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形式有哪些
Ⅰ 立法法中哪些只能以法律形式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Ⅱ 我國以立法形式確立的"國家級"紀念日有幾個
我國以立法形式確立的"國家級"紀念日有四個,分別版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9月權3日)、中國烈士紀念日(9月30日)、中國國家憲法日(12月4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2月13日)。
通過立法形式確立紀念日和公祭日及憲法日,使我們中華民族紀念歷史的行為和依法治國的決心上升到國家和法律層面,這些都在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是一個法治國家,是一個能夠正確、理性對待歷史問題的國家。此前全國性紀念活動多為臨時設立。這種全國性的哀悼活動,在我黨歷史上很早就曾有過,現在通過全國人大以法律形式上升為國家意志,更加能表明中國人民對生命的關愛及對和平的熱愛。
Ⅲ 立法形式和法定形式區別
根據有關法來律、法規的自規定,我國目前的私營企業共有三種組成形式:即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公司。
個人獨資企業是指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
合夥企業是指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各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
公司是指以營利為目的依法設立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商事組織。在我國,公司可分為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兩種形式。有限責任公司是指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的法人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數以上的股東組成,公司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所持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
企業的制度是因應企業組成形式而制定的
Ⅳ 法的制定的立法的形式和
第一,按照立法的主體即立法機關的不同,可以分為:
①根據政體的不同內,可以區分為君主容立法或者專制立法和議會立法或者民主立法。
②根據立法機關的組成不同,可以分為一院制立法和兩院制立法。
③根據立法機關的性質不同,可以分為國家立法機關立法、國家行政機關立法和授權立法。
④根據立法機關地位不同,可以分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第二,根據立法主體行為的特徵不同,可以分為創制、認可、修改和廢止。
創制是具有立法權的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製作和規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
認可是指國家立法機關對於社會上存在的某些習慣承認和許可其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動。
修改,又叫修正、修訂,是國家立法機關對於原先國家機關頒布生效的法律予以部分的變更,包括刪除原有內容和補充新的內容。
廢止,又叫廢除,是指國家機關終止正在生效的某些法律的活動。廢止的形式有:明示廢止和默示廢止。
此外,還可以根據調整的社會關系的不同性質,分為民事立法、刑事立法、行政立法、經濟立法和立憲活動;根據對社會關系調整的作用不同,分為實體法立法和程序法立法;根據所立之法的效力的不同,可分為一般法立法和特殊法立法等。
Ⅳ 公眾參與立法的具體方式有哪些
公眾參與立法的具體方式有信息交流、咨詢、參與、協作、授權決策。
1、信息交流(Information)。信息交流包括提供信息和收集信息。信息交流的方法包括:信息包、小冊子、傳單、情況說明書、網站、展覽,電視和廣播,調研、問卷調查、焦點小組(focus groups)等。
2、咨詢(Consultation) 。咨詢通常針對更加具體的計劃和政策,讓公民參與其中、各抒己見,而不是像調查一樣做各種選擇題。咨詢的方法包括:研究、問卷、民意調查、公共會議、焦點小組、居民評審團等。
3、參與(Involvement)。參與的形式是互動工作小組、利益相關人的對話、公民論壇和辯論等。
4、協作(Collaboration)。協作是讓公眾積極參加、同意分享資源並做出決定。 協作參與的方法是:顧問小組(Advisory Panels)、地方戰略夥伴和地方管理組織等。
5、授權決策(Devolved decision-making)。授權決策是參與的最高階段,是一種權力從其掌控者手中轉移的合作參與形式。決策者與參與者交換各自資源和意見,使原本的參與變成了由決策者與參與者共同作出決策。參與的方法是地方社團組織、地區座談小組、社區合作夥伴。
(5)立法形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公眾參與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1、第一是立法層面的公眾參與,如立法聽證和利益集團參與立法;
2、第二是公共決策層面,包括政府和公共機構在制定公共政策過程中的公眾參與;
3、第三個層面是公共治理層面的公眾參與,包括法律政策實施,基層公共事務的決策管理等。
Ⅵ 國際勞動立法的主要形式包括
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是國際勞動立法的主要形式,是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立法原則版以及<<費城宣言權>>而制定的.公約一經會員國批准,就對批准國具有約束力,建議書對成員國沒有約束力,職工各國在制定本國有關勞動法律時參考.公約和建議書提出的勞動立法標准,對成員國制定或修改本國勞動立法產生明顯推動作用,成為勞動立法的重要參考依據,並對推動各國勞動立法趨向協調起著積極作用.
Ⅶ 國家立法的兩種主要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權力機關立法,即人民代表大會審議並通過立法案。全國人大通過的立版法案具有普遍約束權力,凡我國境內及一定范圍內的境外均適用。有權立法的地方人大通過的立法案僅對該地方有約束力。
第二種方式是行政機關立法,即政府及政府部門發布的行政法規,在我國同樣具有約束力。中央政府即國務院發布的行政法規在我國境內具有普遍約束力,有權立法的地方政府發布的規章僅對當地有約束力。
Ⅷ 沖突規范國內立法的立法形式有哪些
沖突規范在國內立法中的表現形式(立法方式)
(1)散見式。即將沖突規范專分散規定屬在民法典或其他法典的有關條款中。在民法典或有關的單行法規中,就某個方面的涉外民商事問題規定有關法律適用的規范,稱為「散見式」的立法方式。
(2)專篇式。在民法典或其他法典中列入專篇或專章,比較系統地規定國際私法規范。稱為「專篇式」的立法方式。
(3)法典式。以專門法典或單行法規的形式制定系統的沖突規范,稱為「法典式」的立法方式。
Ⅸ 試論述立法監督所包含的內容和形式
在國內,立法監督是指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管理活動實施的監督。國家權力機關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最重要的是法制監督,即對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一切活動是否堅持依法辦事進行的監督。
立法監督的方式主要有
第一,改變或撤銷政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
第二,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第三,審查和批准政府的國民經濟計劃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預算決算、以及它們的執行情況的報告。
第四,對政府機關及其主要領導人提出質詢和詢問。
第五,視察和檢查政府工作。
第六,組織對特定問題的調查。
第七,罷免或撤銷有關人員職務。
第八,受理人民群眾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申訴、控告、檢舉和意見。
Ⅹ 限制外國法的立法方式目前有哪三種
沖突規范在國內立法中的表現形式(立法方式)(1)散見式。即將沖突規范分散規定在民法典或其他法典的有關條款中。在民法典或有關的單行法規中,就某個方面的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