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動產抵押權登記可否對抗善意

經濟法動產抵押權登記可否對抗善意

發布時間: 2021-02-04 05:46:53

㈠ 物權法中為什麼需要登記的經過登記抵押能對抗善意第三人,卻不能對抗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7條規定:內「抵押權存續期間容,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如果抵押物未登記的,抵押權不得對抗第三人。」
依此規定,抵押人轉讓抵押物已通知抵押權人且已告知受讓人的,即使抵押物未登記的,抵押權可以對抗第三人。這就從法律上為未登記的動產抵押權的追及效力提供了依據。但是,該條對抵押權人的保護是不完全的。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時未通知抵押權人但已告知受讓人的,抵押權仍不得對抗受讓人。這對抵押權人是不公平的。為平衡抵押權人與受讓人之間的利益,並使動產抵押制度不致有墜其功效的危險,受讓人如已知或應知抵押物已設定抵押權而仍然受讓的,則未登記的動產抵押權得對其產生對抗力;受讓人如不知且不應知抵押物已設定抵押權而受讓的,則未登記的動產抵押權不得對其產生對抗力。

經濟法中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是什麼意思

我國法律關於「善意第三人」的規定僅見於《物權法》,另外《海商法》有關於「第三人」的規定,與「善意第三人」類似。

根據《物權法》的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善意第三人」是對於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過程中,不知情的第三人所享有的物權保護性權利。上述貨車是祥雲廠所購,根據動產物權歸屬於出資人的原則,貨車的所有權人是祥雲廠,貨運公司只是掛靠登記人,而貨運公司是因借錢而欠債,債主對貨運公司擁有的是一般債權,並非對祥雲廠的貨車擁有物權權利,因此貨運公司對祥雲廠的貨車而言不屬於「善意第三人」。

當然,如果貨運公司將貨車抵押給債主,同時辦理的抵押登記,則債主就設立了擔保物權,那時債主就是《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不得對抗的「善意第三人」了,即有權執行貨車,就貨車的拍賣價款優先受償。

(2)經濟法動產抵押權登記可否對抗善意擴展閱讀

合夥企業法:合夥人在合夥企業清算前私自轉移或者處分合夥企業財產的,合夥企業不得以此對抗善意第三人。合夥企業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以及對外代表合夥企業權利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個人獨資企業法:投資人對受託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員職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物權法:以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法律規定的動產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動產抵押(即不是必須登記的抵押),從抵押合同生效時發生效力,但是未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這些情況的後果就是不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這是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利不受侵害。沒有涉及到相關的法律責任。在合夥企業中,「普通合夥人擅自以財產份額出質」,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三人是與此事無關的人員。

㈢ 特殊動產抵押權的設立是登記生效主義還是登記對抗主義

並不矛盾。動產的物權轉移看交付(交付轉移物權),不看登記。而特殊動產抵押權設立後,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㈣ 動產抵押未登記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那不動產呢

不動產抵押,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保障其債權的實現,依法以不動產設定抵押的,可以由當事人持不動產權屬證書、抵押合同與主債權合同等必要材料,共同申請辦理抵押登記。

抵押合同可以是單獨訂立的書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債權合同中的抵押條款。

(4)經濟法動產抵押權登記可否對抗善意擴展閱讀: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第六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應當持不動產權屬證書、不動產登記證明、抵押權變更等必要材料,申請抵押權變更登記:

(一)抵押人、抵押權人的姓名或者名稱變更的;

(二)被擔保的主債權數額變更的;

(三)債務履行期限變更的;

(四)抵押權順位變更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因被擔保債權主債權的種類及數額、擔保范圍、債務履行期限、抵押權順位發生變更申請抵押權變更登記時,如果該抵押權的變更將對其他抵押權人產生不利影響的,還應當提交其他抵押權人書面同意的材料與身份證或者戶口簿等材料。

㈤ 經濟法:物權法中的不動產不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是什麼意思通俗一點,有例子最好!

以機動車轉讓為例,
第一,登記不是機動車物權轉移的法定義務。法律沒有就機動車物權轉移必須進行登記作出明確的規定。是否登記,由當事人作出選擇。不能說沒有登記就認定機動車的物權沒有轉移。是否登記,不是判斷機動車物權轉移的標准。
第二,判斷機動車物權轉移的標准最主要的是交付。只要機動車從出賣人手裡交付給買受人,機動車物權就轉移,買受人就取得機動車的物權,而不管是否進行了登記。是否進行了過戶登記,不影響機動車物權的轉移。除了交付之外,登記當然也發生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結果。
第三,機動車交付之後,新的物權人就該機動車享有的物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善意,就是第三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機動車的物權已經轉讓。它包括這樣兩個內容。一是第三人不知道該機動車已經由出賣人通過簽訂書面協議或口頭約定的方式出賣給了買受人。二是第三人不知道出賣人已經將該機動車交付給了買受人。換句話說,第三人如果只是知道出賣人准備將該機動車出賣給買受人,而不知道交付的這種事實,那麼,第三人就是善意。只有第三人既知道出賣人要將該機動車出賣給買受人,又知道已經交付的事實,這時才認定第三人不是善意,而是惡意。
因此,所謂的善意第三人,除了具備善意的這一要件外,還應具備合法要件和登記要件。合法,是指出賣人和第三人簽訂的機動車買賣合同合法。登記,是指第三人已經將機動車登記到自己名下。如果機動車還沒有登記到第三人名下,這時的第三人還不是物權法第二十四條中規定的善意第三人。

㈥ 抵押權、債權、物權變動的問題。 不需登記生效的動產抵押,未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是什麼意思,這里的

我國物權變動方式為一個債權行為+一個物權公示行為,比如需要登記的房屋,若要發生物權變動,先要簽訂買賣合同(債權行為),然後再去辦理過戶登記(物權行為),這樣物權才發生轉移,比如甲跟乙、丙先後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但後來跟丙辦理了房屋過戶登記,那麼房屋所有權歸丙,而乙只能向甲主張違約責任;而對於無需登記的動產,若要發生物權變動,先要簽訂買賣合同(債權行為),然後再進行交付(物權行為),這樣物權也發生轉移。如果僅僅簽訂了買賣合同,則只發生債權效力,並未實現物權變動。
回到你的題,如果是無需登記生效的動產抵押(動產抵押無需交付抵押物),那麼雖然未登記抵押權,但抵押合同已生效,只是如果所有權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而將抵押物轉讓給善意第三人(已交付為前提),那麼抵押權人不能對抗該物權變動,抵押物歸善意第三人所有,抵押權人只能向抵押人主張抵押合同之債,從轉讓款中清償原債務。如果是需要登記才生效的抵押權,那麼因為已經登記,抵押權已成立,若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而轉讓該物給善意第三人,則抵押權人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也就是抵押權人可以追回該物,而善意第三人的受讓合同仍具有債的效力,可以向抵押人主張違約責任。
簡單的說,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是兩個不同的行為,物權行為無效並不等於債權行為無效,債權行為有效也並不代表物權行為就有效。
滿意的話請採納,謝謝!

㈦ 沒有登記的抵押權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下面這句話什麼意思

不能對抗抄善意第三人。
應該襲是《物權法》吧,有相應的規定,法條記不住,只給你說大概意思。
汽車、飛機、船舶抵押的,抵押權在簽訂抵押合同時成立,沒有登記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意思就是說,A把自己的船抵押給B,從B那借100塊錢,這個抵押權,當雙方在抵押借款合同上簽字的時候,抵押權就生效了。但是,如果沒有在相關部門登記的話(應該是船舶管理部門,具體名字我記不住了)這個抵押權僅對A和B有效,是無法對抗善意第三人的。
因為雖然A把船抵押給了B,但船舶還是由A實際佔有並使用的,如果此時A把船賣給了C,而由於設定抵押的時候,並沒有在法定機關進行登記,那麼如果A不告訴C這個船被抵押了,那麼C是不可能會知道這個船是有抵押權的。而依法物權又優先於債權,那麼,如果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的話,那麼C做為一個市場上合法的購買人的權益將無法得到保護。所以,像汽車、飛機、船舶這一類,有法定機關進行登記管理,發放牌照,實行實名管理的動產,如果不對抵押權進行登記,是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的。

㈧ 《物權法》關於動產抵押登記的效力是怎樣規定的

可以登記也可以不登記,但不登記的話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㈨ 登記抵押能否對抗善意第三人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版干問題的解釋》第67條規權定:「抵押權存續期間,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如果抵押物未登記的,抵押權不得對抗第三人。」
依此規定,抵押人轉讓抵押物已通知抵押權人且已告知受讓人的,即使抵押物未登記的,抵押權可以對抗第三人。這就從法律上為未登記的動產抵押權的追及效力提供了依據。但是,該條對抵押權人的保護是不完全的。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時未通知抵押權人但已告知受讓人的,抵押權仍不得對抗受讓人。這對抵押權人是不公平的。為平衡抵押權人與受讓人之間的利益,並使動產抵押制度不致有墜其功效的危險,受讓人如已知或應知抵押物已設定抵押權而仍然受讓的,則未登記的動產抵押權得對其產生對抗力;受讓人如不知且不應知抵押物已設定抵押權而受讓的,則未登記的動產抵押權不得對其產生對抗力。

㈩ 為什麼只有地役權、動產抵押、出質三種情況可以「不得對抗善意的第三人」

前面的要交易就要去變更登記,不存在善意第三人啊,因為他肯定是知道的
後面的不登記也生效,若第三人確實無從知曉該情況,自然構成善意

熱點內容
2017注會經濟法音頻 發布:2025-09-15 03:38:42 瀏覽:247
違反義務必須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03:37:00 瀏覽:834
霸州法院法官曹 發布:2025-09-15 03:14:53 瀏覽:184
夫妻出軌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03:14:52 瀏覽:183
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原則有哪些 發布:2025-09-15 03:05:39 瀏覽:998
法治進課堂工作方案 發布:2025-09-15 02:54:42 瀏覽:205
襄樊法院曾 發布:2025-09-15 02:50:21 瀏覽:422
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5 02:45:22 瀏覽:342
法治單位創建標准 發布:2025-09-15 02:45:21 瀏覽:920
北京大學經濟法保研 發布:2025-09-15 02:35:25 瀏覽: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