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香港立法會圖片

香港立法會圖片

發布時間: 2025-10-12 01:54:52

Ⅰ 香港立法院外面那個蒙面一手握寶劍一手拿天平的雕像是什麼有什麼相關的故事

香港立法院外面的雕像是希臘正義女神忒彌斯雕像。正義女神忒彌斯的故事:

傳說有一天,天庭上的眾神失和了,世界處於災難的邊緣。沒有人敢站出來調解仲裁。血氣方剛的容易受仙女的勾引,老於世故的卻不敢對權勢直言。天上地下找遍了,也沒有合適的人選。最後,天帝身旁站起一位白袍金冠的女神,拿出一條手巾,綁在自己眼睛上,大聲說道:「我來!」

眾神一看,不得不點頭同意:她既蒙了眼睛,看不見爭紛者的面貌身份,也就不會受到利誘,不必畏忌權勢。蒙眼不是失明,而是自我約束,是刻意選擇的一種姿態。由這個典故引出一句格言:「程序是正義的蒙眼布。」

這句話已經當作格言收入法學詞典,每每被人引證。而這個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的女神就是忒彌斯,後世被尊稱為正義女神。

(1)香港立法會圖片擴展閱讀

香港立法會大樓楣飾建築:

大樓面向皇後像廣場的中央門廊部分築有三角楣飾,並刻有「ErectedADMDCCCCX」(公元1910年豎立)的題字。

窗戶頂部為英國皇家盾形紋徽:左上方與右下方各刻有三頭獅子,代表英格蘭;右上方的一頭獅子代表蘇格蘭;左下方的豎琴代表愛爾蘭。盾徽由英格蘭獅子及蘇格蘭獨角獸護持,頂端雕有皇冠,下刻有最高統治者的銘辭「DIEUETMONDROIT」。倚在皇家盾形紋徽兩旁的雕像,則象徵憐憫及真理。

三角楣飾的頂部豎立一尊高2.7米,代表公義的忒彌斯女神鵰像,女神右手持著代表公正的天秤,左手持著象徵權力的劍。女神蒙上雙眼,表示法律精神不偏不倚,公正嚴明。 大樓的最高點是青銅制的都鐸皇冠雕塑,是英皇愛德華七世於1902年採用的御冠。

Ⅱ 香港立法會的透明

香港回歸後享有立法權,立法會是特區的立法機關。回歸後的十年,立法會經歷了臨時立法會議員和兩屆立法會議員的選舉,范徐麗泰三度當選為立法會主席。對於這十年的變化,范太說,立法機關可以說越來越透明,比港英時代還要透明。對於香港的未來,她很有信心,因為有強而有力的國家作後盾,而且香港人有「永不言敗」的精神!
在中環皇後像廣場的一側,有幢百年的古老英式建築,上面三角楣飾的頂部,豎立一尊泰美斯女神鵰像,女神右手持著代表公正的天秤,左手持著象徵權力的劍。女神蒙上雙眼,表示法律精神不偏不倚,公正嚴明。這幢建築作為港英時期的立法局和特區立法會的辦公地點,已經有三十二年了。
然而,回歸前,市民並沒有機會參觀這幢大樓的設施。范徐麗泰在大樓的辦公室接受中新社記者訪問時說:「回歸後,立法會才開始對外開放,歡迎市民前來參觀,包括立法會主席辦公室都開放。而且,在立法會的網頁上,所有委員會開會的時間、議程、記錄和完成的報告,以及討論的文件,都可以在網頁上找到。」
橫跨港英時期的立法局、特區臨時立法會及立法會三個歷史階段,范太可謂閱盡香江政壇滄桑。但她認為,香港回歸後十年,立法會的功能和角色得到發揮。如今香港市民對政治的參與提高,平時也會觀察立法會議員的言行。立法會的透明度,拉近了與市民的關系。
她指出:「回歸前,統治香港的是港督,他是英女王的代表。在港督委任下,才有行政機關和立法局。港英是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才引入代議政制,然後才有選舉。之後,香港市民才有機會投票選出自己的代表。現在,六十名立法會議員都是經選舉產生的。立法會也重視向選民的交代。」
回歸後十年的情況,是否如她之所料,范太坦承,有很多事情,確實之前從來沒有想過,但卻發生了,例如經濟泡沫的爆破、經濟曾持續多年的低迷,沙士疫情等。「但是,這些事情提醒我們,必須要『居安思危』,時時要有準備可能會面對突然發生的危機。然而,在逆境中,我們也看到香港人那種『永不言敗』的精神。」
她認為:「香港人往往能夠困難中找到新的機會,努力去發展這些機會,這種不怕困難、全力以赴的精神,很難得!當然,香港人在很多方面還要自我增值,包括對內地的了解,大有提升的空間。但是,香港人不怕轉變,而且往往在新的轉變中,找到新的機會。」
對香港的未來,范太表示:「我有信心!因為,香港有強而有力的後盾--國家,如今國家經濟正在勝飛,在這一過程中,香港的專業服務、金融服務、貿易經驗,以及香港人的創意能力,可以和內地互補不足,相輔相成。香港和內地的合作,可以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實現雙贏。

Ⅲ 香港立法會大樓前泰美斯女神鵰像究竟有什麼含義

泰美斯女神

立法會大樓的前身是香港最高法院,所以大樓的頂部豎立了一尊高2.7米代表公義的泰美斯女神(Themis)雕像。泰美斯是希臘神話中,代表正義和法律的女神。她左手持劍,象徵權力;右手持天平,代表公正。女神蒙上雙眼,代表大公無私。總括而言,公義雕像是法律精神的象徵。
1912年1月15日,香港最高法院由香港總督盧吉主持揭幕。
當時的首席按察司皮葛(Sir Francis Piggot)曾表示:「即使他日維多利亞城不復存在,海港被淤泥壅塞,香港會所坍塌湮沒,這座大樓仍將巍然矗立,如金字塔,為遠東的睿智留下見證。
立法會大樓位處香港中環商業中心區的心臟地帶。它的前身是香港最高法院,由落成至今,已經歷了九十六個寒暑。

這幢富有歷史價值的大樓,其外部於1984年被列為古跡,受到《古物及古跡條例》保護。

Ⅳ 香港立法機構的立字為什麼那樣寫

香港立法會的立字是由中文的立字上半部分,配上英文立法會的「L」作為回下半部分合拼而且成。答立法會的全名就是「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AR」,因此形成上半部分乃中文,下半部分乃英文的「符號文字」如下圖所示:

Ⅳ 香港立法會大樓香港立法機關會議場地

香港立法機關會議場地的歷史變遷如下:


早期時期,立法局的會議地曾是1843年至1846年的總督官邸,位於庄士敦樓。隨後在1846年至1855年,改至堅道總督官邸。接著,從1855年至1930年代,立法局的活動主要在總督府進行。


1930年代至1941年以及1945年至1957年期間,由於政府事務的需要,香港立法局的會議地轉移到了舊中區政府合署,直到1957年,它成為立法會大樓,即中區政府合署,直到1985年。


然而,1996年,由於中英政制談判破裂,臨時立法會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其日常運作和會議不得不在深圳進行。1996年12月至1997年6月,深圳華夏藝術中心正廳成為了臨時立法會的臨時會議地點。1997年7月1日起,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新翼正式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永久性會議場所。


(5)香港立法會圖片擴展閱讀

香港立法會大樓的前身是最高法院大樓,由立法局於1898年2月28日決議興建,大樓由英聯邦采辦處的顧問建築師亞士東·偉柏(Aston Webb)及英格里斯·貝爾(Ingress Bell)所設計。大樓於1900年開始動工興建,1903年奠基,由於缺乏石匠與合適的花崗岩,工程延至1912年才得以完成。

熱點內容
原始點療法治療糖尿病 發布:2025-10-12 06:25:20 瀏覽:42
注冊公司監事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2 06:21:09 瀏覽:192
道德觀古詩 發布:2025-10-12 05:51:21 瀏覽:199
鄉鎮法律服務所屬事業單位嗎 發布:2025-10-12 05:48:41 瀏覽:614
行政復議知識框架經濟法 發布:2025-10-12 05:39:58 瀏覽:915
工傷保險支付條例 發布:2025-10-12 05:32:14 瀏覽:138
正規律師 發布:2025-10-12 05:30:37 瀏覽:894
人民法治記者劉青 發布:2025-10-12 05:30:32 瀏覽:409
如何建立為僑法律服務平台 發布:2025-10-12 05:29:21 瀏覽:440
刑事訴訟法15條可以國家賠償 發布:2025-10-12 05:24:50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