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立法禁食野生動物
⑴ 怎樣說服校長在學校舉行一次宣傳活動注意把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目的和具體措施
如果這個具體的措施不沒有說不出口的話,就需要把這個宣傳活動繼續的擴大它的影響力才可以
⑵ 禁食野生動物可否入法
一、制定《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目的:
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總則中提到,「為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制定本法。」「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從上述表述可知,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立法目的過於單一,其中關於生態平衡,也只是在總則提了這一次,還是一個提倡性的口號而已。事實上,生態平衡作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要求和社會要素,理應更多地體現於《野生動物保護法》中,並成為立法的原則與目的。
二、維持生態平衡,需要保護生態鏈中的各類野生動物和它們的棲息環境。
1、 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對保護的野生動物范圍涵攝不周。對那些未發現有利用價值或不起眼的小動物,該法未予涉及。而從食物鏈的角度來看,普通動物、珍稀動物都是食物鏈中的重要環節。人為的、挑選性的保護其中一些,不保護另一些,同樣會危及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並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轉。缺乏對動物多樣性的保護,也是對本法『維護生態平衡』的立法宗旨的違背。此外,現行法對動物棲息地的保護和生態恢復也強調不夠。
因此,重構立法目的,應當確定為:為保護野生動物,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促進生態平衡;保障野生動物福利,實現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2、拓寬野生動物法律保護范圍,修改為:本法保護一切有助於維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生態系統穩定和健康的野生動物,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和昆蟲類等野生動物,並根據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制定和定期修訂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
3、應當明確野生動物致害補償,包括經費來源和補償標准。近年來,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和禁獵令的頒布,我國森林生態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環境得到很大改善,一些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恢復,數量增長較快。同時,由於原有棲息地容量飽和、缺乏足夠食物等因素,野生動物襲擊周邊群眾家畜和莊稼的事件時有發生。
應在立法中明確野生動物致害補償經費來源和補償標准。他建議將中央政府納入補償義務主體,建立以中央財政補償為主、地方財政補償為輔的損害補償機制。另外應考慮設立野生動物損害補償基金,基金來源一是中央政府的專項撥款,二是徵收野生動物補償費,三是國內外各團體組織及個人的捐款。
4、要強化法律責任、加大執法力度:加大對違法獵捕和販賣、故意傷害野生動物等行為的處罰力度,並建立禁食野生動物的制度。目前,我國刑法僅在非法獵捕、傷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中規定了非法獵捕和殺害行為,即只限於行為人實施了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行為。所涉及野生動物種類中,不包括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野生動物和人工馴養的野生動物。所約束的行為中,也並不包括傷害、虐待動物的行為。
而根據我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規定,沒有在禁獵區、禁獵期或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獵捕野生動物的,則不可追究刑責。這顯然是很不合理。
⑶ 食用野生動物 是否應立法禁止
聖雄甘地說,一個國家的偉大和道德進步程度,可依據其對待動物的方式來判斷。然而,令人汗顏、揪心的是,且不說動物福利,就連一些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都被殘忍獵殺。近日,在江西,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獼猴被獵殺,剝皮,活猴取腦……除了獼猴,當地餐館、酒樓還在出售大雁、獾豬、竹鼠等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在此之前,湖南等地大規模獵殺候鳥引起人們關注。 絕大部分被獵殺的野生動物進了餐館、酒樓,終端是消費者的胃。另一個事實是,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這是公益大使姚明們在表達的理念,野生動物的命運也許就在你買或不買的一瞬間。吃野生動物是否違法?是否應該立法禁食野生動物?因為法律沒有明文禁止,中國人民大學一名教師的吃野生動物不違法的表態,在網上遭到了一片炮轟。有人認為,只有明確追究法律責任,才能杜絕吃國家保護動物的行為,那麼,立法禁止食用國家保護野生動物是個一勞永逸的方法嗎? 在人類的生存史上,動物一直被視為一種重要資源。不僅可以果腹,一些野生動物還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公元前二十一世紀,中國當時的首領大禹就曾經下令在夏三月,川澤不入網,以成魚鱉之長。這條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有關保護野生動物的法令除了保護動物之外,還說明了一個道理:只要遵循動物的生殖繁衍規律,這個種群就不會滅絕,也就可以供人們合理地利用。而今天,這種永續利用的思想在各國現行的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當中還是起主導作用的。目前,根據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捕獲、獵殺野生動物的行為違法,但並未對食用是否違法作出規定。而參照國際標准,現代的動物立法都是從禁止獵捕和禁止販賣這個角度作了一些相應的處罰,同樣沒有去限制吃這一塊。 而關於是否要處罰野生動物消費食客,此前只有深圳有相關規定:消費者如果明知是非法加工的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物還要食用的,最高將被處以1萬元的罰款。而在2003年「非典」發生後,人們就該不該將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納入法律體系又掀起了一輪爭議。不可否認,當時爭論此事,很大程度上是出於人類健康本身而非動物福利的考慮。不過,那一番大討論最終隨著「非典」被消滅而偃旗息鼓,禁食野生動物也只在一些省份的衛生條例中得到體現和倡導。 其次,我們還有很多該做的卻沒做,比如,很多人並不知道隨處可見的麻雀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更不用說一些可以人工飼養的野生保護動物。另一方面,保護意識並未形成——要是沒經過中間的宣傳教育過程就直接制定法律,就有「不教而誅」之嫌。此時,我們更該做的是普及《野生動物保護法》,加大其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該怎麼保護野生動物,接受「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的理念。 此外,更重要的是,大多數違法者並未得到應有的處罰。獵殺者逍遙法外,一再得手、一再獵殺,而他們下游的酒店商家同樣靠此賺得盆滿缽滿……正是這些違法者讓野生動物處境日漸危險。
⑷ 禁食野生動物給我們什麼政治上面的啟示
一定要注意堅持依法治國、人民當家做主,黨的領導的統一。
要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和科學立法。
要審慎用權,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
⑸ 深圳擬立法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制定的「可食用白名單」包含哪些動物
深圳的草案中,允許食用的動物為:豬、牛、羊、驢、兔、雞、鴨、鵝、鴿,而這動物里,就算按六畜分類,狗、馬這兩種也沒有開放食用,在水產當中,已經養了近四十年的田雞、甲魚也沒有允許食用,這在網路上面引起的爭論是極高的,而在深圳的各大市場來說,這些擬禁止的動物極為常見。
野生動物養殖的扶貧推行時,是發展經濟,那麼在經濟漸漸發展起來之後,應當做的,是加強防疫手段,保證食品安全,而不是一刀切的說禁就禁,已經在養殖中的野生動物,如果放生,對生態是一種威脅,如果銷毀,對農戶是一種損失。
⑹ 海南明文規定禁食野生動物,這對生態環境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對保護生態環境有非常大的好處。對於野生動物而言,我們人類對他們的破壞一方面是棲息地的破壞,另一方面是對他們肉類的需求。
前者造成的傷害,我們現在已經逐漸開始重視,於是有了退耕還林退耕還湖一類的舉措。我們逐漸地讓這些物種的棲息地又恢復了往日的繁榮。
海南島是一個資源非常豐富的島,五指山上面的野生動物資源數量以及種類繁多。很多都是其獨有的,一旦消失之後就再也不復存在了,所以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勢在必行。
另外海南島四面環海,珊瑚礁生物種類眾多。因為近現代漁業的發展導致其資源破壞較為嚴重,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之後,也有利於珊瑚礁生態系統的重建,所以對海洋野生動物也需要重視。
⑺ 如何看待湖北禁食野生動物這件事情
這個舉措是好的,有點亡羊補牢的味道。
這次疫情發生之後,公眾的目光再次集中在病毒的源頭——野生動物身上。很多野生動物攜帶大量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有可能危及人類健康,濫食野生動物是一種陋習,不僅可能造成傳染病爆發,還極大破壞生態環境平衡。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業已成為社會共識,全國人大常委會也通過了決定,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管住口舌之欲,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是非典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帶給人類的啟示,只有吸取教訓,才能避免重蹈覆轍。但是,究竟哪一類動物應該被劃到禁食的范圍之類,要在釐清野生動物邊界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安全、合理消費需求等因素,科學劃定范圍。
⑻ 野生動物法律保護建議
由於造成野生動物破壞的原因是多種多樣
的,因此其解決措施也應從各個角度加以分析。
並進行綜合治理。筆者將從立法完善、執法完善、
宣傳教育等方面,使人們樹立守法意識提出有利
於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法治保障措施。
1.立法完善
首先,盡快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其實,近
幾年很多專家都在呼籲修訂這個已經頒布了十幾
年的法律。這部法律是建立在「保護是為了利用」
的觀念上,關注的僅僅是「有用的」或已處於瀕危、
滅絕境地的動物,而對眾多尚未被發現利用價值
或「不起眼兒的」動物未能予以保護。這一觀念是
不符合現代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基本精神的。在
這部法律中也沒有禁獵禁食野生動物的相關規
定。該法在對野生動物刑法保護方面還存在罪狀
限制過多、犯罪情節標准模糊等缺陷。可見,這部
法律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亟待完善。新修訂的<野
生動物保護法》其立法基本的理念應當建立在對
野生動物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擴大野生動
物的保護范圍。增加規定禁食野生動物的法律規
定,對於違法者進行處罰甚至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現行的野生動物保護法所規定的制度主要有:資
源產權制度、生境保護制度、分層次分級別管理制
度、行政補償制度等。這些制度對我國的野生動
物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加入WTO以
後,這些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更加突現出來。資源
產權形式過於單一致使有些制度互相矛盾;行政
補償制度過於原則使實踐中的可操作性存在不少
問題,受害者不能及時得到補償;生態環境保護制
度還有待於健全。這些制度的缺陷還需要在修訂
本法時得到完善。不僅如此,隨著科學技術的發
展和國際間交往的日益頻繁,該法應當豐富其基
本制度,引入新的法律制度,如生態安全制度、全
過程式控制制制度等。
其次,盡快完善有關野生動物的刑法保護。
野生動物的刑法保護不僅僅只指刑法這部法律的
保護,還有一些其他關於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法
規和司法解釋。但這里主要探討我國1997年修
訂的刑法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及其不足。新刑法第
341條明確規定了非法獰獵罪以及違反該規定應
承擔的刑事責任,這是我國刑法專門對野生動物
保護的相關規定。但刑法所規定的非法狩獵罪還
有待完善,如規定的禁獵范圍、禁獵期間的限制,
容易誤導公民認為在此期間和區域以外進行狩獵
為法律、法規所允許,這與生態規律相沖突又與野
生動物保護的立法目的相違背。【1 因此,為了有效
保護野生動物,刑法對非法狩獵罪的規定不能僅
僅局限於一定的時間和范圍。非法狩獵罪與刑法
所規定的非法捕殺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存在法條
競合關系。筆者認為,刑法沒必要將兩個罪名分
開規定,可以將非法獵捕和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
物的行為作為非法狩獵罪的結果加重犯。
再次,我國應該制定頒布《狩獵法》和《瀕危
野生動物保護法》。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還沒
有一部統一的關於狩獵方面的法律,實際上,制定
一部統一的狩獵法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義。筆者認為,在制定這部法律時我國可
以借鑒外國的立法經驗,但同時要結合本國的實
際情況。我國已有多年管理狩獵場的經驗,狩獵
許可證制度也已實施多年,制定狩獵法是完全可
行的。前蘇聯的《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法》規定該
法所保護的對象「包括陸生、水域、大氣和土壤中
棲息在天然自由狀態下的野生動物(哺乳類、鳥
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貝介類、昆蟲類)。」相比
較而言,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實際上只相當於
瀕危動物保護法。所以,我國應該專門制定《瀕危
野生動物保護法》。制定瀕危動物保護法的意義
在於,對於珍稀瀕危或易危的野生動物,採取與保
護處在正常種群的野生動物相區別的政策和方
法。總之,這更有利於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
最後,對於野生動物棲息地破壞嚴重的問題,
在立法上,通過制定一部統一的《自然保護區法》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在全國范圍內,我
國已建立了很多的自然保護區。我國關於這方面
的立法規定已有《自然保護區條例》、《自然保護
區土地管理辦法》等,但還沒有制定一部統一的
《自然保護區法》。我國在管理自然保護區方面的
經驗應該是相當豐富的,已有4O多年的歷史,可
見制定這樣的一部法律是可行的。
2.執法完善
有了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還必須有健
全的執法體系。光有立法不抓執法,法律法規產
生不了實際效果。只有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嚴格
執法,才能體現法律法規在野生動物保護事業中
的強大威力。首先,加強對保護野生動物隊伍的
建設,加大投人,提高執法者素質。執法人員素質
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實踐中,往往由於一
些職能部門、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沒有保護野生
動物的意識,帶頭吃野生動物,才使酒樓、飯店肆
能執法人員的教育甚為重要。應通過舉辦短期培
訓班和長期學習相結合的方法提高執法隊伍的思
想素質。同時對於保護野生動物需要專業性較強
的技術,執法部門應當開展專門的技術培訓,提高
執法者的專業素質。
其次,在執法過程中,嚴格依法辦事,做到程
序合法,綜合治理,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合力作用。
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嚴格履行法律賦予的職
責,認真執法,加大執法力度;各相關執法部門都
應加強協調,緊密配合,協同作戰。各級政府領導
要大力支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部門的執法工作,
帶頭學法、用法。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進一步
加強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執法檢查和監督,完善監
督機制,並注意研究執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
題,總結新的經驗,使法制建設與野生動物保護事
業的發展相適應,更有效地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維
護自然生態平衡。無忌憚,無所顧忌。可見,加強對保護野生動物職
最後,要重點打擊野生動物的捕獵者,封殺
「供應商」源頭。對「野味」經營者和「野味」食客,
有關部門沒有什麼特別的懲治措施。筆者認為,
目前應當制定出較為嚴厲的懲治措施對這些經營
者和食客進行處罰。
3.通過宣傳教育使人們樹立起保護野生動物
的守法意識。
提高人們的守法意識也應當建立起相應的制
度,如善待動物制度、宣傳教育制度等。動物是人
類的朋友,人們應當以文明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朋
友。但我們有時對於這一朋友往往過於殘忍,這
不符合人類文明的主題,更不符合先進生態倫理
的要求。另外,要提高全民的保護意識,加強環保
立法,廣泛地宣傳教育,使廣大群眾自覺保護野生
動物。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及群眾樂
意接受的形式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環境保護的
方針、政策、法規進行宣傳,同時強化環保國策意
識和生態文明意識。通過宣傳使人們認識到資源
的重要性,任何人都是資源保護的受益者。針對
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的構成特點,制定不同的對策
展開宣傳教育,扭轉有些人潛意識里非科學的觀
念,從而更有效地約束公眾破壞資源的行為。
⑼ 應該如何評價立法禁食狗肉
條例一出,不少愛狗人士歡欣鼓舞,這一點可以理解,畢竟涉及到他們的相關利益:受西化影響,他們認為吃狗肉野蠻,現在中國終於開始有點文明樣了。
明朝萬曆年間,萬曆皇帝打算徵收礦稅。什麼是礦稅說起來較復雜,大家要知道是一種稅就行了。
本來呢,太監和官員有嚴重的隔閡,這一點沒什麼人有意見,可當萬曆皇帝打算徵收礦稅的時候,太監和官員居然聯合起來,共同抵制礦稅。
究其原因,還在於太監和官員都從礦稅中獲利,所以當他們聽說皇帝打算斷他們財路的時候,立刻摒棄矛盾一致對外。
當某位官員被皇帝強迫去徵收礦稅的時候,太監指著他的鼻子罵,這位官員想找人幫他收拾太監的時候,卻遭到己方派系成員的冷嘲熱諷。
看到了嗎?當人類遭遇重大危機的時候,必然會自發地團結在一起抵禦危機。
此次條例發布之後,人類為什麼沒有團結在一起呢?主要還是因為危機感不夠強。
換言之,短視。
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不就是不吃狗嗎?有什麼大不了的?
坦白說,如果這是一個孤立事件,那我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問題是:這顯然不是孤立事件,如果順著這件事情加碼,情況會糟糕得多。
禁食野生動物,我們可以用數量稀少或攜帶病毒解釋,這是有統一標準的。
可禁食狗肉的原因,卻是因為狗已經成為了伴侶型生物,這有標准嗎?沒有。
如果這種邏輯成立,那麼禁食牛羊肉和豬肉,其實也是有理論空間的,到時候怎麼辦?
⑽ 嚴格禁食是什麼意思
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的草案徵求意見稿,是對2020年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一個試點和探索,為我國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提供立法經驗。但在徵求意見過程中,爭議頗大,有人認為人工飼養野生動物這一產業沒必要「一刀切」,在做好檢疫的前提下可以食用,如已經養殖多年的梅花鹿、紫貂、鴕鳥等野生動物;有人認為將鵪鶉、牛蛙等人們餐桌上常見的美食排除在可食用范圍之外,是事先沒有經過充分調查研究,不應該「一刀切」。
導致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初步研究結果與2003年暴發的SARS病毒一樣,來源都指向野生動物。蝙蝠、果子狸、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生活在大自然,在極為惡劣的生態環境下求生存,皮毛和皮膚自然而然攜帶各種病毒,如蝙蝠,經檢測身上攜帶超過100種病毒,包括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再比如比較常見的野兔,經檢測身上攜帶著眾多寄生蟲,包括弓形蟲、腦炎原蟲等。野生動物是許多病毒的自然宿主,由於它們具有抗體,自身不會致病。它們生活的自然環境本來是遠離人類社會的,不會主動將病毒傳染給人類。
正是因為非法獵殺、交易、濫食野生動物屢禁不絕,才會給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公眾身體健康帶來巨大的隱患和風險。《決定》和深圳經濟特區的草案意見徵求的目的就是通過立法,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禁食野生動物,保障社會公共衛生安全與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都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都有獨特的功能和定位,它們既互相依存,也互相制約。當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如過度捕獵野外的鷹或蛇,就會導致森林、草地和農田的鼠害猖獗,給農林牧業造成損失,生態環境也會受到嚴重破壞。
因此,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是法治文明的進步,是人類文明生活方式的進步。筆者認為,在禁食野生動物立法過程中,一方面,要解決好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保護的問題。目前我國對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珍貴、瀕危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有著明確的規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禁止違法獵捕野生動物、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有國家確定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但對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其他陸生野生動物,法律法規基本沒有作出保護的規定。鑒於野外野生動物管理保護的難度,筆者建議,在國家和地方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品種上,增加禁食野生動物的名單,擴大保護范圍。在野生動物保護范圍上,從已經劃定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生態紅線,以及已經建成的人文景觀、城市公園等方面入手,全面作出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