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什麼時候制定的合同法
『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最新修訂實施是什麼時間
合同法從1999施行至今沒有修改。
中國的合同法是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該法通過的同時廢止了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
只是在1999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90次會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解釋二還沒有出來。
(1)我國什麼時候制定的合同法擴展閱讀:
我國於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在我國,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它主要規定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及合同的履行、變更、解除、保全、違約責任等問題。
一、訂立原則:
1、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2、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
5、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循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干擾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二、合同的含義:
雙方或多方當事人(自然人或法人)關於建立、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此類合同是產生債的一種最為普遍和重要的根據,故又稱債權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所規定的經濟合同,屬於債權合同的范圍。
合同有時也泛指發生一定權利、義務的協議。又稱契約。如買賣合同、師徒合同、勞動合同以及工廠與車間訂立的承包合同等。
三、合同的法律特徵:
①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②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③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④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貳』 最新版合同法是什麼時候頒布施行的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版同法》,這是我國第一權部統一的合同法,這部法律的頒布和施行是我國經濟、法律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叄』 我國最新頒布的《勞動合同法》是什麼時候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肆』 我國第一部集體合同規定頒布時間是九幾年
我國第一部集體合同規定頒布時間是2004年,《勞動合同法》第54條以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於2004年頒布的《集體合同規定》第47條均作出類似規定。
即集體合同的生效時間是在勞動行政部門收到集體合同文本後15日內沒有異議,那麼從第16日開始就生效。對於有異議的,自再次提交並通過審查15日內沒有異議後生效。
(4)我國什麼時候制定的合同法擴展閱讀:
19世紀中葉,工人要求改善勞動條件的罷工斗爭日益強烈,資本家為避免罷工損失,不能不與工人組織談判,同意簽訂集體合同。從此,簽訂集體合同的范圍逐漸擴大。但它並不具有法律效力,法院也不受理集體合同案件。
到20世紀初,經過工人階級的斗爭,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才被迫承認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並頒布了關於簽訂集體合同的法律。德國在1918年發布了《勞動協約、勞動者及使用人委員會暨勞動爭議調停令》,並於1921年頒布了《勞動協約法(草案)》。
法國於1919年頒布了《勞動協約法》後,又將其編入《勞動法典》。1935年美國公布了《國家勞工關系法》(《華格納法》),承認了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
20世紀60年代以來,集體合同內容普遍擴大,除過去規定的工作時間、工資標准和勞動保護等項內容外,還規定了錄用、調動和辭退職工的程序、技術培訓、休假期限、辭退補助金、養老金和撫恤金的支付條件以及工人組織的權利和工人參加企業管理辦法等項內容。
但有些國家還沒有關於休假待遇、病假待遇、懷孕和分娩待遇的立法,甚至沒有關於成年男子勞動時間和職工休假的立法,工人的勞動條件也缺少保障。
『伍』 請問下我國的《勞動合同法》是什麼時候頒布的什麼時候正式實施謝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在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回第二十八次答會議通過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發布的關於勞動合同的法律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勞動法共分8章98條,包括:總則、勞動合同的訂立、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特別規定、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和附則。
『陸』 我國的合同法產生於何時
我國由計復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制過渡。原〈經濟合同法〉(1981年)、〈涉外經濟合同法〉(1985年)、〈技術合同法〉(1987年)已不適應新的形勢發展。特別是在加入世貿組織前夕(2001年11月10日加入WTO),中國急需制定統一的合同法,與國際接軌。
意義:《合同法》對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規范市場交易行為、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物權法》、《侵權責任法》並稱為三大框架性法律。
『柒』 勞動合同法什麼時候頒布施行的
勞動合同法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12年12月28日通過,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修改如下:
一、將第五十七條修改為:「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人民幣二百萬元;
「(二)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二、將第六十三條修改為:「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三、將第六十六條修改為:「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超過其用工總量規定的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3]
四、將第九十二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到一萬元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捌』 現在最新合同法是什麼時候頒布的
我國《合同法》是1999年頒布的,至今沒有修正。
另外,1999年、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後發布了兩個關於合同法的司法解釋。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買賣合同的司法解釋。
『玖』 中國的《合同法》是什麼時候頒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拾』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什麼時候制定的
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12年12月28日通過,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