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道德
㈠ 子女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義務對嗎
正確。子女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義務。1、《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中國《婚姻法》也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贍養扶助的主要內容是指在現有經濟和社會條件下,子女在經濟上應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費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對父母應尊敬、關心和照顧。。。。。。。
㈡ 如何培養道德感
至誠,反樸歸真,如實觀照,就是修德。義理,清明,智慧就是德。仁義,慈悲就是德。
㈢ 道德如何培養
一個人的道德觀是長久建立的,從出生到他的性格定性。
這樣一個漫長的時間確定了一個人的專人生觀和道德觀念。
不過說到性格定性,事實不準確,因為一個人的性格和心理,始終都是在變化的。
要想將一個人培養成一個有道德觀念的人,首先要讓他知道道德的概念,就是說什麼才是道德的。
在此同時,他的身邊一定不能缺少道德素質高的人,這是一個榜樣效應,看到什麼學什麼,不僅是孩子,就連成人也會這樣。
另外,多讀書,多讀好書,比方說一些哲學的,中國古代文學最為有用,這類書如果他看不下去,腿甲他看一些名家的小說,但凡一部好書,一個好的作者,都會有一種好的思想,看書的同時,也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待人處事,其實道德,就是待人處事。一個不道德內心骯臟的人,對人對事都友善,為他人著想,那麼我們還說他是沒有道德的嗎。
總結一下,有人在旁言傳身教,給他看基本好書,教他與人交往。這屬些就是培養一個人道德的最好途徑了
㈣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在家庭教育中培育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讓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責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
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應該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讓孩子在家庭的崗位上感受責任的分量,哪怕只是倒一次垃圾,洗一塊手帕,忠於職守時應給予表揚鼓勵;失責時應給予批評和懲罰。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超越「以自我為中心」,了解自己周圍的世界,從而強化自己對他人負責,對周圍環境負責的責任心。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家中應明確哪些事情是由爸爸、媽媽來做,哪些事情可由爸爸、媽媽幫助孩子做,又有哪些事情則必須自己做,對應當自己做的事必須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要領和范圍,在不同的年齡給他制定不同難度的目標范圍,父母絕不要包辦代替,不能總是替孩子承擔責任。
2、家裡的事別人的事幫著做。
應讓孩子明白,光做好自己的事還很不夠,因為還是家庭的一員,是集體的一員,當然有責任協助做一些家裡的,集體的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家庭,對集體盡責,只有這樣將來才能更好地為社會盡責。
3、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
要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無論事情的結果好壞,只要是孩子的獨立行為的結果,就要鼓勵孩子敢作敢當,不要逃避責任,應該勇於承擔後果,家長不應替他承擔一切,以免淡漠孩子的責任感。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家長們應努力要求自己做有責任感的好家長,好公民,以身作則,要求孩子辦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當然,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個漫長的過程,家長要持之以恆,不妨從這個非常時期開始試一試,別忘記還要適時地給予孩子鼓勵和欣賞
二、誠實守信的孩子來自誠信家教
誠信作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財富,開展家庭誠信教育指導,提高家庭和孩子的誠信品質,是當前社會進步文明的必然要求。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庭成員的社會競爭和多元化的價值取向,使家庭教育出現了許多問題,也讓許多孩子出現了道德偏差,其中誠信缺失成為突出的問題。不但要讓學生在學校里培養誠信意識和行為,而且也要在家庭里開展誠信教育,讓學生能時刻伴著誠信成長,對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培養孩子形成誠信正直、有社會責任心的良好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為培養孩子良好的誠信品質,在家庭教育中就必須尊重他們,使他們具有責任感,通過樹立榜樣以及批評和表揚等手段,在其內心形成誠信觀念,並轉化為誠信行為,逐步養成誠信習慣。
家長要重視提高自身誠信水平和交往誠信行為。
1、家長要提高自身品德修養和誠信水平。
家長首先自己要做一個誠信的人,作好孩子的表率。其次運用正反案例和教材,讓家長通過個案來反思自我,樹立良好的誠信正直的形象。
2、家長應注重交往中的誠信品質。
首先從家長明理出發,突出在當前社會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誠信的重要信。其次,指導家長開展交往實踐活動,從自我制定誠信實踐計劃,從朋友鄰里、工作方式和家庭成員相處等方面做起。
家長應重視家庭規則對孩子誠信品質的影響。家庭規則的制定,對於家庭成員都是一種要求和約束,所以孩子也能體驗民主的家庭生活,對於提高自我要求有一定的激勵作用。
學生誠信品質的形成是一項長期漸近的教育工作,讓孩子學會了什麼是誠實與信任,尊重與真誠,寬容與愛心,勇敢與堅定,就是為孩子未來的成長播下了行為之種。
㈤ 大話西遊2孩子重養育道德孝心還在嗎
你好。孩子重新養育的時候,親密,孝心,技能是保留的。 所有的初值會重新回到6歲的狀態,所以道德是不保留的。 另外技能的強化不起作用,等重新結局後,視當前結局狀態再確定是否會保留此強化技能,另外強化技能的等級會下降。
㈥ 如何培養孩子道德觀
歌德說"無論你出身高貴或者低賤,都無關宏旨。但你必須有做人之道。"
道德是一個人在世界上活著的最重要原則,也是決定一個人人生走向的重要標准之一。
因此,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道德教育格外重要。一個孩子若是沒有道德觀念,那麼在他的人生中,他又該如何自處?
同事家的寶寶妮妮,十分聰明可愛。但是同事從來就不太看重妮妮的道德教育,只是一味的強調"要學習好"。
隨著妮妮的長大,同事發現她學習不錯,但是道德品質方面卻被學校老師提醒了很多次。
一開始她還不相信,後來看到女兒變得越來越自私、沒有公德心,同事才意識到問題所在,追悔莫及。
《二程萃言》中有說道"一德立則百善從之"
道德是一個人向善性格養成的基礎,唯有道德建立起來,孩子才能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而如今社會上,不知不覺家長們對道德教育已經變得淡漠無比,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已然高於做人。
一個個"高分低能"的孩子,讓我們不禁為將來道德發展擔憂起來。
孩子為什麼會缺乏道德觀念呢?
1、家長忽略了孩子養成的"黃金時期"
孩子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他們所需要完成的"目標",道德觀念的養成也是有"關鍵時期"的。
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就孩子道德觀念的養成提出過一個觀念。
皮亞傑認為,兒童道德認知發展可以劃分為四個有序的階段,在孩子的3-12歲就是他們道德養成的最佳時期。
孩子在較小的時候,一般會表現的比較以自我為中心。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不斷的糾正引導下,孩子就能找到道德的航道。
赫爾巴斯說過"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因此,家長們一直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注意道德培養是不對的,凡事都要從小打算,何況是道德培養這種與人生息息相關的事情。
道德是人類成長路途中最理性的光輝,道德教育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做好一點一滴的細節。
真正把道德觀念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去。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當一個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展示整個世界、個人生活的前景。
我們相信孩子的未來都是無可限量的,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面對未來路上出現所有困難的底氣吧。
㈦ 談談如何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
道德素質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品德的統稱,道德素質的核心問題,是個人與他人、社會、集體的關系問題。一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對集體的關心程度和獻身精神,體現著一個人道德素質的高低。對於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要從學會關心和愛護別人這一重要環節人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道德素質的訓練:
1、獻身精神。就是為他人、為社會做好事的精神,是「為人民服務」精神的崇高體現。在人的道德素質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能有一種「無私」的精神。從根本上來說,道德就是要對他人做奉獻。
從道德評價來說,獻身精神的大小,是判斷一個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這種獻身精神的最高體現,就是毫無自私自利、全心全意地為他人和社會作貢獻的精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人按照自己的勞動得到了公平的報償,就能夠激起他更好地為他人為社會作貢獻。經過長期努力,完全有可能克服市場經濟的消極影響,增強集體主義原則和培養獻身精神。
2、群體意識。是指在一個共同體中生活的人所應有的維護共同體生存和發展的意識。群體意識要求人們在道德 生活中,不要以個人的私利來妨害群體的利益,要發揚協作的精神,自覺地維護群體利益。群體意識或者說集體意識,是一個人道德素質的重要方面,是一個人一生都要不斷地加以發展和提高的。在當前,群體意識有利於更好地形成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於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道德品質。
3、責任觀念。是一個人對自己所應履行義務的一種強烈的責任心。責任觀念的大小和有無,是直接影響和決定一個人事業成敗的關鍵。同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有了強烈的責任觀念,就一定會成為一個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民族。從—定意義上說,道德素質是一種動力,它能使一個人的其他能力素質得到最大的發揮。能否認真地履行自己同社會、他人的責任和義務,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的重要的試金石。在提高人的素質的問題上,責任意識和敬業精神是—種良好的道德素質和職業素養,是一個人和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重要條件。
4、愛人思想。是指在人與人相處中要自覺地關心、愛護和幫助他人。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只有對他人能多一些愛心、關懷和幫助,才能在人和人之間形成真正的理解和信任。人在社會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困難、挫折、逆境、痛苦和不幸.迫切希望來自他人和社會的幫助,能夠「設身處地」地多為他人著想的人,就是道德高尚的人。
5、誠信原則。就是以「誠實守信」作為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原則。一個人的言行失去了「誠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條件。「誠」絕不僅僅是—個為人處事的方法和態度,而是一個人道德素質所藉以體現的重要方面。一個人一生如果能堅守一個「誠」字,就必然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信」就是凡是自己承諾的事,一定要使其實現。誠實守信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道德品質,有利於抵禦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虛假欺詐行為,有利於凈化社會的道德氛圍。積極培養人們誠實守信的道德素質,就能在人和人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性關系。
㈧ 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
培養孩子良好品質的過程是漫長的,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經過長時間的習慣養成等諸多方面的培養。我經常教育孩子「將好的東西與朋友一起分享」,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影響孩子幼小的心靈,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做人、做事、做學問,還要學會感恩。
1 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首先作為家長做好表率。不會隨地吐痰,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丟垃圾等,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時時刻刻影響孩子。
2 培養孩子守信的習慣
家長對孩子的許諾必須慎重、實在,讓孩子產生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務。只有履行自己的諾言,家長的威信才能樹立起來。作為家長在對孩子許諾前應先慎重考慮,該不該對孩子許諾,能不能兌現,這種許諾對孩子來說到底好不好等等,要不然就失去了許諾的真正意義。許諾後不履行諾言,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極大的傷害,也會導致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下降。還會使孩子錯誤地認為,對誰都可以隨便說話和承諾,反正說了又無須負責。
3 培養孩子的自己管理自己的好習慣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一時,但不可能幫助孩子一輩子,所以應該在孩子逐漸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嘗試著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
4 培養孩子愛閱讀的好習慣
家長要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和培養,尤其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要想孩子愛讀書,首先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作為父母,自己要熱愛讀書,這是對孩子最有效的教育。如果孩子經常看到父母在閱讀中獲得樂趣,自然也喜歡閱讀。通過讀書,孩子的好奇心會得到滿足,同時會激發孩子更強的求知慾,孩子不僅在讀書過程中得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尋找到了讀書的樂趣。既增長了知識,又培養了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
5 多鼓勵,少批評,不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小孩子總有做錯事或學習成績下降的時候,要多以點關心,少一點批評,分析原因,是學習方法不對頭,我會糾正他的學習方法,是因為上課不專心,我會鼓勵幫助他。不管是什麼原因,要盡量少些批評,多一些鼓勵,因為孩子的心情已經不好了,如果再批評,以後孩子就不願意與家長交流,那我們就更不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了。
6 學會尊重孩子,多方位培養孩子的興趣
孩子也像大人一樣,除了學習,還有許多內心需求:如游戲、交友、看課外書、看喜歡的電視節目等。如果孩子需要一點零用錢買電腦游戲點卡,或游戲小卡片,小玩具等都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家長要鼓勵引導孩子自信地正確表達,不能因為擔心影響正常學習而一味阻止,導致孩子不誠實編理由騙錢甚至拿錢。要盡量安排更多的時間與孩子在一起。特別是假日里,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玩游戲、一起打球、看電視節目、支持孩子帶朋友來家裡做客、鼓勵孩子幫著一起適當做點家務、或帶孩子出去旅遊等等,從而豐富孩子的心靈,擴大孩子的視野,努力創造孩子自信表達自己的機會。孩子在家庭溫馨的氛圍里也會更願意主動展示自己,更努力地去完成父母精心幫助計劃的每一件事情,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促進孩子各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發展。
7 讓孩子學會感恩、奉獻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是一種奉獻精神,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我每天在有意無意中創設感恩的氛圍,把感恩的思想觀念貫穿在每一件小事上。從生活細節上的教育孩子尊重長輩、關心長輩,經常買一些長輩愛吃的東西孝敬他們,孩子耳聞目染,自然而然的對也長輩尊重孝順。
總之,要想把孩子培養成為祖國棟梁之才、對社會有用之才就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質,學會自信、自愛、自強、自立、感恩,願天下父母都能實現自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