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民法總則優於合同法嗎

民法總則優於合同法嗎

發布時間: 2021-02-04 08:11:29

民法總則第147條和合同法第54條的區別

您好,民法總則相比,合同法規定的更為具體,針對的是合同。但是民法總則不僅僅版是針對合同而言權的,對於民事法律行為都可適用。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七條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㈡ 民法總論實施後,合同適用法律優先適用總論還是合同法

國家都已經有定論的事情,怎麼還有人回答說是優先適用合同法?不要誤人子弟了!
全國人大內法律委回容應民法總則與民事單行法關系問題
不一致的 適用民法總則
2017-03-13 06:48:45 來源: 新華社 記者 張曉松 羅爭光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張曉松 羅爭光) 在12日上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主席團第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作了關於民法總則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對代表提出的民法總則與現行民事單行法的關系問題作出回應。
3月10日,各代表團全體會議、小組會議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有的代表建議明確民法總則與現行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單行法的關系。
喬曉陽說,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認為,根據民法典編纂工作「兩步走」的思路,民法總則草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下一步將進行民法典的合同編、物權編、侵權責任編等各分編的編纂工作。在各分編編纂工作完成前,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單行法的規定與民法總則不一致的,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

㈢ 民法與合同法的區別

合同法是民法的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內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容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㈣ 從民法通則民法總則以及合同法立法的角度觀察,民法的概念有什麼變化

【新法優於抄舊法】
民法總則基本吸收了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則,同時做了補充、完善和發展。民法通則規定的合同、所有權及其他財產權、民事責任等具體內容還需要在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時作進一步統籌,系統整合。
據此,民法總則草案通過後暫不廢止民法通則。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不一致的,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

㈤ 民法總則合同法關系是怎樣的

民法總則是關於民事法律的一般性規范,合同法則是一部民事單行法。合同法的制定需要參照民法總則的規定,但兩者的不同之處還是很多的。
(一)《民法總則》有關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規定
1、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一般要件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
第一百四十五條第一款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理解與適用:該規則銜接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追認制度。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從事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有效之外應為無效。但立法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效之外的無效行為歸入了可追認,通過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認可生效。
3、法定代表人代錶行為的有效
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理解與適用:《民法總則》在法人一章對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行為效力的規定也構成民事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一部分。代錶行為以「身份及名義」進行判斷,在今後合同審查中應注意是否需要約定蓋章後生效。
4、職務行為的有效
第一百七十條 執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就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生效力。
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對執行其工作任務的人員職權范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理解與適用:職務行為以「身份、職權、名義」進行判斷,注意與「表見代理」之間的關系。

㈥ 法律優先順序例如:民法、合同法、物權法等 哪部法律優於哪部法律。村民組織法與物權法誰優於誰,我不懂才

你好,首先民法。合同法。物權法都是基本法。其法的階位是一樣的。村民組織法與物權法也是基本法。地位一樣。 一般是憲法(根本法)》法律(基本法)》法規(各地方行政法規)
橫向來看 人大制定的效力高於政府制定的。

㈦ 民法總則與合同效力規定有沖突時怎麼辦

民法總則與合同效力規定發生沖突時,由於合同法為特殊法,所以它的法律效力回應在民法總則之上,答在處理這種情況時應適用於合同法。實踐中,許多民事訴訟案件都會發生這種情況,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會根據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特殊法優於一般法等基本原則來選擇適用的法律

㈧ 在法律上,保險合同適用《保險法》《合同法》和《民法通則》的問題上應優先適用什麼

這涉及法律適用的問題,原則是: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相對而言,保險法是特別法,應該優先適用,保險法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通則(現在是民法總則)

㈨ 民法總則與合同法沖突有哪些

一、關於監護,取消了訴前指定及否定「按順序」指定

民法總則第31條規定: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於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監護人被指定後,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本條第一款取消了《民法通則》第16條和《民通意見》第16條規定的訴前指定程序。同時,《民通意見》第17條規定,「有關組織依照民法通則規定指定監護人,以書面或者口頭通知了被指定人的,應當認定指定成立。被指定人不服的,應當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起訴的,按變更監護關系處理。」而本款規定有關當事人對居委會、村委會或民政部門指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請,由法院指定監護人。注意這里將起訴改變成了申請。

本法第28條明確具有監護資格的人按照順序擔任監護人,如果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具有監護資格的人,都願意擔任監護人,也可以按照該條規定的順序確定監護人,或者依照本法第30條規定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按照本條規定的監護爭議解決程序處理,由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指定監護人,不受本法第28條規定的「順序」的限制,但仍可作為依據。

而《民通意見》第14條,規定了「將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二款及第十七條第一款的相關規定視為指定監護人的順序」,我們認為民法總則的規定是對其的否定。

二、實際上否定了宣告死亡的「順序」限制

民法總則第46條規定:第四十六條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死亡:

(一)下落不明滿四年;

(二)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滿二年。

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自然人不可能生存的,申請宣告死亡不受二年時間的限制。

《民通意見》第25條規定,申請宣告死亡的利害關系人的順序是:(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四)其他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人。對於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死亡的利害關系人,要不要有順序上的限制,歷來存在爭議。

三、違法是否導致行為無效

民法總則第143條規定: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本條第三項規定了「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關於違法與行為效力的關系,民法通則、合同法的規定不盡一致。

根據民法通則第58條第1款第5項規定,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根據合同法第52條第5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與民法通則將一切違法行為均認定無效的規定相比,合同法將違反任意性規范的合同排除在無效范圍之外,且將民法通則中的「法律」修改為「法律、行政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在合同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強制性規定」作了限定,其第十四條規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無效與不生效

民法總則第145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民事法律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民通意見》第67條規定,間歇性精神病人的民事行為,確能證明是在發病期間實施的,應當認定無效。行為人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所實施的民事行為,應當認定無效。本條規定與其不同,規定為不生效,更加保護交易安全。

五、訴訟時效期間3年,特別規定以及保證期間

民法總則第188條規定: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本條第一款將原來的訴訟時效2年調整為3年,同時「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是允許特別法對訴訟時效作出不同於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如海商法第260條規定,有關海上拖航合同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保險法第26條第2款規定,人壽保險的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五年,自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

另外,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2條規定的保證期間2年,因是參考訴訟時效2年的規定,以後應該也會隨著民法總則的精神相應修改,但是在修改之前,仍應按照2年適用。

六、個人合夥的依據哪裡尋

民法總則第二章刪除了「個人合夥」。

本章刪除了民法通則的「個人合夥」一節。在起草過程中,對於是否刪除這一節,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個人合夥糾紛在實踐中大量存在,民法總則應當保留民法通則有關個人合夥的規定,以規范其入伙、退夥、債務承擔等問題。

另一種意見認為,普通的民事合夥是合同關系,應當由合同法調整,商事合夥如合夥企業可以歸為「非法人組織」,民法總則不應當再規定個人合夥。

經立法工作的同志研究,認為,民法通則對個人合夥作出規定,是為了適應當時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實踐中存在的合夥行為予以規范。民法通則將個人合夥分為起字型大小的與不起字型大小的個人合夥,二者區別在於起字型大小的個人合夥從事經營活動需經登記。

隨著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1997年頒布的合夥企業法對起字型大小的個人合夥已作了較為全面的規定,基本取代了民法通則關於這類合夥的規定,合同法也可以對民事合夥合同作出規范。

從境外立法例看,多將民事合夥作為合同關系放在債編中加以規定。基於此,民法總則不再專門規定個人合夥。

對現有的合夥,可以分兩種情況進行處理:一是對於民事合夥,可以考慮在民法典合同編專門規定「合夥合同」,對相關問題作出規范;二是對於商事合夥企業,民法總則已將其納入「非法人組織」一章予以規范,具體規則仍由合夥企業法等相關單行法規定。

熱點內容
2017注會經濟法音頻 發布:2025-09-15 03:38:42 瀏覽:247
違反義務必須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03:37:00 瀏覽:834
霸州法院法官曹 發布:2025-09-15 03:14:53 瀏覽:184
夫妻出軌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03:14:52 瀏覽:183
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原則有哪些 發布:2025-09-15 03:05:39 瀏覽:998
法治進課堂工作方案 發布:2025-09-15 02:54:42 瀏覽:205
襄樊法院曾 發布:2025-09-15 02:50:21 瀏覽:422
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5 02:45:22 瀏覽:342
法治單位創建標准 發布:2025-09-15 02:45:21 瀏覽:920
北京大學經濟法保研 發布:2025-09-15 02:35:25 瀏覽: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