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可以立法
㈠ 經濟特區政府是否享有立法變通權
我國大陸的立法權由全國人大掌握,其他地區無權制定、變更法律,所以不要想太多了。而且,在我國大陸(注意),沒有你說的什麼立法變通權。
㈡ 特區法律的優先問題
不知你引用的是什麼地方的規定。這個第三條所說的特區法規肯定適用於深圳專特區。但是我認為這項規屬定本身有問題。
根據我國立法法的規定,經濟特區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不能與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更不用提與國家的法律法規了。所以特區法規與省、國家法規相沖突會導致其受到審查,進而被判定無效,又怎麼會優先適用呢?
香港是特別行政區,深圳市經濟特區,它們兩者在地位和設立目的上截然不同,因而其政府和立法機構的許可權也有很大差別。
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不僅保留資本主義制度,而且擁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而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只是擁有在法定范圍內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規的權利和一些經濟政策的特殊待遇,與香港的高度自治權有著本質區別。
㈢ 經濟特區有沒有立法權
經濟特區有在全國人大授權下,制訂法規,在特區實施的權力.
依據:
1988年4月內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容議審議了國務院建立海南經濟特區議案,除了決定將海南島列為經濟特區外,還「授權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根據海南經濟特區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遵循國家有關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決定和國務院有關行政法規的原則制定法規,在海南經濟特區實施,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㈣ 根據立法法規定特別行政區擁有多大的立法權 比民族自治法規 地方性法規 行政立法權還要大
1_立法會在一定情形下迫使行政長官辭職。立法會的這一權力,是為確保特別行專政區的行政機關及屬立法機關能充分地互相制衡。
2_特別行政區在某種程度上享有自行制定法律的自主權。在大陸法律只能由全國人大制定。但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並可將有關法律發回, 但不作修改。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
㈤ 全國人大是什麼時候允許深圳市立法權
1992年,全國人大授予深圳經濟特區地方立法權
中國的立法權
1982年底以前,中國有權制定法律的只有憲法確立的最
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 人民代表大會。1982年12月,五
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的第四部憲法。 這部憲法授予
了全國人大的常設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部分立法權。同時規
定,國務院 和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
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等單位,有權制 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
自治條例。後經修改的地方組織法又增加了省、自治區人民政 府
所在地的市和經過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
法許可權。
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廣東、福建省人大及其常
委會制定經濟特區各項單 行經濟法規,使其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
起「立法試驗田」作用。
1988年,海南省在建省之初便開始享有地方立法權。
1990年,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
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 本法》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
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1992年,全國人大授予深圳經濟特區地方立法權。
1993年,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
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 本法》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
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1994年,全國人大授予廈門經濟特區地方立法權。
1996年3月,全國人大授予珠海和汕頭兩個經濟特區地
方立法權。 至此,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和大特
區的海南省享有了地方性立法 權。
我國的地方立法權
狹義的立法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和相關決定的活動。廣義的立法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規范性文件即法律和地方性法規的活動;另一種是指包括制定法律、法規、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地方性法規與規章在內的所有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活動,其立法主體除國家權力機關外,還包含國務院及其部門和有立法權的地方行政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立法制度採取的是分散立法許可權的模式,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都或多或少地享有立法職權,在其職權范圍內對所轄行政區域內的部分或者全部事務依法行使立法職權來進行管理。在這種立法模式下,提高了立法效率,從中央到地方的立法速度大大加快。
1954年制定新中國首部憲法,確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也是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惟一機關。取消了一般地方享有的法令條例擬定權,意味著宣告中國絕大多數地方不存在地方立法;它僅規定民族自治地方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1955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關於授權常務委員會制定單行法規的決議》,把享有國家立法權的范圍擴大到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權常務委員會依照憲法的精神、根據實際需要,適時地制定部分性質的法律即單行法規。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廣東、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經濟特區各項單行經濟法規,使其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起「立法試驗田」作用。
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的第四部憲法。這部憲法授予了全國人大的常設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部分立法權。同時規定,國務院和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等單位,有權制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後經修改的地方組織法又增加了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過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人民政府的立法許可權。「較大的市」的概念及其法律依據源於此。
1990年,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1993年,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1992年,全國人大授予深圳經濟特區地方立法權。1994年,全國人大授予廈門經濟特區地方立法權。1996年3月,全國人大授予珠海和汕頭兩個經濟特區地方立法權。至此,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都有了地方性立法權。
1992年全國人大授予深圳經濟特區地方立法權以來,我們已制定了近300項地方性法規。在外商投資方面,1997年我市就頒布了對外商實行國民待遇的法規。
在教育法規建設方面,自1992年全國人大授予深圳市地方立法權以來,市人大頒布了3部地方性教育法規,主要有《深圳經濟特區成人教育管理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教育督導條例》和《深圳經濟特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若干規定》。
㈥ 經濟特區的法律由誰制定
經濟特區抄的法規由全國人大授權,襲授權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及其人大常委會根據憲法和法律的原則,根據經濟特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施。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6)特區可以立法擴展閱讀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
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㈦ 深圳市有獨立的立法權嗎
深圳有獨立立法權。
1992年,全國人大授予深圳經濟特區地方內立法權。
獨立法權是省、容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優缺點
優點
地方立法權的存在是中央和地方治理分工的需要。地方立法權是地方發揮積極性、更好履行治理職能的制度保證。地方立法權有利於提升立法質量。地方立法權有助於降低立法成本和風險。地方立法權有利於促進地方政府競爭,推動制度創新。
缺點
泛立法傾向明顯,立法繁瑣細密。重復現象明顯,地方特色不足,立法質量不高。在地方保護主義等因素作用下,法律沖突現象突出。
㈧ 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權問題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無須報中央人民政府備案。備案不影響該法律的生效。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征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後,如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系的條款,可將有關法律發回,但不作修改。
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
該法律的失效,除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另有規定外,無溯及力。
香港特別行政區由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並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權,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權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導下,對我國地方立法權的豐富和發展 它不僅在根本性質上區別於目前港英政制下的立法權,同時也區別於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的地方立法權 它是具有新的內容,體現「一國兩制」,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的政治體制,帶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新的地方自治的立法權。 ?
Ⅰ 立法權是指有權的國家機關,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權力 在近代國家,哪些國家機關有權立法,以及享有多大的立法權,即立法權的劃分,一般都是由該國憲法加以確定的 由於國家的性質和它採取的國家結構形式的不同及其它因素的影響,一國立法許可權的劃分也是不同的。 ??
有人認為,1997年後可制定一個全國統一的區際沖突法或類似的其他法律,以解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與內地法院之間的司法關系或兩地的沖突問題,這是值得商榷的 因為,(一)香港基本法並未規定要制定這樣的法律 如果制定一個兩地司法機關都要遵守的法律,那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除了要遵守香港基本法和普通法之外,還要遵守一個駕凌其上的全國的區際沖突法或其他類似的法律,這與基本法的規定是不一致的;(二)全國性法律按香港基本法的,如附件三列明的適用於香港,但香港基本法附件三中並沒有全國統一的區際沖突法這樣的法律;(三)香港基本法第18條雖然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征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可對列於基本法附件三的法律作出增減 但它又規定,任何列入附件三的法律,限於有關國防、外交和其他按基本法規定不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的法律 顯然,全國統一的區際沖突法不是這樣的法律;(四)香港基本法第95條專門為解決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之間的聯系包括解決法律沖突,作出了規定,就是通過協商來進行 應當充分認識香港基本法第95條的基本精神和重要作用,並在實踐中堅決貫徹這一精神,而不能在香港基本法第95條之外再另找原則;(五)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法院之間的關系以及兩地的法律沖突,都是「一國兩制」下的問題,它既不能採用兩個國家之間訂立司法互助協定和國際沖突法的方式來解決,也不能採用一個國家內一種統一的解決法律,制定兩地法院都遵守的全國統一的區際沖突法,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內統一解決的模式 這與香港基本法第95條的精神是不一致的,第95條強調的是平等協商,在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協議,這里一個重要的考慮是尊重「兩制」,因為兩種司法制度、法律制度不同,所以香港基本法第95條沒有規定統一的全國性的法律,1997年後也不能再制定一個全國統一的區際沖突法。 ?
目前香港仍處於英國殖民統治的地位,雖然從七十年代末英國在香港開始推行「非殖民地化」的代議政治,使香港的殖民地色彩有所減弱,但這並沒有從實質上改變香港的殖民地的地位,英國仍支配和控制著對香港管治的權力 目前香港的政治架構就是奠基在英國通過英皇會同樞密院制定的香港憲法性文件-《英皇制誥》和《皇室訓令》的法律基礎上 《英皇制誥》規定在香港設立由英皇任命的總督代表英皇統治香港 港督是香港的最高統治者,總攬香港一切最高的權力,包括行政管理權、批准香港立法的權力、批准土地處理權、委託或罷免官員權、特赦權等 僅就香港的立法權來看,雖然在香港也設立了立法局,但它並不是具有憲制上的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它只是總督在立法方面的最高咨詢機關,協助總督立法,參與法案的討論 香港的立法權實際上是掌握在港督手中,從權力的運作上看,港督在行使立法權時,其過程大體是,首先通過由它自任主席的、為他進行咨詢決策的最重要的機構行政局或布政司提出法案的動議,然後由律政署法律草擬科起草條文,法例草案完成後,再由行政局審核、批准 經過行政局這個預審程序後,才交由立法局審議進行立法 立法局在港督親自主持下,仿效英國國會採用「三讀」通過的程序,對草案進行討論,經「三讀」通過後,最後還必須經港督批准、簽署同意才能成為法例,並在《憲報》上公布,正式生效 拒絕批准,法案則不能生效 所以香港的立法局,實際上是不享有完整的、獨立的立法權的 它同擁有最高權力的立法機構、代議制的國會相比,是不可相提並論的。 ?
從憲制上看,香港的立法權是屬於總督的,但在殖民統治的制度下,作為宗主國的英國為了維護它在香港的權益,一方面賦予總督享有管治香港的全權,但另方面,對作為英皇派來管治香港的一名官員,總督的整個權力和活動又必須受到英國政府的監督和制約 總督享有的立法權也受到限制的,實際上英國仍控制著香港的立法權,並保留了對香港立法的權力 這表現在:(1)英皇對香港製定的法律享有絕對否決權 凡經香港立法局通過,港督批準的法案,仍需報請英皇審核,英皇有權駁回該法例,並自駁回通知之日起廢除;(2)某些特定范圍的法律,總督不能自行簽署批准 如《皇室訓令》中專列的十類重大問題的法律,包括土地契約、貨幣、金融、國際條約等,如事先未得到英國政府的指示,總督不得予以批准;(3)英國保留為香港立法的權力 《英皇制誥》規定:「皇室及其繼嗣人保留參照樞密院之意見制訂本殖民地法律之當然權力」 這就是說,英國政府有權以英皇會同樞密院的名義直接為香港製定法律,並適用於香港。 ?
可見,屬於總督享有的立法權,必須受到英國的監督和制約 它來源於英國,最終集於英國 它實質上是港督的獨裁統治權與宗主國對殖民地的管治權相結合的產物和表現。 ?
Ⅱ 目前香港這種帶有殖民統治或殖民地色彩的立法權,在1997年7月1日我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後,是絕對不應保留下來的 我國制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7條明確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立法權」。
第66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 第73條規定:「根據本法規定並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 《基本法》的這一系列規定,充分說明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之日起,我國人民可以行使主權,從法律上宣布廢除港英管治下的、帶有殖民色彩的舊的立法機關和立法權,建立起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廣大居民的新的立法權,這個新的立法權是由新的香港的立法機關-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來行使,它有權依照《基本法》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 它與香港的立法局在性質上完全不同,它不是咨詢性的機關,而是一個真正享有立法權的機關,它所制定的法律只要符合《基本法》和法定程序,都是有效的。 ?
香港1997年回歸祖國後,並不改變我國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我國仍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單一制國家 根據「一國兩制」方針建立起來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仍是我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它不是一個聯邦的成員國,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它與中央人民政府的關系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它必須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轄 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的自治權,雖比起一般聯邦制國家成員國的權力還要大,但它同聯邦制國家中成員國在組成聯邦時,將自己的權力分出一部分交與聯邦,自己仍保留一部分權力是不同的 香港特別行政區本身並沒有固定的權力,它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力,其性質是一種地方自治權,這種權力是由中央授予的 對此《基本法》第2條已作出明確規定,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其中包括授予立法權 所以,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的立法權,其權力來源於中央授權。 ?
為了實行「一國兩制」,體現地方高度自治,保持香港的穩定和繁榮,根據中央與特別行政區的關系,中央授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自治權是極其廣泛的 就立法權來說,香港特別行政區除了對屬於國家主權范疇的國防、外交以及其它屬於中央人民政府管轄的事務無權立法外,它有權在不違反《基本法》的前提下,就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的一切地方事務,自行制定、修改、廢除法律。 ?
由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權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基本法》。
第11條明確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均不得同本法相抵觸」 這就必然會發生如何保障和監督香港特別行政區在行使立法權時不超越中央的授權並符合《基本法》的要求 為此,中央必須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權實行必要的監督和一定的限制 這種監督和限制在《基本法》第17條中已作了規定 其內容是:?
1.「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備案不影響該法律的生效 」這就是說,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只要符合《基本法》,並完成其全部法律程序後,即可生效 它不需經過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才生效,只需向人大常委會履行備案的手續。?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征詢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後,如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系的條款,可將有關法律發回,但不作修改 」這一規定說明:(1)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監督審查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是否違反《基本法》時,必須事先征詢基本法委員會的意見是必經的程序 由於基本法委員會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下設的工作委員會,它的任務是就有關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7條、第18條、第158條、第159條實施中的問題進行研究,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供意見 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共12人,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任命內地和香港人士各6人組成,其中包括法律界人士 因此由基本法委員會事先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進行研究,提出意見,將有利於人大常委會作出正確的決定 (2)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實行監督和審查的內容,集中在是否符合基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特別行政區關系的條款,至於是否符合上述范圍以外的基本法條款,即屬於規定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事務的條款,則不作審查 ??〔1〕?(3)全國人大常委會經審查對不符合基本法規定的法律,只可發回特別行政區,但不可進行修改 至於對發回的法律則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自行處理,可以加以修改,也可重新制定新的法律 這樣,全國人大常委會既行使了監督和審查權,又尊重和保障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去行使自己的立法權。 ?
3.「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 該法律的失效,除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另有規定外,無溯及力 」這是說對發回的、已失效的法律有無溯及力的問題,還要依從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的規定 如果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另有規定,該項法律應具有溯及力時,應依照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的規定。 ?
從上述《基本法》的規定來看,中央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使立法權的監督和限制是十分有限的,而賦予其立法許可權則是又大又廣泛 它體現了我國在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許可權的劃分上,既堅持了國家主權的原則,又考慮到實行兩制的需要,賦予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以保障「一國兩制」方針在立法權上的貫徹和落實。 ?
上述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的立法權與目前香港總督享有的立法權相比,顯然是根本不同的 這表現在:?
1.港督享有的立法權,其權力來源於英國,並以《英皇制誥》、《皇室訓令》為法律依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權,其權力來源於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並以《基本法》為法律依據。 ?
2.港督對香港立法局通過的所有法律,均享有絕對否決權;而我國人大常委會僅限於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定的不符合《基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系的條款的法律,發回特別行政區,並不作修改 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
3.港督在行使立法權時,對《皇室訓令》中專列的十類重大問題,要受到事先授權的限制 而香港特別行政區對屬於其自治范圍內的一切事務,均可自行立法。 ?
4.英國政府享有為香港製定法律的權力,英國法律也可直接適用於香港 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第18條的規定,全國性法律除列於《基本法》附件三者外,均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 這些列於附件三的法律,數量極少 同時,這些法律要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還必須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布或立法實施。 ?
可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權不僅在性質上與港督享有的立法權根本不同,前者是在一個主權國家內的地方自治權,後者則是宗主國控制下賦予殖民地的一種管治權,而且我國基本法賦予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的立法權,無論在獨立性、完整性、廣泛性上都大大超過目前港督享有的立法權。 ?
Ⅲ 在我國,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享有國家立法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同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均是我國地方的政權機關,它們所享有的立法權均同屬地方立法權 但香港特別行政區與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享有的立法權,具有不同的特點 這表現在:?
1.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制定地方性法規時,必須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保持一致,即必須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來制定,而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定的任何法律必須同《基本法》保持一致,即必須在不同《基本法》相抵觸的前提下來制定 因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套不同於中國內地實行的制度,全國性法律除列於《基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 因而它在制定自治范圍內的各項法律時,除必須同《基本法》保持一致外,可以不受相關的全國性法律的限制和約束,無需同其保持一致 這說明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同香港特別行政區在行使立法權的法律依據上還是不同的。 ?
2.根據憲法的規定,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只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不能制定如民法、刑法、訴訟法、對外貿易法等應屬於國家最高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所制定的法律 根據《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除了不能制定有關國防、外交以及其它由中央管理的事務方面的法律外,凡屬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一切事務的法律都可以制定,其中包括有關民法、刑法、訴訟法、對外貿易法等內容方面的法律,都可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需要自行制定 。?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並在制定單行條例時,對國家法律享有變通執行的自治權 但也不能制定如民法、刑法、訴訟法、對外貿易法等內容的法律 可見,香港特別行政區比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享有更為廣泛的立法權〔2〕 因為它可以有自己的一套法律制度和法律體系。
3.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如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 按照《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基本法》中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特別行政區的關系的條款,全國人大常委會可將有關法律發回,但不作修改 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所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雖然都同屬行使其自治權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按照憲法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才能生效;按照《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只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並不需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才生效 「批准」與「備案」不同,備案並不影響法律的生效。
上述區別不僅表明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同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立法程序上有所不同,而且也表明了它們的立法權雖然是中央授予的,但香港特別行政區較之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在立法權上卻享有更多的自主性。
4.由於我國實行的是在民主集中制原則上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這個制度下,權力機關是享有立法權的機關,行政機關是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 因此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並不受行政機關的制約,它不需經過政府的簽署和公布 但根據《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通過的法案,須經行政長官簽署、公布、方能生效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如認為立法會通過的法案不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整體利益,可在三個月內將法案發回立法會重議,立法會如以不少於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再次通過原案,行政長官必須在一個月內簽署公布 「行政長官如拒絕簽署立法會再次通過的法案,經協調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見,行政長官可解散立法會 如重選的立法會仍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所爭議的原案,而行政長官仍拒絕簽署,行政長官則必須辭職 《基本法》的這些規定說明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在行使立法權時,是要受到行政權的制約的,這是由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政治體制,既不是三權分立的議會制,也不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是從香港實際出發,吸取了目前香港政治體制中行之有效的行政主導的部分,按照」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循序漸進發展民主的方針,實行司法獨立、立法與行政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政治體制 正是這種新的政治體制決定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會在行使立法權時要受到行政的制約。
《基本法》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權的規定以「一國兩制」方針為指導,吸取香港政治體制中的有用部分,貫徹立法與行政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原則 這是完全符合香港實際的 它的實施,不僅可以保證香港特別區是我國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而且必將促進香港特別行政區民主政制的建立和發展,促進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穩定。
㈨ 喀什經濟特區是否有地方立法權
沒有,經濟特區在經濟上有特權,政治上沒有。更何況是帽子那麼多的地方
㈩ 香港特別行政區有沒有立法權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第二條見樓上。
第十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會、經濟制度,有關保障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關政策,均以本法的規定為依據。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均不得同本法相抵觸。
第十七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立法權。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備案不影響該法律的生效。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征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後,如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系的條款,可將有關法律發回,但不作修改。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該法律的失效,除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另有規定外,無溯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