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撤銷行政立法

撤銷行政立法

發布時間: 2021-12-07 20:39:38

1. 行政行為撤銷的條件及法律後果是什麼

行政行為的撤銷,是指在具備可撤銷的情形下,由有權國家機關做出撤銷決定後使其失去法律效力
一、行政行為撤銷的條件:
①行政行為合法要件缺損。合法的行政行為必須具備三個要件:主體合法、內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者缺一不可。
②行政行為不適當。不適當的行政行為也是可撤銷的行政行為。
二、行政行為撤銷的法律後果
①行政行為自被撤銷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銷的效力可追溯到行政行為作出之日。
②行政行為的撤銷是因行政主體過錯而引起的,並且依社會公益的需要又必須使撤銷效力追溯到行為作出之日,那麼,由此造成相對方的一切實際損失應由行政主體予以賠償。
③行政行為的撤銷是因相對方的過錯或行政主體與相對方的共同過錯所引起的,撤銷的效力通常應追溯到行為作出之日,過錯方各依自己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賠償責任)。

2. 行政行為的撤銷條件是什麼

行政行為的撤銷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職權的;

(五)濫用職權的;

(六)明顯不當的。

(2)撤銷行政立法擴展閱讀:

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如發現其違法或不當,由有權機關於以撤銷,使相應行政行為失去法律效力。撤銷是針對一般違法或者不適當行政行為而言的。

行政行為不具備合法要件,例如出現主體不合法,或內容不合法,或程序不合當行政行為不適當或不甚合理的時候,由行政機關法的情形,法院通常不以不適當為由撤銷。即使行政相對人超過復議或者訴訟期,也不影響行政機關撤銷違法或者不適當的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被撒銷之後,自始即沒有法律效力,在特殊情況下,比如為了照顧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相對人沒有過錯,被撤銷的行政行為自被撒銷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如果行政行為因行政主體的過錯被撤銷,對於由此給相對人帶來的一切損失,行政機關應予賠償。

3. 全國人大為什麼不直接撤銷違憲行政法規,而是要國務院自行撤銷呢 詳細一點點

根據《立法法》第八十八條規定:「改變或者撤銷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許可權是: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有權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三)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和批準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六)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七)授權機關有權撤銷被授權機關制定的超越授權范圍或者違背授權目的的法規,必要時可以撤銷授權。」
因此,你的提法是不準確的,違憲行政法規,撤銷的許可權在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全國人大是不能直接撤銷的。
國務員自行制定的行政法規可以自行撤銷。

4. 行政行為撤銷的法律後果。。

撤銷:對前且有溯及力,它將使社會關系回復到被撤銷行政行為作出前的狀態。
無效:適用行政行為撤銷的理論。
廢止:只使行為失去往後的效力,並不影響以前的效力。

5. 關於行政行為主動撤消決定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十四條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對行政處罰的監督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行政處罰的監督檢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有權申訴或者檢舉;行政機關應當認真審查,發現行政處罰有錯誤的,應當主動改正。

相信行政主體應該有統一的或者自己的撤銷行政處罰決定的格式。可以照章辦理。

另外,對於經過訴訟的行政處罰決定,通常由法院以撤銷判決的形式予以撤銷。對行政處罰的撤銷裁判,是人民法院或行政復議機關經審查認為行政處罰違法而否定其法律效力的一種裁判方法。它既可表現為全部撤銷(適用於整個行政處罰行為全部違法,或者整個行政處罰行為違法與合法並存但二者不可以分離);也可表現為部分撤銷(適用於行政處罰行為部分合法、部分違法且二者可以分離);還可以表現為撤銷但同時責令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適用於行政處罰行為違法,但相對一方的行為也確實需受處罰)。由於要求撤銷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主要的訟訴或復議請求;因此,撤銷判決和決定是在整個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中原告請求最多、適用范圍最廣、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最有效、監督行政機關和糾正違法行政行為最有力的一種方式。 撤銷判決是世界各國行政訴訟制度中通用的裁判形式。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國的行政法院有權撤銷無許可權、形式上有缺陷、權力濫用和違反法律的行政行為①;聯邦德國的行政訴訟也同樣以撤銷作為重要的判決形式②。在英美法系國家,由於普通法院不存在明確的「司法變更權」,因而其撤銷,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英國普通法院可以撤銷行政機關程序上越權、實質上越權和違反自然公正原則的行政決定。③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明確規定:「復審法院如認定機關行為、裁決、結論具有下列性質,應宣布其為非法,予以撤銷:(1)獨斷專橫、反復無常、濫用自由裁量權或其他不合法的行為;(2)同憲法規定權力、權利、特權與豁免權相抵觸;(3)超越法律規定的管轄范圍、權力和限度,缺少法律規定的權利;(4)沒有遵循法律規定的程序;(5)在處理本編第556條、第557條規定的案件,或根據法律要求對機關審訊卷進行復議時,設有可定案證據作依據;(6)沒有事實依據,以致要由復審法院對事實重新審理。④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54條第2項在立法上一方面借鑒了行政訴訟制度發達國家成功經驗。

6. 行政立法撤銷權的主體

撤銷權為實體法上的權利;撤銷權為附屬於債權的
撤銷權示意
權利;撤銷權是一種綜合性權利,具有形成權和請求權的性質。
債權人對債務人的財產並無直接支配的權利,只能對債務人請求給付,債務人得自由支配其財產。但當債務人與他人實施某種行為,使其作為債權擔保的責任財產不當減少,因而害及債權人的利益,致使債權有不能實現的危險情形時,債權人可申請法院撤銷債務人與他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恢復債務人的責任財產,使債權得到確保。

7. 什麼是行政撤銷

行政撤銷即行政行為撤銷,行政行為撤銷是指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如發現其違法或不當,由有權機關於以撤銷,使相應行政行為失去法律效力。

撤銷是針對一般違法或者不適當行政行為而言的。行政行為不具備合法要件,例如出現主體不合法,或內容不合法,或程序不合當行政行為不適當或不甚合理的時候,由行政機關法的情形,法院通常不以不適當為由撤銷。即使行政相對人超過復議或者訴訟期,也不影響行政機關撤銷違法或者不適當的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被撒銷之後,自始即沒有法律效力,在特殊情況下,比如為了照顧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相對人沒有過錯,被撤銷的行政行為自被撒銷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如果行政行為因行政主體的過錯被撤銷,對於由此給相對人帶來的一切損失,行政機關應予賠償。

(7)撤銷行政立法擴展閱讀

【基本案情】原告「北雁雲依」法定代理人呂曉峰訴稱:其妻張瑞崢在醫院產下一女取名「北雁雲依」,為女兒辦理戶口登記時,被告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歷下分局燕山派出所不予上戶口。理由是孩子姓氏必須隨父姓或母姓。請求法院判令確認被告拒絕以「北雁雲依」為姓名辦理戶口登記的行為違法。

【裁判結果】濟南市歷下區人民法院作出行政判決:駁回原告「北雁雲依」的訴訟請求。

【裁判理由】法院生效裁判認為:原告「北雁雲依」的父母自創「北雁」為姓氏、選取「北雁雲依」為姓名給女兒辦理戶口登記的理由是:「北雁雲依」取自4首著名的中國古典詩詞,寓意父母對女兒的美好祝願。此理由僅憑個人喜好願望創設姓氏,具有明顯的隨意性,不符合立法解釋第二款第三項規定的「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情形,不應給予支持。

8. 生效的行政決定可以自行撤銷嗎撤銷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據個人的理解,生效的行政決定是不能自行撤銷的。

9. 行政機關發現自己作出的行政行為有錯可以依法自行撤銷行政行為作出新的行政行為嗎

行政機關發現自己作出的行政行為有錯可以依法自行撤銷或改變行政行為,這是行政機關的權力,但有些具體行政行為的撤銷或變更給相對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如行政許可行為(這是我國行政許可法採用信賴保護原則的體現)。
此外,原行政行為即使已經進入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階段,行政機關仍可對原行政行為進行撤銷或變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十條被告在一審期間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應當書面告知人民法院。
原告或者第三人對改變後的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就改變後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理。
被告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撤訴,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應當作出確認其違法的判決;認為原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起訴被告不作為,在訴訟中被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撤訴的,參照上述規定處理。
希望對你有用。

10. 行政行為違反法律、法規的,哪些機關可以撤銷

人民法院、上級行政機關及做出該行為的行政機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七十條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職權的;

(五)濫用職權的;

(六)明顯不當的。

第七十七條行政處罰明顯不當,或者其他行政行為涉及對款額的確定、認定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人民法院判決變更,不得加重原告的義務或者減損原告的權益。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且訴訟請求相反的除外。

(10)撤銷行政立法擴展閱讀

根據《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第四十五條具體行政行為有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撤銷、變更該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第四十六條被申請人未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為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

熱點內容
職中經濟法基礎知識教案 發布:2025-05-19 16:59:05 瀏覽:487
土地權屬證明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9 16:58:22 瀏覽:845
長居條例 發布:2025-05-19 16:58:21 瀏覽:814
法學院門 發布:2025-05-19 16:57:09 瀏覽:373
李欣律師 發布:2025-05-19 16:52:50 瀏覽:955
新安法社會發展 發布:2025-05-19 16:45:18 瀏覽:416
道德根據善惡 發布:2025-05-19 16:40:25 瀏覽:941
全部法律和經濟責任 發布:2025-05-19 16:34:53 瀏覽:247
大法官聽證會 發布:2025-05-19 16:30:08 瀏覽:547
司法公證處是干什麼的 發布:2025-05-19 16:18:32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