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與法律實施
1. 法律實施條例與法律全文有什麼異同
1、性質不同
法律全文是法律本身規定,法律實施條例是政府部門為實施法律而規定的操作規范或指導意見,本身不是法律,是行政法規或行政規章或其他規范性文件。
2、包含性不同
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條例是法的表現形式之一。法律全文是法律全部內容。法律全文里包含法律實施條例。
3、相同點
都對法律條文進行了解釋。
(1)立法與法律實施擴展閱讀
傳統法系
法系是指根據法在結構上、形式上、歷史傳統等外部特徵以及法律實踐的特點、法律意識和法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對法進行的基本劃分。
一、資本主義國家有兩大法系,即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
(1)大陸法系
大陸法系又稱羅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羅馬日爾曼法系,是承襲古羅馬法的傳統,仿照《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樣式而建立起來的各國法律制度的總稱。
大陸法系也被稱作成文法,其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以法典為第一法律淵源,法典是各部門法典的系統的綜合的首尾一貫的成文法匯編。歐洲大陸上的法、德、意、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和拉丁美洲、亞洲的許多國家的法律都屬於大陸法系。
(2)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又稱英國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承襲英國中世紀的法律傳統而發展起來的各國法律制度的總稱,英(蘇格蘭地區除外)、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除外)、澳大利亞、紐西蘭、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制度均屬於英美法系。
(3)主要差別
大陸法系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英美法系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具有抗辯式的特點,同時還存在陪審團制度。
法系這種分類不能提示法的本質,但有助於促進法律文化的了解與交流。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歷史上差異顯著,但二十世紀以來,這種差別開始縮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
2. 加強國家立法和法律實施工作實現國家各項工作什麼化
加強國家立抄法和法律實施工作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
3. 立法與司法有什麼不同
三者的區別是: 1、主體不同 1,司法是由司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適用法律的活動。 2,執法是由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來執行法律的活動。 2、內容不同 1,司法活動的對象是案件,主要內容是裁決涉及法律問題的糾紛和爭議及對有關案件進行處理。 2,執法是以國家的名義對社會進行全面管理,執法的內容遠比司法廣泛。 3、程序性要求不同 1,司法活動有嚴格的程序性要求,違反程序,將導致司法行為的無效和不合法。 2,執法活動也有程序規定,但由於本身的特點,特別是基於執法效能的要求,其程序性規定沒有司法活動那樣嚴格和細致。 4、主動性不同 1,司法活動具有被動性,案件的發生是引起司法活動的前提,司法機關(尤其是審判機關)不能主動去實施法律,只有在受理案件後才能進行應用法律的專門活動。 2,執法則具有較強的主動性,對社會進行行政管理的職責要求行政機關應積極主動地去實施法律,而並不基於相對人的意志引起和發動。立法是人大,司法是法院,執法是公安和監獄。立法就是制定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司法就是執行法律,立法是司法的前提,司法是立法的保障。有法不依,立法形同虛設。 1、立法保障就是法律對某種權利以法律規定的形式予以保護,是一種立法行為。 2、司法保障,就是公民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司法機關通過司法活動予以保障,是一種實踐行為。 3、反家暴法是立法對家暴受害者的保護,應是立法保護。
4. 法律實效是什麼與法律實施的效果有區別么
1、法律實效,是指人們實際上按照法律規定的行為模式去行為,法律被人們實際遵行、執行回或適用答。
2、法律效果是指法律通過實施而實現自己的社會目的、價值或社會功能及其程度。
3、法律效果與法律實效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從法律效果包括法定權利與義務的實現來說,法律效果包括法律實效,一般來說,法律實效是法律效果的前提。只有首先實現法律實效,才有可能實現法律效果。但是,法律效果與法律實效並不完全相同。在某些情況下,一些法律雖有實效,但沒有產生相應的法律效果,或者甚至事與願違,法律實施的結果有悖於該法的社會目的以及立法者的初衷。那種雖有實效但效果不佳的法律,在實施一段時間後,就會被廢止。或者在形式上被廢止以前,首先失去了實效,人們不再實施它了。
5. 法律實現與法律實施的關系
法律實施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規范的要求和規定在社會生活中得到貫徹和實現的活動。法律實施不僅包括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執行法律規范的活動,而且還包括社會團體和公民實現法律規范的活動。也就是說,根據法律實施的主體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實施的方式分為法律遵守和法律適用。法律遵守簡稱守法,指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而法律適用則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和國家授權的社會組織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運用國家權力,把法律規范的規定運用於具體的主體或場合,解決具體問題的專門活動,包括一切司法和執法活動。上述說法把法律實施僅僅歸結於法律適用,因而是片面的。
法律的生命在於法律的實現
法律系統要有依賴性的資源,其構成要素包括執法人員的數量,國家投入法律活動的物質財富,用於法律活動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結合的狀況,使資源凝聚起來的法的價值觀的因素。任何一部法律都要體現出它的價值觀,體現出公平、正義和秩序安全,使人們確信這部法律能帶來好處,人們才樂意接受和認可這部法律。
6. 美國聯邦、政府、議會、州,在立法和法律實施上有什麼聯系
這個問來題不太容易用幾源句話說清楚。
聯邦是米國的結構,由其53個獨立州組成的。政府分為聯邦政府和州政府,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間沒有隸屬關系。議會是立法機構,但是沒有執法權。政府首腦可以支持議會通過的議案,也可以提出否決的意見,被政府首腦否決後的議會議案,如果要成為法律,必須由議會再次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方可。
美國是一個聯邦國,各個州的立法獨立於聯邦政府的立法,作為聯邦政府,其主要許可權是執行和維護美國憲法,對違背憲法的行為,可以由最高法院裁定違憲。但是最高法院沒有立法權,也沒有提出法律議案的權力,只有解釋和裁決權。
由於州的立法獨立於聯邦,所以法律的實施也是各自為政,以州劃界。基層法院和上訴法院是法律實施的主要機構。
國情不同,沒有多少可以直接套用的介紹模式。
7. 立法總值和實施意義是
8. 立法為什麼不屬於法的實施方式
立法又稱法的創制(可以理解為法的制定),是指有關國家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廢止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執法才是法的實施方式
9. 加強國家立法和法律實施工作實現國家各項工作什麼化
加強國家立法和法律實施工作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
10. 法律的生效和實施有什麼區別
法律的生效應是指法律被表決通過,而法律的施行(實施)是指被通過的法律何時開始執行。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法律由全國人大或全國人大常委會制訂,並通過法定的程序來進行表決;而對於經表決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但是,表決通過並公布的法律,一般並不會立即施行,具體施行的時間往往要晚於通過或公布時間。就如《立法法》,是在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但施行的時間規定為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立法法》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修正)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二十四條法律草案修改稿經各代表團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第二十五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第四十四條 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第五十七條 法律應當明確規定施行日期。
第五十八條 簽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載明該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日期。
法律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和中國人大網以及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
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為標准文本。
第一百零五條 本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