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和道教

道德經和道教

發布時間: 2021-01-19 00:51:35

道德經和道教是什麼關系

道德經又稱<老子>,為道教最高經典.
初入道者有個印象即可,不會有太多領悟的.
隨著入道漸久,則領悟愈深.....
慢慢會融入自己的專業及生活的......

② 道教存有正版道德經嗎

你心目中正來版的標準是什麼源?
如樓上所說:有帛書道德經和漢墓老子茭釋,這個算是很正規的正版了吧?
可是道家內部也有他們門里歷代祖師傳下來的道德經,這個就不算正版了嗎?
更有意思的是,道家各個門派的秘傳中,所用的《道德經》也有差別。
你認為他們中間那些才算正版?
可以去北京道教協會找找看吧,那裡也有幾種不同版本的《道德經》,他們給你哪種,哪種就算正版吧?

③ 道家和道教的區別

1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道家和道教是有區別的,道家是先秦時期的學術派別之一,而道教是直到東漢才形成的一種民間宗教。春秋戰國時期有老子學派、莊子學派,而老子和莊子從未自稱是道家,直到漢代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才第一次提出道家的概念。

這個問題對於一知半解的外行人來說很好回答,甚至可以脫口而出, "道家是哲學思想,道教是宗教,完全是兩碼事''。反倒是深入研究的內行人士確不容易說的清楚,首先在此聲明一下,道學不同於哲學,而是高於哲學的形而上學。另外,道教不僅僅是宗教,更是道學的實際應用者和推廣者團體。

道家與道教是同根的,由於黃帝問道於廣成子,所以起源上能夠一直追溯到龍漢開圖以來,始於三元。道家轉變為道教,是人類集體偏離大道前後,不同時期"道"的一種演化,從這個大背景來看,道家就是道教這種說法也是合理的。如果真要嚴格區分道家與道教的不同,那隻能說,道家對應的主要是無為而治的時期,道教對應的則是大道廢,有仁義的有為而治的時期。道家合的是天道,而道教注重宗教信仰合的是人道,所以兩者思想上存在些差異,也是在所難勉的,但從本質上來講,人類雖然偏離大道,思想上產生了改變,但人終究是人本身,不會變成動物。所以說,道家和道教,屬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道家為體,道教為用,猶如骨肉相連,不容分割。

④ 道家和《道德經》是什麼關系

若離復〃棌玘 :你好。
《道德制真經》又稱《道德經》、《老子五千文》或《老子》,周朝老子著。老子本為周朝穿藏史(史官)《道德經》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後來老子被道教尊奉為教祖,《道德經》成為道教最高經典。《道德經》的字數原有五千餘言,張道陵創立五斗米教時定本為五千字.令教徒誦習,故稱「五干文』。《道德經》的內容,主要論述「道」和「德」兩個名詞的涵義.強調「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從而展開道家的哲學思想。老子描述的「道」是從本體論的角度,闡明其宇宙觀和人生觀,同時包括道家修養方法的原理。道教的一切教理教義均由此引申而來,井區加以宗教的儀式進行包裝。特別是道教的修煉學說.與此經有直接關系。另外由於老子學說出於交官,其中闡述了大量的治國之道.因此歷代統治者均格其作為治國寶典,中國封建帝王中先後有四家皇帝親自為之作注。

⑤ 道德經與道教之間有什麼關系

道德經在道教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堪稱教義。
《道德經》中的「道」可以與「德」聯系起來理解。《道德經》主要論述了兩個問題:「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總論部分提出了修道的方法,後面大部分論述修道之「德」。道德經三字,提綱挈領,概括全文的內容。
道經的內容很難理解,各個《道德經》的譯本對其內容理解卻相差很大。如德經的內容說成是為人處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國的方法等等類別。老子的本意,應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對於《道德經》的內容,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見解。

⑥ 道教和老子沒有關系

你沒搞清楚「道家思想」、「道家學派」和「道教」的關系
道家思想,自古有之,源於伏羲,集大成於老子,發揚於張道陵
張道陵創立道教以前,是道家學派的弟子,也是道家思想的傑出代表,西漢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導致各家學派逐漸沒落,張道陵繼承和發揚了「道家學派」,有一個「學派」轉化為「宗教」,最早的道教,供奉的只是道家思想和學派的傑出人物,並沒有「神佛」之說,包括張角揭竿起義的口號都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而那時候的「天地」指的就是客觀存在的「天地」,後來的神話系統,是「西教」入侵以後才產生的,由於「佛教」的理念非常利於管理國家,所以當權者盛世之時都比較推崇佛教,從而讓佛教在普通百姓心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一些佛教思想深深的紮根在基層百姓的心中,然而宗教的傳承是通過「人」來達成的,摻雜了其他宗教思想的百姓進入道教,再加上道教極強的包容性(道教並不排斥其他的宗教思想),所以道教產生了無數「宗派」,比如現存的「正一道」「全真道」「天師道」等等,都是因為地理、人文、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下,才有了各宗派的不同思想,這也是我們現在所認知的「道教」。
就拿王重陽的「全真道」舉例:全真道在西安附近的首陽山,而老子傳道於尹喜的地方,就在首陽山以西數十公里的「樓觀台」同時,西安古稱「長安」,十三朝古都,自古以來都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唐三藏取經的故事人盡皆知,就發生在長安,而唐王李世民又推崇道教,所以西安市城牆以里(鍾樓為西安市的最中心,西安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是以鍾樓為基準界定的,),都還存在著很多道觀、佛廟,並且一直受到國家保護,所以西安周邊自古以來,宗教信仰就比較復雜,而王重陽就是在這附近,將「佛道儒」的思想綜合才創立了「全真道」,其神話體系具有「佛道儒」的綜合特徵,既供奉太清天尊(具有道家思想的「仙」),也供奉玉皇大帝(天庭的階級概念,就是儒家的階級概念,是具有儒家思想的「神」),還供奉佛爺菩薩(具有佛家思想的「佛」),宗教的根源在百姓,百姓信的雜了,才會催生「全真道」這樣神話體系復雜,但是中心思想統一的道家宗派。
道教是不具有排他性的一個特殊宗教,道教繼承了傳統的道家思想、道家學派,後期發展中還融合了其他學派、宗教的優秀之處,這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神話體系完整的「道教」。
然而,普通人還是根本就不了解道教,真正的道教,沒有神佛,只為修身養性,看起來更像一個「居士」,這里就要說到距離首陽山數十公里的「樓觀台」了,這里的道人,不供奉神佛,主要供奉的只是「老子」和「尹喜」,道長們講話極具哲理,內容毫無神佛之類的內容,陰陽八卦五行調和,天地人之間的關系,絲毫沒有任何迷信色彩,很明顯能感受到道家思想的內容,和「佛教高僧」模稜兩可的「禪語」不同,道長們的話言簡意賅,很容易就能讓人明白,這才是真正的道教,繼承和發揚了傳統道家思想的真正道教。盡管樓觀台被政府開發成旅遊景點,但是道人們還是安逸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和世俗聯系極少。
現在的道教有點像諸子百家的狀況了,能只繼承道家思想的宗派太少了,多多少少都摻雜了一些別的東西進去,但是主要思想,還是道家思想。
另外,道教的最高經典點不是《易經》,而是《道德經》,雖然《道德經》和《易經》有很多互通之處,但是《道德經》和《易經》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其實,《周易》和《道德經》,都是具有道家思想的著作,世人對道人的印象還是卜卦堪輿、畫符念咒,降妖驅鬼,所以自然很容易把道人和《周易》聯系在一起,畢竟算卦相面、風水堪輿都是根據《周易》衍生出來的,這是很正常的。
真不知道,為什麼對於我們本土的宗教,總是挑這毛病找那毛病,用其他宗教狹隘的眼光來審視極具包容性的道教,是可謂:「夏蟲不可語冰」

⑦ 道德經如何成為道教經典

《道德經》以自然無為之說,解釋了天地萬物產生,發展,滅亡的自然規律。專並相應的告訴人們屬如何認識自然,對待自然。後來成為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許多思想流派的基石。道教名稱有兩個來源,一是《易經》,二是《老子》的道論。
道教奉老子為教主,因為道家哲學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子和莊子。不過,道家所講的道學不是宗教,也不主張立教。《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之一,但被後世的張道陵等人奉為「經書」,成為宗教。
道教的思想基礎是老子和莊子在當時條件下對大自然和人類的理解和認識,存在著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唯心主義思想並存的現象,有些思想現在看來有點無稽之談的感覺,但在當時條件下,正由於這種無稽之談的聯想的解釋中產生了理論宇宙無極與太極玄學秘籍的大門。也就是說揭開宇宙的奧秘。
幾千年來,《道德經》的傳播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道教的形成也是同樣道理,當自然無為的論調日趨被道家接受時,正是《道德經》成為道教的經典之時。

⑧ 老子的道家和道教有什麼關系

道教等於道家,道教在古代的稱呼是道家,兩者是同一個概念,理由如下:

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一《道教》:「本自黃帝,至老君祖述其言,故稱為黃老之學。這句話看起來像是在說道家,但他說的是道教。

蘇軾撰《上清儲祥宮碑》:「臣謹按道家者流,本出於黃帝老子,其道以清靜無為為宗,以虛明應物為用,以慈儉不爭為行,合於《易》何思何慮,《論語》仁者靜壽之說。自秦漢以來,始用方士言,乃有飛仙變化之術,黃庭大洞之法,太上天真木公金母之號,天皇太乙紫微北極之祀,下至於丹葯奇技符籙小數,皆歸於道家。……

《上清儲祥宮碑》碑文(局部)

《上清儲祥宮碑》是蘇軾為道教場所「上清儲祥宮」寫的碑文,然而文中沒有「道教」,只有「道家」,重點是後面那句話:丹葯奇技符籙小數,皆歸於道家

辛願《大金陝州修靈虛觀記》按:道家源於黃帝、老聃,至列禦寇、莊周氏,擴而大之,乃與孔子之道並立,為教於天下而不廢。同上,這又是一篇為道教場所「靈虛觀」撰寫的碑文,和蘇軾那篇碑文一樣,用的詞語是「道家」,上述文章碑銘,都是為道教所寫,其中所說的道家指的是道教。這表明古人指稱道教所用的語匯,以道家居多,道教居少。

元代劉謐嘗《三教平心論》,稱「嘗觀中國之有三教也。自伏羲氏畫八卦,而儒教始於此。自老子著《道德經》,而道教始於此。自漢明帝夢金人,而佛教始於此。

明代道士朱權《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稽夫道教之源,昔在混茫始判,人道未備。天命我道祖軒轅黃帝,承九皇之運,秉六龍以御天,代天立極,以定三才。當是時也,天地尚未昭晰,無有文字,結繩以代政;無有房屋,巢居以穴處;無有衣裳,結草以蔽體;無有器用,汗尊而杯飲。我道祖軒轅黃帝,始創制文字,制衣服,作宮室,制器用,而人事始備。今九流之中,三教之內,所用之文字,所服之衣裳,所居之房屋,所用之器皿,皆黃帝之始制,是皆出於吾道家黃帝之教焉……

綜上所述,古籍文獻中關於道教的論述,多以道家指稱道教。且普遍認為道教始於黃帝老子,從沒說過道教始於張道陵。道教不是道家的說法是現代人的觀點,並非古人的觀點。

熱點內容
全球化國際商法在 發布:2025-05-22 05:53:21 瀏覽:836
消費者權益法條例 發布:2025-05-22 05:40:43 瀏覽:550
仲裁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22 05:40:09 瀏覽:966
什麼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發布:2025-05-22 05:34:17 瀏覽:517
孝感司法局 發布:2025-05-22 05:27:29 瀏覽:112
法人下委託書後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2 05:25:29 瀏覽:361
合同法339 發布:2025-05-22 05:23:58 瀏覽:835
怎麼聯系社會與法欄目組 發布:2025-05-22 05:23:57 瀏覽:664
社會保障法和社會保障制度一樣嗎 發布:2025-05-22 05:23:51 瀏覽:585
中級會計考試經濟法 發布:2025-05-22 05:18:19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