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最高
『壹』 中國古代立法達到了最高水平標志是什麼
《唐律疏議》的完成,標志著中國古代立法達到了最高水平。
《唐律疏議》又稱《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間完成的一部極為重要的法典。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長孫無忌、李績等在《貞觀律》基礎上修訂,如將原《貞觀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為「情理切害」,並作鄭重說明:「舊律雲言理切害,今改為情理切害者,蓋欲原其本情,廣思慎罰故也。」最終,奏上新撰律12卷,是為《永徽律》。鑒於當時中央、地方在審判中對法律條文理解不一,每年科舉考試中明法科考試也無統一的權威標準的情況,唐高宗在永徽三年下令召集律學通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對《永徽律》進行逐條逐句的解釋,「條義疏奏以聞」,繼承漢晉以來,特別是晉代張斐、杜預注釋律文的已有成果,歷時1年,撰《律疏》30卷奏上,與《永徽律》合編在一起,於永徽四年十月(公元653年)經高宗批准,將疏議分附於律文之後頒行。計分12篇,共30卷,稱為《永徽律疏》。至元代後,人們以疏文皆以「議律」字始,故又稱為《唐律疏議》。由於疏議對全篇律文所作權威性的統一法律解釋,給實際司法審判帶來便利,以至《舊唐書·刑法志》說當時的「斷獄者,皆引疏分析之」。
《唐律疏議》總結了漢魏晉以來立法和注律的經驗,不僅對主要的法律原則和制度作了精確的解釋與說明,而且盡可能引用儒家經典作為律文的理論根據。作為中國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唐律疏議》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徵,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對後世及周邊國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同時,因此前的《貞觀律》等至今都已軼失,所以,《唐律疏議》成為中國歷史上迄今保存下來的最完整、最早、最具有社會影響的古代成文法典。在中國古代立法史上佔有最為重要的地位。
『貳』 我國擁有最高立法權的是哪個國家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其它任何機關無權立法,頒布法律。
『叄』 衡量立法工作的最高標準是什麼
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標准。人民群眾的支持,是公安工作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證。
『肆』 我國最高立法機構是什麼機關
我國最高立法機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伍』 中國最高立法機關是什麼
最高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法律依據;《憲法》第二條二款;「人民行使國專家權力的機屬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它是指權力機關。
法律依據;《立法法》第七條一款;「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指二個有國家立法權的組織,
《立法法》第七條二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指只有"全國人大",一個組織享有以上權利。
《立法法》第七條三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是指「人大常委會」只能制定和修改「全國人大」以外的法律。而且不能與全國人大的法律相抵觸。
綜上所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最高立法機關。
『陸』 最高立法權和最高決定權的區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最高立法權、最高專決定權、最高任免權、屬最高監督權。
立法權是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權力。
決定權是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權力。
區分立法權和決定權的關鍵是:如果通過的「決定」是有關法律的立改廢,那麼就是立法權,如果通過的「決定」是有關重大事項,那麼就是決定權。
『柒』 我國最高立法機關是什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捌』 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是什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玖』 最高立法權的國家機關
中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什麼樣的立法都得
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
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執行
發布
『拾』 國家最高立法機構是什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員會主要行使職權:
(一)立法權
(二)決定權
(三)任免權
(四)監督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具體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憲法;
(二)監督憲法的實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六)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七)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八)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九)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一)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十二)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
(十三)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
(十四)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十五)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