不相信的呢?太久了啊,這難得的話語!大功告成的時候,眾人都將明白並承認我(道)的話是信實的。

十八章
大①道廢②,有仁義;智慧出③,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
註:
① 大:同「泰」。
② 廢:放棄。
③ 出:離開。

【十八章譯文】

帶來安寧的上天之道被放棄,才有了對為人仁義的要求;敬畏上天之道的智慧離開,才有了眾多的虛假;六親不和,才有了對為人孝慈的要求;國家昏暗混亂,才有了對為臣忠良的要求。

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①賊②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③:見④素抱⑤朴,少⑥私寡慾,絕⑦學無憂。
—————————————————
註:
① 盜:用不正當的方法謀得。
② 賊:《說文》:敗也。
③ 屬:連綴;(意念)集中在一點。
④ 見:顯露。
⑤ 抱:心裡存著。
⑥ 少:丟。
⑦ 絕:《說文》:斷絲也。

【十九章譯文】

至聖之中沒有了對智慧的尋求,天國之子的道路要順利無數;至仁之中沒有了對正義的尋求,天國之子自然就回到了孝慈之境;至精的技藝里沒有了對好處的尋求,因方法不當而致敗的行為也就絕跡了。這三點,用文字難以表述。所以將它們連綴在一起就是:顯露單純的本色而心存朴質,棄絕自己除卻慾望,完全沒有了學問從而消除了憂愁。

二十章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①兮其未央②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③,如春登台。我獨泊④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⑤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⑥兮其若海,飂⑦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⑧,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⑨母。
—————————————————
註:
① 荒:不正確的。
② 央:終止;完結
③ 太牢:古時作祭品的牛。
④ 泊:安靜。
⑤ 儽儽:憔悴頹喪的樣子。
⑥ 澹:安靜。
⑦ 飂:微風吹動的樣子。
⑧ 以:用。
⑨ 食:拿東西給人吃。

【二十章譯文】

順從別人與迎合別人相差多少?善與惡差距在哪裡?人們懼怕的,不能不懼怕。錯謬啊,你沒有終止啊!眾人和樂,如同盡享祭品之牛,好像春天臨到一般。我(道)卻安靜在一旁沒有將真相預先顯示,好像剛落地還不能稱為孩子的嬰兒。憔悴頹喪啊,好像不知所歸的樣子。眾人的生活空間都有餘剩,但我卻被放在一邊好像被丟棄一樣。難道我是想讓眾人成為傻子嗎?!無知無識啊!似乎庸俗之人明辨事理,我卻在一邊迷迷糊糊;似乎庸俗之人明察秋毫,我卻在一邊糊糊塗塗。安靜啊,如同深不可測的大海;微風吹動的樣子啊,好像永不止息。眾人都得以施展,而我卻好像愚昧無知、品質低劣。我在一邊與眾人不同,然而卻是唯一的牧養眾人的萬有的出處。

二十一章
孔①德之容②,唯道是從③。道之為④物⑤,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⑥;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⑦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⑧眾甫⑨。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
註:
① 孔:小洞。
② 容:容納,包含,盛。
③ 從:表示經過。
④ 為:做,行。
⑤ 物:「我」以外的人或環境,多指眾人。
⑥ 象:形狀,樣子。
⑧ 閱:⑦ 窈:幽深。經歷。
⑨ 甫:古時加在男子名字下面的美稱。

【二十一章譯文】

哪怕是一丁點的好品行,也只能來自神之道的運行。神之道的作為,模糊不可感知,微妙變化莫測。微妙啊,模糊啊,其中卻有情狀可以覺察得到;模糊啊,微妙啊,其中卻有境遇可以感知得出。幽遠啊,深奧啊,其中有靈可以感知得到。這靈極為真實,他裡麵包含著可靠的信息。自古至今,他的名從來沒有離開過,以便使眾多在他命定中成為天國之子的人能夠經歷。我(道)怎麼能知道眾多成為天國之子的人的一切情況呢?因為我是靈。

F. 《道德經譯注》txt全集下載

道德經譯注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回

內容預覽:
》->老子·道德經答_第五章-譯文、注釋、評析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①;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②?虛而不屈③,動而俞出④。多聞數窮⑤,不若守於中⑥。
[譯文]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受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注釋]
①芻(chu)狗:用草紮成的狗。古代專用於祭祀之中,祭祀完畢,就把它扔掉或燒掉。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對萬物,聖人對百姓都因不經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長自消,自生自滅。正如元代吳澄據說 :「芻狗,縛草為狗之形,禱雨所用也。既禱則棄之,無復有顧惜之意。天地無心於愛物,而任其自生自成;聖人無心於愛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芻狗為喻。」
②猶橐龠(……

G. 求道德經及譯文的TXT,要全文的。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內。
故常無,欲容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
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
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熱點內容
經濟法基礎2019第一章總論 發布:2025-05-22 00:34:42 瀏覽:691
2017法律碩士講課視頻 發布:2025-05-22 00:24:05 瀏覽:619
當前法治建設存在問題 發布:2025-05-22 00:24:03 瀏覽:26
全國道德模範庄仕華 發布:2025-05-22 00:16:36 瀏覽:344
司法最黑 發布:2025-05-22 00:16:34 瀏覽:37
兩會婚姻法報告 發布:2025-05-22 00:08:17 瀏覽:719
行政法中不能當主持人的 發布:2025-05-22 00:07:24 瀏覽:908
金平區法院 發布:2025-05-21 23:50:07 瀏覽:404
刑法國家安全 發布:2025-05-21 23:47:52 瀏覽:609
刑事訴訟法怎麼提起民事訴訟 發布:2025-05-21 23:42:43 瀏覽: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